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醫藥學應有文化自覺

發展中醫藥學應有文化自覺

王永炎

《 人民日報 》( 2015年06月03日 16 版)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深入研究和科學總結中醫藥學對豐富世界醫學事業、推進生命科學研究具有積極意義。」當前正值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作為與中華傳統文化密不可分的中醫藥學,面對我國文化繁榮發展與科技轉型的重要階段,如何樹立文化自覺,處理好自身與西方文化、西醫學之間的關係,樹立發展自信、增強發展動力,是需要深入思考與研究的重大課題。

  文化自覺對中醫藥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上世紀90年代,有學者提出「文化自覺論」,這對於解決世界文化多元並存時代中醫藥學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所謂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對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的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使自己的文化能夠不斷適應新環境,從而更好地傳承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有「自知之明」才有文化自覺,有文化自覺才有文化自信,有文化自信才有文化繁榮發展。

  現在,我們在發展中面對的複雜問題是前所未有的,中醫藥學的發展也是如此。對於中醫藥學發展而言,必須處理好的一個問題就是與西方文化、西醫學之間的關係。要處理好這個關係,增強發展自信、發展動力,必須要有新思維。新思維從哪裡來?從中華民族幾千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來。這就需要有文化自覺,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特點和發展趨勢,明白中醫藥學與中華傳統文化之間的緊密關係。作為中醫藥學研究者、工作者,不但要精通中國自己的醫學,還要了解中國自己的哲學、美學等的特點,實現人文為科學奠基、科學促進人文發展的目的。簡而言之,我們倡導文化自覺,就是要自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強調發展中醫藥學要有文化自覺,就是要從中華傳統文化的視角審視中醫藥學的生命力、發展趨勢。

  看待醫學問題應有文化視角

  當今世界,人類健康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迫切需要我們去積極應對。然而,這種健康危機並非單純的醫學問題,其背後是文化問題。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價值取向對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產生了極大影響,導致人類生活方式和社會行為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由此帶來種種健康、疾病和社會問題。所以,看待醫學問題要有文化視角。

  現在,一方面,飢餓、營養不良等在一些國家依然嚴重威脅著生命健康;另一方面,營養過剩和生活方式不健康導致的疾病如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脂肪肝、動脈硬化、糖尿病等發病率在一些國家大幅提高。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帶來城市人口膨脹,導致城市裡各種資源尤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水資源非常緊缺,更使保障人類健康的醫療資源非常緊缺。食品添加劑、農藥、化肥、防腐劑等的大量使用直接影響人類健康,而環境污染導致的溫室效應以及抗生素的濫用,為新型傳染病出現提供了溫床。隨著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以及一些人價值觀的扭曲,人們的情緒、心理、精神發生很多變化,導致抑鬱症和心因性的精神障礙不斷攀升,抑鬱症現在的患病率已達11.8%。此外,隨著社會日益老齡化,老年病患者開始增多。有資料表明,老年人在臨終前兩年的醫療費用占其整個醫療費用的70%。面對人類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健康危機,我們必須從多方面去深思應對之道,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從文化視角去看待醫學問題,在理念上有所創新。我們要樹立順應自然的理念,實現自然、社會與人類健康之間的和諧統一。強調發展中醫藥學要有文化自覺,正是因為人類健康問題不是簡單的醫學問題,中醫藥學與中華傳統文化之間的緊密關係有利於我們在應對人類健康危機時創新理念。

  中醫藥學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優勢

  中醫藥學的理念源於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儒、釋、道互為補充,核心是儒學。儒家強調的「仁義」「和而不同」,道家強調的「道法自然」等,對於中醫藥學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立足於中華傳統文化的中醫藥學所形成的生命觀和健康觀,強調以人為本、涵養道德、修身養性、形神一體、天人合一,重視物質和精神的統一。這些理念對於健康維護和疾病防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有人認為中華傳統文化屬於農耕文明的範疇,對其劣勢一直以來人們批判的比較多,特別是1919年的新文化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甚至有人提出廢除中醫藥學。事實上,不能說農耕文明就是小農經濟、目光短淺,還要看到農耕文明順應自然的優勢。近些年來,西方一些學者也肯定了農耕文明的優勢,認為立足於農耕文明的中華傳統文化有自身的優勢。與此相適應,與中華傳統文化緊密相關的中醫藥學也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優勢。比如,中醫藥學強調「氣」的概念,主張「生氣通天」,認為人體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界密切相關;主張「大而無外」,體現的是包括天地人的整體觀。西醫學比較重視微觀方法手段,分子水平可以是「小而無內」,還可以往下分,做到更加精細。但還應從整體出發,把整體觀念和還原分析結合起來,這是醫學研究必然要走的路。人類對疾病和健康的認識也一定要涉及影像學和大生化以外的人的自我感受與修為,應將敘事醫學與循證醫學相結合,重視臨床試驗與證候組學、方劑組學、腧穴組學的基礎研究。

  中醫藥學以天地人整體觀來把握人的健康維護與疾病防治,如「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四氣調神」「生氣通天」,都體現出順應四時、形與神俱、融通整合的理念。這些先進的理念使得中醫在診療當代疾病時具有獨特而顯著的療效。比如,近幾年手足口病高發,發病的孩子凡是疹子特別多、口腔里的皰疹也很多的尚無生命危險;而那種疹子隱而不發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現重症而導致死亡。這符合中醫透疹泄毒的原則。在疫苗研究滯後於新發疾病的狀況下,中醫藥學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中醫藥學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等理論、方法與器物,對現代醫學的研究與發展有很大啟迪。中醫藥學也順應了轉化醫學、健康醫學、個體化醫學與精準醫學發展的趨勢,將在應對健康危機中發揮重要作用。

  現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中醫藥學的發展,中醫藥學發展的春天已經來了,但乍暖還寒。我們需要改變這種乍暖還寒狀態,在發展中醫藥學時樹立文化自覺,重視中華傳統文化與中醫藥學的比較研究,使其相互溝通交流。同時,中醫藥學的發展也要堅持與時俱進。比如,我們不片面追隨現代醫學的科研評價體系,但是在世界頂級雜誌上發表中醫藥學研究的文章,對於提升中醫藥學的國際影響力確有裨益;為解決過分強調師承教育模式導致中醫藥隊伍萎縮的問題,可以將師承教育與博士後人才培養相結合。中醫西醫要融通共進,但應該以我為主、我主人隨。我們要將中醫藥學置於大科學背景下,適應大環境的變遷,服務大衛生的需求,實現科學人文融合互動、東學西學兼收並蓄,積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衛生保健體系。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

推薦閱讀:

中醫用藥學問(九)*
藥學綜合學習第17周(徐默)
轉載<疑夕>博客 關於藥學專業轉至金融方向
門店實用藥學知識精選題庫系列(1)
我院2005年至2006年門診不合理用藥處方分析_中國論文下載中心_臨床醫學論文_醫藥學論...

TAG:藥學 | 文化 | 醫藥 | 中醫 | 發展 | 自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