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節日

民小編說

又是一年清明時。除了祭奠先人,迎春踏青,清明節也是加強孩子生命教育的良好時機。應該如何面對死亡?如何對待生命?怎樣度過一生?每位家長都應該給孩子補上這一課,讓孩子懂得生命的寶貴,學會感恩,積極生活。

清明節即將來臨,在這個特殊的節日里,我們不可避免地會提到「死亡」這個話題。孩子可能會問,「人為什麼會死亡?」「人死了之後會怎麼樣?」此時,作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回答呢?讓孩子過早地接觸死亡這個話題,是否會引來悲觀或絕望?死亡教育對還是孩子的Ta們來講,有意義嗎?

其實,清明節正是針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的契機,讓孩子學會正確面對,既不感到害怕,又能感受到生命的寶貴,甚至對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可以引導Ta們思考更深層次的東西:人,應該如何有意義地度過這一生?

01

生命教育非常有必要

台灣高雄師大教授、教育學博士張淑美先生,多年來從事幼兒死亡教育研究。她在《兒童生死教育之理念與實施》一文中指出, 兒童在4歲左右就會產生死亡的概念,如果無法得到父母或老師的正確引導,容易對死亡產生錯誤認知,進而產生負面情緒,影響一生。因此她認為,幼兒死亡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帶孩子掃墓就是直面死亡的一種做法。在給先祖掃墓的過程中,家長應該適宜地向孩子解釋死亡,讓孩子學會接受死亡,不懼怕死亡,這其實也是樂觀面對生命的一種態度。

反之,如果孩子沒有正確理解死亡,可能出現死亡恐懼,從而令他們做出很多反常的行為,如,不停追問父母關於死亡的問題;害怕和媽媽分開;擔心自己會死;擔心媽媽等重要親人會死…….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幾乎是所有孩子都會在某個階段出現的問題,也是父母需要面對和認真對待的問題。

02

生命教育方法因人而異

面對「死亡」這個必須面對但誰都不願意提及的話題,大人們應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呢?

其實,少年兒童對死亡的認知,根據年齡,家庭教育的不同和外界因素的影響,表現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 嬰幼兒期間(0-4歲),用比喻法解釋

  • 對嬰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剛把吃喝拉撒和說話學會的他們,對「死亡」沒有概念,也很難明白死亡的概念,只能從爸爸媽媽嘴裡知道,死亡是件不好的事,不開心的事。

    這個階段,家長可以用一些比喻擬人的方法解釋「死亡」,比如可以把孩子心愛的玩具比喻死亡,玩具壞了,沒法恢復了,就是死亡了。也可以把死亡比喻為人生很厲害的病,救不活了,要離開很長一段時間了,家裡有老人去世時,就可以這樣告訴他們,讓他們對死亡有個粗淺的認識。

  • 幼兒園期間(4-7歲),死亡教育能提高危險認知的能力

  • 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社會認知能力,在家長的教育下,能辨別一些最基本的是非。孩子們已經慢慢學會思考,一味用比喻舉例子的做法,孩子反而要被弄混了,這時父母首要做的生命教育,就是告訴Ta,死亡是一件很危險的事,並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這是非常重要的。

    雖然人有本能對危險認知的能力,國外也曾做過實驗,如把嬰兒舉到懸崖邊時,嬰兒的心跳明顯加速,但這些生理上的反應不足以保護孩子的安全。孩子們對許多潛在的危險是沒有認知的,比如孩子們走到河邊,知道河水很涼快,就會慢慢往河中間走,但Ta並不知道河中間很深,很危險,然後就溺死了。把危險教育做好,讓孩子看到河水就會恐懼,就不敢往河中間走。

    所以這個階段,生命教育的首要目標就是安全,告訴孩子,危險的東西很疼,不能去碰,哪裡有危險,都要說清楚。

  • 上了小學的孩子(7-13歲),教育Ta們用科學的方法看待問題

  • 上了小學的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性,和成年人一樣有悲傷的情緒,Ta們會思考,會判斷,什麼是死亡?死亡意味著什麼?

    這時,家長就不要拐彎抹角,用比喻舉例混過去,應該面對孩子提出的問題,讓他們以科學的眼光來看待這件事。

    還可以帶Ta們去博物館,科技館或看科教視頻,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長大,老去,死亡,平靜地告訴Ta們,這樣,孩子自然就不會害怕,反而會欣然接受。在這個過程匯總,千萬不要用言語去嚇孩子,不要讓Ta們對死亡產生過度恐懼感。

    03

    國外是如何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的?

    美國是死亡教育的發源地。學校很早就會涉及死亡教育相關的課程。在「死亡課」上,曾在教育部接受過專門訓練的殯葬行業從業人員或護士會跟孩子們認真地討論人死時會發生什麼事,並且讓他們通過表演的方式,體驗一下突然成為孤兒的凄涼感覺等。

    對於孩子提出的「死亡問題」,美國家長也會直截了當地回答。孩子們還在家長或老師的帶領下,到郊外專為絕症患者提供善終服務的寧養院,把花瓣輕輕撒向臨終者的床榻,微笑著目送他告別人世。

    美國有一本書發行量很大的書,叫《一片葉子落下來》,非常適合3歲至9歲的孩子們閱讀。這本書從一片葉子由春天的綠,夏天的生機盎然,秋天的紅橙,到最後枯萎,離開樹枝,歸於大地的過程。為此告訴孩子,死亡是那麼的自然,那麼的美與平靜,我們為什麼要害怕死亡呢?我們應該像那片葉子一樣,因為自己曾經是樹生命的一部分而感到驕傲!

    在英國,皇家學院於1976年就建立了死亡教育機構,開設了遠程教育課程。1988年教育改革方案出台後,其中包括「死亡和悲哀」等學習項目,健康教育的標準也包括了「死亡和喪失」課程,為年齡低至11歲的兒童開設內容與死亡有關的課程。英國的教育部門認為,這門課程將幫助孩子們「體驗同遭遇損失和生活方式突變有關聯的複雜心情」,並且學會在各種「非常情況下把握住對情緒的控制力度」。

    此外,德國實施了「死的準備教育」,出版了專業教材,引導人們以坦然、明智的態度面對死神的挑戰。法國成立總統委員會也專門處理有關生與死的社會控制問題。

    生命於我們每個人來講都是最寶貴的。生命教育就是讓孩子們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從而思考個體生命的存在價值, 並在人生實踐中實現其意義。只有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才能以博大的胸懷和堅韌的毅力去實現個體生命的價值,為社會造福。

    文章來源 | 搜狐教育,轉載自「學前教育」


    推薦閱讀:

    生命不在年齡,貴在心年輕
    [轉載]命·生命·命運
    什麼面相的女人天生命好,有福氣
    生命中的最後一天,可以選擇的話你想做什麼?
    生命之道

    TAG:教育 | 孩子 | 生命 | 節日 | 生命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