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試點社工職業化 社工也要評職稱
新華網上海10月4日電(記者季明)根據個人能力高低評定職稱,再根據職稱制定薪酬標準和培訓計劃,這是上海浦東新區正在探索的社工職業化道路。
長期以來,大量在居委會工作的社區工作者們都面臨著身份模糊的尷尬。一方面他們承擔著大量基層社區管理的實際工作,任務繁重;另一方面由於缺乏統一有效的考
核評價,相應的激勵和保障機制不能跟上,社區工作者只能領取標準較低的「工作補償」,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他們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以浦東新區花木社區為例,在這裡居住的19萬人口中,有來自102個國家和地區的1.9萬多名外籍人士,還有2000多名村民和4萬多名外來流動人員,社區管理服務對象成分複雜多元,需要一批高素質的社區工作者。可是由於社工身份和待遇問題,很少有年輕的高學歷人才願意從事這個職業,即使引進了也留不下來。
為了給基層培養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社工隊伍,浦東新區日前開始在花木社區試點社區工作者職業化,通過給社工設計一個以技術等級體系為核心的職業平台,使社工成為一項「令人嚮往、受人尊重」的職業選擇。
技術等級體系是浦東此次試點的核心,以能力評價為目的,融入績效管理內容。花木社區委託浦東人才交流中心,採用第三方評審方式,對現有的357名社區工作者進行職稱評定。職稱分為初級、中級、副高級、高級社區工作者,各等細分3個級別,共四等十二級。
社會工作者的職稱並非「能上不能下」。如果績效考核結果連續兩年被評為「中」及以下,或未能按照規定參加並通過要求的培訓項目,其技術等級將自動下調一級;受到撤職等嚴重處分的自動下調一等。
而社會工作者的薪酬將直接與職稱掛鉤,採用年薪制,從2萬元至10萬元不等。浦東新區花木社區黨工委書記李志林說,社區按照不同工作年限,為社工劃分了遞進式的工資標準,建立持續漸進的薪資階梯,以形成正常的、可預見的增長機制,從而引導社區工作者在技術序列上不斷提高。
浦東新區組織部副部長黃鐘說,按照傳統思路,要吸引大學生來當社工,只有給他們事業編製,「但這又走入了社區工作行政化的怪圈。」浦東試點社區工作者職業化、專業化,是希望讓社工成為一項能夠有所預期、能夠為之奮鬥的事業,為這個新生職業的未來發展先行探路。
推薦閱讀:
※社工師考試答疑 | 2018年社會工作者發展前景及未來
※頭條 | 史柏年:「動物社工」話題之我見
※社工服務,「有為」自然「有位」
※社工和義工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