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許欽松:藝術是我生命的延續

許欽松

我覺得,我是為藝術而生,因為我的繪畫藝術能不斷地延長我的生命。我的人消失了以後,我的作品還可以留給人類,留給愛好我的藝術的人,故而,我的生命依然存在,我的思想、我的情感依然存在。

在井岡山寫生

一走進廣東畫院三樓的這間墨香撲鼻的辦公室,高大的書柜上排列著數十排書籍。還有不少畫作、書籍或懸掛或堆砌在牆角。

言談間,很容易發現,在許欽鬆寬厚儒雅的外表下,收藏的是其內心的壯闊波瀾、遠見卓識。他的版畫「操刀刻骨銘心,握筆得意忘形」,筆起刀落間,刻畫的是對生命和宇宙源源的哲思;他的山水畫,重山川的雄渾寬闊及由濃墨籠罩的蒼茫氣象,散發出磅礴的氣息和涌動的生命力。

高原甘雨(中國畫) 184x147cm 2009 年

作為潮汕農民的兒子,他秉承了澄海人踏實、勤勉而有責任感的特質。他穩穩地站立在此時此地,如一棵樹,沐著時代之風、浴著噴薄朝陽。這是一種務實,一個生命個體對時代洪流的謙卑。

啟 蒙

1952年5月,許欽松出生於廣東澄海縣一個許姓村莊。他現在還擔任著「廣東潮人海外聯誼會」和「廣東許氏宗親聯誼總會」的名譽會長。其祖先還可追溯到宋代潮州名賢許駙馬——許珏。

說起自己的祖先,許欽松滿臉自豪。他說,曾祖父是前清舉人,做過官,離任後在村裡建了一座非常大的住宅,許欽松從小就和家人、族人居住在裡面。許欽松的祖父是一個秀才,沒有做過官。到父親的這一代,已經是普通的農民。但不管怎麼說,許家還是有一些文化底蘊的。許欽松還記得,小時候見過曾祖父留下的一大堆文稿、詩稿,還有許多藏書。

許欽松說,媽媽喜歡看潮劇,因為許家的宅子很大,五十年代末的時候,住進了一個潮劇團,有許多演員,經常排練節目。演員們的服裝和化妝深深吸引了年少的許欽松,他沒事就拿起筆在課本的空白處畫舞台人物。看累了畫累了,許欽松就在旁邊睡一會覺,在嘈雜的人群當中,年幼的許欽松已經學會了鬧中取靜。或許他對於繪畫的愛好就是這樣埋下根的吧。

那個時候劇團每天晚上排練,做完作業的許欽松就在鑼鼓聲、弦樂聲底下入睡。幾十年後的今天,很多人都很疑惑,公務纏身的許欽松怎麼還有如此多的創作時間和這樣多的作品產生呢!?「正是這段經歷鍛煉了我在很嘈雜的環境中專註地學習。看準一個東西我就很專註,我從小好像就是有這個能力。」

體味到臨摹樂趣的許欽松一發不可收,開始找來各種畫冊臨摹,中學美術老師也對他循循善誘。專業的訓練來自澄海縣文化館,許欽松說,「那個時候有個農民版畫講習班,我是在正兒八經的老師的領路下才走到這個份上的。」不知不覺中,在潮汕地區濃郁文化滋養下,許欽松慢慢成長。

轉 折

1972年,許欽松到了廣州美術學院繪畫系版畫專業學習。1975年7月大學畢業,由於在校學習成績好,還擔任了學生幹部,各方面表現都不錯,許欽松被選中留在了廣東省文化局。

許欽松回憶,他學國畫實際上比學版畫還要早。潮汕地區學畫畫的風氣一直都很濃厚,到今天仍然是這樣。在他讀高中的時候,同學家裡有一套《芥子園畫譜》,只允許借給許欽松一個星期,他就在這一個星期中把整套畫冊都臨摹下來,可見他用功的程度。但許欽松在學了一段時間國畫以後,就轉入了版畫。從此,他游刃於版畫與國畫之間,成為一位跨專業的畫家。長年從事版畫的創作,版畫中的一些優勢和特點,如力量的元素會潛意識地進入許欽松的國畫,促進了他對國畫的創新,使得國畫更有整體感,更有力度。許欽松的山水畫,用筆如斧,揮灑自如,像「刀刻的山水」。

畢業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許欽松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版畫創作上,同時,也不放鬆對國畫山水的研究和創作。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他的首次個展就是山水畫展。到1998年,許欽松在廣東美術館展出70多幅版畫作品作為階段性總結後,才正式將版畫擱置。「越到一定的年紀,就越強烈地想去畫中國畫,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初戀情懷。」但不管許欽松以後作何種畫,總能看到版畫經歷的影響。

許欽松認為,近代以來,一個畫家從事不同畫種的創作乃是十分正常的事,約有70%以上的國畫名家是其他畫種出身,如徐悲鴻、林鳳眠和吳冠中等原來學的都是油畫,石魯、賴少其等學的是版畫。按許欽松的話來說,一個藝術家應該是個大雜家,樣樣都要懂一點。

許欽松的靈感不僅來自各畫種之間的糅雜,更來自於文學、音樂等其他藝術形式的撞擊。或許很少人知道,許欽松曾經是個文學青年,做過文學夢。在美院讀書的時候,他就把整部《魯迅全集》啃下來。他也很喜歡沈從文、張愛玲、張恨水的作品,也曾在《羊城晚報》等不少報刊發表過文章。一次有位從海南島來廣州出差的很久沒見面的同學對他說:「你這個名字起得不好,容易跟人家重複,我昨天就在報紙上看到一個跟你同名同姓的作家的一篇文章,寫得非常好。」其實,這篇文章就是他寫的。

音樂與繪畫的關係是直接的。許欽松說,音樂是無形的線條,繪畫是無聲的音樂。它們都是通過節奏、韻律來給人以心靈上的感受,一個是通過眼睛,另一個是通過耳朵。而繪畫也有輕重、起伏、快慢,韻律節奏也相通。例如彈鋼琴,鋼琴的音域很寬的,如果只彈中間的一小段,那就很窄了,就像用墨點兩下畫兩筆,墨沒有用充分,很難體現濃淡相宜的效果,而我喜歡一支筆點墨直到充分用完,那樣力度也就出來了。許欽松認為,藝術家的綜合素質積累對藝術水準的提升,有很強的發酵作用。

突 破

進入21世紀,許欽鬆開始發力山水畫。他一直在自己的山水畫創作中尋求某種結合與突破:讓人類在傳統的山水畫中消失,用360度的全景構圖,來反思自然為人類所用的慣性思維。用許欽松的話來說:「人在自然面前是微不足道的,人類應該敬畏自然。我構造了一個蒼茫的世界,是古老的、混沌初開的山水世界,我的作品試圖跨越時空回到遠古時代,找回現代人類所缺失的精神力量。」

南粵春曉(中國畫)500x250cm 2008 年

自從擔任廣東畫院院長、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以來,許欽松的工作非常的忙,在他的畫室、也是辦公室中,每天都要處理單位的行政事務、接待來訪客人,有時還得出去參加一些會議和活動。很多時候是邊聽電話邊畫畫,他說「這是鍛煉自己的腦子」。他還說「畫畫還是回到家裡更方便,每天晚上都要忙到一兩點,天一亮就要起床。」

許欽松說,不管處在什麼位置,他都是個平常人,他的真正身份是個藝術家,藝術已經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的心靈有源源不斷的激情和衝動,需要通過畫筆來表達,所以,許欽松覺得自己適合於搞藝術創作。由於藝術成就突出,許欽松被廣東省宣傳部定向培養,成為當時全省兩名「跨世紀之星」的一個,另一個是現在的廣州美院院長黎明。

「我覺得,我是為藝術而生,因為我的繪畫藝術能不斷地延長我的生命。我的人消失了以後,我的作品還可以留給人類,留給愛好我的藝術的人,故而,我的生命依然存在,我的思想、我的情感依然存在。」許欽松如是說。

2012年4月18日,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長劉雲山,在中宣部副部長翟衛華,文化部副部長楊志今,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兼駐會副主席吳長江,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林雄等領導陪同下到中國美術館參觀畫展,並與許欽松合影

許欽松藝術創作活動簡介

《山區初春》、《岸邊小趣》(國畫,1979年)收入《廣東國畫選》。

《曉風殘月》(版畫,1981年合作)入選第七屆全國版畫展。

《踩波曲》(版畫。1984年)在日本橫濱市舉辦的「第六回日中交流美術展」中獲優秀獎。

《潮的失落》(水印木刻,1989年)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獎。

《浪跡》(水印木刻,1990年)獲第十屆全國版畫作品展覽銅獎。

《心花》(水印木刻,1991年)獲「慶祝建黨70周年全省美展」銀牌獎、「91中國西湖美術節銀獎(版畫最高獎)」。

《心花》(水印木刻,1992年)獲「日本國·中國版畫獎勵會」金獎,被日本國際版畫藝術博物館收藏。

《潮的失落》(版畫,1993年)獲廣東省第四屆「魯迅文藝獎美術一等獎」。

《庇護下的小樹》(版畫,1994年)獲「廣東省慶祝建國45周年美術作品展覽「銅獎。

《訪尼泊爾木刻組畫》(1998年)入選第十四屆全國版畫展。

《潮的失落》(版畫,2006年)被評為「廣東美協50年50經典作品」之一。

《南粵春曉》(國畫,2008年)懸掛於北京人民大會堂萬人主會場外廳。

《南嶺朝雲》(國畫,2008年)為廣東省人大貴賓廳創作。

國畫《嶺雲帶雨》、《空谷回音》、《豪雨》等作品編入2009年中國美術評鑒。

《高原甘雨》(國畫,2009年)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山水》(國畫,2010年)參加「第九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並編入《中國風格·時代丹青》畫集。

《春雲漫度》、《雲嵐曉煙》(國畫)參加「第十二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寫意中國·中國國家畫院2010大寫意國畫邀請展」,並編入《寫意中國·中國國家畫院2010大寫意國畫邀請展作品集》。

《漫雲隨風》(國畫,2010年)參加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雙年展。

國畫《高原雨》、《斜照》、《九華暮色》2011年在葡萄牙參加「水墨中國——中國當代國畫精品展」。


推薦閱讀:

生命的相續
《再塑生命》教案2
你生命里有過我,你的世界我來過
從「生命之樹」到「生命之網」 | 吳家睿專欄
如何評價非素食主義者的動物保護者?

TAG:生命 | 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