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來,修行就是修理自己

人都認為自己最了解自己,其實我們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的那個「我」。為什麼?我們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見別人錯在哪裡、有什麼缺點,可是自己的那個「我」,即便錯了仍一個勁兒地找理由掩護。

慢慢來,修行就是修理自己佛法告訴我們如何去調理自己的那個「我」,將業我轉變為道我。當然這種轉變不會像操作電源開關那麼簡單,而必須從修行上面下功夫,得腳踏實地地從身體、言語、意念的行為上著手。佛法強調「自我的調理」,提示人們從身體、言語、意念的行為著手,因為現實生活中的人與事,無不是從身體、言語的行為發展出來的。身體、言語的行為,來自於內在意念的推動。換句話說,意念是種力量,身體、言語是工具,由力量推動工具,才會有所表現。可見,修行不離現實生活,處處有發現自我的機會。不過,這很可能只是一種分別的自我意識,需要藉助自我的調理來達到改變的目的。

調理自我涉及五蘊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認識「我」的內涵,也就是「五蘊」──心的變化作用。例如人與事的問題一發生,引發了色蘊。從所看、所聽、所接觸到的種種,生起喜歡或討厭的「分別」與「感受」,接著就會想到要怎麼做,做了之後,完成結果。「想」是五蘊的想蘊,想到「怎麼做」就是「行」,「想」「行」的最後會得到「識」的結果,也就是經過認識而肯定的一個結果。例如口渴了,最好的方法是喝水。除了水以外,也可以選擇其他飲品止渴,但這些都是世間的現象。佛法告訴我們的是:只要是能幫你止渴的方法都是對的,喜歡、不喜歡是另一回事,這時候的目的是要止渴,喝什麼都可以。但是人就是習慣做選擇,如果這時候倒一杯熱茶給你,你可能會生氣地說:「為什麼給我一杯那麼燙的東西?」

一個真正有修行、有修養的人不會這樣。口渴的時候猛灌冰水,冰水喝得愈多愈不解渴,而且這樣會讓人心煩意亂,邊喝邊冒汗,連靜都靜不下來,意念中當然除了渴還是渴。相反的,如果喝的是一杯熱茶,就算再渴都得耐心地慢慢吹涼它,每次只能喝那麼一點點,邊吹邊喝,所以早將意念中那個「渴」的念頭擺在一旁了,眼前就只有「慢慢來,吹一下,喝一下」的意念。這麼來說,可能大家會想:這是佛法嗎?其實修行就是這麼慢慢來的!所謂「十字街頭好參禪」「平常心即是道」「處處皆佛法」……為什麼會有這些說法?那無非是要我們好好地發揮自我的潛力。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懂得一些道理與方法,也有些修養,但為什麼一面對緣境就不能表現出來?聽別人講,好像自己都會,也都懂,真正遇到了卻不是那麼一回事。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這就是我說的「有智無慧」,不能將「智」發揮成為力來用,顯現出「慧」來。

人的這個自我,要培養知識、經驗,豐富「智」的內涵,才能在面對人與事時,在問題發生或煩惱生起的時刻,運用平常所積累的素材化解問題。一旦問題化解了,顯現的就是般若,就是慧,原先的問題即歸之於價值、饒益的結果。節選自《慢慢來,修行就是修理自己》作者|白雲禪師白雲禪師(1915—2011),當代亦禪亦密大成就者,台灣千佛山開山宗師。湖南益陽人,1935年畢業於國立湖南大學中文系,7歲出家,21歲受比丘戒。行腳於大江南北,遍參潛隱善德,並曾朝禮印度、尼泊爾等,被稱為「夢頭陀」。一生深入經藏,闡經立論,著作等身,為後學提供探究如來法義之敲門磚。2011年在高雄圓寂,享年97歲。
推薦閱讀:

100條英語短語和固定搭配,快收藏起來,慢慢背!
【文化】桂花詩詞賞析,收藏下來慢慢讀!
慢慢地,都淡了;漸漸地,都忘了 
長長的路,要慢慢地走
國內頂級法學院教授教你如何做好文獻綜述,收藏慢慢看

TAG:修行 | 自己 | 修理 | 慢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