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和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治療

帶狀皰疹和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治療

2014-04-21 13:03:51

帶狀皰疹是潛伏在脊神經後根感覺神經節或顱神經節內的水痘皰疹病毒(vericella-zoster virus,VZV)再激活所致,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可以引起兩種不同的疾病綜合征:水痘和帶狀皰疹。初期感染表現為水痘(vericella 0r chickenpox),通常發生在易感的兒童;潛伏在脊神經後根神經節內的病毒再激活,導致皮膚出疹和疼痛,稱為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 or shingles)。皰疹消退後仍長期遺留自發性疼痛,痛覺異常,痛覺敏感或感覺改變,稱為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帶狀皰疹和PHN仍然是難治性疼痛,儘管對其病理生理和臨床表現等各個方面有了新的認識,但在很大程度上我們仍然不能預防和有效地治療帶狀皰疹的疼痛,尤其是PHN,這也是今後我們要亟待解決的課題之一。一、帶狀皰疹的診療臨床表現 帶狀皰疹的臨床表現各異,但至少有兩點相同:皮疹和疼痛。皮疹的特點為首先出現紅色斑丘疹或丘疹,24-48小時逐漸發展成清晰的皰疹叢、疼痛性囊狀小泡或大皰皮疹,3-5天後變為膿皰,進一步發展成膿皰疹和潰瘍;皰疹1-2周結痂;2-4周癒合,多遺留疤痕和永久性色素沉著。疼痛是急性帶狀皰疹的最常見癥狀,事實上,所有帶狀皰疹的病人都有程度不同的疼痛,疼痛可發生在皮疹出現之前數天或數周,疼痛與皰疹也可同時出現。極少數病人為非典型性皰疹,偶見只有皮節疼痛,而無皮疹出現。疼痛的性質通常為「銳痛」或「刺痛」,灼痛為常見的疼痛性質,90%病人表現有痛覺異常[4]。感覺過敏(hyperthesia),感覺遲鈍(hypothesia),觸物感痛(dysthesia)和異常疼痛 (allodynia)。帶狀皰疹的診斷臨床診斷主要依據疼痛和皰疹,出現帶狀皰疹是特有的體征,一般可據此做出診斷。急性帶狀皰疹在皮疹出現之前,可能與許多疼痛性疾病混淆,需要仔細詢問病史和全面臨床檢查,這些疼痛性疾病包括胸膜炎,膽囊炎,急腹痛,椎間盤源性疼痛,肌筋膜炎,以及冠心病,心包炎,神經疾病等。帶狀皰疹的治療

帶狀皰疹的治療原則是促進皰疹的癒合,縮短病程,緩解疼痛,預防併發症;對於免疫功能異常的病人,還應當預防和減少病毒的擴散。急性帶狀皰疹需要綜合治療包括基礎治療,藥物治療,神經阻滯,物理治療和特殊治療等。對癥狀治療包括保持皮損區清潔和乾燥,以防止表面細菌感染。皮損區可覆蓋消毒透氣的非粘連的覆料,預防與衣物的接觸。此外,加強營養,注意休息。藥物治療包括抗病毒,抗抑鬱,糖皮質激素,阿片類藥物和體表製劑,常用藥物見表1。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藥物有萬乃洛韋(valacyclovir),泛昔洛韋(Famciclovir),阿昔洛韋(Acyclovir),皰疹出現後72小時內,應用抗病毒藥物可特異性緩解帶狀皰疹的癥狀和體征,縮短病毒的傳播期,加快皰疹的癒合,減輕疼痛的程度和疼痛期。臨床上萬乃洛韋和泛昔洛韋比阿昔洛韋更有效,免疫缺陷的病人更容易發生併發症,多需要靜脈輸注阿昔洛韋;對於帶狀皰疹性眼炎應當儘早應用抗病毒藥物,以減少後期發生眼部併發症。萬乃洛韋產生的血葯濃度是口服阿昔洛韋的3-5倍。常用劑量每8小時1000mg。但延長萬乃洛韋的服用期從7天到14天,並無增加任何療效。泛昔洛韋常用劑量為每8小時500mg,臨床上,萬乃洛韋和泛昔洛韋療效相當,故在治療急性帶狀皰疹時首選。阿昔洛韋,萬乃洛韋和泛昔洛韋臨床應用都很安全,病人耐受性很好。幾無禁忌症,對腎功能不全的病人需要調整劑量;妊娠婦女慎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應當與抗病毒藥物聯合應用,可縮短病期,加速皰疹的癒合,緩解疼痛,減少鎮痛藥物的應用,提高生活質量。除口服給葯外,可加入阻滯用藥中,進行皮下、神經干,神經根阻滯;也可加入PCA液體中。常用藥物包括得寶松,曲安奈德和甲強龍等。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禁用或慎用於糖尿病和潰瘍病病人。阿片類藥物對於帶狀皰疹性疼痛有一定的療效,但效果不佳。抗驚厥藥物對神經病理性疼痛有效,尤其是電擊樣疼痛和刺痛,目前認為咖巴噴叮效果較好。體表製劑辣椒素耗竭P物質達到鎮痛。5%利多卡因貼劑或乳膠表面應用也可緩解疼痛,減輕異常疼痛,其作用機制與抑制神經末梢的鈉通道有關。臨床上,必須提供24小時的鎮痛治療,神經阻滯可有效地緩解疼痛,包括表面麻醉,局部浸潤,神經干阻滯,交感神經阻滯和硬膜外阻滯[3]。劇烈疼痛病人可應用緩釋阿片類藥物,例如奧施康定,美施康定,美菲康和透皮芬太尼貼劑。物理治療主要是超激光和經皮電刺激。超激光散射皮疹區域和疼痛區域,點狀照射神經根部位,可起到收斂、乾燥皮疹,加速皮疹消退和鎮痛作用。經皮電刺激主要是在受累的神經根和神經幹部位進行電刺激以期達到鎮痛目的。

二、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診療

帶狀皰疹與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時間界限是人為制定的,尚無統一的標準,可從4周,6周,8周到6個月不等。臨床上,有人將皰疹出現後疼痛持續超過1個月定為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其中大部分病人在隨後的1-2個月內,疼痛逐漸減輕。疼痛超過4個月考慮為慢性帶狀皰疹後神經痛,一般來說,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疼痛至少3-6個月。最近多將帶狀皰疹分為急性帶狀皰疹疼痛(皰疹出現後30天),亞急性帶狀皰疹疼痛(皰疹出現後30-120天)和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皰疹出現後疼痛至少持續120天)。也有人將帶狀皰疹疼痛定義為「帶狀皰疹相關的疼痛」,包括從疼痛發生到疼痛消失。帶狀皰疹後神經痛也可在急性帶狀皰疹疼痛消失一段時間後再發生[6]。臨床表現疼痛通常為持續性灼痛,少數病人為波動性疼痛或絞痛。疼痛的特點是從後中線沿著單一的皮膚節段向腹側播散,一般來說疼痛以單一的神經節段為主,雖然有時累及上下的神經節段。在疼痛的區域可發生痛覺減退(hypalgesia),感覺異常(paresthesia)和感覺過敏(hyperesthesia)[1]。PHN病人的疼痛,在臨床上有兩個明顯不同的表現類型:(1)有些病人在疼痛區域僅有很輕微的感覺缺失,而異常疼痛非常嚴重,稱為 「刺激性傷害感受器」(irritable nociceptor)型神經病理性疼痛;(2)有些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異常疼痛,疼痛的最大區域超出了疤痕範圍,並有明顯的感覺缺失,屬於「傳入神經阻滯」(deafferentation)型神經病理性疼痛。此兩種病人對在最疼痛區域內皮下注射局麻藥物的反應明顯不同,有異常性疼痛和保留有感覺的病人可獲得明顯鎮痛效果;而有明顯感覺缺失的病人則無鎮痛效果。這兩種感覺異常的類型可以在同一個病人的不同皮膚區域存在或同一部位重疊存在。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病理生理機制

至少有三種病理生理機制參與了PHN的疼痛:(1)初級傳入感受器的解剖形態完整,但處於異常極度活躍的狀態,在產生疼痛和維持異常性疼痛中起著重要作用;可用「刺激性傷害感受器」來描述這種功能異常,但解剖完整的初級傳入感受器。(2)異常性疼痛和廣泛性C纖維變性同時存在,此種異常性疼痛系皮膚內完整的、低閾值Aβ纖維的「芽突」進入到脊髓后角的表層,直接與二級疼痛傳遞神經元連接所致,即這些病人的動態機械性異常疼痛系因異常的中樞連接所致。(3)在明顯感覺缺失,但無異常性疼痛的區域,表現有持續的疼痛,即感覺缺失性疼痛。這些病人系傳入阻滯引發了中樞神經系統中疼痛傳遞神經元活性的狀態的改變。儘管後兩種機制是間接性的,主要來自動物實驗,但可以肯定PHN有許多獨立的病理生理機制參與。事實上,對於個體病人的疼痛都存在一個以上的機制,而且這些引發疼痛的機制在PHN的疾病過程中還可以發生變化。診斷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臨床診斷多不困難,因為大部分病人均可回憶在受損的皮膚出現過疼痛和皰疹,在受損部位遺留有皰疹癒合後的色素沉著和瘢痕也有助於診斷。診斷最困難的是具有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疼痛特點,而無帶狀皰疹的病史,稱為類似帶狀皰疹的皰疹或無皰疹的帶狀皰疹。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臨床診斷標準:1)有急性帶狀皰疹的病史;2)持續的灼痛,絞痛或酸脹痛(aching);3)間斷性銳痛;4)各種感覺異常,包括異樣感覺;5)痛覺異常;6)疼痛持續時間超過120天。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治療

PHN是一個複雜的疾病狀態,單一的藥物治療只能作用於疼痛的某一機制,效果多不佳;神經阻滯,包括局部浸潤,神經干,神經節和椎管內阻滯,對於急性帶狀皰疹疼痛的治療效果肯定,但對於PHN值得進一步探討;因此,需要綜合治療,包括心理學和行為學治療,尤其是對於頑固性疼痛以及長期遭受PHN折磨的病人。目前PHN的治療尚無確切和規範的治療方法,許多方法用於PHN的治療,但病人對各種方法的反應差異很大,效果不一。藥物治療主要集中在作用於精神的藥物和抗驚厥藥物(表2)。咖巴噴叮目前為PHN治療的第一線藥物,此葯的副作用比抗抑鬱藥物小,短期應用有效,病人耐受性也好,最大劑量可用到3500mg/天;但長期應用和個體化用藥仍然需要進一步的臨床試驗和探討。阿密曲替林(amitriptyline)對灼痛有效,而抗驚厥藥物對刺痛或針刺樣疼痛有效,吩噻嗪類藥物(羥哌氟丙嗪,fluphenapine)對觸物感痛(dysesthesia)有效。局部或區域性神經阻滯,包括軀體和交感神經阻滯,尤其是持續硬膜外阻滯或交感神經阻滯對「刺激性傷害感受器」型神經病理性疼痛有一定效果;而對於「傳入神經阻滯」型神經病理性疼痛效果不佳。各種體表製劑也可短期緩解PHN,包括利多卡因,辣椒素等。其他治療方法包括:物理治療超激光和經皮電刺激如前所述;交感神經節毀損性阻滯;靜脈或椎管內PCA;靜脈或局部注射氯胺酮;非選擇性NMDA受體拮抗劑等有不同的療效。超聲波,神經根切斷術和交感神經切斷術,脊神經後根進入區毀損術等治療PHN效果不佳。今後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那種藥物對那種疼痛和病人最有效,那些治療方法組合,在何種情況下可有效的緩解疼痛,如何組合藥物,介入和心理學治療方法。

三、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預防

PHN最理想的治療方法可能是預防其發生,但目前的臨床治療尚不能有效預防其發生。美國帶狀皰疹預防研究組對38546例60歲以上的病人進行了減毒的Oke/Merck VZV活疫苗預防試驗。此種活疫苗可以減低60歲以上老年人帶狀皰疹發病率61.1%, 減少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發病率66.5%;並明顯減輕帶狀皰疹病人的疼痛和伴隨癥狀。預防作用的可能機製為活疫苗促進了人體對VZV病毒的免疫力。兒童用的Oks系的減毒疫苗並不能明顯增強老年人T細胞的反應,同時,臨床上還應當確定疫苗的保護期,是否需要多次加強免疫。儘管VZV再激活引起的帶狀皰疹並非致命性疾病,但是帶狀皰疹和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可嚴重影響老年病人的生活質量,需要我們積極的預防和治療。表1. 治療帶狀皰疹的常用藥物藥物 常用劑量最大劑量次/天用藥天數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200mg 800mg57-10萬乃洛韋500mg 1000mg37泛昔洛韋250mg500mg 37類固醇激素考的松40-60mg/d3周內逐漸減量

鎮痛藥物非甾體阿片類奧施康定 30mg2

抗抑鬱藥物三環類阿米替林 12.5-25mg 75-200mg1抗癲癇藥物加巴噴叮100-300mg 1200mg 3逐漸加量100-3g 卡馬西平 100mg 300mg 3逐漸加量100mg局部製劑阿昔洛韋軟膏5%利多卡因 3貼(700mg)4-12h表2. 用於PHN治療的藥物(12)抗抑鬱葯三環抗抑鬱葯抗癲癇藥物加巴噴叮局麻藥抗心律失常藥物靜脈利多卡因滴注慢心律阿片類表面製劑利多卡因辣椒素阿司匹林氯壓定氯胺酮0.075mg/kg ,ivγ—氨基丁酸衍生物巴氯芬NMDA(N-methyl-D-aspartate)受體拮抗劑,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

推薦閱讀:

【臨床論著】帶神經削薄的遊離股前外側穿支分葉皮瓣修復足踝部軟組織缺損
你要有足夠強大的神經,去面對碎屍、殺妻、食屍這種魔鬼才能犯下的罪行;你要有足夠的耐心,在李玫瑾的引領下進入魔鬼們的心靈世界;你也要有悲憫的心,才能理解魔鬼並非突然形成,也有人對他們犯了罪……<div>2012<
簡析神經性皮炎
神經衰弱的表現
神經性皮炎怎麼除根 神經性皮炎怎麼治療

TAG:神經 | 治療 | 帶狀皰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