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專題|華人獨生子女移一代「六族」(上)

作為中國歷史上獨特的一代——獨生子女一代,他們在來到澳洲, 面對著同樣獨特的父母養老問題。 他們當中的許多人, 已經擁有父母與子女的雙重身份。面對曾經獨特的情感聯繫和中國的傳統倫理,在悉尼的許多獨生子女移一代,在父母漸漸老去的時候,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境遇和應對方式。

文 : 李馨宇

中國唯一的獨生子女一代,如今需要面臨倒金字塔型的養老現狀。(圖片來自網路)

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 到現在年紀最長的已經將近不惑之年, 最年輕的也近而立之年。 作為中國歷史上獨特的一代——獨生子女一代,他們在來到澳洲, 面對著同樣獨特的父母養老問題。 他們當中的許多人, 已經擁有父母與子女的雙重身份。曾經的寵愛和資源是金字塔形的獨生子女,如今要面對的是倒金字塔型的養老現狀。

面對曾經獨特的情感聯繫和中國的傳統倫理,在悉尼的許多獨生子女移一代,在父母漸漸老去的時候,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境遇和應對方式。

輕鬆一族——人生未到夕陽處

一些85後的華人移民,相對來說,仍比較輕鬆,因為在這個階段, 許多獨生子女的父母還沒退休,身體、精力上都還處於較佳狀態,從經濟上和情感上和孩子都有更多的獨立空間。

今年27歲的留學生小劉高中畢業後, 2009年來悉尼讀大學。在澳8年的她感受到在澳洲的這些年也是慢慢和父母感情相互加深和了解的過程。 因為小的時候父母比較忙,和她的交流並不多,在她感受中更多的時候是管和強加意見,而她自己本身性子也比較硬,出國之前彼此衝突不少。 剛開始來悉尼, 和父母通電話也是差不多1個月才通一次。隨著畢業和工作,小劉和父母的聯繫也慢慢頻繁起來。

在小劉目前看來, 現在尚無養老負擔,因為她父母都還沒有退休, 每天也是忙忙碌碌的, 如今的關係是彼此牽掛而又相互獨立和信任。 小劉並不太擔心父母的生活,因為50多歲的父母的生活並不乏味,同事、朋友、親戚。逢黃金假期的時候出去旅遊。「他們的生活比我在這的還要豐富多彩。」小劉說。

而父母也相信在外多年的小劉能夠更好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碰上父母的生日或者是父親節、母親節, 小劉就會在微信上發個小紅包祝福一下,也曾買過一些小禮物比如太陽眼鏡、絲巾等。在澳幾年,小劉的父母曾來過澳洲旅遊,半個月左右,他們還要上班,也沒有太多的假期。

將近而立之年的小劉說,如今也開始會慢慢考慮父母的養老問題。雖然還是比較遠的事情,但是也會開始考慮了。

糾結一族——骨肉親情和經濟現狀的牽扯

人都有老去的一天。(網路圖片)

相較於這些父母尚未退休的獨生子女, 另一些父母已經退休或者步入年邁的移民一代則面臨著較為糾結的選擇。 父母退休了,移民還是不移民?養老既離不了骨肉親情的牽扯,也脫不開經濟因素的制約。這也是讓許多華人倍感糾結的地方。

對於一些華人第一代移民來說,在澳打拚了一些年頭站穩了腳跟,組建了家庭, 而父母也退休了或者步入年邁了。這種情況下,將父母短期或者長期接到身邊共享天倫之樂成為許多人的計劃。

但是移民生活,是一種固定而持續的生活方式的選擇。一旦做出決定,所牽涉到的房產,退休金,社會關係以及身份的改變,做父母的糾結, 為人子女的也糾結,組建了家庭的則更為糾結。

要儘早和父母團聚盡孝,需要面對父母的移民意願,辦理移民的巨額費用以及父母的住房、生活費保障、日常開銷等,各種醫療和經濟問題,配偶的想法、年幼的孩子的撫養等等都是擺在面前的現實。

按照目前澳洲移民排隊等候的速度之慢,年限之長,無論是父母還是子女都覺得「等不起」,如果進行付費移民的話,兩位老人共10萬澳元,夫妻雙方家中四位老人的移民費用就是一大筆,來澳之後的住房也是一大考慮。即便是一些老人將國內的退休金帶來,折成澳幣之後也並不寬裕。

再則, 就在今年5月澳洲政府宣布收緊養老福利金(pension)領取資格,從2018年7月開始,所有申請人將需要已經在澳大利亞連續居住至少15年,才有資格領取養老福利金或者殘障支持津貼(DSP)。 這將導致2018年有超過2000名新移民無法領取養老金或殘障津貼。目前的要求是,申請人必須已經在澳洲生活了十年。因此對於許多移民的父母來說,剛開始並沒有養老金可領。

一些老人不忍孩子負擔過大,有心將國內房產變賣,連根拔起來澳定居,又擔心在澳不適應等情況或者將來希望葉落歸根,再回國已無落腳之處,面對種種未知也遲遲下不了決心。

在這些移民當中,子女和父母都會衡量,傾盡所有移民究竟值不值得,是否讓大家的生活過的更好,還是一起陷入一地雞毛當中。如果不移民,現有的房產,退休金,熟悉的環境,也能夠過得不錯,唯一的缺憾就是兒孫不在身旁。但對於另一些人來說,這唯一的缺憾就是無法忍受的缺憾,人活在世,就是圖一家人其樂融融生活一起。

候鳥一族——未到窘境處 中澳兩地飛

一些華人中澳兩地飛,成為候鳥一族。(網路圖片)

有的老人出於各種考慮,在退休之後並不願意來到澳洲。有的不希望成為孩子的負擔,希望孩子在外好好打拚,不必牽掛太多;有的則希望等年齡再大一些的時候,孩子能夠回來。

雖然同樣看重家庭團聚,但和年邁的一些老人略有不同的是,一些50年代或者60年代的人,同樣看重生活的質量,在考慮移民的時候,會考慮到社會感、歸屬感和融入感,會擔心房屋居住、家庭關係、經濟支持、社交、工作、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而不是不管不顧一切。這種情況下,有的是子女定期回國探望父母, 有的是父母定期來澳居住一段時間,成為候鳥一族。

悉尼華人馮女士在新州的一家政府部門工作,已婚生孩,經濟上也比較寬裕,考慮到工作和孩子的教育,短期內她基本上不考慮回國發展或者生活。她希望幫父母辦理移民,但她父母並不願意移民來澳洲, 因為語言不通,擔心連看個病都要靠孩子領著。而且真要移民過來,幾十萬砸在移民費用上面,她不捨得,也不願孩子掏錢,擔心引起家庭衝突,大家的生活檔次肯定要下降,發生一系列的衝突更加必不可免。

在這種情況下,馮女士是澳洲、中國兩處飛,有假期就一家人回國看看父母。許多華人同樣如此,來澳多年,一直是中國澳洲兩地跑,護照上所到的國家只有中澳,年假都攢著回去看父母了,但這種候鳥探望的狀態仍然是建立在老人身體不錯,仍能自理的基礎之上,並非長久之計。如果父母一旦身體有恙,又或者是父母其中一方先行離去,身為子女則要做出抉擇,是去是留。

有的華人候鳥一族採取鴕鳥政策,避而不談。有的候鳥一族則想好了對策。很多時候大家和小家難以齊顧,一旦父母身體狀況有變,夫妻雙方看情況考慮回去一人,如果孩子尚年幼,考慮一起帶回國;如果孩子已經稍微年長,可能就留在澳洲。也是因為這些情況,有的候鳥一族華人家庭並不會雙方均入澳籍,會有一方保留中國國籍。一些華人獨生子女表示,身為獨生子女,養老只能獨立承擔,沒有其他兄弟姐妹可以分擔,各種情況都需要考慮到。

本報獨家 謝絕轉載


推薦閱讀:

子女
男女宮(子女宮)面相代表什麼?
當子女與家長發生冷戰
兩口子有這個生肖,子女最為孝順,永遠不忘爹娘!
香港人 VS 港人內地子女

TAG:獨生子女 | 子女 | 華人 | 專題 | 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