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中西藥治療方

肩關節周圍炎又稱漏肩風,五十肩,凍結肩,簡稱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癥狀的常見病症.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有可能嚴重影響肩關節的功能活動,妨礙日常生活.本病早期肩關節呈陣發性疼痛,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以後逐漸發展為持續性疼痛,並逐漸加重,晝輕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側側卧,肩關節向各個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肩部受到牽拉時,可引起劇烈疼痛.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並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縮.  疾病分類:骨外科  疾病描述   簡稱肩周炎(現少用),俗稱凝肩(frozen shoulder).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及關節囊的慢性損傷性炎症.因增生,粗糙及關節內,外粘連,而以活動時疼痛,功能受限為其臨床特點.意見建議:治療肩周炎常用哪些西藥? (1)非甾體抗炎葯:可在中藥治療基礎上作為輔助治療,在關節劇痛情況下,可小量應用以緩解疼痛,緩解後即停用. ①阿司匹林:3~6g/日,分3~4次口服;或水楊酸鈉,6~8g/日,分3~4次口服.水楊酸鹽類具有止痛,退熱,消炎,抗過敏的作用,無心臟炎者首選此葯.該葯服後可有胃腸道刺激癥狀或胃出血,應注意觀察. ②消炎痛:具有抗炎,退熱,鎮靜作用,口服每次25mg,每日2~3次,飯後服用,以減少對消化道刺激癥狀.潰瘍病患者禁用或慎用. ③炎痛喜康:具有消炎,鎮靜作用,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飯後服.本藥用量小,用次少,不良反應比阿斯匹林,消炎痛為輕,故為常用藥.但仍可引起潰瘍病出血,故潰瘍病患者,哺乳婦女,兒童禁用. (2)腎上腺皮質激素:此類藥物能抑制變態反應,控制炎症發展,減少炎症滲出,但一般盡量不用.葯如強的松,每日10~20mg,分2~3次服;或地塞米松每日1.5mg,分2次服. 中醫對肩周炎如何辨證論治? 中醫臨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為以下四型: (1)風寒侵襲 主證:肩部疼痛較輕,病程較短,疼痛局限於肩部,多為鈍疼或隱痛,或有麻木感,不影響上肢活動,局部發涼,得暖或撫摩則痛減,舌苔白,脈浮或緊,多為肩周炎早期. 主證分析:體虛之人,肌膚衛陽不固,復因汗出當風,風寒趁虛襲於肌膚經絡,痹阻於肩部,使肩部氣血運行不利,不通則痛,故見肩部疼痛,局部發涼,因病程短,風寒僅襲肌表,故其痛較輕.苔白脈浮或緊均為寒邪在肌表之徵. 治則: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方葯:蠲痹湯加減. 羌活10g,獨活10g,桂枝10g,秦艽10g,海風藤15g,桑枝10g,當歸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 方解:方中羌活,獨活,桂枝,秦艽,海風藤,桑枝等祛風散寒,化濕通絡;配以當歸,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氣,並能止痛;甘草調和諸葯.諸葯共奏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功.寒勝者加制川烏,細辛;風勝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風. (2)寒濕凝滯 主證:肩部及周圍筋肉疼痛劇烈或向遠端放射,晝輕夜甚,病程較長,因痛而不能舉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減.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 主證分析:年老肝腎虧虛,正氣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當,外界寒濕之邪侵及,滯留局部,日久寒濕內結,致使局部經脈閉阻,故見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實,故疼痛劇烈,畏寒;濕性重著,故有沉重感,得溫則痛稍減.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均為寒濕之徵. 治則:散寒除濕,化瘀通絡. 方葯:烏頭湯加減. 麻黃10g,制川烏12g(先煎),白芍15g,黃芪30g,全蟲12g,羌活12g,細辛6g,甘草6g. 方解:方中的制川烏,羌活,細辛,全蟲溫經散寒,除濕通絡止痛;用麻黃散外寒表濕;芍藥,甘草緩急舒筋;黃芪益氣固表,並以此緩和麻黃,烏頭之性,以防傷正氣.諸葯配伍,使寒濕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傷正,以達溫經散寒,祛濕止痛之功. (3)瘀血阻絡 主證:外傷後或久病肩痛,痛有定處,局部疼痛劇烈,呈針刺樣,拒按,肩活動受限.或局部腫脹,皮色紫暗,舌質紫暗,脈弦澀. 主證分析:外傷內挫,局部經絡損傷,氣血逆亂;或久痛入絡,血脈瘀阻,故見局部疼痛劇烈,呈針刺樣且有定處,拒按,或腫脹.皮色紫暗,舌質紫暗,脈弦澀均為血瘀之徵. 治則: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方葯:活絡效靈丹與桃紅四物湯合併加減. 當歸15g,丹參15g,生乳沒各15g,桃仁10g,紅花10g,熟地10g,川芎10g,桂枝10g,白芍 10g,雞血藤15g,桑枝20g. 方解:方中用當歸,丹參,桃仁,紅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當歸以養血;白芍緩急止痛,乳香,沒藥活血行氣止痛;用桂枝,桑枝,雞血藤祛風通絡.諸葯共奏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之效. (4)氣血虧虛 主證:肩部酸痛麻木,肢體軟弱無力,肌膚不澤,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攣縮,肩峰突起,舌質淡,脈細弱無力. 主證分析:久病體弱,氣血虧虛,外邪乘虛侵襲,閉阻經絡,肩部筋脈失於榮養,故見肩酸痛麻木,肢軟乏力,肌膚不澤,肌肉萎縮,神疲乏力.舌淡,脈細弱無力均為氣血虧虛之徵. 治則:益氣養血,祛風通絡. 方葯:秦桂四物湯,或用本方加味治之. 秦艽12g,桂枝12g,當歸12g,川芎10g,白芍12g,生地12g,黃芪15g.寒甚加羌活,獨活,附子;濕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縮不利加木瓜,雞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蟲. 方解:本方以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養血柔筋,以秦艽祛風散寒,以桂枝,黃芪益氣溫經,通絡散寒,共奏益氣養血,疏經散寒之效. 治療肩周炎有哪些中成藥? (1)昆明山海棠片 藥物組成:昆明山海棠. 功效: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主治:筋骨疼痛,風濕寒痹,麻木不仁,肩周炎之早期. 服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2)風濕寒痛片 藥物組成:見類風濕性關節炎章. 功效:祛風散寒,利濕通絡,扶正固本.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 (3)風痛安膠囊 藥物組成:防己,木瓜,桂枝,生石膏,薑黃,海桐皮,忍冬藤,連翹,通草,黃柏. 功效:清熱利濕,活血通絡. 主治:肩周炎早,中期有熱象者. 服法:口服每次4~5粒,每日3次. (4)痹苦乃停片 藥物組成:制川烏,制草烏,制乳香,制沒藥,制馬錢子,懷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絡.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連服3個月為1療程. (5)痹隆清安片 藥物組成:萆,懷生地,制馬錢子,制乳香,制沒藥,薏苡仁等. 功效:除濕消腫,活血化瘀,舒筋活絡. 主治:肩周炎各期有熱象者. 用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連服3個月為1療程. 治療肩周炎有哪些土單驗方? (1)川羌活湯 組成:羌活,秦艽,海風藤,木瓜,五加皮,川斷,防風,細辛,丹參,桑枝. 功效:祛風散寒,舒筋通絡. 主治:肩周炎初期. 服法:水煎服,日1劑. (2)加味四物湯 組成:熟地,當歸,白芍,川芎,桂枝,生薑,甘草. 功效:養血活血,溫經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水煎服,每日1劑. (3)化痰行氣方 組成:茯苓5g,姜半夏12g,枳殼10g,風化硝6g,白朮12g,白芥子12g,薑黃10g,桑枝12g ,生薑8g. 功效:化痰行氣,舒筋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濕阻絡者. 服法:水煎服,每日1劑. (4)玉竹湯 組成:玉竹30g,桑寄生30g,鹿銜草15g,白朮15g,茯苓15g,懷牛膝15g,白芍15g,炙甘草9g. 功效:健脾除濕,補腎通絡. 主治:肩周炎,一臂或兩臂疼痛,不能高舉或轉動不靈者,不論病之新久. 服法:每日1劑,煎2次分服. 治療肩周炎有哪些外用膏藥? (1)肩貼靈 藥物組成及製法:雄黃,樟腦,急性子,公丁香,生半夏,烏蛇,蜈蚣,凡士林.上藥研細末,用凡士林調成藥膏. 功效:溫經通絡,散寒止痛. 主治:肩周炎之風寒侵襲兼瘀阻者. 用法:取藥膏適量攤於敷料上,貼患處. (2)肩凝膏 藥物組成及製法:牛蒡子1500g,白鳳仙120g,川芎120g,桂枝60g,大黃60g,當歸60g,白蘞60g,肉桂60g,草烏60g,地龍60g,僵蠶60g,赤芍60g,白及60g,乳香60g,沒藥60g,川續斷120g,防風120g,荊芥120g,木香120g,蘇合香油120g,蜂醋3000g,香油5000g.將以上諸葯入油炸枯,過濾法渣,加入蜂蠟攪拌成膏狀,夏季時蜂蠟酌增,冬季時蜂蠟酌減,製成後放一周後使用. 功效:溫經通絡,祛風散寒,化瘀止痛. 主治:各型肩周炎. 用法:將藥膏適量攤敷於棉布片上,敷勻,貼患部,3~5日更換1次. (3)消散膏 藥物組成及製法:清明前鮮澤漆草2500g,生菜油7500g,生麻黃,生半夏,生南星,甘遂各 180g,白芥子,大戟,僵蠶各240g,黃藤90g,火硝30g,炒黃鉛粉1500g.先將澤漆草入油熬枯去渣,再入麻黃,南星,甘遂,白芥子,大戟,僵蠶,再熬枯去渣,呈滴水成珠狀時加入黃藤,火硝熬枯後將油濾清,入黃鉛粉收膏,將藥膏攤牛皮紙上. 功效:溫經散寒,豁痰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濁阻絡型. 用法:洗凈患處,將膏化開,貼於患處,5天換1次. (4)五枝膏 藥物組成及製法:桑樹枝,槐樹枝,榆樹枝,桃樹枝,柳樹枝各36cm(直徑12mm,秋末,冬初采者為宜).將各樹枝切成每段3cm長,放入香油500g中炸焦(呈黃色)撈出後,將乳香,沒藥各15g研細,加入油中,邊加邊攪拌(朝一個方向攪拌),拌勻再加入漳丹250g,繼續攪拌,呈糊狀放溫後攤在25~30張牛皮紙上備用. 功效:通經活絡,化瘀止痛. 主治:肩關節周圍炎. 用法:患處洗凈,取膏貼患處,5天換1次.同時,囑患者加強肩關節功能鍛煉. 生活護理:1.注意防寒保暖  由於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寒冷濕氣不斷侵襲機體,可使肌肉組織和小血管收縮,肌肉較長時間的收縮,可產生較多的代謝產物,如乳酸及致痛物質聚集,使肌肉組織受刺激而發生痙攣,久則引起肌細胞的纖維樣變性,肌肉收縮功能障礙而引發各種癥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避免肩部受涼,對於預防肩周炎十分重要.  2.加強功能鍛煉  對肩周炎來說,特別要注重關節的運動,可經常打太極拳,太極劍,門球,或在家裡進行雙臂懸吊,使用拉力器,啞鈴以及雙手擺動等運動,但要注意運動量,以免造成肩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的損傷.  3.糾正不良姿勢  糾正不良姿勢.對於經常伏案,雙肩經常處於外展工作的人,應注意調整姿勢,避免長期的不良姿勢造成慢性勞損和積累性損傷.  4.注意相關疾病  注意容易引起繼發性肩周炎的相關疾病,如糖尿病,頸椎病,肩部和上肢損傷,胸部外科手術以及神經系統疾病,患有上述疾病的人要密切觀察是否產生肩部疼痛癥狀,肩關節活動範圍是否減小,並應開展肩關節的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以保持肩關節的活動度.  5.對健側肩積極預防  對已發生肩周炎的患者,除積極治療患側外,還應對健側進行預防.有研究表明,有40%的肩周炎患者患病5~7年後,對側也會發生肩周炎;約12%的患者,會發生雙側肩周炎.所以,對健側也應採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6.功能鍛煉  爬牆鍛煉  面對牆壁,用雙手或患手沿牆壁徐緩地向上爬動,使上肢盡量高舉,然後緩慢向下回到原處,反覆進行.  體後拉手  雙手向後反背,用健手拉住患肢腕部,漸漸向上拉動拾起,反覆進行.  外旋鍛煉  背靠牆而立,雙手握拳屈肘,做上臂外旋動作,盡量使脊背靠近牆壁,反覆進行.  搖膀子  弓箭步,一手叉腰,另一手握空拳靠近腰部,做前後環轉搖動,幅度由小到大,動作由慢到快.1、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型:滋補肝腎,益氣活血頸椎病治療的偏方。

方劑:獨活15克,桑寄生15克,秦艽10克,防風15克,細辛3克,當歸15克,白芍12克,川芎15克,地黃15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党參2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水煎服。

如四肢痿軟症較重,宜用加味四物湯,方劑如下:當歸15g,熟地12g,白芍10g,川芎12g,五味子10g,麥冬12g,党參20g,黃柏10g,黃連1 5g,知母 10g,杜仲12g,牛膝15g,蒼朮12g,黃芪20g。水煎服。

2、痰濕凝阻、經絡瘀滯型:理氣化痰,通經活絡頸椎病偏方。

方劑:姜半夏6克,陳皮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如病人氣虛,加党參、白芍、黃芪;肢體麻重,加防風、荊芥、天麻、秦艽等;如病人手足麻木伴兩目羞明、忌目視物昏花、睛痛難開者可用神效黃芪湯,方劑如下:蔓荊子10克,陳皮10克,人蔘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5克,黃芪20克。水煎服。

3、風寒濕痹、經絡受阻型頸椎病偏偏方:祛風除濕,溫經活絡。

方葯:羌活10克,獨活15克,蒿本10克,防風15克,甘草10克,川芎12克,蔓荊子10克。水煎服。

如兩手麻木為主,說明氣虛,可用人蔘益氣湯,方劑如下:黃芪20克,炙甘草10克,升麻10克,五味子15克,柴胡12克,生甘草10克,人蔘5克,白芍12克。水煎服。

4、外傷型頸椎病偏方:行氣活血,舒筋止痛。

方葯:薑黃10克,甘草10克,羌活15克,海桐皮12克,當歸15克,赤芍12克,白朮12克,伸筋草15克,川芎12克,桂枝10克。水煎服。疼痛重者加乳香、沒藥,久病體虛者加首烏、枸杞子等。

如傷後著寒或宿傷而有風寒者可用麻桂溫經湯,藥方如下:赤芍12克,麻黃10克,桂枝12克,紅花6克,白芷15克,細辛3克,桃仁12克,甘草10克。水煎服。

推薦閱讀:

[轉載]打破了西醫宣稱的糖尿病不可治癒之斷言,擺脫了西醫「糖尿病需終身服用降糖西藥
不孕症的西藥治療
冠心病常用西藥及副作用
降糖西藥治療糖尿病是一個騙局!
部分中成藥不宜與西藥同服

TAG:西藥 | 頸椎 | 頸椎病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