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化】「講禮」也是法官的一門必修課

  法官,是法律的代言人,法官尊法當然是本分,是職責所在,否則就不名為「法官」。而在筆者看來,講禮,也應該是法官的必修課,法官無禮,必為天下人恥笑。

  

  何謂「禮」?中國古人是很有智慧的,他們發明了禮這個字,從字形上看,很像一個人在向另一個人鞠躬,表示謙虛禮讓。《荀子》對「禮」做出進一步闡釋:「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在這裡,禮,實際上是一種類似於法的規範秩序。

  

  據史載,齊國晏子出使楚國。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一個狗洞讓晏子鑽進去。晏子不進,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去,現在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該從這個洞進去。」迎接賓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楚國違背了外交禮節,而晏子以智慧譴責了楚國的無禮,維護了齊國及其個人的尊嚴。

  

  可見,禮,在國際交往、人際交往中是何等重要。當代法官也應學禮、習禮,成為一個公正文明、知書達禮的謙謙君子,以垂範公眾,引領社會文明風尚。

  

  首先,禮,是我國傳統法的重要依據和補充。「仁、義、禮、智、信」為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仁為首,孔子將「仁愛」「孝悌」「忠恕」等美好的德行,通過「禮」的外化形式表現出來,禮之用處即為「法」。在一定意義上,「禮」可稱作「法」,「禮治」,實際上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法治」。徐復觀在《中國思想史論集》中說:「齊之以禮即是主張法治。」可見,法官不懂禮,是一種無知的表現,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法盲」。

  

  其次, 禮,是一種道德修養。一個人是否有禮貌,是彰顯其修養高低的分水嶺。俄國大文學家赫爾岑曾經說過:「生活中最主要的是有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這句話強調了文明禮貌是做人的首要原則。作為法官,應比一般公民更注重禮節,不僅要注重一般禮節,更要注重司法禮節,對當事人和群眾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發揮法律和道德的教化效應。

  

  囿於人治傳統,國人重禮更甚於重法,國人對法官禮節的要求更高於普通百姓。同樣一件案件,如果法官對當事人「以禮相待」,一句「大爺您好」「大媽,您有話慢慢講別著急」等問候,一個微笑,一杯熱茶,一把椅子等肢體語言表達,會讓當事人感覺到人格上得到尊重,感情上得到慰藉,就會讓當事人對法官產生信賴感,進而對法律解決糾紛增強信心,從而為案件順利審理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礎。反之,如果一個法官對當事人缺乏必要的禮貌,言語粗俗,態度傲慢,動輒斥責其「無理取鬧」等等,都無異於火上澆油,激化矛盾。

  

  禮,還是一種管理智慧。筆者認為,法院內部管理,僅有行政命令還不夠,還應發揮禮節的重要作用。領導給下屬布置工作,少一點行政命令,多一點「禮賢下士」,對於上下級關係的和諧必有助益。對下屬說一聲「謝謝」「辛苦了」,這些禮節性語言絕非多餘,不僅無損領導的權威,反而更增加親和力和號召力。下級對上級,以及同事相互之間也應相互尊重,以禮相待,彬彬有禮,如此才會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和愉悅的工作環境。

  

  法院文化建設不僅僅體現為高大上的文化牆,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曲水流觴的文化庭院,也不僅僅是翰墨書畫,更應是如何待人接物的司法禮儀教育,如不補齊司法禮儀這塊短板,法院文化建設可能將會黯然失色。(楊立波)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16個月大女嬰被性侵」這一事件?
乾貨!離婚案件中,如何通過對方的身份證號碼查出隱匿的億萬財產
警察是怎麼忍住不犯法的?
狗主人沒用牽引繩,狗狗被碾死,是誰的責任?
有哪些刑法學必讀的經典著作?

TAG:法官 | 法律 | 文化 | 法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