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無所得:太虛大師的體驗

(第二章 空的體驗 之六)

無所得的體驗

在體驗空的過程中,如能真正的勘破、放下,證到「無所得」,就會得到心無掛礙的解脫,就會超越了生死的恐怖,遠離凡情的顛倒夢想,從而度脫一切苦難,得到生命中一切無礙的自在。

無所得,就是無執著。體驗無相的真理,心中無所執著,無所分別。又作無所有,略稱無得。沒有什麼法可以得到,即是無相,空慧,無分別智。基法師說:「色等諸法無所得,故甚深般若亦無所得。」

《大般涅槃經》云:

無所得者,則名為慧。菩薩摩訶薩得是慧,故名無所得。

無所得者,名大涅槃。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大涅槃中。不見一切諸法性相。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無所得者,名為虛空。世間無物名為虛空。菩薩得是虛空三昧無所見故。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無所得者,名第一義空。菩薩摩訶薩觀第一義空悉無所見。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無所得者,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悉無所見。是故菩薩名無所得。[1]

印順解說道:「今菩薩般若以無所得慧照見五蘊等一切法空,由此離我法執而得解脫。從理論上說,以一切法本不可得,說明蘊等所以是空;從修證上說,即以無所得慧所以能達到一切法空性。」「觀空,不是知識的論辨,而是藉此以解脫眾苦的。」

說到無所得,下面講一個太虛的體驗。

按太虛大師的自述,太虛在看大般若經之前,雖讀過很多經典,卻不成系統。一日,同住藏經閣的老法師,喟然謂曰:「你這東扯西拉的看,不是看藏經法,應從大般若經天字第一函,依次第每日規定幾多卷的看去,由經而律、而論、而雜部,如此方能把大藏全看一遍。」

當時太虛因找不到閱藏頭路,就依他的話,從《大般若經》看起。看了個把月,身心漸漸的安定了。幾百卷的大般若尚未看完,有一日,看到「一切法不可得,乃至有一法過於涅槃者,亦不可得!」身心世界忽然的頓空,但並沒有失去知覺。在這一剎那空覺中,沒有我和萬物的世界對待。一轉瞬間明見世界萬物都在無邊的大空覺中,而都是沒有實體的影子一般。這種境界,經過一兩點鐘。起座後仍覺到身心非常的輕快、恬適。在二三十天的中間,都是如此。數日間、閱盡所余般若部,旋取閱華嚴經,恍然皆自心中現量境界。從此,以前禪錄上的疑團一概冰釋,心智透脫無滯,曾學過的台、賢、相宗以及世間文字,亦隨心活用,悟解非凡。太虛大師稱:「此為我蛻脫塵俗而獲得佛法新生命的開始[2] 。」

(太虛大師生平及法像)

真實不虛

以無所得,得無所礙。觀一切法性空不可得,從而能心無掛礙。能做到心無掛礙,自然沒有了一切恐怖,自然遠離顛倒夢想,超出一切不真實的了解,從而進入徹底的涅槃境界之中。所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中的諸佛,都是依於這種般若波羅蜜多的作用,而獲得最高的、最正確的和最完全的覺悟。因此可以說,般若波羅蜜多是偉大的咒語,是有大智慧的咒語,是超過一切、無與倫比的咒語,可以止息一切痛苦,它是真實的、不虛妄的。

(上一篇:無智亦無得:般若的最高體驗)

(下一篇: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

(返 回:《觀音》總目錄)--------------------------------------------------------------------------------

[1]《大般涅槃經》卷十七

[2]《太虛大師全集》第十三篇《我的宗教經驗》、十九篇《自傳》

推薦閱讀:

陳雄:體驗步型腳下要求為啥這樣練
人生總有得失,少計較,用心體驗就好
用紅酒泡溫泉是什麼體驗?
【詠給明就仁波切】閉關體驗分享:大樂在大苦之後
在石家莊學院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TAG:體驗 | 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