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我國人口紅利拐點?
據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2012年統計公報指出,2012年末,我國大陸15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9372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345萬人,佔總人口的69.2%,比上年末下降0.6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老年人口的比重繼續攀升。公報顯示,2012年我國大陸60周歲及以上人口19390萬人,佔總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此前曾表示,這是相當長時期以來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數量的第一次下降。人口和勞動力的供給波動變化是長期的,預計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至少在2030年以前,會穩步、逐步有所減少。
「勞動力人口的下降,會加劇老齡化的速度,可以說是人口轉型的一個拐點,意味著我國的人口紅利將進入逐漸收縮的態勢中。」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張翼表示,經歷了持續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現在人口增長的速度放緩,老齡化速度加快。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推動力就是人口紅利。如今人口紅利迎來了拐點,而實現民族復興的道路還很長,今後要繼續實現持續健康發展,該怎麼應對這種變化?
張翼表示,改革開放以來,為了充分利用人口紅利,國家出台了很多鼓勵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發展的政策,中國成為世界製造業的中心,為中國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現在隨著人口紅利的變化,就需要調整相應的政策和策略,變勞動密集型為技術創新型。因此,「十二五」乃至「十三五」期間,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的調整任務就非常突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認為,人口紅利拐點的出現,說明中國經濟發展的要素支撐條件發生了變化。今後更加要通過依靠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科技創新來提高勞動生產率,以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現在一些企業已經採取了提高生產自動化程度,以及加強科技研發提高產品附加值等應對之策,正在走出一條轉變發展方式的新路。
國家和企業對自主創新的投入力度正在增強。統計公報指出,我國2012年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超過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7.9%,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97%,比上年提高0.14個百分點。
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不僅會對經濟發展產生現實的影響,而且對社會發展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隨著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國家對養老等社會保障事業的支持力度也必須加強。」張翼說,原來我國基本是依靠家庭養老,社會保障制度雖然基本上覆蓋全國,但對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的保障力度還不大,因此在人口紅利尚能維持的時期,必須把養老等社會保障事業做大做強。
國家正在加大社會保障事業的制度建設和財政投入力度。在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城鄉全覆蓋的基礎上,「十二五」末將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在基本醫療保障方面,下一步將進一步提高報銷比例,逐步解決大病報銷問題,並推動公立醫院改革攻堅。
對於人口紅利拐點的到來,在做好應對工作的同時,也不必過於緊張。人口數量和結構的變化,從來都是漸進的。相對於93727萬人勞動力總量而言,全年減少的345萬勞動力佔比是很低的。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研究預測,中國未來十年每年勞動力資源都能穩定在9億人左右,這已經是相當龐大的勞動力資源寶庫了。
推薦閱讀:
※印度沒有類似中國的人口政策,雖然享受人口紅利,未來的發展會是怎樣呢?(2)
※中國正在釋放更高級的「人口紅利」
※創造條件挖掘「第二次人口紅利」
※人口紅利將逐漸消失 人口政策應做調整
※工程師紅利會釋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