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刻字引領甲骨文 黃帝文明起於這裡

——參觀北京市人類人文龍潭博物館筆記(2010、12、2)2010年11月30日,遷安市文化局協同任重遠先生(《黃帝故都——遷安》作者)一行五人參觀了北京市人類人文龍潭博物館。北京人類人文龍壇博物館,坐落於朝陽區,由民間考古收藏家黃康泰先生獨資創建。該博物館展出了「紅山文化」區域眾多遺址出土的玉石器物約兩萬餘件,集收藏、保護、展示和研究為一體,以遠古祖先創造的石玉器實物為主證,以陶器為輔證,以骨器為旁證,反映了古「九州」之一的「冀州」的遠古文明風貌。它是一座物證距今五千年至三萬年前人類文明起源的專題性博物館。該館以玉石器為載體、以「紅山文化」區域為主體,闡述了沒有發生斷層的、清晰而完整的中國的「龍鳳一統多源」、「炎黃多源一統」文明演變史,論證了燕山是中華文明之源頭的理念。為黃帝曾都遷安提供了佐證,為實現炎黃子孫的尋根之夢提供了一條便捷之路。該館展出的展品中,有來自青龍河流域(包括今遷安市周邊區域)的玉石文物(參觀僅見照片)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的玉豬龍已被古玩權威鑒定為「6000——7000年(紅山文化)」時期祭祀用品、龍形圖騰。質地為蚰岩玉……從而帶來了深深地思考:家鄉地下埋藏的瑰寶,昭示了家鄉曾作為黃帝故都,堯、舜、禹之都的光輝歷史,有的玉器上所刻的文字,已經刷新了殷墟甲骨文是中華最早的文字歷史,商以前的文字極已經存在於今灤河流域、燕山南北。記載遠古綜合性的古文獻應該首推《山海經》。《山海經》里所指的大海是現在的渤海,大漠是現在的內蒙古朝陽一帶的部分地區。燕山一帶及其以北,周王朝及以前稱呼的北方各氏族部落、部落聯盟(國),實際上是渤海、環渤海、燕山南北、灤河流域、遼河流域、松花江流域、黑龍江流域興起的部落(部族)。現在可以根據「紅山文化」的分布,明確提出這個區域才是中華民族各族祖先活動最早、最集中的區域。青龍河、灤河流域全境是史前人類遺存的重點地區,是黃帝氏族、部落、部落聯盟早期活動的根據地,軒轅黃帝的故都就在燕山南麓、今青龍河(古稱玄水)與灤河匯合處——今遷安市。遷安地區是中華民族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之一。早在3——4萬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史前人類的遷徙,東夷、東胡、戎、狄等古老的民族、種群經過這裡,留下了「龍根」。現已發現的爪村、安新莊、倪屯、建昌營、萬軍等舊、新石器時期的文化遺存,都是中華民族祖先留下的足跡,他們的典型遺物都和中原地區同時代的遺物相近、並有自己的鮮明特色。揭示了這一地區與中原地區在原始社會就有著密切的聯繫。遷安地區分布著豐富的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早期的文化遺址和文化遺存。古代氣候、環境等自然因素的千變萬化改變了原始地形地貌,人類及各種動物經歷了為躲避大自然災害、部落間對生存空間的爭奪和不斷地遷徙、不斷進退的反覆過程。火山爆發、地震、海浸、山洪、泥石流等不可抗拒的地質災害,無情地摧殘了原始地理形貌,數千年的人文物產文化積澱屢屢遭到破壞。原始地貌的改變使遺址挪位、遺物分散或滯留掩埋、覆蓋在深深的地下。史前的遷安地區新石器時代、以石玉器、陶器為代表的文化遺存,是黃帝部落創造的「爪村——紅山文化」範圍內的「久居」、「遷徙」遺民遺留的遠古文化。現在中國版圖領土數萬分之一的遷安地區,從7000多年以前就是人類及其他動物的理想棲息地。良好的自然環境吸引了人類種群來此安居、生息繁衍,多時期、多氏族(民族)、部落和睦相處,留下共同的人文物產、遺址、遺存,形成多源頭一統文明。扣庄鄉農民獲得的青龍河西岸一枚玉豬龍、一枚(把)石制斧型石器,今灤河流域一把石刀,已證明當時部落聯盟的最高統治者就曾在這裡,擁有石斧這個權力象徵物的就得黃帝那樣的人物,這種資格非他莫屬。遷安東側的青龍河流域出土、「北京市人類人文龍潭博物館」展出的「虎身人面」玉雕令人震驚,該玉雕不僅楔形組合,而且刻有符號文字,在「紅山文化」遺存中極具代表性。它為人們帶來一種期盼,該玉雕上的文字是否可以作為早於「殷墟甲骨文」的新物證?是否為夏代直至黃帝時期「倉頡造字」的佐證?(吧內拒發,待續)(0)回復1樓2011-04-14 11:07舉報|

闞東逝水核心會員7據專家考證,燕山一帶是軒轅黃帝的「久居之地」,今遷安地區曾長期作為軒轅黃帝之都,今萬軍、安新莊、建昌營曾分別為黃帝所居。大禹治水鑿開龜(歸)口之前(約距今4000年前),灤河尚未走現在的河道,而是經今遷西、再過今豐潤、天津入海。當時青龍河與灤河故道相夾的燕山南麓地域都屬黃帝部落聯盟的活動區域,一直到沿青龍河、灤河上溯、遷徙到燕山北麓。黃帝部落的主體自燕山南麓的今遷安北遷後(約距今5000年前),創造了 「紅山文化」的繁榮。遷安地區經過「炎黃」融合,堯、舜、禹繼續作為都邑,禹鑿開歸(龜)口,灤河才進入今天的河道,並使疏通後的青龍河匯入今灤河,形成現在的灤河中下游流域。又疏通了黃河之後,禹的後裔向黃河流域遷徙。夏代,遷安地區成為令支部落活動地域,直至夏末又增加了孤竹部落;商初,成湯封「墨胎氏」為孤竹(方國)君。今遷安市大致以青龍河、灤河流域的分水線為界,成為令支、孤竹兩國分屬之地,令支、孤竹兩國之民和睦相處。直至春秋時期被齊國、燕國滅國,始歸燕國之地。隨著時代變遷、行政管理區域的沿革,原來同縣、同郡、同州的狀況產生了極大的變革。商代以前的「令支」、「孤竹」部落活動區域已經分屬今河北、天津、遼寧和內蒙古等省、市、自治區。黃帝部落聯盟中的兩部落傳承的黃帝文明融入這個大區域的山水之間。原來同在青龍河(玄水)西岸的今倪屯商代文化遺存,本與今安新莊、萬軍、建昌營同一平原,被改道後的灤河切割到了灤河西岸,遺址被河水沖刷,大量的遺物被滾滾的洪水挪位、泥沙掩埋覆蓋, 「滄海桑田」, 令人感嘆。在參觀「性展覽分館」中,任重遠先生還指著「性」玉雕說,《史記》稱『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就是指這些是『不雅』的,避開了黃帝時代的『性崇拜』。遷安市出土的玉豬龍、石刀、斧型石器等其他石玉器物,似乎在喚醒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炎黃」文明的初祖——黃帝曾「久居」這裡、「都」於這裡,山水可鑒,玉雕可佐,史料可證。遷安地區輝煌的遠古文明,不會因為暫時不被「權威」、「正史」所承認而失色,大量的歷史真實面貌存在於「民間」和大地之中。總有一天,「龍」的子孫定會來這裡追「根」、尋「源」。
推薦閱讀:

還不會練三角肌?來這裡學習下吧!
取個好名伴終生,這裡的名字個個獨特好聽、美好有內涵
懷男孩或懷女孩?一看這裡自有分曉!-頭條網
【圖】我坐在這裡 看時間流過……(2)
重磅!東莞今天開工造一座新城!未來30年看這裡!

TAG:文明 | 甲骨文 | 黃帝 | 刻字 | 玉器 | 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