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
跟大家聊一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療。
來源:醫學界消化頻道
作者:淄博市第一醫院消化內科 孫美洲
(圖片來源於網路)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胃腸病,它是一種以持續或反覆發作的、上腹部疼痛或燒灼感、餐後上腹飽脹和早飽感為主要表現的症候群,而不是一個特定的疾病診斷。
臨床上常無法找到可解釋癥狀的病理解剖學或生物化學異常,具有腹脹、腹痛、腹瀉及便秘等消化系統癥狀,表現為慢性持續性或複發性的胃腸道癥狀,這些癥狀因發生的主要部位和癥狀特徵而有不同命名,涉及的部位包括咽、食管、胃、膽道、小腸和(或)大腸、肛門等。但缺乏器質性疾病(如胃炎、腸炎等)或其他證據,多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在普通人群的發生率達到80%,這些癥狀包括上腹痛、上腹飽脹感、早飽、噯氣、噁心、嘔吐等,且在過去6個月內至少有3個月有餐後飽脹不適、早飽、上腹痛、上腹部燒灼感等癥狀,但並無器質性原因可查(包括內鏡診斷)。
功能性消化不良診斷標準(羅馬Ⅲ標準) ①有以下1 項或多項癥狀:餐後飽脹、早飽感、上腹痛、上腹燒灼感。②無可解釋上述癥狀的器質性疾病的證據(包括胃鏡檢查),分為亞型1:餐後不適綜合征(PDS)和亞型2:上腹痛綜合征(EPS)。其在臨床上常有重疊,有時難以區分。診斷前癥狀出現≥6 個月,且近3 個月符合診斷標準。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誘因很多,感染、精神心理因素、遺傳易感性和某些胃腸激素與其發病關係密切。其中精神因素作為發病誘因比較常見,一般治療①對患者進行教育,減少患者對疾病的焦慮,幫助患者認識、理解病情;②改善生活方式和調整飲食,避免與其消化不良癥狀相關的促發因素,如煙酒、咖啡、巧克力及油膩食物,避免辛辣和酸性食物,減輕體重;③慎用或避免使用可誘發或加重消化不良的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葯;④伴有明顯情緒因素或心理障礙患者進行認知、行為治療或心理治療。
藥物治療宜短程或定期治療,癥狀控制後可短期維持,再逐漸減量、停葯,若癥狀複發再給予藥物治療。其中藥物包括抑酸劑、抗酸劑、促消化藥物、助動力、消脹葯等藥物,其中還包括抗焦慮。
(1)抑制胃酸分泌葯:包括H2受體阻滯葯,此類藥物結合胃壁細胞上H2受體,抑制組胺刺激細胞的鉍酸作用,減少胃酸的分泌。常用藥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還包括質子泵抑製劑,其特異阻斷胃壁細胞分泌胃酸的最終環節,抑制H 十——K 十——ATP 酶的活性。此類常用藥物有奧美拉唑、雷貝拉唑、泮托拉唑及蘭索拉唑,該葯為首選。
(2)抗胃酸葯:其降低胃內酸度從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和減弱胃液消化作用的藥物,包括鋁碳酸鎂、氧化鎂、氫氧化鋁(片劑或凝膠)等。
(3)促消化葯:該葯幫助消化作用,多包含消化液中成分或促進消化液分泌的藥物。包括復方消化酶、健胃消食口服液、胃蛋白酶等。
(4)助動力葯:通過不同環節抑制胃腸逆蠕動、恢復正常蠕動的藥物,包括多巴胺受體拮抗劑,主要作用於多巴胺D2受體以阻斷多巴胺對消化道平滑肌的抑制作用。藥物代表是甲氧氯普胺(胃復安)和多潘立酮(嗎丁啉),還有 5-HT 4 受體激動劑,這類藥物主要是通過興奮腸肌間神經絲節前和節後神經元的5-HT 4 受體,促進釋放乙醯膽鹼和增強膽鹼能的作用,加強胃腸道平滑肌的蠕動和收縮,藥物代表西沙必利和莫沙必利。
(5)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合併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患者,可考慮進行根除細菌治療。目前治法是三聯療法和四聯療法,常見的三聯療法是一種質子泵製劑(奧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等)加兩種抗生素,最常見的為阿莫西林加克拉黴素,如果青黴素過敏的,可以用甲硝唑加克拉黴素;四聯療法,就是在前三種的基礎上加鉍劑如麗珠得樂、果膠鉍等藥物。
(6)消脹葯是指能消除胃腸道中的氣體,使腹脹得以緩解的藥物,又稱消泡劑。臨床上最常見的是二甲硅油散;
(7)益生菌:其改善宿主微生態平衡、發揮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藥物,用於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腸功能紊亂,其中包括復方嗜酸乳桿菌片、雙歧桿菌活菌膠囊等藥物。
(8)抗抑鬱葯:上述治療療效欠佳而伴隨明顯焦慮,緊張,抑鬱等癥狀者可試用抗抑鬱葯,消除病理情緒低落、提高情緒,但起效較慢,臨床上可選擇三環抗抑鬱葯(如阿米替林)或選擇性5- 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作用的抗抑鬱葯(如氟西汀),從小劑量開始,使用時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應對症治療並遵循綜合治療和個體化治療原則,在飲食方面應避免油膩及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暴飲暴食及睡前進食過量;可採取少食多餐的方法;加強體育鍛煉;要特別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心境。
推薦閱讀:
※嘉賓文薈 | 陳一筠:婚內調適不良會產生怎樣的危機?
※常用的降壓藥,都有啥不良反應?
※揭秘腫瘤產生最大根源:持續不良情緒!
※6種不良姿勢最傷脊柱 你每天都在做
※酸石榴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學成分/藥理作用/不良反應治療/藥性歸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