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載]讀佛經的體悟

文/By : 鄧來送近來有幾位同修找我,他們看了我寫的《金剛經心經之緣》一書和《凈土五經一論導讀》、《普賢十大願常修學》以及《學佛傳心錄》幾篇讀經文章,要我談談學《金剛經》、《心經》、《佛說阿彌陀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普賢行願品》的體悟,讀這些書要參考什麼書?我說讀佛經要從文字到般若,從聞所成慧、思所成慧去實現修所成慧。讀誦佛經的目的是培養我們發道心、報恩心、清凈心,要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識成智,轉凡成聖。佛教是智慧的教育,佛經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教法教義,是引導眾生通往真理的指南。當我們讀懂經文意義之後,應思考這段經文說明的是什麼,將經文內容應用到生活中去,對照自己身、口、意三業行為是不是與經典相符合?所有佛經是善中之善,是凈業之行。我們讀《金剛經》、《彌陀經》時,都要以信、願、行去讀。晚明時代蕅益大師寫了許多體驗,沒有一次來自打座,全都是來自讀經,其中有一次在註解經文時,突然智慧湧現,寫出原先沒有要寫的東西,而完全是自發的,這是開悟的經驗。我學佛讀經是1996年在四川和重慶佛學院函授安排學習的,我是先皈依三寶,發出離心、菩提心學佛的,開始學宗喀巴大師《菩提道次第略論》,以後學《菩提道次第廣論》,邊學邊修,學修結合。學《金剛經》、《心經》以原著為主,古人說:「讀書不厭千回讀,熟讀深思了自知。」學《金剛經》、《心經》更要常讀,此二經我參考了台灣印順導師《般若經講記》、《心經講記》,明代朱棣集注《金剛經集注》,江昩農居士《金剛經講義》,斌宗老法師《心經要解》。學了八年後我把學習體悟,編著出版了《金剛經心經之緣》一書,在此書中介紹了「學《金剛經》、《心經》要掌握的重點、難點」二篇文章,大家可參考。我對此二經體悟,得益於上正下慈法師關懷重視幫助,他指導將此書轉載湖北佛教在線後,百度、搜搜等多個互聯網都轉載了,有的重印,又譯成英文版,此書在北京還被評為金獎。學佛要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發了大願一定要從斷見思惑下手,培養了根本智,就能伏煩惱,斷煩惱,有了根本智,後得智就很快得到。現在學佛學凈土宗、念佛的人多,大家要我把凈土經寫寫,於是在2007年我編著出版了《凈土五經一論導讀》一書,同修問我《阿彌陀經》參考了什麼書?我主要根據蓮池大師《阿彌陀經疏抄》和蕅益大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至於《妙法蓮華經普門品》,請看我編輯的《妙法蓮華經直講》第二十五品和香港聖一法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闡釋》。關於《普賢行願品》我是參考上海佛學書局印刷《凈土五經疏解》一書,釋諦閑法師著《普賢行願品輯要疏》和南海上師《普賢行願品頌解》。有同修問我,早晚課讀誦什麼經?我早課念《金剛經》、《心經》、《普賢行願品》、坐禪或念佛,晚課念《阿彌陀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念佛或坐禪,早晚課都要念我自寫的發願迴向文(請見拙稿《佛法知見和禪密凈一體論》),只要以三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念誦,就很有受用。時時處處為苦難眾生著想,讀經是真正修行,是真供養,經就是佛,一切諸佛本體是自性佛,天天親近佛菩薩,明理依教奉行。天天讀經三業(修身、修口、修心),四業(行、住、坐、卧都是道場),天天向佛菩薩學習,與諸佛同一慈力,與眾生同一悲仰,在日常生活中制度化、合理化、道德化,人生價值意義就提升了。有善根,才真有「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不真學,思想言行跟經上講的不適應,讀幾百遍也無用。《六祖壇經》慧能大師教導僧法達要「心悟轉法華」。讀經是戒定慧三學,要用佛心來改變自己思想、見解、言行。每天讀經聽佛菩薩教導如同在佛菩薩身邊,讀經目的在攝心、斷惑,經典讀多了,慢慢就開悟明心見性。讀經一定斷疑生信,信願懇切,行才有力量,《六祖壇經》說:「迷時法華轉,悟時轉法華」。又說:「迷時師度,悟時自度」。讀經是要把妄念讀掉,把一切分別、執著讀掉,把貪瞋痴三毒消掉。天天讀佛經,業障消了,福報現前,智慧增長,這是「功」,起心動念知道「三學」、「三福」、「四弘誓願」、「四攝」、「六和」、「六度」、「十願」這就是「德」。學習佛經一定要按佛教導「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從聞思修到三摩地,這是《楞嚴經》了義的法,叫作開悟的楞嚴,你真正讀懂《楞嚴經》就懂得《心經》「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天天讀經觀照自己,佛經就是加持、灌頂,讀《金剛經》就體會到佛怎樣來善護念,善付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結合之後,就進入解脫道。讀《阿彌陀經》也是如此,此經上的大阿羅漢,舍利弗……那些聖僧都在你跟前,真信像《華嚴經》講十種心,成就一個信心,信心真正堅定,入初住位了,發真心是發菩提心,跟佛一樣度眾生,善財童子從信入手,乃至成佛了。望同修們一定要「十信」,依「三法印」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和「一實相印」來科判究竟佛法,對於佛經術語、名相,備用《佛學詞典》以查閱。望同修多讀,多熏習,多聞思修,多親近善知識,「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心,佛法根本。」太虛大師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
推薦閱讀:

[轉載]古玉鑒識的「五道坎
人生要八戒,更要悟空(轉載)
[轉載]《命理成數》7200——7299 
[轉載]意拳養生樁的站法
[轉載]關於入音字、拗救和孤平的問題

TAG:佛經 | 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