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課堂:如何化解「隔代教養」的弊端
家長課堂:如何化解「隔代教養」的弊端
核心提示:隔代教養在當今社會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據調查顯示,中國近一半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那麼,隔代教養有哪些優點和缺點?怎樣解決隔代教養帶來的問題?如何解決長輩與年輕人教育觀念的衝突?隔代教養的條件下,應妥善處理好哪些關係,如何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祖孫關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處於什麼地位?如何化解祖孫間的矛盾?
大家好,今天我們這堂課的主題是隔代教養,也就是父母幫你帶孩子與自己帶孩子孰優孰劣,然後給出一些建議。
一、隔代教養方式產生的背景
人們經常說隔代親,祖輩與孫輩相處得很好。的確,祖父母、外祖父,很少有不疼孫輩的,這裡的孫輩既包括那直系的孫子、孫女,也包括外孫子、外孫女。
根據我國現在的教養方式的一個普遍性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約有40%的獨生子女是由祖輩父母所教養的。隨著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年輕夫婦剛步入社會,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壓力,需要支付房貸、車貸等一系列費用,而新生兒的降臨進一步加大了他們的經濟負擔。除此之外,這些年輕的父母們第一次教育孩子、養育孩子,還沒有充足、可靠的教養子女的經驗,需要父母來幫助他們教養孩子。所以說,在我國有祖輩、父輩和孫子輩同住這樣的狀況,這種教養方式在我國也是非常普遍的。那麼,我們來探討一下,隔代教養這麼普遍的原因是什麼呢?
根據以往研究已經得出一些合理的結論。
第一,年輕的父母們由於就業、進修、求學、經商等各種原因,沒有時間、空間來教養幼兒。而在我國,0—3歲的兒童教養機構、早教機構發展還不是很健全,且收費往往較高。幼兒園也不能很好地滿足家長的需要,於是往往祖父母們就承擔起了輔助雙親,甚至是替代雙親來教育子女的責任。
第二,由於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老人都比較願意幫助子女照顧孩子,有的甚至把照顧孫子、孫女當做是自己的義務,並在照顧孫輩的過程當中獲得快樂。目前,由於這種隔代教養的方式在我國比較流行、普遍,新婚夫婦由於受到周圍環境影響,大多數幼兒都是由丈夫的父親或者是母親所照料。所以說當婆婆或者公公不能夠幫自己帶孩子的時,在心理上會產生一種不平衡。這進一步促使她要求婆婆幫助自己帶孩子。
第三,經濟的壓力。撫養孩子對於這些剛剛組成家庭的小夫婦而言,需要耗費大量的金錢和物質,這是一筆不小的費用。除此之外,還需要承擔巨大的房貸、車貸等一系列的還款壓力。所以父母幫助他們教養孩子,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節省養育新生兒的費用。
此外,台灣的學者研究發現,祖父母承擔教養孩子的角色可能是因為孫子輩的父母離婚、喪偶、遺棄、濫用藥物、情緒或者精神異常,或者是艾滋病、戒毒,入獄服刑等各種條件,使孩子的父母沒有機會,沒有能力教養子女,祖父母被動地替代父母,照顧孫輩。
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大量未婚先孕的現象,尤其是農村比較普遍,導致許多年輕人在尚未完全獨立的時候就已經為人父母,他們自身還沒有能力獨立的生活,也沒有做好養育下一代準備,突如其來的新生命的降生,給他們帶來巨大的衝擊和壓力。在這種情況之下,祖輩就承擔了監護人的責任,代替年輕的媽媽或者爸爸們來監護孫子或者孫女,從而形成了隔代監護的普遍性。
二、隔代教養對於祖父母有哪些要求
雖然隔代監護具有普遍性,但是我們要看到,這種隔代教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目前,隔代教養的方式雖然比較普遍的,但並不是每一個祖父母都適合幫助教養孫輩。那麼,隔代教養對於祖父母都有哪些要求呢?
首先,祖父母必須身心健康、精力較好、心態年輕、樂於養育孫輩。如果他們自己的身體狀況不足以養育自己的孫子、孫女,也不樂意去養育孫輩,那怎麼會有一個良好的教養呢?
在農村現在有一種現象,祖輩們身體健康狀況較差,留守在家的兒童大約是上小學的年齡,他們本來是被託付給年邁的父母來教養的,但是由於年邁的父母存在的身體功能上的缺陷,反過來這些孩子卻承擔起了照料爺爺、奶奶們的義務。這已經形成一種相反的教養的關係,對於兒童來說是很大的壓力,對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點要求,祖父母們要保持心理健康、情緒穩定,沒有精神障礙或者偏差。如果他們本身存在精神問題或者心理問題,那怎麼保證能夠教養好孫子孫女?這就需要年輕的父母們在請求父母幫助教養孩子之前,做好這方面的思考。
第三點要求,長輩們的家庭和個人的衛生習慣要良好,不吸煙、不酗酒。一些家庭衛生條件不好,尤其是在偏遠的農村地區,這樣的條件下容易滋生病菌或者寄生蟲,對於孩子身體健康是不利的。
第四點要求,祖父母要能夠了解孩子的飲食營養和生活護理等常識。現在存在的狀況是,由於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呵護著同一個孩子,他們對於孩子的營養,往往是大量地給予,導致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過度肥胖,營養完全不協調。
第五點要求,祖父母最好性格開朗,不固執、偏見,對孩子有耐心。不固執、偏見對於老年人來說是比較難實現的,老年人一般都有保持自己觀念的傾向。但是,這些老年人對於教養孩子的耐心還是值得肯定的。
第六點要求,最好祖父母們喜歡戶外運動,能夠常常帶孩子去認識周圍世界。一般情況而言,這是比較容易實現的。因為首先孩子本身就有很強的探索慾望,他們整天要求出去走,不願意呆在家裡面,喜歡戶外運動,無論長輩們是否喜歡戶外運動,他們一般都會選擇出門,讓孩子認識世界。
第七點要求,祖輩父母最好有一定的文化基礎,能夠對年幼的孩子進行啟蒙的教育。這一點不容易保證。一些祖父母往往是由於自己文化素質很差,受封建迷信或者錯誤思想的引導,對自己的孫子、孫女的教育往往就受到了封建迷信或者錯誤思想的影響,這對於孩子的教育是不利的。
第八點要求,祖父母最好慈愛寬容,但不縱容、不溺愛,善於引導教育。目前的狀況是,大多數隔代教養偏向於溺愛式的教養。
第九點要求,祖父母要能夠細心地觀察到孩子的身心變化,及時與孩子的父母交流溝通。
第十點要求,祖輩父母們最好願意並且善於吸收新知識、新觀念,用現代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來教育孩子。由於祖輩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再加上他們本身固執己見,往往不樂於吸收跟得上時代的步伐的新教養觀念和教養方式。
三、隔代教養的類型與優缺點
1.隔代教養的類型
目前隔代教養主要有哪幾種類型呢?
第一種類型,最普遍的一種類型,溺愛型,或者說過分關注型。在過分關注型的隔代教養模式之下,孩子們本來自己能夠做許多事情,祖輩父母卻呵護備至,在孩子做之前已經幫他完成了,使孩子在正常環境下能夠鍛鍊出來的某些技能、能力沒法養成,這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
第二種類型,也是比較普遍的,叫做過分監督型。過分監督型同家庭教養方式當中的權威型有些類似。這些祖輩們對於孫輩的教育,往往是什麼事情都要督促,經常檢查孫輩們的行為,如此造成了孩子們的依賴性和惰性,孩子產生對自己的不信任感和懷疑。在過分監護的條件之下,如果沒有很充分的監督,這些孩子就不能夠很好地完成任務,或者不能自給、自律。
第三種類型,嚴厲懲罰型。它的代表特點是,遵循中國傳統式的教養理念。中國傳統式的教養理念是,對孩子的懲罰多於獎勵,對孩子的批評多於鼓勵。這種教養方式容易使孩子產生嚴重自卑或叛逆心理。
最後一種,民主、溫暖、理解型的教養方式。這種教養方式是存在的,但是只是一小部分。社會文化的進步,全民教育不斷提高,隔代家長的文化信仰水平不斷提高,通常會用一種比較民主、溫和以及理解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孫輩。加上隔代家長的疼愛性更強,對孩子的教育往往會有更好的效果,這樣民主式、引導式的教育方式能夠很好地保持兒童的獨立性和自覺性。
2.隔代教養的優點與問題
那麼隔代教養究竟存在哪些優點與缺點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隔代教養的優點。
第一,由於祖孫間存在著直接的血緣關係,老人會本能的對孫輩產生憐愛之情。這是一種動物的本能,當然也包括了人的本能,這是隔代育兒獲得成功的心理基礎。
第二,老年人經常與小孩子接觸可以使祖父母保持積極的心態,使他們在晚年獲得更多的快樂,身體更加健康。
第三,與孫輩們的交流可以讓祖父母們獲得繼續學習、成長的機會。
第四,隔代教養可以很大程度地緩解父母教養子女的壓力,父母有充足的時間來專心工作,並且節省養育的費用。
第五,孩子可以對老化建立正確的態度。祖父母們在晚年的時候仍然在發揮餘熱,教養年幼的孩子,孩子們通過這種耳濡目染,能夠體會到將來在自己老年的時候,仍然可以獲得很好的價值感和快樂的生活。
第六,隔代教養通常可以使祖輩家長們產生一種兒童的心理。人家都說老年人越老越像小孩,也就是說這一點的。多數的祖輩家長常有兒童的心理,特別喜歡和小孩子玩樂。這種特性可以使他們很容易與孫輩保持融洽的關係。因此為教育孩子創造良好的機會和條件。
第七,祖輩家長有豐富的人生經驗,為教育子女提供了充分的資本和權威。他們與初為人父母的年輕人相比,有著更多教養子女的經驗,對孩子在什麼樣的年齡階段容易出現什麼問題,應該怎樣去處理知道得比年輕父母多得多。祖輩家長在長期的社會實踐當中也積累了豐富的社會閱歷和人生的感悟,這些條件是促進兒童發展和有效處理孩子教育問題非常有利的條件。
隔代教養具有很多優點,不但有利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年輕的媽媽、爸爸們的經濟壓力,使他們能更好地養育孩子。另外,隔代教養一定程度上也能在彌補年輕的父母們在教養孩子經驗的不足,使孩子獲得更好的教養。
但是,我們也不能夠忽視隔代教養存在的弊病。
祖輩家長受到身體條件、年齡限制,不可避免會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對這些不利因素我們也要保持清晰的認識。據以往的研究發現,我們可以得出一系列結論,隔代教養的缺點主要有以下的幾個方面。
第一,隔代教養極容易形成溺愛。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不管在農村還是城市,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一個孩子就有四個長輩同時監護,極易形成溺愛。多數祖輩家長因為自己年輕時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所限,沒有給予子女很好的照顧,於是有把愛補償到孫輩身上的想法。他們認為需要為孫輩們、子女提供充分、良好的物質條件和工作條件。而這種需要在孫輩身上的體現是過多的補償,過多的補償反而是一種溺愛。這種想法往往容易產生「隔代慣」的現象,主要就是嬌慣,祖輩家長對孫輩過度疼愛,處處遷就,什麼都忍讓孩子,任由孩子無理取鬧。這種教養方式極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賴性強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如果長輩們不在身邊,他們就不知道如何完成自己的工作,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還有一些祖輩家長,因為過度疼愛孩子,護短,使孩子的缺點長期得不到矯正。對孩子的缺點,或者過度自私,祖輩父母選擇忍讓或視而不見,久而久之,極易造成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低下,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有調查結果表明,外出務工者的子女,由於隔代教養,容易產生諸如任性、倔強、自私、冷漠、憂鬱多疑、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的性格。另外有調查結果表明,單親家庭和父母長期外出務工的家庭子女,由於隔代教養的存在,他們缺乏親情的關愛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產生諸如任性、倔強、自私、冷漠等不良的性格。這兩項調查的結果是存在著相似的。由此我們看出,這種溺愛式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是及其的不利的。
第二,父輩的教養思想觀念陳舊。許多祖輩家長不顧時代已經發生的變化,用非常老的觀念來要求孩子,教給孩子過多老的經驗,缺乏開創性精神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還有一些祖輩家長,因為自身的文化素質低、思想陳舊,在有意無意中就給孩子傳授了不少封建迷信。對孩子的好奇心,他們往往用封建迷信的方式來解答,而不是科學地給予回答。這在無形當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知識的難度,因為這種舊思想已經在孩子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當他們去學著接受新的、科學的、校正性的知識的時候,受到舊思想的干擾,很難接受新的知識。
第三,容易造成孩子與其父母感情的隔閡。祖輩家長對孫輩溺愛、護短,而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往往是理智的、客觀的,當父母以嚴格的要求和批評的方式來教養孩子的無理取鬧或者任性時,孩子就難以接受。由於他們接受的是祖輩自己的溺愛和護短,所以會排斥父母的要求,進而容易形成感情的隔閡和情緒的對立,使得日常家庭正常、必要的教育很難進行下去。
第四,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這是對個性發展方面的研究結論而言的,隔代教養容易造成孩子的任性、倔強、自私、過分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的人格特徵。由此可見,無論父母的工作多忙,也要抽時間與孩子在一起,把孩子的教育權和撫養權完全交給祖輩家長是對自己孩子不負責任的表現。有一項資料顯示,中國約有60%以上失足少年的犯罪都與隔代教育有關,有不少問題少年是由祖輩家長所帶大的,沒有享受到父母的關愛和照顧。對青少年網路成癮的研究的結論也是隔代教育和有家庭暴力的家庭網路成癮綜合症的並發率更高。
第五,隔代教養阻滯了兒童智能的開發。由於孩子在小的時候有非常強的探索慾望和自我發展的慾望,但是祖輩父母受條件限制,比如少言寡語、愛靜不愛動,影響了兒童的語言表達和探索能力的發展。孩子要求出去玩耍,但是祖父母由於年老、身體不方便,讓孩子自己出去玩耍,很容易造成孩子身體上的傷害。另外,孩子在這個時期有非常濃厚的好奇心,往往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而祖父母們受文化素質的限制,很難給予科學的解答,這在一定程度上阻滯了兒童智能的培養、開發。
最後,隔代教養有違兒童營養的科學和平衡。對幼兒園的調查結果表明,由祖輩直接管教的孩子大約有72%吃營養補品,忽視五穀雜糧、蔬菜水果的補充,導致兒童缺鐵性貧血、缺鈣、維生素等營養不均衡的狀況,從而引起記憶力減退、智力下降等情況。除此之外,在偏遠的農村地區,年邁的祖輩生活物質水平差,很難為急需各種營養成分的兒童提供充足而必要的營養物品,使兒童的營養跟不上,影響到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以上是隔代教養的優點和缺點,下面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下,隔代教養主要會造成哪些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一般而言,隔代教養在心理上會導致以下幾個心理問題和疾病。
首先,孩子長期處於老年人的生活空間和氛圍當中,感染到老年人的語言和行為,這對模仿力強的孩子來說,極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另一個層面來講,容易造成孩子心理的老年化。
第二,由於老人大多喜歡安靜而不喜歡運動和外出,這可能導致了孩子的視野狹小,引起了孩子探索能力缺乏,缺乏應有的活力,不利於孩子培養開闊的胸懷和活潑、寬容的性格。這樣孩子長大容易為人心胸不寬廣,不善於與人交際,容易產生交往的恐懼症,或者說交往上的困難。另一方面,祖輩的教育觀念落後,容易影響孩子創新意識的發展。由於祖輩父母往往堅持固有的教養方式或固有的觀念,他們不承認,也不認同孩子創新性的想法。
第三,從心理學上來講,人在年老的時候思想容易頑固,行為模式化,表現出的固執、偏激、怪異的做法和言行,這種表現及其不利於孩子性格的培養,可能導致孩子產生怪異的心理和行為,人格的偏離,暴力傾向加劇等。
第四點,老年人撫養孩子常常過分關心和溺愛,包辦、代辦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沒有機會自己做自己的事,久而久之,會使孩子缺乏獨立、自信和果斷,產生依賴心理,抗挫折能力差,遇到一點挫折就出現心理上的崩潰,稍微受挫就一蹶不振,產生心理和行為障礙。
四、解決隔代教養問題的方法
1.對隔代教養的建議
針對以上的隔代教養的優點和缺點,以及從心理上容易導致的問題和行為,有哪些解決方法呢?以下方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種方法,祖輩家長和孩子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達到統一認識。達到統一雖然是非常理想的狀態,但實現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兩代人對於教養孩子往往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比如年輕一代比較重視孩子的智力培養和個性發展,而祖輩家長則看重孩子做人的道德和艱苦奮鬥的教育,祖輩家長對孫輩也有溺愛嬌慣的毛病,這就需要兩代人相互溝通,達成協商一致、統一認識、擇善視角,這樣才能夠對孩子形成統一的教育方面的認識。此外,還應當注意到,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出與長輩們在教育上的分歧,尤其是當年輕的父母教養孩子的時候,在外人看來是理智、合理的,而祖輩父母卻出面干涉,在這種情況之下祖輩父母干涉正常的教養方式,往往會使孩子父母的權威在孩子面前減弱。
第二種方法,祖輩家長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跟上時代的潮流,盡量用現代、科學的知識來撫養、教育孩子。
第三種方法,兩代人要協商,建立必要、可行的家規,同時也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獨立性。當孩子違背家規時,要適當給予懲罰,並且明確告知懲罰的原因和理由。
第四種方法,祖輩家長要以理智來控制感情,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對孫輩們的愛要適度,正確的愛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溺愛往往限制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此外,還應該積極創造機會,讓孩子多與其父母多接觸,疏通感情,這樣才不至於出現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隔閡。兩代人共同努力,營造一個有利於家庭教育的,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第五種方法,年輕的父母要端正態度,不管多麼忙,都要抽時間與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對於孩子的教育權、撫養權完全交給祖輩家長,這樣是很不負責任的。
第六種建議,作為孩子的父母,同時作為祖輩家長的子女們,要經常與祖輩家長溝通,只有兩代人統一認識、明確目標、步調一致,孩子的教育才會成功,孩子也會從幸福的家庭走向未來社會的成功。
2.隔代教養如何揚長避短
隔代教養存在優點與缺點,如何發揮隔代教養的優勢,避免它的短處呢?
首先,發揮爺爺奶奶帶孩子的優勢。隔代教育要盡量地發揮本身的優勢,對祖父母們來說,不僅可以緩解由於退休、年邁的孤獨感,從孫輩的成長當中感受生命力,天倫之樂也利於老年人保持健康的身體和心態。但是,我們從諸多兒童的個案中發現,隔代教養方式也可能導致孩子的心理變異,產生某些心理問題,比如孩子過早的心理老年化、社交恐懼症、人際交往問題、性格的怪異以及過度的以自我為中心、心理脆弱等等。
第二,祖輩與父輩的協作是非常重要的。隔代教養與父母親自撫養各有利弊,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兩代家長共同努力。祖輩和父輩們在教養孩子的問題上應當溝通、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比如在吃的方面,由於祖輩有更多的時間去料理孫輩們的飲食,餐桌上也經常出現一兩道孩子的專利菜,孩子也就想當然地認為這是我的東西,別人不能沾染,一旦被侵犯就會大哭大鬧,不依不饒。此時父母要提醒老人,無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學會與別人分享,在與別人的分享當中獲得快樂,要教會他們與別人分享,這比什麼都重要。千萬不能讓孩子養成吃獨食,過分的自我中心的壞毛病、壞習慣。此外,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儘早地培養,讓孩子儘早地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尤其是學會自覺為別人服務,這對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祖輩家長們,不要為孩子做他們本身能夠完成的,自我服務的工作,對於孩子去幫助孩子代勞,這樣就限制了兒童自身的動手能力的發展。
而當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即使這些看似嚴厲的教養方式孩子並不接受、苦惱,祖父母們也不要出面干涉,這樣才能維護好孩子的父母的權威,孩子就不至於過於惟我獨尊,孩子也能夠通過這種教育方式學會尊重父母。要充分利用隔代教養與父母養育各自的優勢,兩代人要經常探討孩子的培養方法,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開放的家庭環境。
年輕父母要端正態度,做兒女的要把老人的觀念擺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不要給他們增加負擔,養孩子是自己的責任,而不是老年人的責任,老年人不願意幫助帶孩子的時候,年輕的父母不要過分強求。另外,隔代家長的學習應該不放鬆,隔代教養對於老年人本身素質是有要求的。由於時代不同,老人的知識和教育觀念往往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由他們撫育孩子,往往願望良好,但是效果往往並不是很好的,而年輕人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廣泛,到外地、外國工作學習等機會也與日俱增,在這種情況下,隔代家長也被推到前台,接受隔代撫育的學習就是非常必須的了。對於隔代家長來說,無論有沒有機會專門學習如何在新的條件下教養孫輩,都應該自覺地學習心理知識。特別是在培養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得上時代的步伐。比如如何讓孩子做到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而不是單純地照顧好他們的生活和督促他們的文化課,要特別注意給孩子灌輸誠信、法治的觀念,切實培養他們尊老愛幼、熱愛勞動、勇於創新的良好的品質。孩子3到5歲時期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是非常關鍵的,也極容易被孩子接受,新型的隔代教育需要父母和祖輩們相互配合,使老年人保持青春活力,是努力學習、合作的過程。老年人要當好隔代家長就必須不斷地接觸和學習新知識,了解新事物,才能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發揮積極作用。
3.隔代教養條件下,如何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在隔代教養的條件之下,寶寶交給祖父母照顧,父母應該做什麼樣的努力來補彌補不能夠親自照料孩子的缺憾?又該如何參與孩子的成長,保持與孩子良好的親子關係呢?相信這是很多父母頭疼的問題。
以下幾方面可供父母們來參考。
第一條建議,父母應該與孩子、自己的父母多聯絡,了解孩子的狀況,密切地關注孩子的個人成長。不能因為工作繁忙就把寶寶丟在一邊,如果疏於聯絡,可能會造成日後的大問題。
第二,除了要了解孩子發展情形之外,也要與父母交流如何教養孩子,與父母保持教養孩子觀念的一致。雙方有了一致的看法和做法,才能使教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要尊重長輩們的經驗和思想,就算有不同的想法也要心平氣和地與父母講清楚,好好溝通,尤其是在孩子面前,絕對要用良好的態度來對待的父母。這樣也能夠為孩子樹立很好的榜樣,孩子耳濡目染,也能習得尊老愛幼的美德。
第四,孩子如果住在祖父母家,父母有空就要去看望孩子,或者定期把孩子接回到家住,並且安排三代同堂的聚會,處理好三代之間的感情,處理好三代之間可能存在的摩擦或者衝突。
第五,鼓勵長輩們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或者參加活動,認識新朋友。可以分享經驗,也可以互相關照。年幼的孩子有非常強烈的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熱情,年輕的父母們自己沒有時間帶孩子出去認識周圍的世界,有大量空餘時間的父母們可以帶孩子出去多走走,擴展孩子的眼界,增長孩子的認知能力。
第六,父母不能因為不常照顧自己的孩子,對孩子感到歉疚,就對孩子的錯誤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孩子出現錯誤時,因歸咎為自己沒很好地教育孩子,自己對不起孩子,對孩子的錯誤行為采就取視而不見、忍讓接納的態度。這容易滋生孩子錯誤的行為方式,孩子犯錯時一定要管教,對孩子的要求不要全看大人,應當遵守教養的原則。
第七,如果孩子的習慣行為讓父母們不開心,不能馬上用嚴厲方式管教,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因為你將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來撫養,與孩子的溝通沒有時間上的保證,與孩子親情的建立還不是那麼的厚重,那麼親密,如果你再採取嚴厲、粗暴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極容易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和衝突,這對孩子的成長和父子、母子關係的保障都非常不利。在這種情況下,採取要循序漸進地管教的方式才不會造成彼此的衝突,否則親子之間很容易出現裂痕。
最後,在與孩子相處時可以多使用肢體接觸的方式來表達感情,讓孩子明白父母對他的愛。語言或者其他外在行為的表達方式,與身體的接觸的效果相比要弱一些。所以,在與孩子相處時多進行肢體上的溝通和接觸,並且傾聽孩子的想法,比如說故事、玩遊戲,通過這些肢體性遊戲的互動,可以促進親密的親子關係的建立。
五、親子教養的優點
新生兒出生的時候,大多數父母正在處於事業上升時期,一般在20歲末,或者30歲初,他們每天為了工作需要奮鬥,為了自己的夢想需要奮鬥,能夠抽出來教養寶寶的時間,與寶寶交流的時間卻很少,是他們最為奢侈的事情。不過,在這個時候,在這個寶寶成長的關鍵期,還是有一些母親們願意放棄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照看寶寶的工作當中。另外,也有一些爸爸們退出自己的工作崗位,成為全職的奶爸。這種教養方式是值得認同的。父母對孩子身心成長的意義,比人們想像的要重要得多,如果能夠更多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更為持久的幸福。
那麼,爸爸媽媽自己帶孩子究竟有哪些好處呢?
第一,爸爸媽媽自己帶孩子能夠增加相互的了解,通過肢體的接觸或者是語言溝通了解孩子的發展狀況,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密切地關注孩子的變化。如今的孩子不僅接受新鮮事物快,而且更渴望被人接納,獲得被關愛的感覺。例如有些寶寶剛會說話就開始模仿他感興趣的東西,這是好事也是壞事。通過細心觀察,媽媽們可以告訴他該學什麼,怎樣去學。如果小孩子跟媽媽爭論,媽媽可以給他們講解,小孩子們有心思、願意跟媽媽講,極大地增進了親子間的感情。
第二,自己帶孩子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爸爸媽媽們有固定的工作時間和作息時間,小孩也容易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孩子上幼兒園吃飯、午休都有合理的安排,不僅能夠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且能夠使他們學會與人交往,與人友愛的能力。
第三,小孩子在父母的細心照料之下,能夠擁有健康的體質。此外,父母的關心呵護也能夠減少他們出現各種身體傷害或疾病困擾的可能性,還杜絕了晚睡、晚醒和偏食的壞毛病。
第四,父母自己帶孩子在孩子的個性成長上有優勢。母親與孩子近10個月的共同生活,造就了彼此關係的親密無間,這種母子連心的狀態,是父親和其他任何的看護人都無法取代的。只有母親能夠覺察到孩子的需求和面臨的危險,只有母親才能夠本能的給孩子完全的安全感和滿足感。孩子身心的健康,尤其需要母親不間斷地關注。而在1歲半之後,父親的作用又在於引導孩子獨立探索外部世界,形成獨立的安全感。所以不管現在採取的是何種教養方式,都應該更多地參與到孩子的成長和教育的中去。
另外,從幾大方面來看,爸媽自己帶孩子的好處我們來看一下。
第一,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對孩子長時間的陪伴是建立親子關係最好的途徑和方式。實踐的結果也證明,自己帶孩子之後,親子關係變得更加融洽。為了在一起更快樂、更有意義,父母和孩子往往共同協商決定他們認同的生活方式,建立各種機制,家裡各種家規、規程,比如說時間表,早晨幾點起床,晚上幾點睡覺,周一晚上要做手工,周二晚上講故事,周三晚上打籃球或者踢足球等互動遊戲。父母與孩子建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
第二,有利於促進家庭的和諧。家庭是一個最小的獨立的社會單位,同時也是各種關係的集合體和源發地。我們經常聽到,由於育兒觀念不同而引起婆媳矛盾、衝突的故事,也經常有人抱怨丈夫不管孩子,諸如此類的事情在我們的周圍是屢見不鮮的。但是在自己帶孩子之後,一方面夫妻倆在育兒上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他們相比隔代需要投入的精力往往要多更多,更容易體會到做父母的不容易,這也是所謂的「養兒方知父母恩」。而父母不和子女住在一起也能追求自己的幸福,對於子女生活上的小摩擦也能視而不見。而三代同堂極易產生生活習慣或者教養子女的矛盾和衝突,造成家庭的不和睦。另外一方面,由於共同培養孩子的目標能夠達成一致,夫妻關係也會變得越來越好。這種良好教養方式的一致性可以很好地協調夫妻關係,夫妻的感情也會越來越融洽。而且由於父母的不參與和缺席,夫妻生活上的瑣事也就隨著床頭吵架床尾和,成為生活當中的小插曲。由於需要在教養共同孩子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質,年輕夫妻也就很難有精力去關注兩個人生活或工作上的矛盾和衝突,這使他們的夫妻關係或者說家庭關係變得更為和睦。
第三,自己帶孩子的教養方式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和自理的能力。隔代親往往帶給孩子的是一種嬌慣、跋扈、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個性。而自己帶孩子,一個小家庭的夫妻們往往對教育子女有著非常合理、清晰、明確的教育方式和教養的期待,他們不希望孩子養成惰性的心理或者過分依賴的心理。所以,他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會通過一些的機會讓孩子自我鍛煉、自我習德、自我服務,這樣會使孩子變得更加自立,更加獨立。
第四,自己帶孩子的有利於培養健康向上的家庭文化。自己帶孩子之後,家庭的業餘生活變得更加的豐富,抱著陪孩子體驗、玩耍的態度,根據各自的特長和愛好,夫妻之間可以形成明確的職責分工,父親側重於手工和戶外訓練,母親側重於家庭的家規或者語言訓練以及科學知識的普查,這樣的家庭生活會變得更加的色彩斑斕。在這種非常和諧的、健康的家庭環境之下,孩子也能夠得到健康的成長。
六、隔代教養應注意哪些問題
父母在隔代教養的過程當中,應當有哪些注意事項,應當妥善處理好哪些關係呢?
第一,可以說父母的愛對孩子來說是無法取代的,對於孩子應該更加留意和關心,多抽空陪孩子,參與孩子的活動,重視質量而不是重視時間或者物質的給予。注重孩子3歲以前的教育,在關鍵性時期盡量不要缺席,與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這就要求年輕的父母們在孩子0到3歲時,要參與到孩子的教養中來。在孩子3歲以後,再將孩子部分交由父母幫助照料。
第二,實行隔代教養方式要考慮到年邁父母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以及他們自己是否願意帶孩子。
第三,父母與爺爺奶奶應當儘可能多地互動,以減少子女在兩種家庭環境之下適應不良的問題。
第四,爺爺奶奶未能協助孩子家庭作業或者科學知識普及的這部分,應當委託其他的家人來幫忙。
第五,要注意孩子由爺爺奶奶家回到自己家,這兩種家庭環境間的銜接適應問題。另外,要避免將兩代之間的矛盾帶到孩子身上,比如說父子關係衝突。在父母家帶孩子的時候,爺爺奶奶對孩子灌輸其父母存在著各種問題的不良教育方式;而當孩子回到自己的家庭中,父母又灌輸到孩子爺爺奶奶種種不是的方式,這樣孩子很難處理好如何接納這兩種觀點,孩子會出現選擇上的衝突,對於將來的家庭關係或者與長輩的關係會形成消極的態度。
第六,有特殊狀況的情況需要耗心耗力照顧的孩子並不適合爺爺奶奶來接手,比如那些有自閉症的兒童,或者有身體疾病、殘疾的兒童。
另外,就是隔代教養是社會變遷之下的產物,也是當今社會不容忽視的問題,存在著各種優勢和弊端,當我們無可避免,面臨隔代教養的時候,應該在隔代教養和親子教養間取得一種比較理想的平衡,以孩子的最大利益為著眼點,為孩子提供幸福而創造環境。這應該是父母和爺爺奶奶共同的目標。
七、如何處理好隔代教養中的祖孫關係
1.祖孫關係的重要性
祖孫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孩子的教養,孩子對待未來年老的態度,以及孩子尊老愛幼良好的品德習慣的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結果表明,祖孫關係的重要性體現在祖孫關係能夠影響到彼此的健康狀況,祖父母和他們的孫輩在彼此的健康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這項歷時20年的研究發現,這兩代人之間的關係對他們彼此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顯著的影響。研究人員對376名祖父母和340名孫輩進行了調查,從1985年到2004年,歷時20年,研究人員追蹤記錄了志願者們的心理健康狀況。結果顯示,感到關係親密的祖父母和孫輩們抑鬱癥狀往往較少。研究人員認為,來自大家庭的成員,比如祖父母或孫輩,整個成年期在彼此生活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員表示,如今大家庭成員關係比以前變得更加的重要了,隨著人的壽命的延長,兩代人相處的時間也更長了,他們能夠成為彼此的感情的支持。研究期間,志願者們每隔幾年要填一次調查表,在這個調查表上需要回答若干的問題。調查的問題包括,幫彼此做家務的頻率,接送彼此看醫生的頻率,彼此相處的狀況,以及悲傷、食欲不振等抑鬱癥狀出現的頻率。研究結果顯示,親密的祖孫關係有利於心理健康。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是,祖父母能回饋孫輩給予自己的照顧。在所有的志願者當中,一些祖父母感覺自己很獨立,他們會給孫輩提出建議,並且送禮物,有時在午餐時買單,這些祖父母出現抑鬱的情況較少。與此相對的是,只接受幫助而不回饋的祖父母抑鬱癥狀會更多。研究還顯示,孫輩們應當幫助祖父母保持獨立,並且維持一種雙向的積極的關係,防止衰老。對於老年人的精神和情感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這樣做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美國一所大學的教授曾經訪問過85位有祖父母的孩子,他們發現大多數4到5歲的孩子,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喜歡祖父母的關愛、寵愛,包括送禮物和特別的待遇。8到9歲的孩子喜歡祖父母和他們一起遊戲,或者帶他們出去玩耍。11到12歲的孩子又恢復到希望祖父母寵愛他們,而青少年階段的孩子與祖父母們較有距離感,因為他們自己外面的活動已經很多了,但是有些青少年喜歡祖父母給他們的信心和支持,特別是當他們與自己的父母有衝突的時候。
那麼,在這種親子關係之下,祖父母們有什麼樣的心思呢?在隔代教養的方式下,祖父母們有什麼樣的看法呢?到目前為止,聽起來祖父母對於孩子來說有很大的好處,但是祖父母本身的想法是什麼呢?也許祖父母希望也喜歡和孩子相處,但是他們在時間和精力上卻難以保持足夠充分。一方面有些人成為祖父母的年齡可能較小,有的五六十歲,有的甚至只有40多歲,可能還沒有退休,仍然有工作和其他事情要做,他們也沒有充分的時間來教養孫輩。另外一方面,目前社會十分重視老年人學習或者參與的機會,鼓勵他們保持相當程度的社會活動和運動,因而在尋求自己的老年生活之後,對於孫子女的照顧也相對的減少了。當然,有些祖父母很願意代替自己的子女,花時間來照顧自己的孫子、孫女,但是即使他們心甘情願,也未必願意奉獻所有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學者專家也建議,應當給予祖父母一些閑暇獨處或者社會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另外,與祖父母們的衝突也是存在的。有時祖父母的想法或者做法,父母不一定能夠同意或認同,特別是在教養孩子方面。在許多演講場合,一些父母會問到這樣一個問題,我和孩子之間的規矩都被自己的父母所破壞了,或者是他們太寵孫子。其實父母太過於憂慮了,孩子很清楚和祖父母的關係是不同於與父母的關係的。有些父母為孩子的教育企圖改變上一代的觀點,當然管教態度和方法能一致最好,非但對於孩子的教育沒有幫助,反而傷害了兩代人之間的感情。三代之間的相處就如同其他人際關係,仍然會有矛盾、摩擦、衝突和不愉快。比如說祖父母們嫌孫子女弄亂了房間,而這些孫子女又閑祖父母管教太嚴、太死板、太古板。此刻,給父母最好的建議是,要讓祖孫們自己去處理。因為這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學習,而且在這個時候插手反而會更糟。有時則可以私下、個別說,切勿當場站在某一方,而反對另一方。其實父母首先要思考的問題是,這情況對我而言有多重要,它是否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因為看不慣自己父母對孩子的行為,出面干涉會有幫助嗎?在這種情況之下,孫輩與祖輩可能會有衝突,年輕的父母們在不出現非常嚴重問題的情況下不要干涉,要讓孩子和祖輩們自己去解決問題。如何減少三代之間的衝突,增進家人的感情有待於父母的智慧和耐心。因為孩子會從祖孫關係想到他未來的成長和幸福,這是任何代價都換取不來的。
2.如何處理祖孫間的矛盾
對於可能出現的祖孫間的矛盾如何來處理呢?
目前,家庭的衝突情形來自於孩子和祖父母之間的關係。這個問題本來就是社會變遷所造成的,祖父母和父母對第三代的教養態度和觀念是截然不同的,他們代表了完全不同的兩個時代的價值觀,許多人會抱怨上一代干涉他們管教子女,有時又會氣惱祖父母太溺愛孫子女,但是強迫祖父母接受自己的教育方式則可能會犯下錯誤。因為你不但沒有權力這麼做,甚至可能會弄巧成拙。父母應該從上一代的衝突中抽身而出,告訴他們你可能是對的,我尊重您的觀點,同時自己可以進行適當的教育。祖父母喜歡含飴弄孫,他們擁有疼愛孫子女的特權,卻沒有責任來教養他們,因此主要的教養責任仍在父母。如果擔心祖父母寵壞了自己的孫女和孫子,那就等於對於自己教育孩子沒有信心。因為父母越覺得自己沒有能力處理好與孩子的關係,他們可能就越在乎別人怎樣影響到自己的孩子。如果能夠有效地教養孩子,父母就不會過分地關心別人是怎樣做。
企圖改變上一代的教育態度只會造成親人間的嫌棄和猜忌。對教育孩子的看法能夠形成一致當然最好,意見不和也不必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畢竟孩子和祖父母的關係無需父母過問或者干預,父母只需幫助孩子適應祖父母。
太溺愛孩子的祖父母,會讓孩子覺得他有權力得到他任何想要的東西,而任何阻礙他的人就是他的敵人。在孩子的價值觀扭曲的時候,父母應該做的是教導他們正確、合理的價值觀,讓孩子慢慢領悟與人相處的方法和態度。既能夠防止祖父母留給孩子這種權力的錯誤印象,孩子在生活當中還會用不同的方式和父母、親戚、朋友、老師等建立關係。孩子在接受長輩不同教育方式中並不會混淆,因為他們對自己如何處理不同的關係,以及如何得到最大的好處了如指掌。比如孩子知道可以向祖父母們撒嬌,要求買這個,買那個,但是孩子也知道在爸媽面前要有分寸,甚至學會看臉色行事,不能隨便要求買東西。父母不太可能影響別人如何對待自己的子女,但是當孩子受到不好的影響時,為人父母者總企圖採取一些方式來對抗,希望能夠盡量地減少或者消除這些不良的影響,這種方法往往是徒費心力的。孩子既不需要父母過度地保護他們,也不需要父母為他們刻意做出安排。關鍵是孩子對這些影響的反應,這比他們遭受什麼樣的影響更值得父母重視。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會主動地發展出與人相處的方式和態度。事實上,在兒童的成長過程當中,就需要不斷地擴展自己的人際關係,這樣才能逐漸地學會如何與人相處。身為父母,有責任提供這種機會讓他們來學習。
最後,給父母的建議是放寬心,讓孩子在生活環境中去面對那些他們自然而然會面對,而且必須面對的。
3.心理學家對祖孫關係的建議
對祖孫關係的處理,心理學家提出了一些建議,幫助減少三代的衝突,增進祖孫感情。
第一條,建立三代開放和坦誠的溝通關係,表達自己的需要和關心,委婉地說出自己喜歡或者不喜歡的事。
第二條,決定什麼問題對自己是重要的,什麼是自己可以忽視的。對於那些自己認為重要的,自己在乎的事情要認真地處理,堅持自己的原則;而對於那些自己不是很重視的或者不是很在意的問題,而父母卻又很在乎的問題,可以盡量少干涉,減少不必要的親子衝突。
第三條,不要企圖讓自己的父母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找出他們想做的事。不要讓祖父母照顧子女的負擔太重,除非他們願意,不要勉強他們做自己的保姆。鼓勵他們與孩子分享快樂時光,如果父母不願意幫助你帶孩子,不要勉強他們。
第四條,假如與祖父母分開住,知道祖父母有特殊的習慣或者家庭家規,在拜訪之前要告訴孩子,也可為祖父母提供一些家中的玩具和故事書,這樣可以使孩子儘快、儘早適應祖父母家的教養環境。
第五條,事前要給父母準備孩子所需物品,以供他們在孩子生日或者特別的日子作為送禮物的參考。還有一種狀況是,祖父母他們本身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他們的生活狀況並不是那麼好,在幫助監護自己的孫輩們的過程當中,孩子的父母要給年邁的父母們適當的物質補貼,讓他們在教養孫輩們的過程當中不至於承擔過重的經濟壓力。
第六條,父母們可以以積極的態度來創造祖孫三代相處的機會。比如說可以在空閑的時間組織三代人一起出去走走,通過這種共同的活動來溝通彼此間的感情。
第七條,如果祖父母住得較遠,定期拜訪或打電話給他們,鼓勵祖孫間常互相通信。這種互相通信的方式,可以增進祖孫之間感情。由於祖孫關係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彼此,所以要盡量保持良好的祖孫關係,物理上的間隔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來彌補。
最後一條,如果還有其他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說祖孫關係之間的淡漠,或者說祖孫之間的衝突過於強烈,可以求助心理輔導機構。
今天所講的課程涉及到家庭關係中的祖孫關係,在這種祖孫關係中,不得不牽扯到的就是隔代教養、家庭教養的問題。這種隔代教養與父母自己帶孩子的優勢和劣勢有我們已經給予了概述,希望能夠為年輕們的家長提供一些適當的建議和見解。
今天內容就是這些,謝謝大家,再見!
推薦閱讀:
※國學課堂——第六十七章 執一
※古玉器課堂第十五課10:淺談玉器雕刻中的加工工藝
※運用媒體設置情境營造語文教學的生態課堂
※小包子口語課堂:手把手教你90句超地道口語--02課
※【致遠|課堂】宋畫臨摹(花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