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

——泰岳傳統文化大講堂系列之第一講

(李世民於2016年1月31日)

我講課有「三不講」,分別是:違背良心的話不講,眾所周知的東西不講,無益於生活的東西不講。我做人的理念很簡單:做正直的人,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我希望大家能夠認可和踐行的核心價值是:關注社會,支持好人!

大家從副標題可以看到,我這個傳統文化講座是個系列,可能會講好幾課,也可能是好幾百課,因為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是那麼簡單可以講完的。總之,如果我覺得我的講課對大家有價值,大家喜歡聽,我就會盡量持續下去。

我們中國人古時候講究「師出有名」,就是做什麼事都應該有一個理由。那麼既然我們要講傳統文化,就應該首先要明白我們為什麼要講它。所以,「學習傳統文化的意義」自然就應該成為第一講。我認為,學習傳統文化,至少有以下幾大意義(或者說必要性):

一、我們需要知道「我們是誰」

有人說:扯淡,誰不知道自己是誰!我說:不一定。你也許知道你姓什麼,叫什麼,也許也知道你的性別、年齡,故鄉何方——但你未必知道你骨子裡的、最原始的性情,就是我們所說的「國民性」。就是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自己的歷史,我們自己的習慣,我們自己的經驗,到底是什麼?知道這些,我們就能夠分析我們現在這種社會狀態和個人狀態的根本來源。知道這些,就會知道我們的核心本質,知道我們的優點和缺陷,就會知道我們自己能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以及我們該往何處去。

我們的「國民性」決定了我們和外國人的本質區別。了解這種差異,在世界交流頻繁的今天,十分重要。既方便我們跟外國人打交道,也能夠讓我們在這種打交道過程中保持我們應有的自信。最重要的,了解我們的國民性,即能夠讓我們在西方文化大肆入侵的今天,保持有足夠強大的文化防線——而不至於任由西方文化肆意改變我們的習慣和生活,讓我們在傳統和改變之間無所適從,飽受精神困惑。

那麼了解這種國民性,其實質就是要知道「我們自己是誰」,就需要從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去尋找。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對於我們國民性的養成,好比我們的童年對於我們成人性格的養成——那是基礎性的、也是決定性作用。

我舉一個例子,心理學家說,要治癒一個人的「心病」,先要了解一個人的過去、尤其是他的童年。現在我們中國社會出現一些問題,我們自己出現一些問題,我們不必忌諱講這些。那麼,治療的切入點,原理跟上面的例子一樣的。就是從傳統文化入手,去了解我們這些弊病的根本來源。

二、我們需要解決時代性的「精神危機」

我們現在面臨這種危機嗎?我們應該要承認的。大的不講,就以中醫來說,最近兩三年,我因為建設泰岳中醫平台,得以觀察到一些現象。可以佐證這個觀點。就是搞中醫的人吶,出現一些「走火入魔」,一些「誤入歧途」的現象。比如,為了研究中醫,什麼都不顧,讓自己的生活一塌糊塗,老人、老婆、孩子沒人管,喪失對自己、家人的基本責任感。這不違背中醫「治病救人」的宗旨嗎?雖然形式上在學中醫,但其行為早已背離中醫的基本理念。簡單講,就是腦亂。另一些呢,學習一大堆「高深莫測」的中醫理論,講到後面自己繞不出來,學習中醫幾十年,竟然不會治病。簡單講,就是脫離實際太遠,只是填補其內心空虛而已,不是真的在學中醫。最後那種,就是唯利是圖了,坑蒙拐騙,無所不用其極,什麼「一種藥丸可以治百病,50塊錢一顆」,為了混兩個錢,沒有底線,沒有原則……這些看似是中醫領域的東西,但是是整個社會精神危機的縮影。

這種精神危機,會直接衍生許多心理疾患,一旦普遍,就會造成許多社會問題。比如近年來,精神疾病患者急速增多,怪異行為、報復社會行為也是大大的增加。所以精神危機要比物質危機更可怕,而心理疾病也比生理疾病更難愈。對於這一點,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有切身的體會:有些時候,是我們自己有一些問題,有些則是親朋好友出現這樣的問題。有這種現象不是什麼問題,什麼社會都有;問題是我們這方面的問題太多了,太嚴重了,特別最近十來年,這種現象迅速的爆發、蔓延……嚴重危及我們的生活質量。

我們怎麼解決這種危機?我認為,如果說中醫能夠治療我們身體的疾病,那麼這種精神層面的問題,則要仰賴我們的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可以撫慰我們的心靈,修復我們的德行。這幾十年來,我們遠離傳統文化太多了,我們自己捨棄了我們的童年,捨棄了我們賴以自信於世的根底。這是出現這種民族性危機的根源。這個道理很簡單,比如一個30歲的成年人,他因為一場車禍,突然失憶了,失去了對過往20多年的記憶和經驗。這種危機會是什麼?當他面臨諸多困惑的時候,他完全失去了方向和行為的根據。這種失憶產生的危機,會引發他對自己存在價值的質疑,就更不用說往何處走的問題了。

所以,醫治這種失憶疾患的方法乃在於幫助其恢復記憶。而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也是我們中國人的童年記憶,恢復它,才能讓我們的精神層面重歸安定。

我舉一個例子,來證明傳統文化中好的一面,對於我們恢復道德的作用。比如明朝,據稱是「以孝治天下」,清朝沿用了這種國策。那個時代,如果一個年輕人在「丁憂「(父母去世)期間三年內,去娛樂、去嫖娼之類,那是重罪,是終身不能考功名、不能為官的。我們再看現在,我們的孝,還存在多少?倒是有很多「坑爹」、「坑媽」的,甚至為了儘快繼承財產讓父母流落街頭的(近期的一個新聞),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在這個事情上,難道去掉我們的傳統,忘掉我們的傳統,是好事嗎?

三、宗教主體缺失需要我們通過學習傳統文化來彌補

有人說:我們現在也有宗教呀。許多人不是在信佛教、道教嗎?我說不同。我們雖有宗教,但這種信仰現象只佔社會中的少數。應該說,宗教從未成為中國社會的主體性信仰。這同樣跟我們傳統文化的特點相關聯。

大家在百度上可以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概念很廣泛。你要說清楚「它是什麼?」不容易,它不像有些國家的文化那麼單一,那麼主題鮮明。比如跟中國文明同為四大文明的「印度文化」,它雖然也有很強的包容性,但它的主線是宗教,也就是印度教。還有古代「埃及文明」也是一樣,宗教和神話傳說同樣是它的核心內涵。而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雖然也有宗教,但不管是外來的佛教還是本土的道教,都沒有能夠真正成為本土文化的核心。所以我認為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有別於其他古文明的最鮮明的特點,就是缺乏具有統治地位的宗教。

這種特點的結果就是,中國社會缺乏能夠統一各階層的共同信仰。而沒有統一信仰,就會造成分裂。各種分裂。包括文化、思想上的分裂。

所以,宗教國家,雖然未必富裕、法治,但是他們精神上是充實的,因為他們有全民性的宗教信仰,而我們沒有。

那麼信仰缺失,最終造成的是國民行為缺乏精神上的自我約束根據。我們知道每一種宗教都有它的教規。比如摩西十誡(猶太教)第八條「不可偷盜」。這種宗教的規定啊,往往比法律更加能夠約束人。而我們沒有。所以中國人是世界上最不講規矩的民族。因為我們心中沒有真正的「神」。我們骨子裡沒有真正可以信仰的東西。沒有信仰,自然就沒有恐懼,更別談規矩了。

那為什麼說學習傳統文化又能夠彌補這個重大缺陷呢?我們上面講過的例子,比如遵守孝道,他在我們國家古代不是宗教要求,但是是全體社會的「共識」和「剛性規範」,這種傳統所形成的約束力也是很強大的。你越是沒有宗教,就越需要借力這種傳統。所以,當我們放棄這種傳統的時候,我們比西方國家更加容易陷入混亂。

另一方面,中國的傳統文化可以幫助我們有力應對社會中遇到的種種困境。

我認為,中國傳統文化雖然在面對時代進步上,稍顯乏力,但應對貧窮、困境卻是顯得綽綽有餘的。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產生、發展的土壤,就是這樣一種環境,始終是跟貧窮和困境相關的,因為中國數千年的歷史始終就是在與貧窮和苦難作鬥爭的歷史。這個道理好比說生存於苦寒之地的生物,它體內必然的含有對抗寒冷的基因。

你比如說我們的很多古詩、詞,更多古代聖賢,他們流傳下來了很多這方面的精神財富:1、應對貧困、困境的,我們可以看杜甫,他有著名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還可以看陸遊,他寫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都是極度貧困、衰敗下的名作。2、應對危難、體現氣節的,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很多。

四、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性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雖然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沒有核心主題,或者說核心主題不明顯,但是我們的文化卻是最體現智慧和藝術性的。那就是它的精髓:中庸。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究竟是什麼,是有很多種觀點的,也沒有人在這個學術上能夠做到一統江湖。所以,我們不妨各自展開探討。

我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於「中庸」兩字。所謂中庸,就是「去兩端,取中間」,就是講究平衡和均衡。這個概念是比較抽象,但是並不難理解。大家都喜歡中醫,那麼我們就以中醫舉例。中醫的健康概念,概括來講,就是身心的平衡,腑臟氣機的平衡。如果生病了,那一定是某個方面(五運六氣中某一方面)過強或者過弱——而治病和調理的原理,就是重新使之平衡。我認為中醫的這個核心理論,它真正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中庸」的原則。

所以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也是很講究「克制」和「約束」,只不過動因不是產生於宗教,而是產生於「中庸」這樣的基本思想。因為「中庸」,就要求不要「太過」,這裡面自然包含了自我約束和慾望的剋制。我認為中庸的概念,朱熹解釋得最貼切: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就是說:居中持正,沒有過分的、也沒有不足的,順應自然,天人合一。

千百年來,「中庸之道」影響和指導了中國人的為君、為官、為人,明確了我們的生活態度,決定了我們含蓄且內斂的國民性格。應該說,目前,從人類文化的整體上去評價,除去宗教不講,還沒有那一個人類文明或者說國家的文化,能夠提出類似中國傳統文化中「中庸」這樣的具有高度智慧性和藝術性的人生哲學。另一方面,傳統文化中還有許多體現智慧的天才之作,比如《三國演義》,日本人奉為經商寶典;《鬼谷子》,中國謀略的始祖……等等,都是很強大的智力武器。

五、要能甄別學習中的「偽傳統」

我們知道,現在社會上有很多打著「傳統文化」、「國學」旗號的學院、學堂,招募學生。同時還有許多所謂的「國學大師」,講起古文頭頭是道。那麼,他們就一定代表真正的傳統文化嗎?

我們首先要明白,我們不是為了傳統而回歸傳統,不是為了國學而學國學。我們是為了能夠在今天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去學習傳統文化。

所以,我們必須用現代文明的視角去回歸傳統和學習傳統文化。去掉一些比如迷信和封建思想之類的糟粕,立足於適應現代社會的這個基本動因,去學習傳統文化。

我記得,我曾跟一個教國學的老師對話,她不厭其煩的教孩子們讀古文經典。我問她,你如何教育孩子從這些古文經典中學到有利於他們生存和生活的技能、觀念?她啞然無語……而有個媽媽天天晚上帶他孩子讀經典兩個小時,但是自己卻並不懂裡面的意思,所以也無法解釋給孩子聽……

所以,不要膚淺的認為,讀幾本經典就是在學習傳統文化,上國學學堂就是在學習傳統文化……一個學堂,模仿古人的禮節,外人拜訪和離開都鞠躬——但是我看到她鞠躬完後順嘴在牆角吐了一口吐沫……這些人能教出真正的傳統文化學生嗎?


推薦閱讀:

中國傳統醫學的文化特點
孔院全球遍地開花 難掩國內傳統文化教育缺失
【惜居】中國傳統傢具之民間傢具 堅固耐用 裝飾適度率真質樸
傳統名菜——椒鹽蝦
傳統西服的嶄新體現 G2000秋季男裝睥睨今秋

TAG:中國 | 學習 | 文化 | 中國傳統 | 意義 | 傳統文化 | 傳統 | 中國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