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新作談文化 披露文革往事回應媒體諸多質疑

文化的最終目標,是在人世間普及愛和善良。

文化是一種手手相遞的炬火,未必耀眼,卻溫暖人心。

文化的魅力,就在於擺脫實用,擺脫功利,走向儀式。

--余秋雨

余秋雨日前推出新著《何謂文化》(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這也是繼《文化苦旅》面世20年之後,余秋雨又一部談文化的重磅之作。在書中,余秋雨從學理、生命、大地、古典四個方面闡釋了「何謂文化」這一根本性問題。作為著名的文化學者、「文化大散文」風格的開創者,這一本《何謂文化》的面世,對於余秋雨這二十年來的文化思索和行走而言,無疑是份重要收穫。

在《何謂文化》一書中,余秋雨首先從學理上回答文化是什麼、文化的根本目標以及中國文化的特點等重要問題,並就文化在當時當下的形成的偏差和誤讀發表自己的看法。他以中華文化的搜尋者和捍衛者自居,分析了中華文明作為一種「非侵略性的內耗性文明」的本性,結合自己多年在世界各地的文化行走考察,駁斥了著名政治學家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的錯誤,指出其不良後果。同時,又對中國文化疏於公共空間、實證意識,弱於法制觀念等弊病,以及當前文化遇到的復古文化、民粹文化以及耗損機製表達了自己的擔憂,顯示出相當的現實性和問題意識。

余秋雨稱:這本書最讓他動情的部分,是回憶一些已經離世的文化巨匠,他認為這些大師親身用生命揭示了文化的深層奧秘,對「何謂文化」做出了生命的回答。在這一部分,他回憶了聲稱自己「六十歲才成熟」的大導演謝晉,和他在晚年背負著家庭的巨大壓力,仍不懈於藝術創造的精神力量。他寫到謝晉弱智的兒子,在謝晉去世後仍天天在門孔上張望等待著爸爸的回來,這一投出期盼尋找亮光的門孔,就是文化的象徵;而在他筆下,蕭伯納的中國學生,於抗戰爆發後第三天就告別老師,遠赴國難的戲劇大師黃佐臨,以自己幾十年的艱苦歲月創造出高不可攀的藝術奇蹟,展現出中華民族不屈的文化尊嚴;談及與百歲文化老人巴金的交往時,余秋雨又以自己多年來的親身經歷見證,對巴金老人晚年堅持「斥棍子」「說真話」致以深刻的理解和敬意。這種敬意,還延伸到為四十年前文化重建做出卓越貢獻的周恩來總理,在受到誣陷時站出來維護余秋雨,卻無緣感謝便溘然離世的大學者章培恆先生身上。同樣,在仍然在世的台灣文化大家林懷民、白先勇和余光中身上,余秋雨不吝惜自己的讚美,認為這些大師踐行了他所欣賞和仰望的文化風範。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余秋雨在書中第一次全面澄清和駁斥了歷年來媒體和個人針對他的各種質疑和誹謗。在《尋石之路》中,他以尋找「石一歌」這個帶給他許多困擾的名字為主題,來詳細道出自己如何被誤解為「石一歌」的成員,從而一步步蒙受不白之冤的經過。

除此之外,余秋雨還試圖以書法和翻譯兩種方式,向古典致敬。除了文化行走期間為各地文化遺址書寫的部分碑文,還選取《心經》、《離騷》、《逍遙遊》、《赤壁賦》等精神文化的經典,摒神靜氣,溝通古今,既是對古典作一次「雙手合攏」式的朝拜,又藉此對自己心目中的文化作出一種完整的回答。

在多次被傳封筆之後,這本《何謂文化》作為一本完全的新著,可以說意義重大。不僅接續了余秋雨一貫的文化思考之路,而且重現了余秋雨散文的經典風格。余秋雨在書中思往懷人之際,其多年來蒙受的媒體與個人的指責,被誤解的種種心曲,也終於在多年後一吐為快,直面廣大讀者的檢驗與回應。這一本余秋雨的「文化讀本」,也可說是一份遲來的文化心路自白書。

【書籍信息】

書名:《何謂文化》

定價:38元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54-6116-2

出版時間:2012年10月出版

【內容介紹】

文化究竟是什麼?在《何謂文化》一書中,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級文化學者余秋雨先生,用最誠懇、最隆重的方式來解讀這一最根本的問題。他分別從學理、生命、大地和古典四個層面來回答文化究竟是什麼。所有篇章均為第一次公開出版。本書可謂是一本深入靈魂的最有價值的中國文化讀本。

第一部分《學理的回答》,系統化地論述了何謂文化,何謂中國文化的本性等等問題,嚴緊、乾淨和周致,雖然學理,但並不艱深。

第二部分《生命的回答》,用最動情的散文化語言回憶了那些已經離世的多位文化巨匠,如謝晉、黃佐臨、巴金和周恩來,因為他們幾乎用自己全部的生命揭示了文化的深層奧秘。此外,最後一篇《仰望雲門》,則寫了三位依然健在的台灣文化耆宿林懷民、白先勇和余光中,寫他們是如何對待文化的。這些文章,是余秋雨一生散文寫作中的自珍篋藏,此次為第一次公開出版。

第三部分《大地的回答》中,則是收錄了余秋雨生命中撰寫過的一些碑文。其中,還包括他為他的好友、大導演謝晉先生撰寫的墓碑。

最後,在《古典的回答》中,則是精選了四個最權威的經典文本(分別是《心經》《離騷》《赤壁賦》和《逍遙遊》),將它們翻譯成儘可能優美的白話散文。之後還附印了一些余先生的書法真跡,彌足珍貴,以饗讀者。

【作者簡介】

余秋雨

1946年生,浙江餘姚(現為慈溪)人。在家鄉度過童年後到上海讀中學和大學,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上海寫作學會會長。撰寫過大量藝術史論和文化史論著作,在學術界影響巨大。獲「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中國十大藝術精英」、「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國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榮譽稱號。

20年前辭職後開始全面考察中華文明,然後又親身考察埃及文明、希臘文明、希伯來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恆河文明遺址,以及歐洲96座城市。由於考察過程中要貼地穿越當今世界最恐怖的地區,又被電視追蹤直播,引起全球各地的極大關注。在考察過程中寫出一系列書籍,開創「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風,獲得兩岸三地諸多文學大獎,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籍暢銷排行榜最前列。

在大陸公布的近十年來全國最暢銷書籍前十名中,余秋雨一人獨佔了四本,即《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千年一嘆》。余秋雨已被公認為目前全世界各華人社區中影響最大的作家之一,為中國當代最暢銷最長銷的經典作家。台灣評論家把「余秋雨現象」定位為「把深入研究、親臨考察、有效傳播三方面合於一體的罕見範例」。香港評論家認為他是「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

曾應邀赴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國會圖書館以及亞洲各國演講「中華宏觀文化史」和「中外文化對比史」。2008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余秋雨大師工作室」。

余秋雨先生最近三年新任: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奠基教授,香港鳳凰衛視首席文化顧問,澳門科技大學榮譽文學博士、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台灣元智大學桂冠文學家。


推薦閱讀:

余秋雨的話,我只看了前15句,不敢看了。
真正的英雄——顏真卿(余秋雨)
余秋雨愛情經典語錄
如何評價余秋雨的《東坡突圍》這篇文章?可以聯繫他的的其它作品?

TAG:文化 | 媒體 | 往事 | 余秋雨 | 質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