為什麼我感覺在茶莊,那些美女泡茶比我回家自己泡的茶更好喝?
在茶葉店或者茶友處,能喝到非常好喝的茶品,可一旦自己興緻勃勃地開泡,卻完全不是當初的味道,怎麼喝怎麼不對。什麼原因呢?是商家偷換了茶葉?還是有什麼不外傳的泡茶秘訣?
其實主要原因來自以下幾點:
(一) 用水的差異
把用水放在第一位,因為這是造成口感差異的主要原因,清代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錄》中說:「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道出了泡茶用水對於茶湯口味至關重要的影響。很多茶人常常引用陸羽在《茶經》中指出的選水方法論:「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茶葉店一般使用的是純凈水(非礦泉水),純凈水一般是乾淨的軟水,有的還會帶有一點點甜味,所以有利於釋放茶香茶味。而一般我們在家中使用自來水,由於水源地不同,水質不同,又經過自來水廠消毒,水中會含有氯的氣味,同時,水中鐵離子含量過高,茶湯易 變成黑褐色,甚至浮起一層「油」,這些原因都會導致泡出來的茶湯品質明顯下降。
(二) 沖泡方法的差異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並牢記的要點是:茶的滋味由茶在水中所釋放的內含物質所決定。
茶葉中所含的化學物質包括茶多酚、咖啡鹼、氨基酸、色素、糖類物、芳香物等。茶多酚主澀感;咖啡鹼主苦味;氨基酸決定鮮爽度;糖類物決定甜度;芳香物決定香氣的高低長短。
這些物質的釋放又與茶的工藝,原料,沖泡時間,沖泡水溫,沖泡時的投茶量(或稱茶水比)等因素有關。
一般來說,沖泡時間越長,內含物釋放越多。水溫越高,內含物質釋放越快速。同等水容量的器皿,投茶越多,單位時間內茶所釋放的內含物質越多。不同的工藝、不同的原料,又應該採用不同的器皿、水溫和出湯速度。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泡茶的確是門藝術,因為泡茶人需要協調各種因素,熟知茶性,了解器皿,掌握沖泡方法, 為喝茶的人呈現最完美的茶湯。
一般人在家都是使用茶杯泡茶,長時間的浸泡使各種內含物質大量釋放,這樣很難品嘗到一款茶的最佳口感。而在茶葉店的茶藝師一般經過專業的培訓,熟悉各種器皿及自己家茶的茶性,因此,泡出來的茶口感更好,一點 也不奇怪。如果你也能掌握這些要素,也一定能為自己沖泡一杯美味的茶湯。
(三) 投茶量
在同一款茶葉的沖泡中,投茶量是決定茶湯質量的關鍵因 素,投茶量過大,則茶湯過濃,投茶量過少,則茶湯寡淡。
一般來說 100 毫升左右大的蓋碗,放 5~7g 干茶,能夠充分體現一 款茶的特質。在剛開始時,最好使用電子稱來稱量,以求得到 準確的投茶量。
(四) 泡茶器具
有一位茶友曾經詢問:「為什麼我在家裡泡茶,和在店裡喝的不是一個味道?我是嚴格按照 1:15 的標準投茶量放茶的啊」, 後來當這位茶友展示自己的泡茶器具時,大家恍然大悟,原來這位茶友使用紫砂壺來沖泡。
(五) 沖泡動作
如有些茶因為強調湯感,其茶本身內涵物質豐富,咖啡鹼含量高,所以對沖泡手法要求較為獨特。
如注水時沿杯壁定點注水, 避免擊打茶葉,出湯時也應避免出湯過急。一方面是為了獲得稠厚的湯感,另一方面是避免咖啡鹼過度析出,使得茶湯過於苦澀。而且注水出湯的手法不同,所消耗的時間也不同,自然又會改變整體的沖泡時間。
(六) 沖泡時間
沖泡時間對茶湯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細節的地方常常容易忽略。如注水和出湯的時間,也是計算在沖泡時間中的,最好能夠保持一個穩定的注水和出湯時間。
雖然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沖泡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但第二泡要比第一泡的時間短些,因為經過第一泡的浸潤之後,第二泡茶葉內含物質析出速度要比第一次快,所以要縮短一些時間。
另外茶葉的整碎程度、緊壓程度,用壺還是用蓋碗 沖泡,都需要調整沖泡時間,不能一概而論,建議大家多做調整,多多交流探討。
(七) 茶葉儲存
曾經有茶友拿著自家的茶給大家品鑒,結果喝過的人紛紛表示說喝到了一股「異香」,一股香皂的味道。研究一番才發現茶葉的包裝袋已破損,此茶竟真的和香皂擺在了一起。
茶葉非常容易吸味。提醒大家存放茶葉要準備一個單餅密封袋,避免這樣的悲劇重演。都說茶葉「三分茶,七分倉」,倉儲對茶葉的保存至關重要,沒有一個合格的倉儲,不但茶的味道會變差,還會根本無法再用。
(八) 心理感受
最後一點是心理感受,茶葉店一般都有比較不錯的裝修環境,進門都是茶香,沖泡的茶具都比較講究,有的茶席布置得非常有美感。
在這種環境下,哪怕不喝茶也是一種享受。茶商們還會熱情地為你講解茶的優點,在視覺、味覺、嗅覺、聽覺的多重帶動下,自然會容易有更好更強烈的心理體驗。
回到家,以上所有因素大部分都不再具備, 自然會覺得茶的味道不如在茶葉店的好。
所以品茶品的不單是茶,更是品的心境!
推薦閱讀:
※為什麼自己多做事反而不受上司的歡迎?
※窮人想變富,就要每天洗一下自己的腦
※要相信,他愛你就像愛自己
※經營者的人生六項精進/35個感悟,時刻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