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廣難封,究竟是數奇,是功低,還是為君王不喜?

李廣生平 

《史記》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李廣,隴西成紀人,西漢名將,先祖為秦朝名將李信。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景帝時,李廣任隴西都尉,又改任騎郎將。七國之亂時,任驍騎都尉,隨太尉周亞夫反擊吳楚叛軍,昌邑城下奪取叛軍軍旗,立功顯名,但因梁王授給他將軍印,還師後,沒有給予封賞。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未央宮衛尉,程不識任長樂宮衛尉。李廣、程不識都是漢朝邊郡名將。元光六年(前129),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出雁門擊匈奴,負傷被俘後趁隙奪馬而回。後任右北平郡太守 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

據《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李廣一生與匈奴戰鬥七十餘次,常常以少勝多,匈奴人稱之為「飛將軍」,「避之數歲」。他治軍簡易,與士卒同甘共苦,麾下「咸樂為之死」。然而,李廣一生坎坷,終身未得封爵。

唐德宗時將李廣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李廣為懷柔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李廣亦位列其中。

歷史上對李廣的評價

司馬遷:「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勇於當敵,仁愛士卒,號令不煩,師徒鄉之。」

漢文帝:「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公孫昆邪:「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

程不識:「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咸樂為之死。」

班固:「然三代之將,道家所忌,自廣至陵,遂亡其宗,哀哉!」

司馬貞:「猿臂善射,實負其能。解鞍卻敵,圓陣摧鋒。邊郡屢守,大軍再從。失道見斥,數奇不封。惜哉名將,天下無雙!」

呂蒙正:「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乘龍之才,一生不遇。」

何去非:「昔者,李廣之為將軍,其材氣超絕,漢之邊將無出其右者,自漢師之加匈奴,廣未嘗不任其事。蓋以兵居郡者四十餘年,以將軍出塞者歲相繼也,而大小之戰七十餘。遇以漢武之厚於賞功,自衛、霍之出,克敵而取侯封者數十百人,廣之吏士侯者亦且數輩,而廣每至於敗衄廢罪,無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當幕府之責。當時、後世之士,莫不共惜其材,而深哀其不偶也。竊嘗究之,以廣之能而遂至於此者,由其治軍不用紀律,此所以勛烈、爵賞皆所不與,而又繼之以死也。」「夫李廣、李陵皆山西之英將也,材武善戰,能得士死力。然輕暴易敵,可以屬人,難以專將。世主者苟能因其材而任之,使奮勵氣節,霆擊鷙搏,則前無堅敵,而功烈可期矣。漢武皆乖其所任,二人者終僨蹶而不濟,身辱名敗,可不惜哉!」

《十七史百將傳》:「孫子曰:『形之,敵必從之。』廣下馬解鞍,而虜疑有伏。又曰:『令素行,與眾相得。』廣法易簡,而士樂為用。又曰:『卒善而養之。』廣以殺降而不得封侯。又曰:『不用鄉導,不能得地利。』廣軍亡導而失道是也。」

黃震:凡看衛霍傳,須合李廣看。衛霍深入二千里,聲振華夷,今看其傳,不值一錢。李廣每戰輒北,困躓終身,今看其傳,英風如在。史氏抑揚予奪之妙,豈常手可望哉?」

司馬光:「效不識,雖無功,猶不敗;效李廣,鮮不覆亡。」

葉適:「李廣自用兵,人所不及,世或以常律論之,固非矣。」

陳元靚:「雄氣旡敵,亦遠斥候。能縛射鵰,甞格猛獸。有勇有方,少年訥口。千載廟食,斯為不朽。」

解縉:」暴寇之來,必慮其強。善守勿應,若李廣、田豫類此。」

李東陽:」匈奴七十戰,戰戰不得當。一當遂失道,憤激摧肝腸。君恩念數奇,將令抑不揚。白頭恥下獄,飲泣橫幹將。「

黃淳耀:「李廣非大將才也,行無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敵則覆矣。太史公敘廣得意處,在為上郡以百騎御匈奴數千騎,射殺其將,解鞍縱卧,此固裨將之器也。若夫堂堂固陣,正正之旗,進如風雨,退如山嶽,廣豈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謀反,只憚衛青與汲黯,而不聞及廣。太史公以孤憤之故,敘廣不啻出口,而傳衛青若不值一錢,然隨文讀之,廣與青之優劣終不掩。」

王夫之:「獲譽於士大夫之口,感動於流俗之心。」

黃道周:「李廣為將,才氣無雙。世世受射,射無不當。三人與戰,中責受傷:殺其二人,擒一以償。孤軍擊敵,解鞍其傍。敵疑為誘,轉奔而亡。不擊刁斗,部伍偏強。凡戰可侯,侯則未嘗。細推其故,禍在殺降。速道自剄,天意難量。」

有關李廣的詩文

唐朝詩人盧綸《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高適《燕歌行》: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杜甫《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 使君高義驅今古,寥落三年坐劍州。但見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廣未封侯。路經灧澦雙蓬鬢,天入滄浪一釣舟。戎馬相逢更何日,春風回首仲宣樓。

嚴武《軍城早秋》: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王維《老將行》: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時飛雀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穎川空使酒。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願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吾君。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勛。

王勃《滕王閣序》: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辛棄疾《八聲甘州·故將軍飲罷夜歸來》 (夜讀《李廣傳》,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楊民瞻約同居山間,戲用李廣事,賦以寄之。) 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落魄封侯事,歲晚田間。誰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馬,移住南山?看風流慷慨,談笑過殘年。漢開邊、功名萬里,甚當時、健者也曾閑。紗窗外、斜風細雨,一陣輕寒。

陸遊《排悶》 :棄官謂逍遙,勞苦殊未既。荒疇須墾闢,破屋久塗塈。疾深葯難求,食盡谷暴貴。安能作經營,但覺睡有味。秋高霜露逼,更苦薪炭費。雖雲未遽死,飢凍亦可畏。頗思從李廣,小獵聊吐氣;復恐灞亭歸,邂逅逢醉尉。

……

李廣難封的真相何在

李廣難封,是一個千古話題,但是其背後隱藏著某種必然,說穿了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從《史記李將軍列傳》至今,無數人為李廣喊冤叫屈,不斷的去證明李廣的實力和他糟糕的運氣。李廣名氣大,恐怕是與太史公對他的偏愛不無關係,後世兵家對他的評價並不高。 王夫之即說李廣「獲譽於士大夫之口,感動於流俗之心」。綜合來看,李廣是名將,但是並非良將。他終生未封侯,被後人評為「數奇」(運氣不好),最主要應該是他治軍不嚴、缺乏戰略眼光導致軍功不夠。前有司馬遷史記的偏愛,後有王勃滕王閣序的名篇,飛將軍李廣充滿了傳奇色彩,更多時候是個文學形象。

軍功不足,未能封侯。漢武帝時期因軍功封侯26人。封侯標準有以下幾點:①捕斬敵軍王、相、將軍、閼氏等;②斬敵千級以上;③為奪取勝利立下關鍵功勞;④父親在戰鬥中做出重大貢獻而死,兒子可以獲封侯。而李廣在文景兩朝對匈戰爭中擔任防守,在武帝時的五次主動出擊戰中卻以三次未遇敵和二次覆沒告終。雖經七十餘戰卻從未達到封侯的標準。

漢武帝時李廣的五次作戰記錄:

1、漢以馬邑城誘單于,使大軍伏馬邑旁谷,而廣為驍騎將軍,領屬護軍將軍。…… 漢軍皆無功。

2、後四歲,廣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兵多,破敗廣軍,生得廣。…… 吏當廣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當斬,贖為庶人。 元光五年,青為車騎將軍,擊匈奴,出上谷;……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出雁門:軍各萬騎。青至龍城,斬首虜數百。……衛尉李廣為虜所得,得脫歸:皆當斬,贖為庶人。賀亦無功。

3、元朔六年,廣復為後將軍,從大將軍軍出定襄,擊匈奴。諸將多中首虜率,以功為侯者,而廣軍無功。

4、後二歲,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博望侯張騫將萬騎與廣俱,異道。行可數百里,匈奴左賢王將四萬騎圍廣……廣為圜陳外向,胡急擊之,矢下如雨。漢兵死者過半,漢矢且盡……是時廣軍幾沒,罷歸。漢法,博望侯留遲後期,當死,贖為庶人。廣軍功自如,無賞。

5,元狩四年也。廣既從大將軍青擊匈奴,既出塞,青捕虜知單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廣並於右將軍軍,出東道。……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軍亡導,或失道,後大將軍。大將軍與單于接戰,單于遁走,弗能得而還。南絕幕,遇前將軍、右將軍。

自負其能,意氣用事。史書記載多是奪馬出逃、神弓怯敵、力射石虎等等傳奇軼事,個人英雄主義濃厚。而損兵折將、兵敗不敵的次數卻也不少。做為一軍之將,在軍事行動中缺乏謀略,徒逞莽夫之能,自然難以獲得很好的戰果,主將被困而後果自可想而知。欠缺大局觀,不分輕重緩急,身為一郡之守卻擅離職守,率三百士兵去追三個射鵰者,可見其為將之欠缺。 自古兵家崇尚治軍嚴謹,而李廣治軍寬鬆,部隊紀律性很差,雖然因此得到了士兵的支持和愛戴,卻犯了兵家大忌。

性格缺陷,氣量狹小。在殺霸陵尉事件上(李廣被貶後,一次醉酒回城,遭霸陵尉喝斥,不許通行。李廣隨從說:「這是前任李將軍。」亭尉說:「現任將軍尚且不許通行,何況是前任呢!」便扣留了李廣,讓他停宿在霸陵亭下。不久,李廣任右北平太守,即請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軍中就把他殺了。這就是意氣之舉,遇事睚眥必報,心胸狹窄不能容人的性格,最後也是這種性格導致了他在得知衛青要讓剛失候的好友公孫敖擋單于的事情後,不能很好配合出師終致失道自殺的結局。

殺降不詳,鮮有善終。《史記·李將軍列傳》中記載,李廣數不能封侯,於是向相士王朔抱怨道:「自從漢朝北擊匈奴以來,我未嘗不在其中,然而其他將領都封侯位列三公,然而我卻沒有封侯,難道我命中注定不封侯?」東方朔說:「你想想,你有沒有做什麼虧心事情?」李廣說:「我最後悔的事情就是我殺了已經投降的八百人。」王朔說:「禍莫大於殺已降,此及將軍所以不得封侯者也。」殺俘虜在古代本身就是不道義的事情,何況又殺了800人,因此推測李廣必會遭到報應。

有些人認為李廣為人陰險、殘暴,這個印象是根據兩件事得出的判斷。 一是李廣曾誘降隴西羌族叛軍,然後殺掉了降卒800餘人。自古有「殺降不祥」之說。二是李廣曾經公報私仇,殺掉了一個與他有過節的霸陵校尉,顯示其氣量狹小。

歷史上很多人的評價都認為,司馬遷僅從李廣豪情飛揚的個人魅力方面著眼,過度抬高了李廣,並且淡化了出身低賤、謙遜低調但真正有功於社稷的衛青。不可否認,李廣忠誠愛國,但畢竟李廣性格上的缺陷以及能力上(運籌帷幄的大戰略能力以及大局意識)的不足,雖然在小規模戰鬥上,他表現出來的勇猛以及處變不驚的大將氣度,但這些只能使李廣揚名,而大戰鬥中李廣總是屢戰屢敗,沒有大的戰績可言,因此李廣至死難封。命哉!

當然以上幾條也不能完全說站得住腳。第一,說李廣功低難封侯。那麼為何衛青兒子在襁褓中都能封侯,襁褓中人有何功勞?張當居、趙商、王棄之等都能因為父親沒有跟從趙、楚反,致使被殺而封侯,這些人或者這些人父親的功勞能有李廣大?第二,殺降、殺霸陵尉而體現道德問題。漢武帝時地方上有郭解、灌夫這些遊俠、豪族作惡,朝中賣官鬻爵,官員求田問舍兼并土地,酷吏羅織罪名草菅人命,人品惡劣的人太多了,唯獨李廣因此而導致不能封侯?私以為李廣難封的根本原因是漢武帝在個人情感上不喜歡他,這也正是為何李廣難封的問題成為古今以來人們共同探討而沒有得出結論的話題。


推薦閱讀:

甘肅十大歷史名人,演繹八卦的伏羲和飛將軍難封侯的李廣!
圖說五胡十六國:西涼,李廣的後裔,唐朝李氏的先祖
毀譽參半!李廣益執掌泰達這八年……
李廣宇:審理行政協議案件對民事法律規範的適用 | 中法評 · 獨家好文
李廣:縱不封侯也風流

TAG:李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