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鴨效應
跛鴨效應「跛腳鴨」這個詞的英文是「lameduck」,最早是指負債纍纍的投資者,經過了100多年的演變,現在用於形容「即將下台的政治家」。而所謂的「跛鴨效應」便是指這些任期將滿的議員或政府官員,所提出的議案或政策獲得通過執行的可能性很小。[1] 成因
1、選舉中落敗;
2、任期屆滿但不打算連任;
3、任期屆滿而根據法例不能連任;
4、任期未完,但新官員已選定並等待上任。
影響由於其他人傾向不與跛腳鴨合作,跛腳鴨的政治影響力會較低。不過,由於跛腳鴨無需在下屆選舉為自己的工作負責,這會使他們有更大自由提出不受歡迎的政策和任命。例如在美國,總統在任期將滿時會趕在新總統上任前推出所謂子夜法例和行政命令。[2]
實例澳洲在澳洲,無論何時舉行選舉,澳洲國會參議院議員在選舉後的7月1日起上任,直至三年後的6月30日,而眾議院議員則在選舉後立即上任。由於參議院的選舉和上任時間有差異,當政黨或其聯盟在選舉後註定失去多數黨地位,將造成跛腳鴨議會的出現。例如,在2004年10月的澳洲聯邦選舉,自由黨和國家黨的聯盟將獲得參議院多數議席,但參議院任期到2005年7月才屆滿。5月,舊參議院便拒絕已由眾議院通過的新稅務法例,旨在延緩其通過,直至新參議院上場。
美國在美國,11月總統和國會選舉後、下年初新選出公職人員宣誓前的時期,被稱作跛腳鴨時期。1933年以前,國會和總統宣誓就職在3月4日舉行。當時國會通常有兩個會期,當中第二個會期為選舉後的12月至明年3月。這段會期被稱作跛腳鴨會期。這安排受到批評,並促成了美國憲法第二十修正案,將新一屆國會開始日期推前至1月3日,而總統宣誓就職則推前至1月20日,縮短了跛腳鴨時期。
點擊載入更多載入中...軒尼詩創建,軒尼詩等參與編輯。互動百科的詞條(含所附圖片)系由網友上傳,如果涉嫌侵權,請與客服聯繫,我們將按照法律之相關規定及時進行處理。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於www.baike.com。
推薦閱讀:
※犯點小錯惹人愛(犯錯誤效應)
※《蝴蝶效應》影評の蝴蝶華麗的折翼 – 《蝴蝶效應》影評
※「鯰魚效應」的三點啟示
※職場生存法則:如何有效應對職場惡人
※皮克馬利翁效應、羅森塔爾效應
TAG: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