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志勤學格言
明志就是確立志向。古人很重視人生志向的確立,志存高遠,就會自我激勵,奮發向上,有所成就。古人常登高望遠,表明心志。「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志向遠大才能克服眼前的困難和自身的弱點,去實現宏偉的志願。在生活的海洋中向理想的彼岸遠航,只有不畏艱險、不斷進取的人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明志是為激流勇進的人生注入的第一推動力。
朝聞道,夕死可矣。
【出處】《論語·里仁》。
【大意】如果早晨能夠得知真理,那麼,即使在晚上死去也沒有遺憾了。
【提示】孔子在這裡所講的「道」是指為人處世的道理或原則,包括仁愛、忠恕、寬和、誠信等倫理生活的方方面面。「朝聞道,夕死可矣」用極端的話語,表明了追求真理的心態。我們今天為人處世的大道理、大原則,應當比兩千多年前的孔子時代廣博得多。一個人的一生,總應有正確的行為準則,對宇宙人生有正確的認識和態度。有道與無道,是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的標準。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出處】《論語·里仁》。
【大意】一個讀書人既然有志於追求真理,但卻對穿不好吃不好感到羞恥,這樣的人不足以與他商議大事。
【提示】古人有「安貧樂道」的說法,就是把精神的、理想的追求看得比物質追求更重要。孔子曾發出「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等慨嘆,強調的是同一個意思。孔子最得意的門生顏淵就是一個安貧好學的人。孔子經常誇他用一個筐盛飯、一個瓢喝水,住在簡陋的破屋裡,卻一直不改他求學的執著、讀書的快樂。最後,顏淵成為孔子最優秀的學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出處】《論語·泰伯》。
【大意】讀書人不可以不剛強堅毅,因為他們責任重大而路程遙遠。
【提示】這句話是孔子的學生曾參說的。對此,他解釋為: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意思是說,以實現仁德於天下為己任,這個責任不是很重大嗎?奮鬥到死才停止,這個歷程不是很遙遠嗎?曾參在孔子的弟子中一向被認為是性情溫和的人,可是這幾句話卻擲地有聲,表現了對道德的自信和對人格理想的執著追求。
志不強者智不達。
【出處】《墨子·修身》。
【大意】志向不堅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發揮。
【提示】許多有大成就的人,都是意志、天才與勤奮的結合。我國古代的數學家祖沖之,在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七位之前,曾花費了超出常人的艱苦勞動,利用前人的割圓術,「割了又割」,反覆用加、減、乘、除、開方等方法進行運算,算到圓內接正12288和24576邊形時,才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做任何一件事,如果沒有堅強不屈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也就沒有超人的智慧。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出處】《史記·陳涉世家》。
【大意】燕雀怎麼會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提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涉年輕時曾給別人耕地。一次,他走到田埂上休息,對同伴說:「我們當中如果有人富貴了,可不能忘掉別人。」一人卻笑話他說:「你給人家當僱農,怎麼會富貴呢?」於是,陳涉長嘆道:「唉,燕雀怎麼會知道鴻鵠的志向呢!」後來,人們常把那些沒有理想、鼠目寸光的人比喻為低飛的燕雀,把那些胸懷大志的人比喻為高飛的鴻鵠。
志當存高遠。
【出處】諸葛亮《誡外生書》。
【大意】立志應當崇高遠大。
【提示】人的志向與成就從來是密切相關的。如果沒有遠大的志向,就不可能成就大業。一般來說,對自己的要求高,取得的成就就大;對自己的要求低,取得的成就則小,以致一事無成。一個人即使身居陋室,饔飧不繼,只要有遠大的理想,崇高的抱負,也能奮然前行,干出一番經天緯地的事業。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出處】諸葛亮《誡子書》。
【大意】不恬淡寡慾就不能確立遠大的志向,不排除雜念就無法深謀遠慮。
【提示】這是諸葛亮對其子的諄諄教導,也是他關於修身養德的至理名言。一個人利欲熏心,就不能有遠大志向;心浮氣躁,就不能有真知灼見。淡泊名利才能立志恢弘,心態平和才能深思熟慮。崇高的理想必然要遠離世俗的貪慾,透徹的思維也經常從寧靜的心態中流出。偉大的人格,需要高尚情志的支持,需要在淡泊和寧靜中不斷追求和升華。
有志者事竟成。
【出處】《後漢書·耿弇列傳》。
【大意】有志向的人終究能夠成就自己的事業。
【提示】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的大將耿弇提出攻取齊地的策略,劉秀雖然心存疑慮,但是仍然支持他的計劃。後來,耿弇攻下齊地,劉秀親自勞軍,對耿弇說了這句話。當然,「有志者事竟成」並不是說一個人立下志向之後,就可以坐等成功了。在立志與成功之間,還需要堅持不懈、努力奮鬥。如果沒有具體的行動,再好的志向也只能是空中樓閣。唐代的高僧鑒真東渡日本弘揚佛法,歷盡磨難,前五次均告失敗,但他並沒有放棄,屢敗屢起,直到第六次,終於到了日本,把唐朝的文化帶到日本,他本人也成了日本佛學中律宗的創始人。
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
【出處】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大意】志向小就容易滿足,自滿了就不能再進步。
【提示】張載是我國宋朝的哲學家。他的文章往往充滿了哲理,並有唯物主義思想。這句話提示人們要進步就得立大志。從某種意義上說,遠大的理想是成功的一半。一個人志向遠大,才能放眼高遠,不計較眼前的得失,克服怠惰,不斷進取,取得更大的成就。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出處】蘇軾《晁錯論》。
【大意】古代能夠成就大事業的人,不僅僅因為他們有非凡的才能,而且因為他們具有堅忍不拔的意志。
【提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才能與毅力缺一不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做事功敗垂成,不是因為他們不具備才能,而是因為他們缺乏堅忍不拔的毅力。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兩歲時喪父,母親改嫁,生活貧苦。長大以後,他住在寺廟裡,刻苦讀書。當時,他的生活極其清苦,每天早上煮一鍋粥,然後把它放進木盆里,等涼了之後,切成幾塊,分頓就著鹹菜吃,這就是著名的「斷<IMG=T01014AA>畫粥」的故事。生活雖然艱苦,可是范仲淹並不在意,仍然不分晝夜,精心鑽研,最終考中進士,成為一代名臣。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
【出處】石成金《傳家寶·俗諺》。
【大意】有志氣的人不在年歲大小,無志氣的人虛度終生。
【提示】這句話是我國自古就有的俗語,許多人都用它激勵從小立志。東漢名將馬援「少有大志」,以「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自勉,後為國東征西討,立下赫赫戰功。所以說,有志氣的人往往從小就對自己提出較高要求,在這種志向的激勵下,一生才會有所成就
推薦閱讀:
※孔子名言,警句,格言,語錄
※智慧之光----蘇格拉底格言
※格言欣賞
※《朱子治家格言》學習分享【第27集】
※愛情格言大全,永恆的話題
TAG: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