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推拿診斷法之觸診

推拿診斷法之觸診

2014-02-27 09:38:19|分類: 引用中醫針灸、火 |標籤: |舉報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引用火罐大王——

中醫 推拿 觸診

觸診是醫生對病人肌膚、四肢、胸腹等病變部位進行觸摸按壓,分辨其溫、涼、潤、燥、軟、硬、腫脹、包塊及病人對按壓的反應,如疼痛、喜按、櫃按等,以推斷疾病的部位和性質。醫生以自己的手指,觸摸病人的頭面、皮膚、四肢、胸腹、腰背等處的溫度、潤澀、積聚、痞塊、腫脹和疼痛反應等情況,稱為觸診。觸診常能收集到協助診斷的第一手資料。觸診皮膚溫度時,應注意室內溫度;觸診胸腹時,應注意患者的體位和情緒,不可令其神經緊張。清代《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手法總論》云:「以手捫之,自悉其情。」淺表病變在摸查時不要過於用力,肌肉深層必須用中等以上的力量才能找到痛點,骨骼損傷往往用力較重才能發現。

皮膚觸診辨別溫涼潤燥及腫脹觸捫皮膚

皮膚的溫涼,一般可以反映體溫的高低,但需注意熱邪內閉時胸腹灼熱而四肢額部不甚熱,甚至皮膚欠溫,皮膚的潤燥,可以反映有汗、無汁和津液是否耗傷,如皮膚濕潤,多屬津液未傷,皮膚乾燥而皺縮,是傷津脫液,氣陰大傷,久病皮膚十分乾燥,觸之刺手,稱為肌膚甲錯,為陰血不足瘀血內結。皮膚按之凹陷成坑,不能即起的是水腫,皮膚臃腫,按之應手而起者,為氣腫,虛胖。

四 肢 觸 診 手足清冷,身不發熱,則為寒厥,多因陽虛;若手足清冷,而頭身發熱,此為真熱假寒的熱厥;手背熱,多為熱病,兼惡寒發熱者為表證,不惡寒但發熱者為里證;手心熱,則多陰虛內熱,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肝炎、肺結核等。小兒發熱指冷,伴見眼紅有淚、流涕咳嗽、須防麻疹,如並見口腔頰粘膜有細小白點,即可確診。四肢欠溫是陽虛的一種表現,四肢厥冷,是亡陽或熱邪內閉,身發熱而指尖獨冷,可能是亡陽虛脫或熱閉痙厥的先兆,手足心熱是陰虛發熱的一種表現,此外,四肢觸診還應注意檢查四肢的癱瘓或強直。

胸 部 觸 診 胸高氣粗,手按胸廓起伏有力,則多為風熱襲肺(如支氣管肺炎)或痰熱壅肺(如大葉性肺炎)。左乳下(虛里),心跳動不應手,為宗氣內虛(心力衰竭);不用手摸,其心動應衣,為宗氣外泄(心肌肥大);心下(上腹部)痞滿,按之硬痛者,為結胸(痰熱水結),按之濡軟者為虛痞(脾虛氣滯)。凡按之應手,動而不緊,不緩不急,是宗氣積於胸中,為無病之徵。其動微而不顯的,為宗氣內虛。若動而應衣,為宗氣外泄之象。若動甚僅是一時性的,不久即復原,則多見於驚恐或大醉後。正常情況下胖人跳動較弱,瘦人跳動較強,不表示病態。

按心下,即按胸骨以下的部分的軟硬壓痛與否,心下按之硬而痛的,是結胸,屬實;按之濡軟而不痛的,多是痞證,屬虛。

脅肋為肝膽部位,右側積聚屬肝(肝腫大);左側積聚屬脾(脾腫大);脹滿痞痛,忽聚忽散為「聚」(氣鬱);有形不移,堅硬拒按的為「積」(血積)。肝脾腫大,均屬積聚,積聚還包括腹腔包塊,腫瘤。脘腹脹痛,喜按為虛,拒按為實,喜得熱燙為寒,喜近冷物為熱;腹壁灼熱燙手為內熱(多為腸胃熱);腹部膨脹,移動震蕩,按之隨手而起,全身浮腫為水臌(多見於腎性水腫);按之堅硬,膚色蒼黃,青筋暴露,四肢瘦削者,為血臌(多見於肝性腹水);小兒腹大青筋,四肢瘦削,毛髮干萎,鼻癢,唇爛者為疳積(為消化不良或營養不良);臍腹疼痛,左腹下按之有塊狀累累者為燥屎(降結腸部位可摸到結糞);腹痛時有包塊鼓起,按之凸凹不平,上下移動者為蟲積(可為蛔蟲性腸梗阻);腹痛偏右,在髂骨隆起處與臍聯線的中、外1/3交點(闌尾點)按之痛甚,痛時縮足而卧的,為腸癰(闌尾炎);小腹脹滿拒按,小便不通利的,為蓄水(尿瀦留);小便通利的為蓄血(大便色黑,可能是腸出血)。

腹 部 觸 診 辨病變的部位、腹痛及症瘕積聚的性質。病變在脘腹(中上腹)屬胃、在兩脅下(左右側腹)屬肝膽,在臍周圍屬胃或大小腸,在小腹屬肝、膀胱或腎。 按壓後疼痛減輕的(喜按),多屬虛痛,按壓後疼痛加劇的(拒按),多屬實痛、熱痛。 腹部有塊物,按之軟,甚至能散的,稱之為瘕或聚,多屬氣滯,部位固定,按之較堅,不能消失的稱為瘕積,多屬瘀血、痰、水等實邪結聚而成。

按 俞 穴

臟腑病變可以在相應的體表穴位出現反應,通過在經絡俞穴上進行觸診,發現結節、條索狀物、痛點或反應過敏點,可以作為某些疾病的輔助診斷。如肝炎病人在期門和肝俞穴有壓痛;膽囊疾病的患者在膽俞穴有壓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在足三里穴有壓痛,急性闌尾炎的患者在闌尾穴(足三里下一寸)有明顯壓痛等等。

1.觸痛點

觸疼痛點和壓痛部位。患者主訴某一部位疼痛,很難反映出其病變部位的具體情況,必須依靠觸診,並要反覆觸摸,才能了解清楚。在觸診時應分清主要痛點和次要痛點,在治療過程中主要痛點和次要痛點會相互轉化,應反覆觸摸,及時把握關鍵所在,才能正確地指導臨床的治療。

壓痛的範圍、部位、程度如何,可用來鑒別是傷筋還是傷骨。壓痛明顯而尖銳者,多為骨折;壓痛較輕,範圍廣泛者,多為傷筋。

2.摸腫脹

腫脹較硬,膚色青紫者,為新鮮損傷;損傷日久,瘀血凝滯不化,亦可腫脹而硬。腫脹較軟,青紫帶黃者,為陳舊損傷;新鮮損傷溢於脈外之血,瘀於皮下或由里及表,亦可腫脹而軟。需根據病史結合損傷的深淺、演化,進行診斷。

3.摸畸形

觸摸患部出現的高凸、凹陷等畸形,可以判斷骨折和脫位的性質、位置、移位情況,以及骨折複位是否平整。

4.摸異常活動

四肢長管狀骨損傷,不能活動的部位而有異常活動,表示有骨折存在。已經確定的骨折患者,斷端仍有異常活動,表示骨折尚未連接。各關節出現的異常活動,多表示相應韌帶的完全斷裂。

5.摸彈性固定感

陳舊性脫位突出的骨頭,在牽拉時有彈性移動,一般能夠得到複位,關節損傷後發生粘連,牽拉時有彈性活動感者,可用手法使粘連得到鬆懈。

6.叩遠端

以拳叩體表來測知患者疼痛部位的深淺和疼痛程度。或者於肢體遠端縱向叩擊以測知是否骨折及癒合的程度


推薦閱讀:

有哪些經驗可以送給中醫學生?
002本期講解《小兒推拿基本知識
【轉載】小兒推拿大全(下)
寶寶生病如何調理,跟中醫兒科博士學小兒推拿
小兒推拿學8

TAG:推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