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榮獲文藝勳章,感言自己一路遇貴人!

前不久章子怡榮獲「文藝勳章」,章子怡發表感言:「我是個幸運女孩,17歲考進中戲,19歲拍第一部電影,這一路上我遇到了太多的貴人,而我只是個執行者,並沒有做出多少貢獻,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電影人們。

「國際章」太過謙虛了,從她的作品來看,所有的小幸運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心酸。很多事在外人起來都是風光和幸運,但是受過的苦累只有自己知道。

1998年被張藝謀發掘,憑主演的個人首部電影《我的父親母親》獲得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而一舉成名。1999年主演的電影《卧虎藏龍》榮獲第73屆奧斯卡、第58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因此躋身國際影壇。

2013年,憑藉主演的電影《一代宗師》而獲得金馬獎、金像獎、百花獎、亞太電影節、亞洲電影大獎等超過12座獎項,並同時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並刷新了華語影壇憑藉一部電影獲的最佳女主角獎次數最多的記錄。

作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出色的女演員之一,章子怡合作過最頂級的導演和團隊,被他們逼迫著、擠壓著甚至誘惑著拿出了連自己都無法想像的出色表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她都在攀爬並不斷超越新的高度,她以為這該是所有人都認同並且遵從的方式:每一分每一秒都盡最大可能伸長手臂,踮起腳尖,繃緊每一根神經,並且忘記自己擁有出眾的天賦。

她一直在面對各種不確定,不斷在自我的懷疑中掙扎,但她深信努力帶來的量變到質變。我們多少都聽過些她的故事,早年間的玉嬌龍如何渴望李安的一個擁抱,小百合在好萊塢如何把英文台詞背到滾瓜爛熟,宮二如何用幾年的時間練就一身真功夫,然後用兩片紅唇和一行清淚散去。她有足夠的能力和耐力去挑戰自己,所秉持的專業要求和嚴謹度把她推到了雲上之巔。

章子怡曾這樣說道:「我是個特別愛找苦吃的演員,我喜歡有故事的、糾結的、命運忐忑的角色,那樣才過癮。」

章子怡憑《卧虎藏龍》被西方觀眾認可,之後去好萊塢出演斯皮爾伯格導演的《藝伎回憶錄》第一女主角,如今再看,那個時間點正是中國電影開始騰飛和走向世界的標誌之一,中國女性在西方電影視角中,也脫離了單純「打女」和「花瓶」的符號性質。時勢和英雄總是互相成就,當時當刻,她根本來不及去想背後更宏大的意義,機會有多難得,壓力就有多巨大,語言、舞蹈、表演的難度互相疊加,只能「勇」字沖向前。

黑暗中小百合在桌上起舞的那一幕在許多年後仍然讓人記憶猶新。排練時高而窄的桌子已讓她心驚膽戰,實際拍攝時居然整個暗燈,只留前方微弱的一束追光,她懸著心怕一腳踩空,還要留意不被上空飄下的假雪嗆到。拍攝結束後,斯皮爾伯格目瞪口呆地問她,你是怎麼做到的?她說,一遍遍摔出來的。

當時為拍攝那段舞蹈的不同角度,她連續下了七八回大腰。提起這一節,她不自禁扶了一把腰。為角色到底忍下多少身體上的傷痛,她早就忘了,更不認為有必要提,那不都是做演員再稀疏平常不過的經歷嗎?拍《十面埋伏》時有場戲,荒原上幾人各自提著長棍對峙,和她搭戲的武行經驗不足,沒掌握好距離,站得太近力量太猛,一棍子下去就把她打暈了。她醒來時不明白為何一堆腦袋擠在一塊兒瞧著她,原來已經休克了大半天。

這些片段她幾乎都沒提過——當角色的呈現已經豐富到讓觀眾欲罷不能時,演員沒有必要用花絮或是苦情來給自己加分。「那個時代造就了那樣的作品,我們這代演員很幸運能在作品中完成那樣的一些角色,共同成就了一些代表作。但即使是同樣的作品,放到今天的環境下,可能大浪淘沙,根本就看不見了。」

《一代宗師》的「宮二」讓她拿下13個影后,從藝術氛圍到演員的表演,無不是頂級標準,只求精益求精。「為什麼我對不同的藝術形態動心了,為什麼我接了好萊塢的商業電影,因為至少有這樣的一個觀眾基數在。我不甘心自己一年半載的心血,生命中的大部分時光被白白浪費掉。我的表演值得所有觀眾的欣賞!」

「任何職業的專業技能積累都不可能在十天半月里完成。許多人成為明星後說自己想做一個好演員,但如果他們無法放下明星的節奏,就永遠不可能成為出色的演員。」在文藝道路上,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每時每刻都在為成功努力!

推薦閱讀:

青澀的小棉襖【縫紉隨筆】
音樂簡史(一)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
皇帝不能承受之輕|文藝犯·銳見
碎語:黑夜裡有星光和音樂
隱藏在蒼山最美、最文藝的寺廟

TAG:文藝 | 自己 | 章子怡 | 勳章 | 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