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養生「龍門寶鑒"中冊主要內容介紹

道家養生「龍門寶鑒"中冊主要內容介紹道家養生「龍門寶鑒"中冊主要內容介紹1、前言2、龍門太極拳簡介3、龍門太極拳三世七簡介4、龍門太極拳三世七古譜5、龍門太極拳三世七動作分解6、道家養生龍門八法7、龍門太極拳與養生8、內固精神,外示安逸9、從西醫的角度淺談太極拳的保健作用10、龍門太極拳於現代身心行為醫學的臨床價值11、龍門太極拳與企業經營之美12、附錄(1)許宣平傳奇(2)道教經典名著13後記 (二)龍門太極拳三世七簡介 太極拳《三世七》贊:「山泉潺緩溪水柔,磐石至堅硬如鐵,陰陽纏繞兩相濟,抽絲拽線綿不絕。龜吸龍呼心神靜,夜把彩雲戲明月。 怡神擬餐飲碧泉,嘯傲清風宴五嶽。」 太極拳《三世七》贊系何人所作已無從考證,但在西北《三世七》太極拳愛好者圈內久為流傳。 據傳龍門太極拳 「三世七」乃唐朝高道許宣平所創,是龍門承傳歷世最久遠的拳法之一。該套路拳風古樸,內涵豐富,動作柔順和緩,活步低樁,功架舒展,擰踝展膝,頓足抖彈。旋腰轉膀,勢斷意連.丹田內轉,炁運稍節。纏絲入扣,圓活自然。該拳在外形上具有動作簡樸,松靜柔活的特點。在練法上要求做到:以柔為主,以剛為輔,剛柔相濟,不存滯意。高、低、快、慢、沉、穩有序。以水為師,高低起伏,後浪推前浪;如鐄之松彈,借貫性啟步換勢,如流水飄花,逐浪隨形。物我兩忘,氣透通身。勁隨意發,玄妙厚重。根活、身領、手法隨,隨吸自然,不用拙力。一氣呵成,意氣貫穿。蘊勁如抽絲掛線,和緩悠然。發力如蒼松微搖,動中求靜。借力化打,冷快絕侖。我師曰: 「是剛是柔隨我意,不具一法真空靈。 柔為養命涵心性,剛為祛惡避災星。 內氣蓄合本無意,逐浪隨形無意中。 從來行拳無定法,道法自然貫古今。」龍門太極拳三世七,是由古傳綿拳三世七小架的基礎演變而來。演小架為大架,其內涵更加豐富,更符合人體骨骼延緩衰老的需要。 三世七運行路線短,適合各年齡層次的太極拳愛好者集體練習,也適合個人室內練習。綿綿而動三世七,默默隱身在道門。千年深藏難尋覓,誰識廬山真面目。太極拳"三世七"一名曾被多家引證釋解,眾說紛紜,至今尚無定義,今筆者將四十多年前與我師靈光道人對話記錄付與紙墨,以饗同仁。問我師:前些年常聽師公講龍門綿拳"三世七"修鍊法則,今何又稱其為龍門太極拳"三世七"?那麼何為龍門太極拳"三世七"?師答曰:得於盛唐,本名綿拳"三世七",邱祖龍門承傳而延嗣,故名龍門。龍門太極拳三世七以道德經、黃帝內經為指導理論,以惜命函性,長生久視為養生要道;以旋腰擰肚,丹田內轉,擠壓兩腎,為內炁振蕩擊活之法;以柔而剛,弱而強,高低沉浮,快慢相間,流水飄花,逐浪隨形為形體鍛煉之法。 其功架舒展恢宏,實為延緩骨格過早衰退、身架過早佝僂萎縮而設。以隨息自然為龜息導引之術,其意為生也柔弱,壽也綿長之故,加之該拳動作和緩柔順,而古稱綿拳。與時俱進更名「太極」,而實本是太極。問我師:既然三世七拳源於盛唐,哪么系何人所創?師答曰:一說乃盛唐許宣平所創,世人多以許宣平翠微山題壁詩和李白訪許宣平不遇留詩為證。一說唐十力僧人(道人)李道子所創,至今均無定論。但該拳源於唐朝應無可非議。問我師:拳何以"三世七"名而稱之?師答曰:登堂、入室、及第、三級修鍊法為三之意。問我師:何為登堂、入室、及第、三級修鍊法?師答曰:登堂指選擇學科(拳種),開始初級基礎知識學習,接受普通教育和輔導為登堂.入室指進入更高一個層次,即由前廳入後室接受真師授業指導,學問或技藝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明心法,知內涵,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稱之為入室。及第指學業有成就,被社會所認同,稱之為及第.問我師:世字何意?師答曰:行功修鍊之時要拋絕世情,堵絕六賊,抱元才能守一。眼不旁觀,耳不旁聽,心不旁思,身不妄動,意不外馳,氣不誤運。如此喜、怒、哀、懼、愛、惡、欲七情方得不侵。六欲方得不生,六欲不生,一心在道,是為真行,方得正果,方能得大自在。此為世之意。問我師:何為七情?師答曰:《禮記-禮運》說:「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可見,情是喜怒哀樂的情感表現或心理活動,而欲是七情之一。中醫七情指 「喜、怒、憂、思、悲、恐、驚」,中醫認為,這七種情態應該掌握適當。如果七種情志激動過度,就可能導致陰陽失調、氣血不暢而引發各種疾病的發生。師又曰:道家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懼、愛、惡、欲。七情六慾是指人們與生俱來的一些心理反應,也是人所具有之感情。只要是人七情六慾當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調節控制的。如能以老子《清靜經》為修鍊之法,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如果人心能常清靜,即可住世長年。住世長年必須遣欲澄心,去掉一切貪求、妄想與煩惱;必須潔身自好,心胸開闊,慈儉謙和,避免好勝,適時有氧運動。中醫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五類情緒,分別歸屬「心、肝、脾、肺、腎」這五藏(臟)所司。如「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脾、悲傷肺、恐傷腎」,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了:「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五類情緒分別與「心、肝、脾、肺、腎」這五個內臟器官的內分泌有著緊密的聯繫。中醫將:風、寒、暑、濕、燥、火太過或不及時,稱為「六淫」或「六邪」。 「六邪」對人的情志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適時調控自身心態情志、凈化心靈,在習藝練功時排除七情,不受干擾,此為七之意。 問我師:何謂六欲?師答曰:道家的六欲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欲產生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呂氏春秋.貴生》講:「所謂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麼六欲到底是什麼東西?東漢哲人高誘注釋講:「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見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和慾望。人要生存,生而怕亡,活要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於是嘴要吃,舌要嘗,眼要觀,耳要聽,鼻要聞,這些慾望與生俱來,生而自會。於是將其概括為「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六欲。問我師:常聽有些人講他在練功時心神從來沒有出現過七情六慾干擾,自始至終心態平和,神入太虛,身如玉樹,這有可能嗎?我怎麼就做不到呢?師答曰:講此話者絕非常人,他是神也,就是狗還想下頓有無骨頭可啃?何況是人呢。如果人真能如此,又何講打造片刻清靜功夫呢?你做不到因為你還是常人,你還生活在大千世界裡,風、寒、暑、濕、燥、火自然環境包圍著你,你對情感、家庭、生活、工作還有責任心,所以你不能,師雖為修道之人,我也做不到,無非片刻清靜而已。道不可誑語。七情六慾是指人與生俱來的心理反應,也是人所具有之七種情志。七情六慾是不可避免的,但在練功入靜時要求暫時排除雜念控制七情六慾干擾,只有一心載道,打起拳來才可入動如行雲流水,意入飄花之境。 (三)龍門太極拳三世七古譜 第一段: 預備式:1無極式2混元一炁 3上步撩衣 4一陽初動 5光透簾帷 6攔門三手 7恨腳擠手炮 8野馬分鬃右 9走馬活攜右 10雲中舞袖右 第二段:11鷂子入林右 12分水取寶 13翻轉乾坤 14野馬分鬃左 15走馬活攜左 16雲中舞袖左 17鷂子入林左 18三封讓師 19抱虎歸山 第三段:20白虎坐坡 21掩懷沖打 22青龍出水 23青龍束身 24當頭炮 25翻轉乾坤 26玉燕投懷 27悔龍在野 28飛龍在天 第四段:29畫眉手 30採桑手 31迎門看肘 32金剛搗碓 33陰陽兩儀 34八虎推山 35順水推舟 36孤雁出群 37滾肚掌 第五段:38懷中抱月 39白蛇吐信 40走馬提韁 41游龍邀月 42抱頭推山 43白鶴亮翅 44迎風擺柳 45捧茶獻肘左 46莽道撞鍾左 第六段:47莽道橦鍾右 48捧茶獻肘右 49蒼龍返首 50圓轉如意正 51圓轉如意反 52坐馬纏絲 53起身纏絲 54迎門斬柳 55金剛搗碓 56收式:乾定坤安道家養生龍門八法簡介道生無量,法澤眾生。道家養生,龍門八法,源於道門,服務社群。法簡功厚,易學易練,且有上手快,得功快之特點。一經熟練,氣血隨動而生,通融上下,充馳五臟,運達四肢八節,其妙不可言表。一起勢內氣便充盈,一下勢內氣便入宮。其主要特點:腳下輕靈,步如踩棉。內外相合,隨息自然。功架舒展磅礴,勢勢相戀相和,靜如蒼松微搖悠然自得,動如行雲流水不存滯意。本套路由八法十四動組成。適合所有人群練習。演練時間三分三十秒。運行場地, 二米三左右即可。如能長期堅持不懈的練習此套路,對腎臟不斷的進行絞轉擠壓,便能促使肝腎臟功能的陰陽平衡,特別有宜於頸椎病,肩周炎,腰部疾患,以及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呼吸道,失眠健忘,前列腺炎、婦科疾病的緩解和和臨床康復。同時能促使胃腸道不斷涌動,緩解便秘,而達排毒靚身之功效。龍門八法拳譜(1)陰陽一炁 (1、提采地氣法:醒丹提炁,意氣入穴)(2)運轉太極左(2、溫抹六腑法:強健臟腑,『心、腎、肝、脾、肺、腸』。)(3)抬頭望月左(3、抬頭仰目法:強頸健目,提腰抻臂,挺胸拔頸,仰目觀天。)   (4)運轉太極右(同運轉太極左)(5)抬頭望月右(同抬頭望月左)   (6)撥雲見日右(4、搖臂活肩法;疏利肩胛,旋腰轉膀,強腰健腎。)(7)撥雲見日左(同撥雲見日右)(8)烏龍擺尾 (5、轉頸擰脊法:強頸健腎)(9)順水推舟左(6、擰擠丹田法:旋腰擰肚,擠壓丹田,松肩抻腕,炁貫十宣)  (10)順水推舟右(同順水推舟左)  (11)雲中舞袖左(7、蹬腿強腎法:力由足生,氣激丹田,蹬腿強腎,氣運勞宮。) (12)雲中舞袖右(同雲中舞袖左) (13)道法天地 (8、吞津咽液法:攬雲抱月,健胃利腸,吞津咽液,氣貫三焦。) (14)乾定坤安訣 曰:提地掤天混陰陽,鴻蒙初分運太極。抬頭仰目觀日月,撥開雲霧見青天。搖頭擺尾龍回頭,順水推舟左右旋。 廣袖舞動雲飛揚,道法天地皆自然。
推薦閱讀:

無法抗拒的6道家常茄子 變著花樣吃到嗨
三合家廿四山 正針兼針斷訣 | 道家陰符派博客
適合老人吃的四道家常菜,常吃不僅降三高還可提高免疫力!
好看又好吃的十幾道家常菜,超給力!
道家無為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TAG:養生 | 道家 | 介紹 | 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