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常遇到的母乳問題

前幾天有個媽媽在問我奶夠不夠的問題,因為她發現每次吸奶器吸的蠻多的,但是寶寶一直吃吃睡睡一次折騰個倆小時是常有的情況好像一直吃不飽,奶很少,加上家人都是醫生,可想而知麻麻的壓力有多大。

在列舉問題之前先問大家一句:沒有家人支持,您能成功的純母乳餵養嗎?

婆婆支持嗎?老公呢?其他家人呢?在他們表示支持的同時會不會經常有這現象:寶寶稍微一動嘴一哭就是要吃奶了?隨口就問夠不夠吃?加奶粉吧?有時候呢家人覺得不要太教條了,喂一兩頓奶粉也沒啥,結果孩子越來越不愛吸吮乳頭了。 這裡有個很重要的一點:我們要明白奶瓶跟乳房的吃奶方式不一樣的,舌頭、牙床的位置都不一樣。相信很多孕媽都沒重視過,誰支持你喂母乳這個事兒。有的直接請了個月嫂,就覺得萬事大吉了。不過在我接觸過的月嫂裡面,雖然都說支持母乳餵養,但真正支持的卻不多,原因很簡單真正純母乳月嫂其實是很累的特別當遇到一個開奶不順利的媽媽時。生產有順產側切、順產無側切、順產撕裂、剖腹產,有的媽媽還會因為生產引發痔瘡,進而行動不便。傷口也不像想像中好養,總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行動自如。然後是剖腹產,因為產後要輸液,要平躺,刀口疼痛的各種不便,別說行動,就先別起床了。這時候如何餵奶?你一定要有一個支持者的她來幫你把孩子從嬰兒床抱出來,送到你胸前,吃奶。如果乳頭疼痛了,幫你調整姿式。如果孩子哭鬧,這位協助者會把孩子抱在胸前拍一拍,哄一哄,把孩子哄好了,再送到你的胸前來。而不是,孩子吃了左邊該換右邊了,沒人管你。事實上,有多少新媽媽躺在醫院床上哭著看寶寶被灌下奶粉睡著了。

你真的奶不夠嗎?

常有媽媽求助,說自己奶不夠,不得已加了奶粉。事實常常是有奶被當做沒奶,之後添加奶粉減少了對乳房的吮吸,然後誤以為奶產多了的大腦只好指揮減少泌乳,最後的最後,真的就變成不夠了。切記不管因為什麼覺得自己奶不夠,你應該做的是繼續親喂娃,娃嘴的吸吮會刺激乳頭告訴大腦奶不夠吃、請多產些,然後耐心等待3到5天給大腦反應時間,而不是引入奶瓶、奶粉、吸奶器、安撫奶嘴、乳盾等人工製品。

被當做奶不夠的常見情況:

1.我的乳房總是軟軟的,從來不漲奶

一句話回答:親,你很可能就是傳說中的供需平衡,是母乳媽媽夢寐以求的最高境界。

詳細分析:供需平衡是指,媽媽的乳房平時沒有存奶,只有寶寶吸才產奶,不吸就沒奶,寶寶吃的奶都是現產的。注意既然是現產就肯定會讓寶寶稍微空吸一會兒,時間不會太長,而且純母乳的寶寶這點耐心是肯定有的。不要羨慕那些總是漲奶的大奶牛,頻繁漲奶容易引發一系列的乳房疾病哦。

2.我用吸奶器吸不出來/吸的很少/吸出來的不夠娃吃/吸出來的比直接喂要多

一句話回答:吸奶器吸出來的量通常小於娃吃到的量,尤其大月齡的寶寶;小月齡的寶寶相反,原因很簡單寶寶吃累了休息下,再吃一會兒,如此反反覆復讓媽媽覺得寶寶永遠都不夠吃,而吸奶器吸出來寶寶一次性吃完就該玩玩、該睡睡。

詳細分析:吸奶器的刺激方式是對乳頭負壓吸引,而娃嘴的刺激方式是對乳暈機械按摩。大部分媽媽對娃嘴的刺激反應更為靈敏,很多媽媽吸奶器刺激出的奶陣很少,但寶寶一吸立馬產奶。吸奶器吸出的奶以存奶為主,寶寶吃到的不僅有存奶,還包括刺激現產的奶。

這裡有必要科普一下吸奶器的使用方法:吸奶器應該先低吸力高頻率刺激奶陣,有奶陣了再調成高吸力低頻率用力吸奶,奶陣結束繼續調成低吸力高頻率刺激奶陣,循環往複,完全模擬寶寶吃奶。

提示:吸奶器是母乳媽媽母嬰分離期間為了維持奶量的無奈之舉,不作為常規使用。這個問題前兩天在孕產群還有媽媽問待產物品要不要包括吸奶器。

3.追奶媽媽感受:寶寶吃過之後我用吸奶器吸不出來,寶寶嘬就還有奶陣

一句話回答:寶寶就是最好用的吸奶器。

詳細分析:前面說了,吸奶器主要吸的是存奶,如果你還不會用吸奶器刺激奶陣,那麼肯定吸不出來啊。不過既然在追奶,重在刺激,不必在意吸出來的量,只要讓大腦以為娃餓了在吃就行了。

4.我娃每次吃奶都需要一小時/吃吃停停(這個小月齡寶寶表現明顯)

一句話回答:吃奶對寶寶來說是個重體力勞動,邊睡邊吃很舒服。

詳細分析:小寶寶力氣小,媽媽的乳腺管也未必完全通暢,而且此時的寶寶還在適應媽媽的乳頭。媽媽如果發現寶寶吃奶的動作放緩,或者已經變成安慰式吮吸,可以拉拉寶寶的小手小腳小耳朵,或者動動乳房,寶寶如果沒完全睡著就會醒來繼續吃,如果反覆折騰寶寶也不醒,可以把寶寶放下睡覺了。

提示:寶寶脖子對溫度很敏感,這也是為什麼放下後經常看到寶寶脖子扭幾下,一般遵守放寶寶的順序基本都可以放下,放不下就側喂一會兒。

5.我娃一吃奶就著急/哭,吃完兩隻還哭,哄也不睡,餵奶粉後就安靜了,睡了

一句話回答:寶寶哭可能只是鬧覺,瓶喂會灌下超過寶寶飯量的奶量,於是寶寶很可憐的被撐得動不了,還被當成乖乖的睡著了。

詳細分析:瓶喂的情況,請大家想像在你嘴上方吊了一個瓶子,輕輕一吸就有奶源源不斷湧入口中,咽下的同時嘴輕輕一動又是一滿口奶(這個我做過實驗事實如此)。就算你已經吃飽了飯,是不是可以以此方式繼續灌下液體?等你發現自己喝不下的時候你是飽了還是撐了?謹記:大腦產生飽腹感是需要反應時間的,而這個時間段繼續進食也可以吃下。

寶寶鬧覺的時候就是很難哄啊,想想你自己困了的時候如果睡不著是不是見誰跟誰急?所以寶寶哭鬧的時候,應該做的是全家動員一起想辦法安撫寶寶,而不是全家一起說媽媽沒奶了。如果不是鬧覺,寶寶哭還有可能尿了,拉了,肚子不舒服腸脹氣,快要拉了,或者想媽媽了,想和媽媽親昵的待著,大月齡的還有可能出牙。整夜哭鬧非常痛苦吵得四鄰不安的寶寶才有可能是腸絞痛。不管是輕微腸脹氣還是腸絞痛,揉肚子、趴睡、飛機抱都可以緩解寶寶不適。如果寶寶是因為長牙或者腸脹氣哭鬧,可能會因為吃奶加劇疼痛,造成不好好吃奶的假象。如果乳房可以安撫寶寶,那就乳房上,老天賜你胸器就是給娃用的,那不僅是娃的糧食,更是安全感的來源。

6.我娃先吃母乳,後吃奶粉,母乳後得吃奶粉90ml,可見我的母乳太少了

一句話回答:同上

詳細分析:同上

友情提醒:真正母乳不足的孩子可以在吃媽媽的奶之前補充不多於15ml的母乳或者配方奶,然後讓孩子在媽媽的乳房上吃到滿足。補充時請用勺或者喂杯。大部分情況下是寶寶沒辦法吃到滿足的,所以就母乳喂完添點奶粉,再母乳。

7.我娃吃奶的時候沒聽見娃的吞咽聲

一句話回答:沒有吞咽聲並不代表娃沒吃到。

8.我娃吃完睡不了兩個小時

一句話回答:娃吃完能堅持1個小時以上就叫做吃飽了,至於娃喜歡少吃多餐還是猛吃猛喝完全取決於娃的個性。

詳細分析:小寶寶腸胃尚且嬌嫩,少吃多餐的寶寶其實很聰明,他每次只吃一點,消化完了才繼續吃,他的小腸胃永遠不會超負荷運轉。猛吃猛喝的寶寶腸胃功能很好,他的小腸胃在猛吃猛喝的壓力下都運轉良好,媽媽可以暫時不擔心他的消化吸收。不過這類孩子到了加輔食的階段可能會因為猛吃猛喝容易積食,不管怎麼說,請媽媽在純母乳階段放寬心,之後的事情到時候再說。

9.我娃屎/尿太少/屎帶綠色

一句話回答:每24小時小便6次以上就算正常,至於大便,只要顏色是金黃色,甚至有些偏綠,一天多次和幾天一次都算正常。

詳細分析:小便6次,不是6個尿不濕,是6泡尿哈。純母乳寶寶的大便是軟便,無論多久拉一次,都不會幹硬導致排便困難,因此不存在便秘一說。純母乳寶寶攢肚子的時候,大人可以幫寶寶揉肚子促進排便。至於大便發綠的情況,可能的原因很多,沒有定論。目前的猜測包括腸道菌群的原因,或者其他生理原因。大部分綠便在媽媽還在猜測原因的時候就隨著寶寶發育自然消失了。所以放輕鬆,你心裡的焦慮比綠便本身的影響更大。

10.我娃太瘦/體重增加太少

一句話回答:娃6個月體重比出生時翻倍就算正常,或者寶寶出生前三個月,每個月長600g就算正常,但第一個月的體重增長是從生理性減重之後的最低體重算起(一般月子里是增長800g到1500g,過低過高都要引起注意),第4到6個月,每個月長400g就算正常。

詳細分析:6個月體重翻倍和每個月的最低增重標準符合其中一條就算正常。覺得自己孩子瘦的媽媽請回答,如果每個孩子體重都在平均線以上,平均線還叫平均線嗎?另外娃的胖瘦和遺傳密切相關,就算你和老公現在都比較胖,你們和寶寶這麼大的時候是小胖子還是小瘦子呢?不少體重偏輕的寶寶大運動發育提前,無非就是個先長後長。娃都生了,這叫有苗不愁長啊。

11.我娃停掉/減少奶粉以後尿量減少,體重減輕,不拉大便,或者拉的大便發綠。

一句話回答:轉食物的時候會有幾天腸道菌群不調導致的大小便減少或者發綠,但是最多一周,就正常了,多觀察。

詳細分析:人寶寶出生之後的主要任務是長腦子,牛寶寶出生之後的主要任務是長體重。奶粉是從牛奶提取的,本身脂肪含量偏高,吃奶粉的寶寶相當於在吃高熱量食品,因此特別容易長膘。母乳里的營養和活性成分是任何奶粉都比不了的,它不僅給寶寶提供了大腦發育的最好營養,還給寶寶提供了腸道菌群和抗體,保障了寶寶的身體健康。奶粉娃多數只是虛胖,但凡流行病一起,看起來壯實的奶粉娃常常全軍覆沒,屹立不倒的反而是看起來瘦弱的純母乳寶寶。我們家大寶就是個典型例子,母乳路上跟老人家論證了上百次:母乳夠。

科普一下:流量混淆有位媽媽說:「我覺得流量混淆是最坑人的,如果娃咬不上,咱們會認為是娃不會吃,可是流量混淆百分之百會讓人產生奶不夠吃的錯覺。」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就皺眉頭了,啥叫流量混淆呀?顧名思議,就是指奶瓶的流量跟乳房的流量不同引起的。奶瓶的橡膠頭,是開多大孔就有多大的流量,持續性出奶。尤其是很多人為了追求讓孩子多吃點,會特意把那個小孔剪大點兒。(我們家就干過這事兒)然後給孩子吃的時候,孩子會一直一直吃到流動的奶,直至把這一瓶喝完。媽媽的乳房,間歇性出奶。我們知道,哺乳動物的乳房是「前店後廠,隨吃隨產」,除非乳房裡面有存奶,孩子咕嘟咕嘟的喝。等到喝完了存奶,就變成了間歇性的出奶了。只要餵過奶的媽媽都知道,孩子需要一直吸一直吸,然後來一個奶陣,咕嘟咕嘟的咽幾大口。奶陣過去了,繼續吸,好久再來一個奶陣。 所以一些媽媽告訴我,我家寶寶沒混淆,他既吃我的奶,也吃奶瓶,但是我的奶不夠。我問,為什麼不夠?因為孩子吃了乳房儲存的奶以後就開始煩燥,不願意用力吸吮,他會搖頭,會推媽媽,踢媽媽,或者哭鬧,因為他已經習慣了持續性出奶,不明白怎麼會沒有奶了,也不願意用力吸了,媽媽也就以為自己沒奶了,這樣開始加奶粉。把奶粉加上去,因為沒有孩子吸,自己的奶量就也下來了。慢慢的就真的奶少,斷奶了。您要問,流量混淆怎麼糾正?扔掉奶瓶吧!

推薦閱讀:

媽媽應當為孩子做些什麼
如何讓爸爸和孩子更親近,關鍵在媽媽
你爸爸給你換媽媽了嗎
小黑的媽媽手工分享----提花嬰兒背心「小灰鯨」
連生三娃 乙肝媽媽患上肝癌

TAG:媽媽 | 母乳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