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真話不全說 假話全不說(4)

真話不全說 假話全不說(4)

  季羨林先生走了,他的一句詼諧語「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卻成了名言。漢語中,不說真話謂之「瞞」,編造假話謂之「欺」,後者比前者更受道德的譴責,因為有的隱瞞也許是出於某些可以諒解的原因,而造假則屬於主動使壞,是不可原諒的。但是,瞞與欺都是貶義,誰都知道,「欺上瞞下」不是好話。  巴金在《真話集·後記》中說:「我所謂講真話不過是把心交給讀者,講自己心裡的話,講自己相信的話,講自己思考過的話。我從未說,也不想說,我的真話就是真理。」巴先生這裡說的「真話」,可以叫做「真心的話」,其偏重於主觀認識的一面;而寓言故事《皇帝的新衣》里那個男孩脫口說出「他(皇帝)什麼也沒有穿」,則偏重於客觀真實的一面,這類真話,也可以叫做「真實的話」。無論是講真心的話,還是講真實的話,都符合我們傳統文化的「誠」「信」二字,其與「欺」「瞞」二字相對,是正反分明的。  說到此,博友大概會想到魯迅的雜文《立論》:一戶人家生了一個男孩,全家高興透頂了。滿月的時候,抱出來給客人看,自然是想得到一點好兆頭。一個人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於是得到一番感謝。另一個人說「這孩子將來要做官的」,於是收回幾句恭維。第三個人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他遭到一頓痛打。說要死的必然,說富貴的許謊,但說謊的得好報,說必然的遭打。如果想既不謊人,也不遭打,那麼就得說「啊呀!這孩子呵!你瞧!多麼……啊唷,哈哈!」《立論》裡面那個因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挨了一頓痛打,豈不是「說真話」的必然要吃虧或倒霉?其實話不能這樣講,魯迅先生是拿說話不分場合的例子來批評人性的弱點了,顯露出他的尖刻。古今中外,為父母者在教育子女的時候,總會告誡他們別說謊話。如果一個社會,在道德上允許欺瞞的現象,說謊話者得好報,說真話者遭打擊,這個社會肯定出了大毛病。  那麼,季羨林先生為什麼要「真話不全說」呢?這應該屬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其實,季老不是在提倡「真話不全說」,而是在委婉地批評真話不能全說的社會現狀。遺憾的是,很多人(包括級別很高的領導幹部)領會不到這種批評,他們卻把「真話不全說」當作正面的格言來宣揚,這豈不成了莫大的諷刺!  其實,「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好處。「假話全不說」,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問題,表現了一個人優秀的人格魅力。「真話不全說」,是一個人做人的技巧問題,表現了一個人的智慧和能力。二者具有內在的統一性,假話什麼時候也不說,真話該說的時候就說,不該說的時候就不說,若能做到這樣,人就不簡單了。


推薦閱讀:

鍾南山:敢說真話不孤獨
真話
全都是真話??太絕了
這4句話, 女人說是反話, 男人說是真話!
9句精闢句子,氣頭上說的話是氣話,說不定那是平時不敢說的真話

TAG:真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