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廢紙」的南海仲裁案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有何影響?

《壹說》按語:壹說堅定支持中國政府對於南海所謂仲裁案的全部立場。堅決支持政府對於領土主權的主張,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並支持中國政府採取一切必要措施。

據新華社報道,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作出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

對此,中方多次聲明,菲律賓共和國阿基諾三世政府單方面提起仲裁違背國際法,仲裁庭沒有管轄權,中國不接受,不承認。在領土問題和海域劃界爭議上,中國不接受任何第三方爭端解決方式,不接受任何強加於中國的爭端解決方案。前國務委員戴秉國在美出席中美智庫南海問題對話會時,更直言仲裁結果「不過是一張廢紙」。

「一張廢紙」這一表述擲地有聲,揭露了此次仲裁的實質。

這實際上是一場由菲律賓當先鋒、西方大國發揮幕後主導作用的對華政治示威。

這更是一場國際意志的較量,事關21世紀國際海洋規則制度的解釋權和發展方向。菲律賓及其背後西方大國發起這場較量的真正目的,是應對中國在南海維權能力的提升、軍事戰略方面相對於南海周邊其他國家絕對優勢的擴大和相對於美國劣勢的縮小,增加中國有關行為在政治、外交、法理上的代價,實為一種「抵消」。

再進一步講,美國的真實意圖和主要目的,不在於阻止中國改擴建島礁和部署軍事裝備,而是著眼於建立足夠強大的再平衡力,延緩中國在西太海上取得相對、局部優勢的進程,為美國推進自己的戰略調適爭取時間、保留空間。

南海島礁是中國的祖產,關係到國家的主權和安全,丟掉九段線是歷史性恥辱,在民意高漲的時刻,任何退讓都是不可接受的政治災難。

對中國政治的影響

此次仲裁案帶顯然解決不了主權和劃界爭議,也沒有縮小彼此爭議。相反,南海形勢已呈現更為動蕩緊張、更加混亂複雜的勢頭。

第一,裁決對中國的國際形象與聲譽造成損害。在仲裁庭每個階段性裁決結果宣布後,國際社會都注意到中國表示不會承認或接受仲裁結果,東盟與西方媒體也藉機指責中國不遵守國際法。這對中國與東盟未來的合作,以及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實施都有不利影響。第二,美、菲等國可能進一步加大在相關海域宣示其所謂航行自由的軍事活動力度,加強軍事準備,威脅中國主權和安全利益。2015年5月,日菲首次在南海爭議海域附近進行聯合軍演,渲染製造緊張氛圍;2015年10月27日,美國拉森號軍艦未經中國政府允許,非法進入中國南沙群島有關島礁鄰近海域。美軍方還表示要將此類巡航常態化;2015年11月,菲律賓從韓國購買的兩架FA-50戰機飛抵克拉克空軍基地,此前菲軍方沒有戰機部隊的狀態已持續10年,而今鑒於同中國在南海的主權之爭日益激化而引進戰機。

第三,中國與菲律賓、與南海其他聲索國、與美國的海上矛盾可能激化,甚至引發海上衝突或摩擦。中國將在南海堅持實行原有政策,中國與其他聲索國之間,難免由此產生更尖銳的矛盾,甚至可能導致雙邊關係惡化,影響我發展社會經濟的和平外部環境,破壞周邊戰略布局。

第四,南海聲索國,如越南、印尼,甚至日本在東海,可能仿效菲律賓做法,引發對中國多米諾骨牌式的濫訴,使南海問題進一步司法化、國際法。這種趨勢已有體現,如印尼就曾表示中國對納土納群島擁有主權的說法「沒有法律依據」,並有可能將中國告上國際刑事法庭。將來甚至有可能出現南海聲索國聯合起訴中國的情況,使中國陷入十分被動的境地。

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美國主導發起的南海仲裁案是一場有計劃有預謀的「陷害」。早在烏克蘭危機中,美國就想通過烏克蘭事件狠挫俄羅斯銳氣,並成功在克里米亞入俄後開始發動了一輪經濟制裁,卻最終發現這給俄羅斯並沒有產生多大的傷害,這一切得利於中國在後方不斷的輸血。

美國非常清楚,想實現全球霸權,俄羅斯是一塊比中國更需要啃的骨頭。然而想對付俄羅斯,必須先從中國下手,否則一切付諸將「打水漂」。 南海仲裁是一次針對中方的圍堵,意在利用東盟實現對中方的經濟打擊,進一步實現全方位的對中圍堵和包圍圈。而這樣的局面是不少亞洲國家,特別是印度等人口優勢國家希望看到的(取代中國密集型產業),這符合了其他國家利益。進一步說,南海局勢的背後,其實是經濟L型結構走了三十年的美國和經濟進入L型結構的中國之間的大國博弈。

最新一期的《瞭望新聞周刊》對2016中國經濟的半程進行了總結:

  • 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經濟將在「L」型的橫部,即6.5%~7.0%之間小幅波動,政策和經濟潛力都不支持繼續下滑,一旦有脫離預期目標底部區間的趨向,就會觸發政策「托底」

  • 經濟質量逐步提升

  • 結構矛盾仍舊突出

  • 矢志不渝供給側改革

  • 這不只是最高層的事,博弈的結果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沒有誰能置身事外,轉型是複雜而痛苦的,轉型的過程考驗著每個人的的心性和智慧。

    對投資人而言,國際政治、國內政治以及外交事件對經濟的影響,最終都必須落實在股市、落實在上證指數之上。這是政治對投資人決策的影響因素之一。面對南海局勢,在政治與戰略上,國家將保持戰略定力。美國、韓國明顯靠不住,一定程度的軍備競賽將不可避免,與俄羅斯的合作必須強化,與朝鮮的關係必須逐步改善,對韓國的經濟聯繫將逐步減小融合度。上述結論放到經濟上來,就是:國家經濟建設的重點不會改變,與美國暫時不會全面交惡,中國經濟將繼續在與全球經濟的融合中發展,但美國對中國的扼殺策略不會改變,與韓國的經濟聯繫將輕踩剎車,對國防建設的投入將重新擴大,南海島礁建設不會停步,與菲律賓的經濟聯繫可能恢復,對朝鮮的經濟與軍事援助可能恢復,與俄羅斯的經濟聯繫將進一步深化。放到股市上,可以表述為:宏觀經濟繼續向好,上證指數將沿著既有的軌道繼續前進,原有的高技術、高成長板塊(比如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將繼續領跑,受到禁運威脅的板塊(比如軍用集成晶元)將不斷受到關注,韓國貿易板塊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軍工板塊(比如雷達、飛機、航母、火箭炮)將受到追捧,「一帶一路」板塊仍然是投資人關注的階段性重點。準確認識南海局勢

    南海的緊張局勢很可能會長期持續。不過,南海局勢失控甚至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各方雖然態度都異常強硬、鬥爭很激烈,但均沒有意願挑起武裝衝突或戰爭。

      東南亞各爭端方在實力遠不濟中國的情況下,武裝挑釁無異於自掘墳墓;美國近期雖然磨刀霍霍,但其主要目的在於增加中國行動的成本,通過軍事、外交、國際法等手段迫使中國知難而退,而非是要武裝阻止中國的南海行動。  其次,各國決策者和政策部門普遍比媒體及社會輿論理性,都力圖將對抗摩擦控制在局部範圍,這正是為何在競爭加劇的同時,南海的危機管控機制也在同步得到加強。在此背景下,擦槍走火的概率較低,即便發生小概率事件,現有的危機管控機制也應當可以控制。  總的來看,南海局勢的緊張短期內無法得到根本緩解,但卻可以得到必要的管控。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既要嚴肅應對,又不能過度反應。要有耐心和信心,切不能過於急躁,或急於解決爭議,或急於緩和局勢。  

    要堅持捍衛主權和擴大力量存在,積極做好一切準備,和部分爭端方及美國,既要斗,也要談,還要合作,三條線並行不悖,把握好鬥爭與談判及合作間的平衡,推動南海局勢逐步走向緩和。(本文根據新華社、政商內參、中華論壇、搜狐等資料整理。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

    壹說|domynews


    推薦閱讀:

    喝白酒對血糖有何影響?
    這5種媽媽就算累死也養不出好孩子,尤其第一種,影響孩子一生!
    精準醫療的產業鏈與影響
    祖墳風水的影響有多大
    影響世界的十大聖人:竟有三位中國人

    TAG:中國 | 經濟 | 軍事 | 政治 | 影響 | 南海仲裁案 | 仲裁 | 南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