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育離不開你 ———師德及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
蘇仙中學 黃真由
國慶期間,一班老同學聚會喝茶,一番人情冷暖,社會炎涼之後,便談到各自的職業。同學之中,職業五花八門,但以老師和醫生最多,自然教育醫療也成了談話的主題。其中有位叫張才忠的醫師,他的談話最令我印象深刻。因為是老鄉,在一起呆的時間也不短,彼此互相熟悉,他現已是郴州市第四人民醫院的外科醫生,主攻肛腸外科,因技術精湛,加上脾氣性格極好,深受病患的敬愛和領導的器重,現已升為四醫院的副院長,且早已是屬於有房有車一族。他說他每天都要看40來個直腸疾病的患者,做十來個直腸疾病的手術,都是要戴手套將手伸進病人肛門的那種。平時看到他,總是一副溫和的笑臉,每天忙得不亦樂乎,不是看書便是在做手術。有一天我想,假如一輩子都得如此,跟病患的屁股打交道,每天面對的都是病患纏身,痛苦不堪的表情,就算是從病人的肛門中掏出的不是腸子,而是發光的金子,我也不願意;就是給我比爾·蓋茨的收入,我也不接受。但我的老鄉接受了,而且似乎會一輩子幹下去。深談中,他說他曾經也有過放棄的念頭。有一年,他請了半個月的假,一則散心,二則想碰碰運氣,看是否有更好的職業。然而就在休假期間,他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有年輕醫生請教問題的,有同事商量事情的,更多的則是病患求助的。有的講得很乾脆,如動手術,主刀人非他莫屬。老鄉沒等休假時間結束,便匆匆趕回了醫院。後來他總結說,從事這門職業久了,醫院離不開他,同事離不開他,病患更是期待著他。我的老鄉說上中學時,學過《皰丁解牛》,現在才真正體會出深意,皰丁解牛時目無全牛,他現在診治病人時,也目無全人,有的只是病人的屁股。
醫生如此,教師也何嘗不是這樣,在教育領域摸爬滾打久了,浸潤的時間長了,教育的因子已融入到了我們的血液里,神經中。不管你喜歡也好,厭惡也罷,你都離不開它——物質的來源,精神的牽掛。教師與教師談天,主題永遠是學生,雖然我們有時在談話前特意強調,只談生活,不談工作,但在三、五句之後,話題又到了學生身上。許多老師從教多年,心生厭倦,想到外面的世界遠走高飛,多次探索,幾經浮沉,最後終點又回到了起點。
我與李少林是高中同學,大學畢業之後,被喜歡了教育,拿起了教鞭,當起了教師。我們兩個都不是那種很安分的人,從政沒興趣,經商倒是實現人生理想的最佳途徑。於是課餘時間,我們聚在一起,多次「密謀」,尋求發財之道,也曾多次到書店購買致富秘籍,多次聆聽別人的成功緻富故事,搜腸掛肚,殫精竭慮,卻無奈心太仁慈,又缺乏根基,我笨頭笨腦,少林笨嘴笨舌(現已修鍊成銅齒鐵牙),經過幾年的心理挫折之後,終覺生意之路不通,才將全部心思折回到教書育人上來。我們都戲稱那段時間為誤入歧途,之後方回正道。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自己也覺得這些年沒誤人子弟,對得起學生,對得起良心,對得起社會。少林雖一般優秀,卻也漸漸感覺到110班學生離不開他,數學組有時也離不開他。
我講以上故事,並非是向大家響噓我們怎麼樣,我只是相通過自己的經歷來傳遞一種觀念——孔子云:三十而立。大多數人理解為「人到了三十歲,就應成家,並干出一番事業來。」我對此話的理解是:一個人在進入中年的時候,應該確立起基本的生活信念。所謂生活信念,第一是做人的原則,第二是做事的方向。也就是經過幾年的彷徨,探索之後,應該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要做怎樣的人,想做怎樣的事了。一個人有了「立」,才真正成了自己人生的主人,才會全心全意,盡心儘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并力求做得完美。那些不「立」之人誠然也在生活,不過對於他們的生活,可用一個詞來形容,叫做「混」,「三十而立」對他而言,應是「三十而混」。確立了人生的方向並走在這條路上,成功與失敗,幸福與苦難,都已經降為非常次要的東西,最重要的東西是這條路本身。
我們多數離不開教育,其主要原因是:我們除了教書育人,別無一技之長,除了學校,我們難以在社會上安身立命。
要讓教育離不開你,或者要讓一個團體離不開你,則除了過人的能力外,還需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個人修養,除了工作中給大家帶來進步,在生活中也能帶來融洽和愉悅。
07年我校部分初三教師到九寨溝、黃龍旅遊。我是徒步登上黃龍次山頂的主景區五彩池的。五彩池旁有座黃龍廟,走在通往黃龍廟的寬闊的木板路上,才真正體會到什麼是摩肩接踵,遊人如織,行走中,看到一個藏族婦女匍匐在木板路上,神色莊重,五體投地,身體向蠶一樣彎曲前行,我知道她正走在朝聖的路上。儘管當時人多擁擠,人們爭先恐後,擠得密不透風,但大家還是迅速讓道,騰出足夠的空間,給那位虔誠的朝聖者;儘管整條路上都很擁擠熱鬧,但朝聖者周圍卻顯得很安靜。對於擁有一顆虔誠的心和具有堅定信仰的人,誰都會油然而生出一種敬畏。
大部分藏人都相信神靈,並用一種近乎自殘的方式來表達對心中神靈的虔誠和敬畏。儘管那些所謂神靈對於我們漢人而言是虛幻的,毫無價值甚至是可笑的。一個人可以不信神,但決不可以不相信神聖,倘若一個人不相信人世間有任何神聖價值,百無禁忌而為所欲為,這樣的人便與禽獸無異了。
相信神聖的人有所敬畏,在他心目中,總有一些東西屬於做人的根本,是褻瀆不得的。他並不是害怕懲罰,而是不肯喪失基本的人格,無論他對人生有怎樣的渴求,他始終明白,一旦人格掃地,他即使在自己面前也失去了做人的自信和尊嚴,那麼一切欲求的滿足都不能挽救他的人生的徹底失敗。
教育也是神聖的,不管在別人眼中怎樣看待它,至少作為一名身在其中的教師,是不容許褻瀆的。它是我們從教者物質的來源和精神的牽掛,通俗一點講,它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不管父母是否優秀,作為兒女,都應該孝順和尊敬,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一個人打罵他的父母,雖然不關別人多大事情,但幾乎所有人都恨他;一個人孝敬自己的父母,雖然沒有孝敬別人的父母,別人都很佩服他。熱愛並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善待自己的學生,維護學校聲譽,誠信友善對待同事,這就是我們贏得他人尊重的最佳途徑。人要做事情,總得要有股宗教的情懷,所謂宗教情懷,就是要有虔誠,並為之付出的精神,且有種不計後果,無論成功與失敗的胸懷。
生活中,工作中,常會有這種現象,我認真了,我付出了,領導卻似乎總是視而不見。而別人卻總能在恰當的地點和恰當的時間,做同樣的事,被領導發現,於是便大受表揚,並獲得名聲上和物質上的利益。這樣的好事卻似乎總是與你無緣。於是你懈怠了,自暴自棄了,乃至前功盡棄了。也許這正是人性的弱點和心理不成熟的表現。我不是一個很自信的人,但我的自信恰好達到這種程度,使我能夠不太在乎外在的表揚和賞賜,做我的事,勤勤懇懇地做我的事,恪守自己的職責,並能從中得到了樂趣,這本身就是最大的獎賞。
《了凡四訓》,一部偉大的勵志、怡情、因果之書上說:善有陰德和陽善之別——為善而為人知是陽善,行善而不人知是陰德,陽善只能獨自享用,獲得名譽之福報;陰德則天賜厚福,一生享用並澤被後代,使子孫發達,家庭興旺。
我覺得大部分教師都是在積陰德,一心為別人,甘當鋪路石,卻又不太被人所知,只有在學生依稀的回憶中再現你那動人的身影。上天會賜予我們厚福的,讓我們眼光放長遠一些吧,認真並堅持,沒有不成功的。
當老師也好,當醫生也罷,久在其中,(世上除極少數職業),難免都會有一種職業倦怠心理。醫院裡,醫生要面對病人痛苦的表情,痛苦的呻嚀。當教師面對的是參差不齊的學生,形形色色的家長,還有幾十年不變的生活環境,所有這些,都使得教育工作充滿了枯燥性。從事教育需要懂得如何調節、滋潤自己的心靈,讓自己不要枯竭,在這方面,藝術、體育具有極大的功能。因此我們發展並保持一兩種正當的業餘愛好是很有必要的。愛因斯坦的提琴、錢學森的鋼琴、袁隆平的二胡,在陶冶他們性情的同時,也很好地緩解了事業中緊張的壓力,身心得到較快的調整,這些科學巨匠在忘我的工作之餘,也享受到藝術生活的樂趣,從而也走上了健康長壽之道。
音樂、藝術、體育是我們工作的潤滑劑,平時打打球,爬爬山,聽聽音樂,看一看娛情、勵志、哲理的書籍,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是很有好處的,人生也因此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當學生依戀你,同事敬佩你,學校需要你,即當教育離不開你的時候,便是你做人成功之時,做事成功之時。
李曉田校長讀後感言:
讀了真由老師這篇文章後,於是很快回想起來,已經不是第一次讀他的文章。每次讀他的文章,都會有很強的共鳴和很深的感悟,便覺得他是一個有些思想和文學修養的語文老師。真由老師喜愛讀書,這是我早知道的,而他心靈的淡定和文筆的醇香更使我感到欣慰。身邊有這樣的老師相伴隨行,能不快哉!呵呵!
推薦閱讀:
※十二星座2017事業運預測:找到最好的發展時間段
※【名家解讀古代文學】錢志熙:表現與再現的消長互補——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一種規律
※紅旗連鎖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2)中國傳統哲學符號的發展
※校長發展的新方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