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的奧運愛心成長故事 爭創奧運愛心家庭的過程和感受 賀 淳 非常榮幸參加學校少先大隊開展的「萬家齊參與 同心迎奧運」活動,通過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共同努力,爭創奧運愛心家庭,不僅能夠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人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從中體驗活動的快樂,而且能夠學習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社會實踐知識,深入理解「愛」的含義,促進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親密關係,縮短孩子與家長在思想與溝通上的距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家的奧運愛心成長故事和感受。 一、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對於家庭教育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是品德!品德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通行證。一個講道德的人,人們願意與他交往,意味著他有更多的資源和機會,更容易成功。品德是一個人素質中的核心部分,一個成功的人,大多是一個具有較高素養、品德高尚的人。而一個品德低劣的人,本事越大,對社會的危害就越大,個人吃虧也就越多。
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意味著他的人生有了追求和動力,他的生命處於更高的境界,他的人生才會精彩。因此,教育孩子做一個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人,是我們這些做家長的最重要的責任。 只注重培養孩子的智力部分,琴棋書畫無所不學,而忽視孩子的品德教育,已成為現時家庭教育的一個普遍現象。品德教育就如同燒開水一樣,很多家長在進行品德教育的過程中,大多隻把水燃燒到50℃的半開狀態,實際上更重要的是後面的50℃。原因固然很多,最主要是我們重知識而輕行動。比如我們告訴孩子,你應該這樣做才是對的。你問孩子:「明白了嗎?」孩子說:「明白了。」我們的品德教育往往到這一步就結束了。可你還要告訴孩子他應該如何做,做完了要讓他多重複幾遍。要將行為變成習慣,才能最終成為穩定的自然行為。只有到這個時候,我們才能說把水燒開了。 有的家長總以為道德教育是虛無縹緲的東西,體現不出價值。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只注重利益追求,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人們看到的是各種有形能力的拼殺。與智力教育相比,品德教育見效慢,望子成龍心切,家長等不及了。結果,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忘記了這一課,這一課的缺失將是孩子成長中最大的遺憾。 習慣成自然,自然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因此,孩子道德行為的養成,不僅需要學校的系統教育,同時,更需要我們家長給孩子創造實踐的機會,告訴他們哪些是善的,哪些是惡的,哪些是應該做的,哪些是要堅決反對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點滴小事做起,使他們在生活中磨鍊意志,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轉化的能力,從而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形成穩定的道德品質,最終達到一種高尚的道德境界。 所謂「無規矩難以成方圓」,規矩就是標準,就是尺度。對孩子的道德教育,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是家長要給孩子一個明確、肯定、統一的是非善惡標準,使之有規可循。不要讓孩子在道德認知方面無所適從。 二、家長的教育方式 在孩子道德生成的過程中,家庭教育重於學校、社會教育,主要體現在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上,家長要做孩子的楷模,在日常行為中要以身作則。日積月累,使這些行為轉變為好的習慣,直至進入孩子的靈魂。 「道德是被感染的,不是被教導的」,人的品德培育要從娃娃抓起,對此應該沒有疑問,但是到底該抓什麼,怎麼抓,各種文化背景的人做法不盡相同。在英國中小學,道德教育被稱作「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目的是讓孩子懂得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關係,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如何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分子。其核心道德觀念主要有四個方面:尊重生命、公平、誠實、守信。創造各種機會,使孩子們能夠從心靈深處,從日常學習、遊戲和生活中去領悟。 教育子女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馬克思曾經說過:「家長的行業是教育子女」。的確,我們應把做家長,看做是一種職業。既然是職業,那就要像從事其他任何職業一樣,「上崗」前,就要進行職業培訓、學習。掌握職業知識和職業道德,努力爭取做合格的家長。如果不具備做家長的知識和道德,就不能「上崗」。只有這樣,才是對子女的負責,對社會的負責。特別是獨生子女家長,只有一個孩子,做父母是「一次性」的,不允許付出失敗的代價。因此,必須努力學習教育子女的知識,具備做父母的道德。 三、提高自我、幫助他人,爭創奧運愛心家庭
學校的素質教育活動,給我帶來很多的啟發,奉獻愛心、關心別人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可以讓孩子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從家庭做起,關愛健康,關愛他人,關愛集體。 以「樂於助人」微笑承諾為行動核心,從小樹立互助互愛意識,培養和樹立志願服務精神,體驗志願服務,並通過自身言行,和家人共同弘揚中華民族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形成良好社會風氣。 在寒假期間,我與孩子相互探討、深入交流,共同制定「學習課外知識,參與社會實踐,幫助貧困兒童,家庭互助和諧」的活動目標和內容。我們爭創奧運愛心家庭的口號是:「提高自我,幫助他人」。 自我的提高,是要求孩子不但要在知識學習上有所進步,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明白做人的基本道理,理解什麼是道德,什麼是品質,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讓孩子在思想境界上有突破性的提高。同時作為家長,也經歷一次精神上的洗禮。 幫助他人,告訴孩子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每一件在大人眼中看來是簡簡單單、平平常常的事,孩子有可能不會真正地理解,這就需要我們家長不厭其煩的去正確地示範和指導,讓孩子懂得做好事沒有大小之分,沒有多少之分,只要你去做,去真正實踐,總能從體驗中收穫快樂。 1、學習課外知識 學習是人一生的習慣,而不是一個時期的任務。孩子的課外知識學習我總結為四個方面:即:引導啟發、互動交流、細緻觀察、實踐感受。 (1)引導啟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和教育方法,有的家長為了孩子不惜重金購買課外輔導材料,聘請家庭教師,強制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特長班、補習班,我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人。我並不認同這種主觀意識的填鴨式做法,孩子只能感到身上的壓力,在不理解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結果往往是錢沒少花,收效甚微。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我們在生病的時候,往往越便宜的葯越能夠藥到病除。學習也是一樣,身邊越是普普通通的最不起眼的學習工具卻是最有價值的。 記得很久以前我的老師曾經對我說過一句話:「字典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教給你很多知識,如果你不請教它,有些東西會在你的一生中與你失之交臂的。」我非常敬佩我的老師,因為無論我說出一個什麼字,他都可以馬上告訴我這個字在新華字典的多少頁,它的讀音的什麼,有什麼不同的含義,可以組成什麼詞等等。我照老師的話去做了,我第一次看新華字典是1982年,從字典的第一頁看到最後一頁,我斷斷續續地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感覺非常枯燥無味,好幾次想放棄,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收穫?沒有。當時知道了一些不認識的字,看完以後又都忘了。但老師的話我怎麼也忘不了,於是,1985年我又開始看新華字典,一邊看一邊把對我觸動比較大的收穫記錄下來,這一次我用了九多個月的時間。此後我一有時間就看字典,一共看了七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穫。
我把我的故事講給我的孩子,用我的經歷引導啟發他對自學的興趣。用現實生活中的實事、故事、電影、戲劇等文藝作品中富有愛心奉獻、樂於助人的人物形象和感人事迹來影響和教育孩子。 (2)互動交流 母子互動:讓孩子和媽媽一起學習英語,用單詞和簡單的短句進行會話交流。每逢節日給爸爸媽媽製作賀卡,作為父母,我們鄭重地接受、保存,使孩子感覺自己幫助別人是做了一件最得意的事情。和父母一起收看有關奧運的各種體育比賽,為孩子講解賽制規則和運動員拼搏奪冠的艱辛歷程,和孩子一起交流比賽感想。 人機互動:在電腦上我建立了一個虛擬小學,從互聯網上下載了很多可以幫助孩子學習的參考資料,內容包括各個學科,範圍廣泛,形式多樣,不但有文字的、圖片的、動畫的,還有音頻和視頻的,可以聽,可以看。並且針對孩子學習方面的薄弱環節,準備了一些數學、語文和英語課件,讓孩子與計算機互動,自學。有時候孩子提出的問題,我們做家長的不能肯定答案是否正確,就讓孩子自己在網上搜索答案,和孩子一起學習。 (3)細緻觀察 學習是否深入,關鍵要看能否對事物進行細緻觀察。孩子年齡小,做事粗心大意,不能始終貫穿如一,上課精神不集中,考試不認真。怎樣才能集中注意力呢?我想,強迫學習不如在娛樂中細緻觀察,通過種花、種豆、養貓、養蠶等方式,用鉛筆和相機記錄動植物的生長過程,觀察每天所發生的變化,培養孩子做事的專註能力和愛心的奉獻。 (4)實踐感受 通過參觀各類博物館,使孩子知道祖國有著遼闊的領土,豐富的物產,悠久的文化和先進的科技……這些都能對孩子進行愛的熏陶,萌發孩子對祖國的愛。 培養孩子勇敢堅強、自信開朗的性格,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在動中發展動作、發展智力、發展品德個性。 當孩子完成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後,我們做父母的都會立即給予肯定,不管這事多麼小,多麼微不足道。這樣做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好處的。
培育孩子的動筆能力,按照學校和老師的要求堅持每天寫日記,從和間斷,遇到特殊的事情,孩子總是能夠主動寫一篇相關內容的作文。針對孩子的作文,我會認真幫助修改,告訴孩子我的觀後感想和評價,使孩子一點一點地進步,逐漸提高寫作水平。 2、參與社會實踐 (1)賑災義賣 最讓我感動的一件事是放寒假的時候,當電視新聞每天播出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遭受風雪災害的消息後,孩子主動提出要幫助受災的人民,並向家長徵詢捐助的辦法。 我在淘寶網上有一個交流收藏品的店鋪,於是我提議準備搞一次義賣活動。在此之前我已經加入了網站長期的募捐活動,所以這種做法對我來說是輕車熟路。 我讓孩子準備一些圖書和玩具,然後我把這些東西拍成照片,發到互聯網上,註明是義賣,並且在博客和論壇里號召大家支持我們的義賣活動。 在義賣的商品介紹上面有一個募捐的標誌:一顆紅色的愛心,愛心正中是嫩綠的小樹芽,當我們把東西賣出去後,所得到的全部義賣錢款就會直接轉入中華慈善總會。 (2)公交車讓座 每次我帶孩子出去玩兒,坐公交車的時候孩子總想做好事助人為樂,卻始終沒能如願。也許是我們外出的時間不是高峰期吧,車上總是有空餘的座位,偶爾座位滿了,也只有幾個年輕的叔叔阿姨站著。 終於有一次機會來了,我們坐的公交車上人很多,孩子主動給一位老爺爺讓了座位。孩子在日記中這樣寫道:「今天終於如願了,做了件好事,我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雖然我們在車上站著很擠,但換來的是老爺爺的笑容。……我們大家都應該關心老人,獻上我們的愛心,讓他們平安快樂地生活。」
自己家裡也有老人,自己也會變老;自己也會有不方便的一天,也會有需要別人幫忙的一天;也許自己在公交車上不需要別人幫助,但是不可能處處不需要別人幫助;換個角度想想,你不可能永遠年輕也不可能事事順利。所以我們要多做好事,講究文明禮貌,培養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積少成多。 讓座並非為了得到他人的讚許,關鍵是藉此提高個人素質、體現美好道德,以及倡導社會關愛。讓座其實很簡單,只要你站起來,向有需要幫助的人說一聲:「請坐」。孩子主動讓座,他所收穫的,將是滿心的愉悅…… 讓座如此,其它亦然。關愛別人,就是快樂自己! (3)愛心捐助 5月12日,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里氏8.0級強烈地震,全國各地積極抗震募捐。14日晚上,孩子對我說:「明天學校有募捐活動,我捐多少錢呀?」我說:「你的事情由你自己來決定。」孩子顧慮重重地說:「我有個想法,怕您不同意。」我對他說:「我和媽媽不會幹涉你的決定,你認為對的事情就堅定地去做。」 孩子從自己的錢袋裡拿出100元,然後用鉛筆非常認真地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和祝福的話語——平安、快樂、幸福。我很感動,這幾個字已經遠遠超出了票面的價值,它代表的是孩子最真摯的愛心。對於地震,孩子感到很陌生,畢竟沒有經歷過,體會不到地震的危害有多大。對孩子觸動最大的是地震發生後全國各地的抗震募捐活動,尤其是從電視上看到他所敬佩的影星成龍和英皇老總楊綬成先生捐款1000萬元的時候,我從孩子驚訝的表情和之後的沉默思考中看出,他已經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並且已經有了自己初步的想法。所以,當他要把自己的想法變成行動時,我怎麼能不支持呢! 3、幫助農村兒童 我和我的愛人有一個幫助對象,是河北省霸洲市康仙庄鄉的一位農村婦女,一家三代人的疾病令她負債纍纍,幾乎無力支撐這個家,我們先後幾次在經濟上幫助她度過難關。她有一個四歲的兒子,自從學校開展爭創奧運愛心家庭活動開始,我就讓我的孩子與她的孩子結成手拉手小夥伴,盡一切可能去進行幫助。 我給孩子製作了一個「愛心家庭存摺」,作為可以由孩子自由支配的基金,記錄著每一筆收支情況。基金的用途除了自己需要的鉛筆、橡皮、練習本等學慣用品之外,還要用它為手拉手小夥伴購買圖書、學慣用品、食品和玩具等等,並將這一行為長期延續下去。 基金的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
(1)家務勞動:能夠主動地幫助父母從事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父母的家庭勞動負擔。 (2)助人為樂:幫助同學、減輕老師負擔、幫助殘疾人和老年人、乘車讓座等。 (3)學習成績:三門主科考試或測驗成績達到100分,副課考試成績為優也可適當獎勵。 我的孩子很珍惜這些錢,因為來之不易,他從來不亂花一分錢,為了攢錢給手拉手小夥伴買玩具,從來都不去麥當勞和肯德雞,他要把錢用來幫助別人,奉獻愛心。 4、家庭互助和諧 除了要讓孩子有社會愛心意識,還要有家庭愛心意識,對祖國的愛是人類的美德,培養孩子對祖國的愛,要從身邊做起。如果一個孩子連他媽媽也不愛,他還會愛別人、愛祖國嗎?愛自己的媽媽,容易懂,容易做。努力給父母帶來歡樂;關心、體貼、照顧生病的家人;有好吃的東西要先讓父母和親人吃等等,孩子的勤勞品質我是通過兩方面的勞動來培養: 一是自我服務勞動。讓孩子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衣、洗臉、刷牙、吃飯、收拾床鋪、玩具等。自我服務勞動能培養孩子生活的條理性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並能為孩子參加家務勞動和社會公益勞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是適當的家務勞動。讓孩子洗碗筷、打掃居室衛生、擇菜、就近處買東西等。適當的家務勞動能加強孩子對父母的關心愛護,同時,通過勞動使孩子明白長大後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的生活。 當孩子做這些事的時候,我覺得覺得已經長高了,長大了。親情不單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用心將愛傳承下來,這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 天下有成億個家庭,每個不同的家庭都有他們不同的故事;但天下所有的父母卻又都一樣,就是當他們的目光放在孩子身上的時候……
爭創奧運愛心家庭活動,我看到了孩子的變化,他懂得了眼裡和心裡不能只有自己,應該用自己的愛心去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讓身邊的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愛心的溫暖。孩子通過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獲取到了快樂,懂得了做好事沒有大小之分,沒有多少之分,只要去做,去真正實踐,在成功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結果中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增強了自信心,在學習、實踐與鍛煉中成長,並在成長的過程中收穫快樂。奉獻愛心不只是為了活動,而是要養成一種良好的道德習慣,如同一日三餐一樣。因為每年每月每日每時每刻,都會有太多的人需要我們去幫助。 愛心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工程,而學校的老師和家庭的家長,都是這個工程的工程師,我們家長一定全力配合老師,將這一工程保質保量地建設下去,使孩子在健康的環境中茁壯成長,培養孩子成為祖國建設所需要的人才。讓孩子真正理解: 一個好的習慣,就像在銀行存錢一樣 ——會不斷地產生新的價值! 玉林小學三年級一班 賀冰川家長:賀淳 2008年5月19日 作者註: 為了迎接北京奧運會,全國的中小學教育系統開展了「萬家齊參與同心迎奧運」活動,通過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共同努力,爭創奧運微笑圈。兒子申報的是「奧運愛心家庭」,在此活動中,我們父子積極響應,熱情參與,用我們助人為樂的實際行動,贏得了學校和丰台區少工委的認可,兒子獲得了紅色微笑圈,並且獲得了「萬家齊參與同心迎奧運」微笑成長日記優秀獎榮譽證書(丰台區少工委頒發)、講述我的奧運成長故事徵文大賽二等獎榮譽證書(丰台區少工委頒發)以及在我的2008——「萬家齊參與 同心迎奧運」主題教育活動中榮獲奧運好少年光榮稱號的榮譽證書(中共丰台區教工委和丰台區教委聯合頒發)。 本文是我應邀參加丰台區玉林小學「萬家齊參與同心迎奧運」爭創奧運愛心家庭總結表彰大會時的發言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