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宮殿 | 中國宮殿建築之精華

2015-11-26 頤新 點擊標題下「頤新文化」可快速關注 中國宮殿建築之精華——乾清宮歷史

乾清宮名字出自《道德經》:(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為天下貞。」

在古代皇帝是天子,是老天爺、是昊天的代表,代表著天,而帝王之位極尊,謂之唯一,就是天之唯一的意思,清氣上升謂之天,濁氣下降謂之地,是故乾就是天,就是清的意思。

而道德經裡面又有天得一以清,為表示帝王是天地間唯一的、最尊貴的,他的居所故名乾清宮。

乾清宮(Palace of Heavenly Purity)是故宮內廷正殿,內廷後三宮之一。面闊9間,進深5間,高20米,重檐廡殿頂。殿的正中有寶座,兩頭有暖閣。

乾清宮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清兩代曾因數次被焚毀而重建,現有建築為清朝嘉慶三年(1798年)所建。

建築結構

外部結構

乾清宮為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坐落在單層漢白玉石台基之上,連廊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400㎡,自檯面至正脊高20餘米,檐角置脊獸9個,檐下上層單翹雙昂七踩斗栱,下層單翹單昂五踩斗栱,飾金龍和璽彩畫,三交六菱花隔扇門窗。

殿內明間、東西次間相通,明間前檐減去金柱,梁架結構為減柱造形式,以擴大室內空間。後檐兩金柱間設屏,屏前設寶座,東西兩梢間為暖閣,後檐設仙樓,兩盡間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寧宮。殿內鋪墁金磚。殿前寬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別有銅龜、銅鶴、日晷、嘉量,前設鎏金香爐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與乾清門相連。

乾清宮建築規模為內廷之首,明朝的十四個皇帝和清朝的順治、康熙兩個皇帝,都以乾清宮為寢宮,在這裡居住,也在平時處理日常政務。作為明朝皇帝的寢宮,自朱棣至崇禎皇帝朱由檢,共有十四位皇帝曾在此居住。據記載,嘉靖年間發生十餘個宮女趁嘉靖帝熟睡之時,企圖勒死他的「壬寅宮變」後,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宮居住。泰昌皇帝妃李選侍的「移宮案」,都發生在乾清宮。

內部結構

乾清宮正殿寶座上方懸著由清朝順治皇帝御筆親書的「正大光明」匾,這個匾的背後藏有密建皇儲的「建儲匣」。在當時,皇子之間奪取皇位的明爭暗鬥相當激烈。為了緩和這種矛盾,自雍正朝開始採取秘密建儲的辦法,即皇帝生前不公開立皇太子,而秘密寫出所選皇位繼承人的文書,一份放在皇帝身邊;一份封在「建儲匣」內,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後。皇帝死後,由顧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儲匣」,和皇帝秘藏在身邊的一份對照驗看,經核實後宣布皇位的繼承人。

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寶座的。到了清朝後期,由於咸豐皇帝只有一個兒子,同治和光緒皇帝沒有兒子,這種秘密立儲的辦法才失去其意義。除這些外:乾清宮和養心殿是皇上不住妃子那時住的地方,可以批奏摺。

建築景點

金亭子

在乾清宮前露台兩側有兩座石台,石台上各設一座鎏金銅亭,稱做江山社稷金殿,口語也稱其為金亭子。金殿深廣各一間,每面安設四扇隔扇門,重檐。圓形攢尖式的上層檐上安有鑄造古雅的寶頂,象徵江山社稷掌握在皇帝手中。

老虎洞

在乾清宮露台南沿和御路、階陛銜接處,有三個涵洞,高近兩米左右,寬一米左右,名為「老虎洞」。據說,因為皇宮中等級森嚴,侍奉皇帝的內傳不能登上露台和御路,只能在「老虎洞」中來往穿行。

銅龜銅鶴

殿外的露台上左右各有一隻烏龜,各有一隻仙鶴。它們取龜鶴延年之意,象徵江山社稷萬代相傳。

這裡的銅龜長的是龍頭,其實不是我們認識的龜,那是「霸下」。所謂龍生九子各有所好。徐應秋《玉芝堂談薈,龍生九子》引東陽《懷麓堂集》:「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是其遺像。睚眥,平生好殺,金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蒲牢,生平好鳴,今鐘上獸鈕是其遺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霸下,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是遺像。狴犴,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是其遺像。負屓,平生好文,今碑兩旁文龍是其遺像。螭吻,平生好吞,今殿脊獸是其遺像。」《天祿識余·龍種》:「俗傳龍子九種,各有所好,一曰贔屓,形似龜,好負重,今石碑下龜趺是也;二曰螭吻,形似曾,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三曰蒲牢,形似龍而小,性好叫吼,今鐘上級星也;四曰狴犴,似虎有威力,故立於獄門;五曰饕餮好飲食,故立於鼎蓋;六曰蚣蝮,性好水,故立於橋柱;七曰睚眥,性好殺,故立於刀環;八曰金猊,形似獅,似好煙火,故立於香爐;九曰椒圖,形似螺蚌,性好閉,故立於門鋪。」

日晷嘉量

大殿外,東側有日晷,它是古代的計時工具。西側設有嘉量,是古代的計量器具。

這兩件陳設象徵皇帝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是公正無私的,對天下百姓都是坦誠、平等的。

請輸入標題

日常用途

乾清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批閱各種奏章的地方,後來還在這裡接見外國使節。

清朝康熙皇帝以前,這裡沿襲明制,清朝順治、康熙年間,乾清宮與政務關係相當密切,皇帝在這裡讀書學習、批閱奏章、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節以及舉行內廷典禮和家宴。自雍正皇帝移住養心殿以後,這裡即作為皇帝召見廷臣、批閱奏章、處理日常政務、接見外藩屬國陪臣和歲時受賀、舉行宴筵的重要場所。一些日常辦事機構,包括皇子讀書的上書房,也都遷入乾清宮周圍的廡房,乾清宮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強。

停靈之所

清朝時,乾清宮還是皇帝死後停放靈樞的地方。即使皇帝死在其它地方,也要先把他的靈樞(也稱梓宮)運往乾清宮停放幾天,再轉至景山內的觀德殿,最後正式出殯。

順治皇帝死在養心殿,康熙皇帝死在暢春園,雍正皇帝死在圓明園,咸豐皇帝死在避暑山莊,他們的靈樞都曾被運回乾清宮,停放在這裡並按照規定舉行祭奠儀式。

舉行家宴

除夕是中國人傳統的團圓日,普通百姓都要在這天吃頓團圓飯。對於身居皇宮大內的清朝皇帝來說,也不能脫離人之常情,他們也要在除夕和皇后及眾妃嬪們一起在乾清宮舉行家宴。因為皇帝與他的后妃們平時都不同吃,所以相對於民間百姓,乾清宮家宴更有特殊的團聚意義。

需要注意的是,皇帝與皇子及宗室諸王的宗室宴(親藩宴)是在元旦次日舉行的,它並不是典制上的乾清宮家宴。宮中無論是典禮還是宴會,從未出現過男女歡聚一堂的場面,只有皇帝一個男性能與宮中女性一同飲宴,皇子作為他們的兒子(除了幼齡以外)也不得參與。其實,相對於民間的團圓飯,沒有能真正稱得上家宴的宮廷宴會。

從十二月二十四日開始,乾清宮就開始營造過年的氣氛了。乾清宮丹陛左右就開始安設萬壽天燈,每天晚上天燈都要點亮。在萬壽燈後面,左右都懸掛萬壽寶聯,每幅寶聯兩面都用金絲綉上聯句。萬壽燈光映照在寶聯及其金字上,使得黑暗的夜晚特別透亮,營造出濃烈的新年來臨的喜悅氣氛。

乾清宮家宴前夕,相關人員忙忙碌碌,按照禮制布置宴會現場。乾清宮檐下陳設了中和韶樂,乾清門內陳設了丹陛大樂,交泰殿檐下陳設了中和韶樂。在乾清宮內,每人一張的宴桌按照嚴格的等級秩序排列:皇帝寶座前設金龍大宴桌,左側地平上,面西座東擺著皇后的宴桌,其餘嬪妃的宴桌排在左右。他們所用的餐具也不一樣。

酉時(下午6點),皇帝入宴,皇后等人在座位處向皇帝行禮,禮畢,皇后等人各入座進饌。過了一會,皇帝與后妃們開始欣賞承應宴戲。他們一邊欣賞演出,一邊進果,進酒,皇帝進酒時,后妃們各出座,跪拜。承應宴戲演出結束後,后妃們出座謝宴,行跪拜禮,皇帝起座離開,皇后以下各還本宮。在以上的宴會過程中,各種音樂依次演奏。

乾清宮家宴極盡奢華,據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清宮家宴檔案,皇帝的大宴桌所擺膳食一開始就有109碗(盤),加上宴禮中所進湯膳、酒宴,合計可達153品。這些美味佳肴,雖然有的在宴會後作為賞賜,但仍會產生極大的浪費。

除夕之外,凡遇皇帝萬壽等節日,乾清宮也要舉行家宴。

密建皇儲

皇位繼承是皇帝制度的核心問題。自西周到清朝初期,冊立太子是皇位繼承的正統做法。這種制度依據宗法制度嫡長繼承、順序嗣位的原則,皇后所生的長子為太子,如長子早死,即立長子之子為太孫,無子再由皇帝的嫡次子順序繼承。如果皇后無子,才考慮冊嬪妃所生的長子為太子。皇帝無子則在近支親屬中選立太子。

清朝從康熙朝開始,沿用中原歷代王朝立嫡長子的做法確定皇位繼承人。康熙十四年(1675年)下詔冊立嫡長子胤礽為皇太子。康熙帝多子,在位時間又長,過早地公開冊立太子,造成了康熙帝和太子間、太子和諸皇子間一場場殘酷而痛苦的矛盾和紛爭。

從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第二次廢皇太子後,康熙皇帝再沒有公開建儲,致使康熙死後雍正帝即位成為一大歷史疑案。無論歷史真相如何,康熙諸子爭奪皇位給予雍正皇帝深刻的教訓。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皇帝廢棄了公開建儲制,宣布實行秘密建儲。雍正帝在乾清宮西暖閣召見王公大臣,共議秘密建儲制,諸王大臣均無異議。雍正帝遂將密封的寫有繼位人姓名的錦匣收藏於「正大光明」匾後。後來,雍正帝又另書密封一匣,隨時帶在自己的身邊。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己丑,58歲的雍正皇帝駕崩,皇親國戚和朝廷大臣們雖然為失掉了皇帝而悲傷,但並不為誰來繼承皇位而擔憂,雍正皇帝早在十三年前就已經秘密指定了皇位繼承人。庄親王允祿等人打開了雍正皇帝秘密建儲的錦匣,上面赫赫寫著由皇四子寶親王弘曆繼位,弘曆成為清朝第一個以秘密建儲制繼位的皇帝,也就是乾隆皇帝。

雍正密建皇儲的用意何在?第一,預先指定繼承人,保證了皇位繼承的有序。第二,不明確公布皇位繼承人,阻止了繼承人形成權力集團。因此雍正皇帝故意布疑陣,在各方面都使四阿哥弘曆、五阿哥弘晝分庭抗禮,讓人相信他們都有即位的可能。

密建皇儲制度,削弱了宗法制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的法定支配作用,擴大了對皇帝候選人的選擇範圍。選立繼位人之權全由皇帝一人掌握,選立繼位人不以嫡、庶、長、幼為條件,而以是否具有統治才能為原則:這是對皇帝制度的重大改革。

乾隆帝繼位後,在對歷朝歷代的建儲法詳加比較剖析後,認定秘密建儲最為美善,進一步將秘密建儲確定為神聖不可更改的家法。乾隆以後,嘉慶、道光、咸豐三位皇帝,都是按秘密建儲制繼承皇位的。

軼事典故

南書房軼聞

乾清宮的南廡房有一南書房,據載,年少的康熙皇帝就在這裡去除了鰲拜。

少年玄燁8歲就繼承了皇位,年齡尚小,按清世祖順治皇帝的遺命,由鰲拜等四大臣輔政。性格強悍的鰲拜逐漸取得了對朝政的控制地位。排除異己,操持朝政,即使到了玄燁該親政的年齡後,他還是不肯交出實權。在朝堂之上,鰲拜常常頂撞玄燁,還當著少年皇帝的面呵斥大臣。當另一位輔臣大臣蘇克薩哈試圖支持皇帝掌握實際權力時,立刻就被鰲拜羅織罪名處死。鰲拜已經對康熙帝的皇權構成了嚴重威脅。

少年康熙決意剷除鰲拜勢力,但因其黨羽已遍布朝廷,所以玄燁不露聲色,暗中調度。他鬧鬧揚揚地挑選了一批八旗子弟做侍衛,整天在宮內玩布庫戲,摔來扭去,鰲拜入宮奏事,看見這樣的場面,暗中哂笑:皇上真是個貪玩的孩子,哪裡有天子的做派呀。

一天,玄燁在南書房臨時召見,鰲拜剛踏進殿門,看見玄燁坐在寶座上,就聽到一聲大喝:「鰲拜帶刀行刺!」他還沒來得及詫異、發怒,旁邊一記重重的勾腳已使他不由自主地向前撲倒,立刻,十來個壯壯實實的少年侍衛死死地壓在他身上,讓他喘不過氣來。他費勁地抬起臉,只看見少年康熙的皂靴已經穩穩地立在了他的眼前。

16歲的康熙帝鎮定從容,運籌帷幄,周全果斷。一舉收拾了鰲拜集團,並避免了政治動蕩,進一步鞏固了皇權。少年康熙帝開始投身靖綏疆土,經營社稷的帝王大業,推動清王朝上升到「康乾盛世」的偉大局面。

千叟大宴

在乾清宮曾經舉行過兩次盛大的千叟宴,分別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和乾隆五十年(1785年)。第二次的規模遠大於第一次。凡是年齡在六十五歲以上的大臣、官吏、軍士、民人、匠藝等,共有三千多人參加了乾隆皇帝舉辦的大宴會。席間,乾隆皇帝還召一品大臣和年齡九十歲以上的人到御座前,賜酒並賜予每人拐杖等物品。宴會上聯句賦詩,共得詩數千首。

千叟宴是清朝宮廷的大宴之一。千叟宴創始於康熙皇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農曆三月,康熙皇帝玄燁60壽誕,他在暢春園舉辦了第一次千叟宴,宴請從天下來京師為自己祝壽的老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曆正月,康熙帝年屆69歲,為了預慶自己70歲生日,他在乾清宮舉辦了第二次千叟宴,當時12歲的弘曆作為皇孫參加了這次宴會。千叟宴宏大的場面給幼小的弘曆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繼位後,效法其祖父,也舉辦了兩次千叟宴,第一次是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 為了紀念繼位50周年,75歲的弘曆在乾清宮舉辦了第一次千叟宴。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弘曆退位,作為太上皇,他在寧壽宮皇極殿舉辦了第二次千叟宴,這一次宴會成了歷史上千叟宴的絕唱。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已是一個85歲的老人,為了不逾越祖父在位61年的紀錄,他決定將皇位禪讓給第十五子顒琰,自己當上了太上皇。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四日,禪位剛3天的太上皇在寧壽宮皇極殿再次舉辦「千叟宴」。此時,乾隆已是86歲的老人,60歲的老人與他已有26歲的年齡差距,因此規定,參宴老人的年齡由60歲改為70歲以上。

這一天,皇極殿的場面異常的莊嚴、宏大。皇極殿檐下,陳設著中和韶樂;寧壽門內,陳設著丹陛大樂。殿內,陳設王公、一二品大臣席位;殿郎下,布設朝鮮等藩屬國使臣席位;與宴千叟的席位在殿外階下。

宴會開始,中和韶樂奏響,在嘉慶皇帝的侍奉下,太上皇乾隆帝升上皇極殿寶座。嘉慶帝親率領3056名銀須白髮的耄耆老人山呼萬歲,為太上皇祝壽。面對著天下耆老為自己祝壽的場景,太上皇乾隆心滿意得。他從小就在宮內學習、走動,祖父康熙皇帝的雄才大略與所作所為為他樹立了不朽的榜樣。他繼位後,繼續推行祖父與父親的治國方略,文治武功都有建樹。他一生著文吟詩,以天下文人領袖自居,推行文治教化。他獲得10次重要戰爭勝利的「十全武功」,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到了他的統治後期,國家幅員遼闊,人口繁盛,國勢強盛,為此,他晚年以「十全老人」自稱。而他一生的輝煌,在今天達到了頂點!

在宴會的過程中,從內心生髮出來的喜悅使平時嚴厲的太上皇充滿了溫情,他召請王公一品大臣與宴會中九十歲以上的老叟,到御座前,親自賜給他們御酒。他又命自己的皇子、皇孫、皇曾孫、皇玄孫等,給殿內王公大臣行酒;皇宮侍衛負責給殿外的與宴者行酒。當時106歲老人熊國沛和100歲老人邱成龍也參加了這一次千叟宴,乾隆稱他們為「百歲壽民」、「昇平人瑞」,賞六品頂戴,90以上老人梁廷裕等賞給七品頂戴,以示太上皇養老敬老之意。

飲饌觀劇結束後,與宴人員即席賦詩,這是中國古來君臣宴會上的傳統,在清朝達到極致。這一次宴會後結集的詩作共有3497首。

這次千叟宴的結束後,乾隆帝以太上皇身份繼續掌控朝政3年,直到他駕崩。但從象徵意義上,這次宴會意味著乾隆時代宣告結束,中國歷史上的「康乾盛世」也在千叟宴的一片喧鬧中畫上了一個句號。

壬寅宮變

自故宮1420年建成以來,到1912年溥儀退位,在長達近500年的歷史中沒有發生皇帝被刺客暗殺之事,不過有個皇帝卻差點被他的宮女們殺死,那個皇帝便是明朝的嘉靖皇帝。嘉靖在位時不理朝政,求仙煉丹,以求長生不老,到處搜刮民財,以至於民怨四起,老百姓稱他為「家凈」皇帝,即家裡什麼值錢的東西都被皇帝搜瓜乾淨了。這個嘉靖皇帝,不但老百姓恨他,就連他的宮女們也恨他。因為嘉靖皇帝荒淫無道,宮女們經常受到精神和肉體上的摧殘,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她們決定以死抗爭。按當時的法律規定,犯殺君之罪要被凌遲處死。對這一切,宮女們當然知道,但與其被折磨不如舉大義。於是一天晚上,她們趁皇帝熟睡之時,打算用繩子把皇帝勒死,可天不隨人願,宮女們在慌忙中把繩子打成了死結,沒有成功。後來,宮女們被抓。皇帝經過太醫急救,蘇醒過來,但是被嚇破了膽,他萬萬也沒想到,那些看來對他百依百順、文文弱弱的宮女們敢集體造反。嘉靖皇帝從此不敢再住乾清宮,搬到當時的西苑,即如今的中南海去居住,直到臨死前一天才搬回。

點擊全文,了解更多內容

微信ID:

hulj@bjeshine.com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點擊左下角查看更多

閱讀原文
推薦閱讀:

中國繪畫近代名家名篇(三)
中國富豪名人馬雲先生八字賞析
世界遺產在中國36長城(下)
中國近代五大高僧(轉)
吳增定: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文明

TAG:建築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