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馮小剛是個喜劇導演的時候

當馮小剛是個喜劇導演的時候 默認分類 2010-08-09 14:36:09 閱讀3514 評論24 字型大小:大中小 編輯囑咐說,寫馮小剛導演的時候最好就他本人說話,盡量少些他的作品。但一個導演要是不說他的作品,由於並不認識他本人,又將如何開口?徵得編輯同意,也只能從作品說起了。當然,想起說馮小剛導演,必然是因為最近大熱的《唐山大地震》以及因此而引發的過度口水與淚水,這還是一部作品。馮小剛導演的《甲方乙方》是一部令人驚訝的作品,到今天為止,很難說能夠有哪部喜劇達到了這樣的高度,甚至包括後面同樣以段子精彩著稱的《不見不散》。分成數段的敘事,實際上貫穿其中的是一個具有著真正文化情感的人性思維方式。記得有人說過,一個真正的喜劇大師從骨子裡都是一個悲觀主義者。馮氏喜劇雖然打著賀歲片的旗號佔領了好多年的市場,甚至有人說馮小剛是賀歲劇的第一人,但從他任何一部看上去花團錦簇的喜劇當中,總有一點淡淡的憂愁與悲劇感在其中。這可能與馮導演當時合作的人有關。無論是引發賀歲片狂潮的幾部片子,還是後來合作的《手機》,是那種真正會架構故事的人在背後進行著支持,王朔、劉震雲不但說故事一流,而且算是我們這裡為數不多的能夠洞悉命運的作家。他們的作品本身就有一種特殊的力量,或者說含著淚的笑。尤其是王朔的小說,在典型的京油子加上大院語言之中,有著一種無奈的感覺。這種能夠感動與震撼的力量構成了馮氏喜劇最基礎的底色。當離開這樣的作品與人之後,馮小剛導演的馮氏喜劇延續之作就未必能看了。《非誠勿擾》由馮小剛自任編劇、導演,故事並不出彩或者說根本沒有講好一個讓人信服的故事,倒是捧紅了北海道的旅遊。風光片+MV+植入廣告+段子的模式並不是原本馮氏喜劇成功的法寶,失去了那種撓到人心裡痒痒肉的能力,才是馮氏喜劇後來最致命的缺失。但很遺憾的是,事情並非到這裡為止。做文化產業的人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往好聽里說是突破自我,也就是從來不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之類的表述;往惡意里揣度,大概就是覺得自己什麼都行,能夠在任何領域上去得同樣的成功。《夜宴》是向著他從來沒有進軍過的領域進行的一次嘗試,也就是所謂的「大片」。可能「大片」這件事算是所有導演的夢想,在國外大片熱之後,國內有點兒實力的導演紛紛投入其中,但無一不是折戟沉沙,或者是票房尚可而風評不佳,或者是票房與風評雙雙成為悲劇。由於沒有具體數字,很難說《夜宴》是那一種。但至少在某種程度的笑場過程當中,「大片」夢被喜劇的餘波無情的抹上了其他色彩。到了《唐山大地震》的時候,這種景象已經被反思之後的馮小剛完全抹去了。在虛擬的歷史時空當中架構一個宏大敘事的故事,這被證明往往內力不足之下會成為不得已的喜劇,但在現實發生的事件當中關注小人物的感情,則被證明是切實可行的。國外的災難片成功的運用了這一經驗,而《唐山大地震》的出現也證明了這條定理頗為可行。雖然在某種意義上說,如果就是為了感動而感動,這些感動多少有些廉價。不過這不能怪馮小剛,對於某些具有特殊意義的天災與人禍而言,我們的視線都投影在事情的千層面上,事實並非如水一樣可以深入觀察,而是猶如一塊看上去透明的水晶,其間的折射讓事物有了不同樣貌。當馮小剛導演作為一個喜劇導演時,無論他背後的團隊還是他本人,由於遊離在事物的上方,更容易看到一些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他拍攝喜劇的時候,他是接近於文化的,在大俗當中體會了世情。而當他開始以社會熱點製造淚點的時候,則因為無法深入最終導致其遠離了曾經到達過的高度,在商業成功的同時,失去了他曾經超然的敏銳。當他作為一個喜劇導演的時候,他離大師的境界是最近的,當他想成為一個他心目中真正的大師之時,他離那個境界是最遠的。無論如何,他到過那裡,馮小剛未來是不是大師不好說,但他曾經到過離大師最近的地方。
推薦閱讀:

陳佩斯喜劇電影集
如何看沈騰獲得歡樂喜劇人總冠軍?
喜劇綜藝的資本升級:今年我們笑什麼?
周星馳經典電影海報,一代喜劇之王,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再見周星馳......致永遠嘅喜劇之王——星爺!

TAG:喜劇 | 導演 | 馮小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