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智庫創始人劉冬梅:中國大學教育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每年的七月份,大學錄取正在進行時,如果不出大的意外,在九月份入學的大學生將有700萬之多,與此同時,幾乎同等數量的大學畢業生將湧入社會,迎接滿心期待又無法預知未來的就業,如此龐大的入學和畢業基數,當屬世界第一。

首先應該感到欣慰,教育之昌盛、文明之進步,是讓有識之士倍感振奮、歡欣鼓舞的,其次,還應該反思:700萬的新生,在未來四年中,將會學到什麼類型的知識?700萬的大學畢業生,從大學中學到了什麼樣的能力?

如果只看到大樓,看不見大師,只看到硬體,看不見軟體,只看到數量,看不見質量,只看到成績,看不到隱患,只看到分數,看不見能力,在所有人都在為教育成果大唱讚歌之時,我卻認為:中國的大學教育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這種危險來自於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這種危險來自於錢穎一之言:中國尚無現代大學。

有人會提出反對意見,誰說我們的學校培養不出傑出人才?1977恢復高考那年,全國大學只招收了25萬,到了2017年卻能招收700萬,增加了28倍,支撐40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不正是依靠這些人嗎?這難道不是成績嗎?這肯定是不容抹煞的成績。如果進行詳細的數據統計,應該會有長長的一組數字,來支撐大學教育的進步。

至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先生說「中國尚無現代大學」,更會感覺離譜得可笑,211、985、「雙一流建設」,中國的各個大學在排行榜上也有一席之地,現代化的教學樓和實驗室讓人嘆為觀止,憑什麼說中國尚無現代大學?

錢學森說的傑出人才不是普通人才,而是靈魂人物、領軍人物,是在某些領域具有開創之功的非凡人物,是「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黑夜」式的棟樑之才。中國從0到1,從1到100的發展,大量的普通人才就可勝任,可是如果要實現從100到1000,從1000到10000的質的飛越,就需要有大量的,集想像力、創造力、實踐力、駕馭力於一身的傑出人才站在時代制高點上,振臂一呼,因為經濟、社會、科技、文化發展的未來,有無數的龍潭、虎穴、珠峰,這時太需要傑出人才領袖群倫了。

錢學森

至於錢穎一先生「中國尚無現代大學」的論點,他並未做出明確的定義,但是反覆揣摩他的教育觀點,他對現代大學的定義,肯定和現代化硬體無關,而是著眼於「現代教育理念、現代教育制度」,是著眼於「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獲取的『三位一體』的教育」, 是著眼於大學裡批判性思維教育、創造性思維教育的缺乏。

錢穎一

錢院長提出一個公式,就是:創造力=知識×(好奇心+想像力)。他認為,創造力是現在和未來最稀缺、最有價值的能力,但是創造力與知識不成正比,能否成正比取決於「好奇心和想像力」。如果把這個公式進行特值法演算,就會發現最後的結果很有趣:如果知識為100,好奇心加想像力等於0,最後的結果為0;如果知識為90,好奇心加想像力等於10,最後的結果為900;如果知識為50,好奇心加想像力等於50,最後的結果則為2500。

大腦智庫創始人劉冬梅驚奇地發現,創造力和知識不成正比,是和知識與好奇心、想像力互相激發形成的合力成正比。這也就是錢院長所說的,理想的大學教育要形成知識獲取、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三位一體」的架構,而現在的大學教育往往是高中教育的延續,雖然有了更多的實驗器材和科技設施,但教學方法論基本相同,還是偏重於知識的獲取和培養考試機器,在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上依然不盡如人意。

在這個時代,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正以指數倍的速度飛速向前,依靠大數據武裝起來的人工智慧工具,在程序性運算和基礎性智能方面,將比人類更有優越性,在它們的晶元中,可以植入古今中外所有能夠進行數據化的知識,有時背幾個單詞,背幾首詩詞都感覺畏難的大腦,怎麼和這些「數據化到牙齒」的機器人相比?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中國大學在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標上不做出積極應對,確實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創意工作者、人際連接者、複雜模式判斷者,將是人工智慧機器人無法替代的,這是作為靈長類的人類最後的秘密武器。

在教育實踐中,劉冬梅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還是持樂觀態度,她認為如果機器人能夠代替人類做那些危險性、重複性的勞動,把人解放出來,多做更有價值的服務,多享受人生的美好,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如果從現在開始,不能給學生提供個性化發展的空間和平台,不能培養出孩子的創造力,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不能讓孩子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在人工智慧真正來臨之時,一些思維機械的考試高手將面臨沉重打擊。

我們再回到錢學森之問。有時傑出人才真就不是培養出來的,他們需要的是一片生態鏈完整、可以自由釋放天性的原始森林,在人工園林里,即便被修剪得再美,也只是一個普通人才,只有在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廣闊天地里,才可能成就棟樑之才。社會對人才的遴選機制,就是這片「原始森林」。

社會在人才制度上進行頂層設計,輿論正確引導,政策積極傾斜,大學要在人才培養上當仁不讓,要創造一種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氛圍,要把創造力和想像力變成無所不在的陽光、空氣和水,儘快把「傳道、解惑」與「授業」等而視之,不再進行填鴨式教學,而是從引導式教學和討論式教學中發揮出學生的天賦才能。

在這個時代,父母要正確認識到,孩子不是誰的私有財產,而是具有天賦人權,是一個人格獨立的個體,不能把自己的思維強加給孩子,而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改變唯分數論的固有思維模式,在成就孩子獨一無二的人生中充當領路人和支持者。

如果說,社會、學校和家庭創造了足夠的條件,比如引入美國Gap Year(間隔年)機制,讓學生在升學或者畢業之後工作之前做一次長期的旅行(通常是一年),在步入社會之前體驗與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孩子會變得更加成熟,尤其在探索中、工作中、旅行中、思考中,能發現自己的獨一無二,鍛鍊出更好的學術能力和工作能力,才不會在大學中虛度光陰。

知識可以被複制,被取代,創造力、想像力和好奇心相組合,卻可以生成知識的結晶——智慧,這是人類最精華的精神財富。


推薦閱讀:

寶寶一生只有一次的大腦發育高峰在這個階段,錯過了悔死! - 今日頭條(TouTiao.com)
《李中瑩 NLP 精義-----大腦操作》
人類大腦基因加速進化 導致種群間發展不平衡
如何用光控制大腦的記憶呢?

TAG:教育 | 中國 | 大學教育 | 大學 | 中國大學 | 大腦 | 中國大學教育 | 創始人 | 危險 | 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