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代漢語常用字1086(9)

900.【陵】

(一)大土山。詩經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岡如~。」(阜fù:1.土山。2.大。3.肥碩。4.盛多,豐富。5.生長。)左傳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焉。」(殽yáo:1.山名,後作「崤」,在今河南、陝西交界處。2.通「餚」,菜肴。3.通「效」,效法。4.「淆」的異體字。)引申為陵墓,帝王的墳墓。李白憶秦娥詞:「漢家~闕。」杜牧將赴吳興登樂游原詩:「樂游原上望昭~。」

(二)登上,升。張衡西京賦:「~重巘。」(巘yǎn:山峰。)引申為乘,陵駕。曹植洛神賦:「~波微步。」三國志魏志鄧艾傳:「勇氣~雲。」

(三)侵陵,欺陵。左傳隱公三年:「少~長。」禮記樂記:「迭相~謂之慢。」

(四)[~遲]原指山勢的坡度愈下愈緩,引申為衰微。司馬遷報任安書:「夫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以稍~遲。」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反衰世之~遲,繼周氏之絕業。」也作「~夷」。漢書成帝紀:「帝王之道,日以~夷。」

注意:「陵」的(二)(三)義也寫作「凌」或「淩」,參見「凌」字條。

901.【津】

(一)渡口。論語微子:「使子路問~焉。」庾信春賦:「三日曲水向河~。」王勃滕王閣序:「舸艦迷~。」

(二)津液,口水。素問調經論:「人有精氣~液。」

902.【浦】

(一)水邊,河邊,江邊。詩經大雅常武:「率彼淮~。」(率:沿著走。)

(二)水港,港口。江淹別賦:「送君南~,傷如之何!」王勃滕王閣詩:「畫棟朝飛南~雲,珠簾暮卷西山雨。」杜甫朝詩:「~帆晨初發,郊扉冷未開。」周邦彥蘭陵王詞:「漸別~縈迴,津堠岑寂。」(堠hòu:1.古代瞭望敵情的土堡。2.記里程或分界的土堆。)

903.【疇】

(一)麻田,田。孟子盡心上:「易其田~。」(易:治,耕。)陶潛歸去來辭:「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

(二)誰。尚書舜典:「~若予工?」(若:順。誰能順我百工之事?)

(三)[~昔](1)昨天。禮記檀弓上:「予~昔之夜。」蘇軾後赤壁賦:「~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2)從前。潘岳夏侯常侍誄:「~昔之游,二紀於茲。」杜甫遣悶奉呈嚴公詩:「~昔論詩早,光輝仗鉞雄。」

904.【陌】

田間的路。南北為阡,東西為陌。引申為路。曹操短歌行:「越~度阡。」陶潛詠荊軻詩:「素驥鳴廣~,慷慨送我行。」江淹別賦:「閨中風暖,~上草薰。」

905.【晡】

申時(等於現在下午四時)。杜甫徐步詩:「荒庭日欲~。」「三晡」二字連用,表示傍晚。庾信春賦:「百丈山頭日欲斜,三~未醉莫還家。」

注意:「晡」本作「餔」,指申時食。[~食]吃第二頓飯。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吾未~食。」

906.【曛】

黃昏。李華弔古戰場文:「風悲日~。」杜甫信行遠修水筒詩:「日~驚未餐。」

按:「曛」字是中古以後的字。

907.【塊】

(一)土塊。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乞食於野人,野人與之~。」杜牧阿房宮賦:「鼎鐺玉石,金~珠礫。」

(二)孤獨。楚辭九辯:「~獨守此無澤兮。」杜甫送重表侄王殊詩:「~獨委蓬蒿。」[~然]孤獨的樣子。劉琨答盧諶書:「~然獨立,則哀憤兩集。」

908.【礫】

小石,碎石。韓非子內儲說下:「僖侯浴湯中有~。」楚辭惜誓:「相與貴夫~石。」杜牧阿房宮賦:「金塊珠~。」

909.【掇duō】

拾取。詩經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之。」(芣苢fóuyǐ:車前草。古人以為它的子實可以治婦人不孕。)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時可~?」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澒hòng洞:連續不斷的樣子。)

910.【控】

(一)拉弓。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當是時,冒頓為單于,兵強,~弦三十萬。」曹植白馬篇:「~弦破左的。」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將軍角弓不得~,都護鐵衣冷猶著。」

(二)勒馬。詩經鄭風大叔于田:「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磬~忌,抑縱送忌。」(忌:句末語氣詞。抑:句首語氣詞。磬:騁馬。)引申為控制。王勃滕王閣序:「~蠻荊而引甌越。」盧照鄰長安古意詩:「五劇三條~三市。」

911.【捫】

持。詩經大雅抑:「莫~朕舌。」引申為摸。史記高祖本紀:「乃~足曰:『虜中吾指。』」李白蜀道難詩:「~參歷井仰脅息。」

912.【把】

(一)握持,攥。史記殷本紀:「湯自~鉞以伐昆吾。」杜甫別房太尉墓詩:「對棋陪謝傅,~劍覓徐君。」又奉濟驛重送嚴公詩:「幾時杯重~,昨夜月同行。」蘇軾水調歌頭詞:「明月幾時有?~酒問青天。」現代有雙音詞「~握」。

(二)捆成束的。杜甫園官送菜詩:「清晨送菜~。」

(三)介詞。將,把(後起義)。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詩:「欲~西湖比西子。」

913.【挑】

(一)讀tiāo。撓,撥動。莊子大宗師:「孰能登天游霧,撓~無極?」(無極:指宇宙。)白居易長恨歌:「孤燈~盡未成眠。」又特指彈奏樂器的一種指法(後起義)。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抹復~。」(撚niǎn:1.踐踏。2.彈琵琶的一種指法。3.攆,驅逐。4.「拈」的異體字。)現代雙音詞「挑撥」,「挑剔」,「挑選」,都由撥動的意義發展而來。引申為以尖狀物挖取。杜荀鶴山中寡婦

詩:「時~野菜和根煮。」劉時中正宮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剝榆樹飧,~野菜嘗。」(飧sūn:1.晚飯。2.熟食。3.用水泡飯。)

(二)讀tiǎo。刺激對方以引起戰鬥。史記項羽本紀:「則漢欲~戰,慎勿與戰。」司馬遷報任安書:「橫~強胡。」

(三)讀tiǎo。引誘,打動〔別人的心〕。戰國策秦策一:「楚人有兩妻者,人~其長者,詈之。」(詈lì:罵,責罵。)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以琴心~之。」

(四)讀tiǎo。用棍棒的一端插著或掛著(晚起義)。雎景臣高祖還鄉套曲:「明晃晃馬鐙槍尖上~。」

(五)讀tiāo。擔著(晚起義)。桃花扇餘韻:「山松野草帶花~,猛抬頭秣陵重到。」(秣陵:地名,今南京。)

914.【搔】

撓,用手指甲輕刮。詩經鄭風靜女:「愛而不見,~首踟躕。」杜甫春望詩:「白頭~更短。」也可指以足輕蹴。枚乘上書諫吳王:「足可~而絕。」[~頭]簪。劉禹錫春詞:「蜻蜓飛上玉~頭。」白居易長恨歌:「翠翹金雀玉~頭。」

915.【投】

(一)拋擲,拋向。詩經衛風木瓜:「~我以木瓜。」鄒陽獄中上樑王書:「以暗~人於道,眾莫不按劍相眄者。」韓愈進學解:「~閑置散,乃分之宜。」引申為拋棄,扔掉。王勃滕王閣序:「有懷~筆,慕宗愨之長風。」

(二)投入。史記滑稽列傳:「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嫗~之河中。」曹植野田黃雀行:「見鷂自~羅。」成語有「自~羅網」。引申為投合,迎合。元好問贈答劉御史雲卿詩:「膠漆本易~。」成語有「~其所好」,「臭味相~」,「情~意合」等。

(三)投靠,依託。南史王懿傳:「有遠來相~者,莫不竭力營贍。」(營贍:供養。)引申為到……住宿。杜甫石壕吏詩:「暮~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又為到,接近。王安石觀明州圖詩:「~老心情非復昔,當時山水故依然。」

916.【擲】

拋向。本寫作「擿」。史記刺客列傳:「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引申為拋棄,扔掉。莊子胠篋:「擿玉毀珠,小盜不起。」(胠qū:從旁邊撬開。篋qiè:小箱子。)杜牧阿房宮賦:「棄~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按:「擲」字舊讀入聲。

[辨]投,擲。「投」和「擲」是同義詞,但是「投」字較多用於拋向的意義,「擲」字較多用於拋棄的意義。

917.【遞】

(一)交替。楚辭招魂:「二八侍宿,射~代些。」(些:句末語氣詞。)杜牧阿房宮賦:「秦復愛六國之人,則~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又副詞。交替地,一個接一個地。莊子齊物論:「其~相為君臣乎?」呂氏春秋先已:「當今之世,巧謀並行,詐術~用。」

(二)運送(後起義)。舊唐書郭虔瓘傳:「一萬行人詣六千餘里,咸給~馱,並供熟食。」(瓘guàn:古玉器名。)現代傳遞的意義由此發展而來。

(三)[迢~]遼遠的樣子。左思吳都賦:「曠瞻迢~。」杜甫春日江村詩:「迢~來三蜀,蹉跎又六年。」溫庭筠更漏子詞:「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

[辨]遞,迭。在交替的意義上,「遞」和「迭」沒有分別。但「迭」字不能用於傳遞的意義,「迢遞」不能說成「迢迭」。

918.【蹈】

(一)踩,踏。莊子達生:「至人潛行不窒,~火不熱。」偽古文尚書君牙:「若~虎尾。」引申為頓足,跺腳。孟子離婁上:「則不知足之~之,手之舞之。」又雙音詞有「舞~」,成語有「手舞足~」。「蹈河」連用,指跳河或投河。鄒陽獄中上樑王書:「是以申徒狄~雍之河。」

(二)行,行走。左傳哀公二十一年:「使我高~。」(高蹈:遠行。)後代「高~」連用,表示隱居。張協七命:「玩世高~。」用於抽象意義表示實踐,實行,遵循。荀子王制:「故明君不~也。」今成語有「循規~矩」。

919.【躡】

(一)踩。史記淮陰侯列傳:「張良、陳平~漢王足。」引申為踏上,登上〔位置〕。左思詠史詩:「世胄~高位,英俊沈下僚。」引申為跟蹤,追隨。三國志魏志鄧艾傳:「欣等追~於強川口。」(欣:楊欣。)

(二)穿〔鞋〕。古詩焦仲卿妻:「足下~絲履,頭上玳瑁光。」

[辨]履,踐,蹈,躡。「履」和「踐」都是「行走在……上」的意思。「蹈」則是踩踏的意思,常帶有冒險的意味,如「蹈火」,「蹈海」,「蹈河」等。「躡」是有意識地踩上去,所以能引申出登上、跟蹤的意義來。

920.【升】

(一)量名,一斗的十分之一。莊子外物:「君豈有斗~之水而活我哉?」

(二)上升,登。跟「降」相對。詩經小雅天保:「如日之升。」論語先進:「由也~堂矣,未入室也。」白居易長恨歌:「~天入地求之遍。」日升的意義後代寫作「昇」江淹石劫賦:「日照水而東昇。」後來一般升登的意義也都可以寫作「昇」。杜甫多病執熱詩:「奇峰硉兀火雲昇。」(硉兀lùwù:突兀。)韓愈山石詩:「昇堂坐階新雨足。」引申為升進,升遷〔官職〕。舊唐書馬周傳:「欲有擢~宰相,必先試以臨人。」這個意義也可以寫作「昇」。杜甫寄岳州賈司馬詩:「每覺昇元輔,深期列大賢。」後來於升遷的意義多寫作「陞」。金史陳規傳:「朝授一官,暮陞一職。」[~平][昇平]太平。三國志魏志王朗傳:「蒸庶欣欣,喜遇~平。」(蒸庶:蒸民,老百姓。)張居正辛未會試程策二:「建昇平之業。」

[辨]升,昇,陞。三字同音,除升斗的意義以外,三字原則上可以通用。即以「陞」字而論,爾雅釋畜:「騉駼枝蹄趼,善陞甗。」(騉駼:良馬名。趼yàn:蹄下平正。甗yǎn:古代蒸煮用的炊具,陶制或青銅製,山形似甑,上大下小。)但是,近代升遷的意義在習慣上寫作「陞」。

921.【緣】

(一)衣邊飾,古代的一種花邊。禮記玉藻:「緇布衣,錦~。」現代有雙音詞「邊~」。引申為沿。陶潛桃花源記:「~溪行,忘路之遠近。」

(二)攀援。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木而求魚也。」李白蜀道難詩:「猨猱欲度愁攀~。」(猨:即「猿」字。猱náo:古書上說的一種猴。」

(三)循,靠著。荀子正名:「則~耳而知聲可也,~目而知形可也。」引申為因為。公羊傳宣公六年:「趙穿~民不悅,起弒靈公。」杜甫客至詩:「花徑不曾~客掃。」蘇軾題西林壁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身在此山中。」

(四)機緣,緣分。韓非子二柄:「今人主不掩其情,不匿其端,而使人臣有~以侵其主。」謝靈運還舊園作詩:「長與歡愛別,永絕平生~。」杜甫清明詩:「綉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

922.【偃】

(一)仰卧。詩經小雅北山:「或息~在床。」又:「或棲遲~仰。」引申為向後倒。跟「仆」相對。左傳定公八年:「與一人俱斃,~,且射子鉏。」(斃:倒下。鉏:即「鋤」)再引申為一般的倒伏。尚書金縢:「禾盡~。」(縢téng:1.封箋。2.纏束。3.繩。4.綁腿布。5.口袋。)論語顏淵:「草上之風必~。」成語有「~旗息鼓」。又為棲息。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胡為慕大鯨,輒擬~溟渤?」

(二)停息,特指不用干戈。偽古文尚書武成:「乃~武修文。」杜甫寄題江外草堂詩:「干戈未~息,安得酣歌眠?」又同元使君春陵行詩:「獄訟久衰息,豈惟~甲兵?」

923.【仆】

向前倒。漢書貢禹傳:「誠恐一旦蹎~。」(蹎diān:跌倒。)又梁孝王傳:「即詐僵~,陽病。」柳宗元永州韋使君新堂記:「或立或~。」後世向後倒也叫仆。王安石游褒禪山記:「有碑~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今成語有「前~後繼」。

924.【斃】

倒下去(指因傷因病)。左傳成公二年:「射其右,~於車中。」又定公八年:「與一人俱~,偃,且射子鉏。」(鉏:即「鋤」字。)用於抽象意義時,表示失敗或垮掉。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引申為死。左傳僖公四年:「與犬,犬~;與小臣,小臣亦~。」現代漢語有「槍~」。

[辨]偃,仆,跌,僵,斃。「偃」「僵」是向後倒,「仆」是向前倒,「斃」是倒下去(包括偃仆),「跌」是失足跌倒,跟偃、仆、僵、斃都不同。所以揚雄解嘲說:「不知一跌,將赤吾族也。」「偃」與「僵」雖同是向後倒,但向後倒只是「偃」的引申義。偃卧、偃息的意義則不是「僵」字所能代替的。「僵」的引申義是僵硬,跟「偃」的意義距離更遠了。

925.【傾】

(一)傾斜,歪。荀子非十二子:「端然正已,不為物~側。」曹植洛神賦:「日既西~。」謝靈運登池上樓詩:「~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嶔qīn:形容山高。)李華弔古戰場文:「布奠~觴,哭望天涯。」引申為傾向。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葵藿~太陽,物性固莫奪。」

(二)顛覆,危。論語季氏:「安無~。」荀子儒效:「齊一天下而莫能~。」韓愈子產不毀鄉校頌:「下塞上聾,邦其~矣!」引申為排擠,壓倒。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欲以~魏其諸將相。」

926.【聆】

聽。張衡思玄賦:「~廣樂之九奏兮。」謝靈運登池上樓詩:「傾耳~波瀾。」

[辨]聽,聆。「聽」和「聆」是同義詞,但也有細微的區別。「聽」是一般的聽,而「聆」是傾耳細聽。

927.【眺】

望,遠望。禮記月令:「可以遠~望。」張衡思玄賦:「流目~夫衡阿兮。」謝靈運登池上樓詩:「舉目~嶇嶔。」(嶔qīn:形容山高。)

928.【睇】

微微斜視。楚辭九歌山鬼:「既含~兮又宜笑。」趙至與嵇茂齊書:「龍~大野,虎嘯六合。」王勃滕王閣序:「窮~眄於中天。」引申為瞄。班固幽通賦:「養流~而猿號兮,李虎發而石開。」(養:指養由基。春秋時楚人,善射。猿號:據說諸人射猿,都不中,養由基一拉弓猿就嚇得哀啼。李:指西漢名將李廣。李善騎射,一次出獵誤認石為虎,一箭射去,連箭羽都透入石中。)

929.【眄】

斜視。鄒陽獄中上樑王書:「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眾莫不按劍相~者。」王勃滕王閣序:「窮睇~於中天。」

930.【瞻】

視,看。詩經邶風燕燕:「~望弗及,佇立以泣。」又雄雉:「~彼日月。」又小雅節南山:「赫赫師尹,民具爾~。」楚辭離騷:「~前而顧後兮。」現代有雙音詞「~仰」。

[辨]瞻,眺,睇,眄。「瞻」「眺」是一類,「睇」「眄」是一類。「瞻」是看,但不是一般的看,而是往遠處看,往高處看,等等。「眺」是遠望,常常用於看風景。「睇」和「眄」都是斜視,差別不大,但是含情的斜視就只能說「睇」,不能說「眄」。

931.【迴】

轉,掉轉,迴轉。司馬遷報任安書:「是以腸一日而九~。」陶潛讀山海經詩:「窮巷隔深轍,頗~故人車。」王維終南山詩:「白雲~望合,青靄入看無。」引申為回來。杜甫佳人詩:「侍婢賣珠~。」[縈~]迂迴曲折的樣子。王勃滕王閣序:「窮島嶼之縈~。」又指水的旋迴。周邦彥蘭陵王詞:「漸別浦縈~,津堠岑寂。」(堠hòu:1.古代瞭望敵情的土堡。2.記里程或分界的土堆。)這個意義後來又寫作「瀠洄」。

[辨]回,迴。「回」與「迴」同音同義,「迴」是後起字。凡旋轉的意義和回還的意義,既可寫作「回」,又可寫作「迴」。惟有「奸回」的「回」不能寫作「迴」。

932.【還】

(一)回去,回來。左傳僖公三十年:「吾其~也。」鮑照擬行路難詩:「~家自休息。」李白蜀道難詩:「問君西遊何時~。」「而還」二字連用,等於說「以來」,表示過去某時直到現在。李華弔古戰場文:「秦漢而~,多事四夷。」

(二)交還。周禮秋官司儀:「致饔餼,~圭。」(饔yōng:熟食,亦專指早餐。餼xì:1.供給人的糧食,飼料。2.贈送〔穀物〕。3.活的牲口。)引申為償還。杜甫歲晏行:「況聞處處鬻男女,割慈忍愛~租庸。」

(三)副詞。還,更。杜甫九日藍田崔氏庄詩:「羞將短髮~吹帽。」陸遊黃州詩:「遷流~嘆學齊優。」

933.【逝】

去。論語陽貨:「日月~久。」司馬遷報任安書:「則長~者魂魄私恨無窮。」陶潛詠荊軻詩:「蕭蕭哀風~,淡淡寒波生。」蘇軾閃赤壁賦:「~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現代雙音詞「逝世」由「長逝」發展而來。

[辨]逝,往,去。「往」是有目的地的,只是「往」字後面不說明目的地罷了。「逝」是沒有目的地的(上下文都江堰市不提到目的地),略似「遂辭平原君而去」的「去」。但「逝」和「去」也不一樣,因為「逝」字常帶感情色彩,有一去不復返的意思。

934.【分】

(一)分開。論語泰伯:「三~天下有其二。」又季氏:「邦~崩離析而不能守也。」江淹別賦:「造~手而銜涕。」引申為分給。左傳庄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人。」又為分享。揚雄解嘲:「~人之祿。」又為分辨,分別。論語微子:「五穀不~。」莊子齊物論:「周與胡蝶則必有~矣。」[~明]清楚。賈誼論時政疏:「等級~明。」杜甫新婚別詩:「妾身未~明,何以拜姑嫜?」

(二)讀fèn,等級制度中規定給每人的義務,本分,職分,名分。禮記禮運:「男有~,女有歸。」陶潛自祭文:「樂天委~,以至百年。」韓愈進學解:「投閑置散,乃~之宜。」今成語有「安~守己」。

935.【訣】

辭別,告別。江淹別賦:「瀝泣共~,抆血相視。」(抆wěn:擦。)又:「誰能摹暫離之狀,寫永~之情乎?」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不忍便永~。」按:「訣」字本作「決」。漢書李廣蘇建傳:「與武決去。」又:「因與武決。」「訣」是後起字。

936.【悸】

心跳。漢書田延年傳:「使我至今病~。」引申為膽戰心驚。楚辭九思悼亂:「惶~兮失氣。」王延壽靈光殿賦:「心偲偲而發~。」(偲偲sǐsǐ:不安的樣子。該字為反犬旁加思。)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忽魂~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怳:即「恍」字。)

937.【慟】

悲哀過度。論語先進:「顏淵死,子哭之~。」庾信擬詠懷詩:「惟彼窮途~,知余行路難。」

[辨]痛,慟。二字古不同音(慟,徒弄切,音洞),意義也有分別。疼痛的「痛」不能說成「慟」。即以悲哀的意義而論,「痛」與「慟」也有程度的不同。

938.【悵】

心中有所失,不稱心,不痛快。楚辭九歌山鬼:「怨公子兮~忘歸。」王維渭川田家詩:「即此羨閑逸,~然吟式微。」杜甫詠懷古迹詩:「~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惆~]心中有所失的樣子。楚辭九辯:「惆~兮而私自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惆~難再述。」陸遊觀長安城圖詩:「三秦父老應惆~,不見王師出散關。」

939.【慨】

(一)嘆息,嘆氣。荀子宥坐:「孔子~然嘆曰。」(宥yòu:1.寬恕,赦罪。2.通「侑」,勸人飲食。3.通「囿」。4.通「右」,右邊。)張衡東京賦:「~長思而懷古。」杜甫秦州雜詩:「萬方聲一~,吾道竟何之?」現代有雙音詞「感~」。

(二)[忼~][慷~]壯士激昂的樣子。史記項羽本紀:「於是項王乃悲歌忼~。」司馬遷報任安書:「夫以中材之人,事有關宦豎,莫不傷氣,而況於慷~之士乎?」陶潛詠荊軻詩:「慷~送我行。」今成語有「慷~激昂」。注意:現代「慷慨」又有「不吝嗇」的意義,古代「慷慨」不當「不吝嗇」講。

940.【警】

(一)使警惕,使知所戒。左傳宣公十二年:「今天或者大~晉也。」孟子滕文公下:「洚水~余。」(洚jiàng:又讀hóng,洪水。)李商隱蟬詩:「煩君最相~。」這個意義又寫作「儆」。偽古文大禹謨:「降水儆予。」(謨mó:計謀,計劃。降水:即「洚水」,也就是洪水。)現代有雙音詞「~戒」、「~告」。

(二)戒備,特指軍事上的戒備。左傳宣公十二年:「且雖諸侯相見,軍衛不撤~也。」引申為需要戒備的事件或消息。曹植白馬篇:「邊城多~急,胡虜數遷移。」現代有雙音詞「~報」。

941.【惕】

提心弔膽,擔心。周易乾卦:「君子終日乾乾,夕~若厲。」(乾乾:健強不息。若:如同。厲:危。)左傳襄公二十二年:「無日不~。」現代有雙音詞「警~」。[怵~]提心弔膽,害怕。孟子公孫丑上:「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惻隱之心。」李白古風:「行人皆怵~。」

942.【欲】

(一)及物動詞。想要得到,希望有某事。論語季氏:「夫子~之。」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莊子大宗師:「父母豈~吾貧哉?」又能願動詞。想,想要。莊子秋水:「莊子來~代子相。」李白蜀道難詩:「猨猱~度愁攀緣。」(猨:即「猿」字。猱náo:古書上說的一種猴。」引申為將要。史記魏豹彭越列傳:「西至鄭,逢呂后從長安來,~之洛陽,道見彭王。」高適燕歌行:「少婦城南~斷腸。」

(二)名詞。願望。莊子馬蹄:「同乎無~,是謂素樸。」又天地:「無~而天下足。」「欲」字常用於貶義,表示慾望,貪慾。孟子離婁下:「從耳目之~。」劉伶酒德頌:「不覺寒暑之切肌,利~之感情。」這個意義又寫作「慾」。論語公冶長:「棖也慾,焉得剛!」(棖chéng:申棖,人名。)

943.【感】

使人心動,令人心情起變化。周易咸卦:「聖人~人心而天下和平。」荀子樂論:「其~人深。」劉伶酒德頌:「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慾之~情。」引申為感觸,感動,感傷。謝靈運登池上樓詩:「祁祁傷豳歌,萋萋~楚吟。」杜甫春望:「~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激](1)感動激發。後漢書朱穆傳論:「專諸荊卿之~激。」(2)感謝。宋書范曄傳:「皆~激舊恩,規相拯拔。」

944.【酌】

舀酒(自己喝或給別人喝)。詩經周南卷耳:「我姑~彼兕觥。」(兕sì:古代犀牛一類的野獸,一說雌犀牛。)蘇軾前赤壁賦:「洗盞更~。」漢書蓋寬饒傳:「無多~我,我乃酒狂。」陶潛讀山海經詩:「歡言~春酒。」引申為舀水喝。王勃滕王閣序:「~序貪泉而覺爽。」[斟~]斟酒。左思吳都賦:「仰南斗以斟~。」昭明文選所錄蘇武詩:「我有一罇酒,欲以贈遠人。願子留斟~,敘此平生親。」引申為考慮取捨或損益。國語周語上:「而後王斟~焉。」諸葛亮出師表:「至於斟~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今有「~辦」,「~減」等。

945.【酹】

以酒沃地。這是古人祭神的一種儀式。後漢書張奐傳:「以酒足飯飽~地。」蘇軾荔支嘆詩:「無人舉觴~伯游。」又念奴嬌詞:「一樽還~江月。」

946.【酣】

酒喝得很快,半醉。戰國策燕策一:「即酒~樂,進熱歠。」(歠chuò:1.飲,喝。2.指羹湯。)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及飲酒~,夫起舞屬丞相。」白居易輕肥詩:「食飽心自若,酒~氣益振。」引申為盡量或盡情從事某種行為。淮南子覽冥:「戰~日暮。」

947.【覺】

(一)讀jiào。睡醒。跟「寐」相對。詩經王風兔爰:「尚寐無~。」(爰yuán:1.改換,更動。2.曰,為。3.乃,才,於是。4.於。5.何處,哪裡。6.姓。)莊子齊物論:「~而後知其夢也。」李白蔚藍色游天姥吟留別詩:「唯~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白居易長恨歌:「雲髻半偏新睡~。」注意:古代說「睡覺」是指睡醒的意思,與今天所謂「睡覺」不同。

(二)讀jué。覺悟,省悟。孟子萬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後知,使先~~後~也。」公羊傳昭公三十一年:「叔術~焉,曰:『嘻!此誠爾國也夫!』」引申為發覺,覺察。漢書高帝紀:「有而弗言,~,免。」(免:指免職。)「發覺」連用,表示事情被發覺,泄露。史記高祖本紀:「趙相貫高等事發~。」漢書霍光傳:「會事發~,雲、山、明友自殺。」

(三)感覺到,覺得。偽古文尚書說命下:「厥德修罔~。」王勃滕王閣序:「天高地迥,~宇宙之無窮。」又:「酌貪泉而~爽。」李商隱無題詩:「夜吟應~月光寒。」

按:舊時於(一)讀去聲或入聲,於(二)(三)讀入聲。

948.【央】

(一)[中~]中間,中心,正中。詩經秦風蒹葭:「宛在水中~。」莊子天下:「我知天下之中~。」又應帝王:「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之帝為渾沌。」(儵shù:很快地,忽然。)淮南子天文:「中~之土也。」注意:「中央」是雙音詞,不能簡稱為「央」;又「中央」表示正中的意思,常與東西南北並舉,並不是所有用中字的地方都可以說成「中央」。

(二)盡,完了。這個意義一般只出現在「未央」這個片語里,並且一般只和「夜」「歡樂」發生關係。詩經小雅庭燎:「夜未~。」曹丕燕歌行:「星漢西流夜未~。」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歡悅誠未~。」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嗟盤之樂也,樂且無~。」(這是以「無央」代「未央」。)有時也和一般時間結合。楚辭離騷:「時亦猶其未~。」

949.【闌】

(一)門前的柵欄。史記楚世家:「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令八角亦不得為門~之廝也。」(儀:張儀自稱。)後來「門闌」二字連用就表示門。杜甫李監宅:「門~多喜色,女婿近乘龍。」引申為欄杆(後起義)。柳永玉蝴蝶詞:「憑~悄悄,目送秋光。」周邦彥滿庭芳詞:「憑~久。」這個意義又寫作「欄」。杜牧阿房宮賦:「直欄橫檻。」辛棄疾摸魚兒詞:「休去倚危欄。」[~干]疊韻連綿字。(1)縱橫交錯的樣子。曹植妾薄命行:「騰觚飛爵~干。」(觚gū:1.古代盛酒器。長身,喇叭形口,細腰,高圈足。2.有稜角的器物。3.古代寫字用的木簡。4.劍柄。)左思吳都賦:「珠琲~干。」(琲bèi:成串的珠。珠十貫為一琲。)杜甫彭衙行:「相視涕~干。」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干。」(2)欄杆。李白清平調:「沈香亭北倚~干。」柳永八聲甘州詞:「爭知我倚~干處,正恁凝愁。」這個意義又寫成「欄杆」。

(二)[~入]沒有符籍(通行證)而擅入宮門。漢書高祖功臣年表:「平陽侯曹宗~入宮掖門。」又成帝紀:「小女陳持弓,聞大水至,走入橫城門,~入尚方掖門。」

(三)盡,晚。常用於談及酒和時令的時候。「酒~」,表示酒喝得差不多了。史記高祖本紀:「酒~,呂公因目固留高祖。」杜甫九日詩:「酒~卻憶十年事。」「歲~」,表示一年將盡。謝庄宋孝武宣貴妃誄:「白露凝兮歲將~。」杜甫廢畦詩:「綠霑泥滓盡,香與歲時~。」(霑:即「沾」字。)「夜~」,表示夜深。杜甫羌村詩:「夜~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又放船詩:「已泊城樓底,何曾夜色~?」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詩:「夜~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四)[~珊]疊韻連綿字。衰落的樣子。白居易詠懷詩:「白髮滿頭歸得也,詩情酒興漸~珊。」李煜浪淘沙詞:「春意~珊。」

950.【清】

清潔,特指水清。跟「濁」相對。楚辭漁父:「滄浪之水~兮,可以濯吾纓。」引申為天氣清爽,不冷也不熱。李商隱晚晴詩:「春去夏猶~。」柳永八聲甘州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秋。」又為清白。李商隱蟬詩:「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又為清平,太平。常以「清世」或「清時」二字連用。呂氏春秋序意:「蓋聞古之~世,是法天地。」李陵答蘇武書:「策名~時。」(策名:名書於簡策,指仕宦。)杜牧將赴吳興登樂游原詩:「~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雲靜愛僧。」

951.【澄】

清,特指水清。淮南子說山:「從莫鑑於沫雨,而鑑於~水。」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江靜如練。」引申為使濁水澄清。三國志吳志孫靜傳:「頃連雨水濁,兵飲多腹痛,令促具甖缶數百口~水。」(甖:即「罌」字。)「澄清」又用於抽象的意義。後漢書范滂傳:「登車攬轡,慨然有~清天下之志。」(轡pèi:駕馭牲口的嚼子和韁繩。)

[辨]澄,清。在水清的意義上,「澄」與「清」是同義詞。但是「澄」字不像「清」字有那麼多的引申意義。又在使濁水澄清的意義上,用「澄」不用「清」。

952.【渾】

(一)濁,渾濁。老子十五章:「~兮其若濁。」杜甫示從孫濟詩:「汲多井水~。」

(二)混同合為一體。漢書劉向傳:「賢不肖~殽,白黑不分。」(殽yáo:1.山名,後作「崤」,在今河南、陝西交界處。2.通「餚」,菜肴。3.通「效」,效法。4.「淆」的異體字。)孫綽游天台山賦:「~萬象以冥觀,兀同體於自然。」(渾萬象:指將自身與萬物渾然合為一體。冥觀:不作明細的觀察。兀:無知的樣子。)引申為未加工的,自然狀態的。晉書王戎傳:「嘗目山濤為璞玉~金。」後代「~朴」、「~厚」等雙音詞由此發展而來。

(三)副詞。完全,簡直。杜甫春望詩:「白頭搔更短,~欲不勝簪。」

(四)[~~](1)源泉涌流的樣子。舊讀gǔngǔn。也寫作「混混」。荀子富國:「財貨~~如泉源。」孟子離婁下:「源泉混混,不舍晝夜。」(2)水勢大的樣子。韓愈進學解:「上規姚姒,~~無涯。」(3)混濁的樣子。陸雲九愍:「世~~其難澄。」(愍mǐn:1.憐憫,哀憐。2.憂患,凶喪。)

953.【安】

(一)安。跟「危」相對。論語季氏:「蓋均無貧,和無寡,~無傾。」曹植洛神賦:「若危若~。」「安」又用於使動意義,表示使安,使免於滅亡。史記高祖本紀:「周勃重厚少文,然~劉氏者必勃也。」庚信詠懷詩:「~齊獨未~。」引申為舒服。論語學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韓愈進學解:「~坐而食。」又為安放(後起義)。周邦彥滿庭芳詞:「歌筵畔,先~簟枕,容我醉時眠。」

(二)疑問代詞。何,什麼。左傳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傅?」又用作狀語。怎麼,哪裡。論語先進:「~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揚雄解嘲:「又~得青紫?」

954.【閑】

(一)柵欄,養牛馬的圈。漢書百官公卿表:「又龍馬~駒。」引申為道德的範圍。論語子張:「大德不逾~,小德出入可也。」

(二)防止,防閑。周易乾卦:「~邪存其誠。」左傳昭公六年:「是故~之以義。」

(三)熟練,熟習。詩經秦風駟鐵:「四馬既~。」又大雅卷阿:「君子之馬,既~且馳。」這個意義後來也寫作「嫻」。

(四)安靜,鎮靜。淮南子本經:「~靜而不躁。」賈誼鵩鳥賦:「貌甚~暇。」(這裡的「閑暇」是鎮靜不驚的意思。)引申為文雅,不浮躁粗俗。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妖:艷麗。)這個意義後來寫作「嫻」。

(五)清閑,空閑。跟「忙」相對。論衡紀妖:「常~從容步游下邳、泗上。」李白俠客行:「~過信陵飲。」韓愈進學解:「投~置散,乃分之宜。」這個意義本來作「閒」。

[辨]閑,閒。在清閒的意義上,「閑」與「閒」同義。但是要注意:唐詩中許多「閑」字都應該解作安閑,而不應該解作清閒。例如李白獨坐敬亭山詩:「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這種「閑」字解作清閒就錯了。

955.【乖】

悖謬,相反,不協調。左傳昭公三十年:「楚執政眾而~。」荀子天論:「則父子相疑,上下~離。」楚辭七諫怨世:「吾獨~剌而無當兮。」陶潛飲酒詩:「疑我與時~。」引申為不順適。元稹遣悲懷詩:「謝公最少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黔婁:古代的窮士。)

[辨]乖,舛,戾,剌(là)。這四字是同義詞。「乖」與「舛」意義最近,所以「乖互」又可以說成「舛互」。「戾」的本意是曲,乖戾只是它的引申義。又暴戾的「戾」更與「乖」「舛」不同。「剌」字一般只用於雙音詞中,如乖剌,剌謬等。

956.【互】

(一)交互,交錯。京房易傳:「陰陽交~。」[回~](迴互)雙聲連綿字。交錯的樣子。蕭穎士蓬池宴序:「洲島回~。」杜甫宿花石戍詩:「四序本平分,氣候何迴~?」[乖~]錯亂。後當書樂恢傳:「天地乖~,眾物大傷。」

(二)副詞。互相。沈約謝靈運傳論:「欲使宮羽相變,低昂~節。」

957.【繁】

繁多,多種多樣。左傳昭公三年:「於是景公~於刑。」楚辭離騷:「佩繽紛其~飾兮。」蕭統文選序:「自茲以降,源流寔~。」(寔:即「實」字。)引申為繁雜,繁冗。(冗rǒng:1.閑散。2.多餘的,沒用的。3.繁雜,煩瑣。4.繁忙。5.繁忙的事務。6.離散。)跟「略」相對。又跟「簡」相對。文心雕龍鎔裁:「精論要語,極略之體;游心竄句,極~之體。」又為密。周邦彥滿庭芳詞:「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弦。」[~華]奢侈豪華的生活。杜牧金谷園詩:「~華事散逐香塵。」

958.【煩】

(一)煩躁。素問生氣通天論:「~則喘喝。」引申為煩悶。史記倉公列傳:「病使人~懣。」(懣mèn:1.煩悶。2.憤恨,氣憤。3.們。)楚辭哀時命:「惟~懣而盈匈。」(匈:胸。)引申為煩擾。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入耳而不~。」

(二)麻煩。左傳僖公三十年:「敢以~執事。」李商隱蟬詩:「~君最相警。」

(三)繁多,煩瑣。淮南子主術:「法省而不~。」漢書刑法志:「高祖初入關……,蠲削~苛,兆民大說。」(蠲juàn:1.除去,免除。2.顯示。3.清潔,乾淨。)

[辨]繁,蕃,煩。三字同音。在繁多的意義上,這三字有共同之處。所以「蕃盛」也可以作「繁盛」,「蕃庶」也可以作「繁庶」,「蕃殖」也可以作「繁殖」,「煩文」也可以作「繁文」,「煩細」也可以作「繁細」。大致說來,「蕃」與「繁」通,「繁」與「煩」通,而「煩」與「蕃」卻很少相通。

959.【急】

(一)性情急躁,沒有耐心。孟子滕文公下:「三月無君則吊,不以~乎?」莊子人間世:「齊之待使者,蓋將甚敬而不~。」

(二)迫切,緊急。跟「緩」相對。孟子盡心上:「當務之為~。」荀子王霸:「今君人者~逐樂而緩治國。」(君人:給人做君,統治人。)曹植白馬篇詩:「邊城多警~。」今雙音詞有「緊~」,「危~」。又指迫切需要的生活資料,生活困難。論語雍也:「君子周~不繼富。」(周:通「賙」。)

(三)快,趕緊。史記秦始皇本紀:「項羽~擊秦軍。」又為急促。周邦彥滿庭芳詞:「~管繁弦。」

「急」字舊讀入聲。

960.【忽】

(一)不注意,不重視,無視。漢書王嘉傳:「~於小過。」又賈誼傳:「願幸毋~。」文心雕龍情采:「采濫~真。」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臣如~至理,君豈棄此物?」現代有雙音詞「~略」,「~視」,「疏~」。

(二)突然。左傳庄公十一年:「禹湯罪已,其興也悖焉;桀紂罪人,其亡也~焉。」(悖:通「勃」,勃焉,突然的樣子。)論語子罕:「瞻之在前,~焉在後。」按:在最初的時候,常常是以「忽焉」二字連用來表示突然,後來變為單用「忽」字。楚辭離騷:「~反顧以遊藝室目兮。」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迷花倚石~已暝。」

(三)[~~]心裡迷迷糊糊的樣子。宋玉高唐賦:「悠悠~~,怊悵自失。」(怊悵:同「惆悵」。)司馬遷報任安書:「居則~~若有所亡。」又說成雙聲連綿字「恍忽」。宋玉神女賦序:「精神怳`,若有所喜。」(怳:同「恍」。)後來又寫成「恍惚」。

「忽」字舊讀入聲。

961.【但】

只,僅。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匈奴匿其壯士肥牛馬,~見老弱及羸畜。」曹丕與吳質書:「公幹有逸氣,~未遒耳。」李白蜀道難詩:「~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杜甫客至詩:「~見群鷗日日來。」李商隱無題詩:「曉鏡~愁雲鬢改。」注意:在古代漢語里,「但」字不當「但是」講。「但是」的意義用「然」、「然而」或「而」來表示。

962.【星】

星。王勃滕王閣詩:「物換~移幾度秋?」[~歴](~曆)天文曆數。司馬遷報任安書:「文史~曆,近乎卜祝之間。」[~辰]泛指星空。有人以為「星」指火水木金土五星,「辰」指二十八宿。尚書堯典:「曆象日月~辰。」

963.【辰】

(一)十二支的第五位。用來紀日。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庚~,將殯於曲沃。」後來又用來紀年,紀月,紀時。又十二支總稱為十二辰。「浹~」二字連用,表示十二日。左傳成公九年:「浹~之間,而楚克其三都。」

(二)時,特指時運。詩經小雅小弁:「我~安在?」(弁biàn:1.古代貴族戴的一種皮革做的帽子。2.戴弁。3.置於最前面。4.武官。5.顫抖。6.徒手搏鬥。)又大雅桑柔:「我生不~。」「良辰」二字連用,指好日子。楚辭九歌東皇太一:「吉日兮良~。」又指好時令。柳永雨霖鈴詞:「應是良~好景虛設。」

(三)星名。北極稱為北辰。論語為政:「譬如北~,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王勃滕王閣序:「天柱高而北~遠。」按朱熹說,北辰是北天中心無星處。這是天文學的嚴格說法。其實古人是依一般的說法,以北極星為北辰。周秦時代的北極是小熊座β星,今天北極則是小熊座α星,又特指二十八宿中的心宿,稱為「大辰」。簡稱為「辰」。也叫「商星」。法言學行:「吾不睹參~之相比也。」(辰星是夏季出現,參星是冬季出現,所以不能「相比」,並列天空。)按:二十八宿中的房宿、行星中的水星也稱「辰星」。

(四)通「晨」。早晨。詩經齊風東方未明:「不能~夜。」(不能分辨早晨和夜晚。)

964.【岳】

山之尊者。古人以泰山(岱)為東嶽,衡山(霍)為南嶽,華山為西嶽,恆山為北嶽,合稱四岳。再加上中嶽嵩山(太室),合稱五嶽。詩經大雅崧高:「崧高維~。」(崧:通「嵩」。山大而高為崧。)李白俠客行:「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又夢遊天姥吟留別:「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965.【丘】

(一)小土山。莊子胠篋:「夫川竭而谷虛,~夷而淵實。」(胠qū:從旁邊撬開。篋qiè:小箱子。)又則陽:「是故~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水而為大。」引申為山。漢書司馬相如傳:「以登介~。」(介丘:大山。)陶潛歸園田居詩:「少無適俗韻,性本愛~山。」又歸去來辭:「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邱。」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列缺霹靂,~巒崩摧。」

(二)廢墟。楚辭九章哀郢:「曾不知夏之為~兮。」(郢yǐng都:楚國的都城。)王勃滕王閣序:「蘭亭已矣,梓澤~墟。」

(三)墳墓。常以「丘墓」連用。司馬遷報任安書:「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墓乎!」

「丘」與「邱」本有分別:「丘」是山丘,「邱」是邑名。後來因避孔子諱,山丘的「丘」也寫作「邱」,俗又作「坵」。

966.【嶺】

山腰。本作領。漢書嚴助傳:「輿轎而隃領。」(隃:同「踰」。)引申為山。韓愈山石詩:「清月出~光入扉。」又為一條山。(不是獨立的峰)。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又為連綿不斷的山,山脈的干係。王羲之蘭亭序:「此地有崇山峻~。」「五嶺」二字連用,指大庾嶺、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在今江西湖南和廣東廣西交界處。漢書張耳傳:「南有五領之戍。」後來「嶺」字獨用,也特指五嶺,而嶺南、嶺表則指今廣東省。晉書吳隱之傳:「朝廷欲革~南之弊。」又晉書滕修傳:「修為廣州牧,宿有威惠,為~表所服。」

[辨]山,嶺。「嶺」字作山腰或一條山講的時候,與「山」大有區別。「橫看成嶺側成峰」,其中的「嶺」不能解作「山」。但是,「嶺」的引申義則與「山」差不多。「崇山峻岭」的「嶺」也可以說是「山」的同義詞。

967.【棧】

(一)棚車,用木條橫排編成車廂的輕便車子。詩經小雅何草不黃:「有~之車,行彼周道。」又寫作「轏」。左傳成公二年:「丑父寢於轏中。」

(二)方格的木架,放在馬房地上防濕的。莊子馬蹄:「編之以皁~。」(皁:即「皂」)。顏延之赭白馬賦:「歲老氣殫,斃於內~。」

(三)棧道,在山上用木材架起來修成的道路。漢書張良傳:「良因說漢王燒絕~道。」白居易長恨歌:「雲~縈紆登劍閣。」

注意:古代「棧」字不解作貨棧或客棧。

968.【閣】

(一)復道,用木材架於空中以為道路。戰國策齊策六:「為棧道木~而迎王與後於城陽山中。」劍閣即因閣道得名。白居易長恨歌:「雲棧縈紆登劍~。」引申為樓與樓之間的架空復道,人們經過復道從此樓到彼樓。謝眺和江丞北戍瑯琊城詩:「春城麗白日,阿~跨層樓。」引申為一種方形、六角形或八角形的樓式建築。王勃滕王閣序:「飛~流丹,下臨無地。」杜牧阿房宮賦:「五步一樓,十步一~。」

(二)收藏書籍的房子,建在高地上,或者是樓房。漢書揚雄傳:「時雄校書天祿~,上治獄事,使者來欲收雄。雄恐不能自免,乃從~上自投下,幾死。」李白俠客行:「誰能書~下,白首太玄經。」

(三)官署。西漢時官府辦公處所稱「閣」。也作「閤」。漢書朱博傳:「於是府丞詣閤,博乃見丞。」陸機答張士然詩:「絜身躋祕~。」(絜:潔。躋jī:登。祕:即「秘」。祕閣:指祕書省。)按:漢時官府機構中的長官居閣(閤)上,吏役在閣下。如漢書朱博傳:「閤下書佐入,博口占檄文,曰:……」後世尊稱人為「閣下」,意思是「閣下的辦事人員」。這是表示不敢直稱其人,而以「閣下辦事人員」相代。與「執事」、「陛下」性質相似。

(四)小門。古詩上山采蘼蕪:「新人從門入,故人從~去。」(蘼蕪míwú:一種香草,也叫江蘺。縑jiān:細絹。)引申為婦女所居的房屋。周邦彥齊天樂詞:「深~時聞裁翦。」又特指未婚女子所居。木蘭詩:「開我東~門,坐我西~床。」後世女子出嫁叫「出~」。[閨~]「閨」、「閣」都指宮中的小門,連用指宮禁。司馬遷報任安書:「身直為閨閤之臣,寧得自引深藏於岩穴邪?」按:後世「閨閣之臣」專指宦官。「閨閣」又指未婚女子所居的地方。

(五)放下,擱置(後起義)。新唐書劉知幾傳:「~筆相視。」這個意義後來寫作「擱」。引申為存貯,積存。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我見他~淚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

(六)忍,禁受(晚起義)。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不住淚眼愁眉。」

[辨]棧,閣。在棧道的意義上,「棧」與「閣」是同義詞。分開來說,「棧」是平鋪的,「閣」是架空的。

969.【甸】

王國四郊之外,周圍五百里為甸服。尚書禹貢:「五百里~服。」引申為郊外,郊野。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喧鳥覆克洲,雜英滿芳~。」

970.【藩】

籬笆。周易大壯卦:「羝羊觸~。」(羝羊:公羊。)「藩」又用於比喻,表示藉以保障、保衛國家的人或地。詩經大雅板:「價人維~。」(價:大;價人,大德之人。)左思詠史詩:「吾希段干木,偃息~魏君。」又寫作「蕃」。左傳昭公九年:「文武志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鎮]唐代於地處邊境的州設置十節度使,統轄軍政,以便防禦外患。安史之亂後,內地也普遍置節度使,總攬軍政大權,成為對抗中央的軍閥勢力。李尤函谷關賦:「~鎮造而惕息,侯伯過而震惶。」蘇軾指掌圖序:「~鎮強梁於河北。」

971.【苑】

天子遊樂田獵的廣闊場所,其中種植花木,豢養禽獸(不是關起來飼養)。司馬相如上林賦:「不務明君臣之義,正諸侯之禮,徒事爭於遊戲之樂,~囿之大。」(囿yòu:1.古代帝王畜養禽獸的有圍牆的園地。2.菜園,果園。3.事物聚集的地方。4.拘泥,局限,指見識不廣。)杜甫哀江頭詩:「憶昔霓旌下南~,~中萬物生顏色。」

[辨]囿,苑,園,圃。「囿」「苑」是一類,「園」「圃」是一類。囿、苑是帝王窮奢極侈的遊樂場所。先秦叫「囿」,叫「苑」。漢以後多叫「苑」,「囿」和「苑」是同義詞。「園」和「圃」是農民所有:種樹的叫「園」,種菜的叫「圃」。渾言則園圃無別。潘岳閑居賦序:「灌園粥(鬻)蔬,以供朝夕之膳。」可見「園」也可以種菜。後來「園」字用來表示貴家的花園,才和「圃」分開了。

972.【隴】

(一)地名。隴山(在陝西、甘肅交界處。當屬天水郡)。漢書五帝紀:「遂踰~。」陸遊觀長安城圖詩:「日暮風煙傳~上。」又泛指山。孔稚珪北山移文:「及其鳴騶入谷,鶴書赴~。」(騶zōu:1.古代養馬駕車的官。2.騎士。3.隨馬的走卒。4.通「驟」。5.姓。)也作「壟」。孔稚珪北山移文:「於是南嶽獻嘲,北~騰笑。」一本作「壟」。

(二)田地分界的高處。史記項羽本紀:「乘勢起~畝之中。」這個意義也作「壟」。史記陳涉世家:「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

按:後來於(二)義在習慣上寫作「壟」。(一)義的地名不能作「壟」。

973.【塹】

坑,溝。左傳昭公十七年:「環而~之及泉。」後漢書耿弇傳:「城中溝~皆滿。」(弇yǎn:覆蓋,遮蔽。)引申為護城河。史記高祖本紀:「郎中鄭忠乃說止漢王,使高壘深~勿與戰。」南史孔范傳:「長江天塹,古來限隔南北。」陸遊觀長安城圖詩:「穿~環城笑虜孱。」

974.【墳】

(一)大堤。詩經周南汝墳:「遵彼汝~。」

(二)水中高地。楚辭九章哀郢:「登大~以遠望兮。」(郢yǐng都:楚國的都城。)

(三)墳墓。呂氏春秋首詩:「昭王出奔隨,遂有郢,親射王宮,鞭荊平之~三百。」(郢yǐng都:楚國的都城。)張衡思玄賦:「睹有黎之圮~。」(有黎:即祝融氏。圮pǐ:1.毀,斷絕。2.破敗,倒塌。3.摧傷。圮墳:毀壞了的墳墓。)杜甫別房太尉墓詩:「駐馬別孤~。」

(四)經典,遠古的書籍。相傳最古的書是「三墳五典」。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五典八索九丘。」所以遠古的書籍又稱「典~」或「~籍」。陸機文賦:「頤情志於典~。」(頤:養。)蕭統文選序:「概見~籍,旁出子史。」

[辨]丘,墓,墳,冢。在墳墓的意義上,這四個字是同義詞。「丘」與「墓」常常通用,而且常常二字連用。區別開來說,平者為墓,高者為丘。「墳」當「墓」講時,「墳」與「墓」的分別也是高和平的分別,所以禮記檀弓說:「古者墓而不墳。」「冢」是大墳。杜甫曲江詩:「苑邊高冢卧麒麟。」「丘」是大冢,所以趙武靈王的墓稱為「靈丘」,吳王闔閭的墓稱為「虎丘」。

975.【蹊】

人走出來的小路。莊子馬蹄:「山無~隧,澤無舟梁。」史記李將軍列傳:「桃李不言,下自成~。」文心雕龍情采:「夫桃李不言而成~,有實存也。」

976.【徑】

(一)小路,不能容車的步道。論語雍也:「行不由~。」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杜甫客至詩:「花~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二)直。枚乘上書諫吳王:「~而寡失。」引申為直徑。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尚有~寸之珠。」左思詠史詩:「以彼~寸莖,蔭此百尺條。」南史劉穆之傳:「一字~尺無嫌大。」

[辨]道,路,途,蹊,徑。道、途是一類,都是通車的路。「途」容一軌,「道」容二軌,「路」容三軌,泛指則沒有分別。蹊、徑是一類,都是不能通車的路。「徑」常常是直而近的小路,可以通牛馬,而「蹊」則比「徑」更小,只是人們經常踐踏而成的。

977.【汀】

水邊平地。楚辭九歌湘夫人:「搴~洲兮杜若。」(搴qiān:1.拔取。2.取。3.通「褰」,揭起。4.姓。)王勃滕王閣序:「鶴~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李商隱安定城樓詩:「綠楊枝外盡~洲。」陸遊夜泊水村詩:「卧聞新雁落寒~。」

978.【洲】

水中陸地。詩經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王勃滕王閣序:「臨帝子之長~。」蘇軾卜運算元詞:「寂寞沙~冷。」

979.【渚】

水中的小塊陸地,小洲。王勃滕王閣序:「鶴汀鳧~,窮島嶼之縈迴。」杜甫登高詩:「~清沙白鳥飛迴。」

980.【皋】

水旁高地。楚辭離騷:「步余馬於蘭~兮。」孔稚珪北山移文:「雖假容於江~,乃纓情於好爵。」「東皋」二字連用,常常表示隱士躬耕的地方。陶潛歸去來辭:「登東~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孔稚珪北山移文:「騁西山之逸議,馳東~之素謁。」王績野望詩:「東~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981.【涯】

水邊。尚書微子:「若涉大水,其無津~。」引申為邊,邊際,盡頭。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而知也無~。」古詩十九首:「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天~]天邊,遼遠的地方。李華弔古戰場文:「布奠傾觴,哭望天~。」馬致遠天凈沙:「斷腸人在天~。」[生~]生活。杜甫杜位宅守歲詩:「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

「涯」字有三種讀音:(1)音宜(yí),支韻。如弔古戰場文押知、疑、之、涯、悲、依、離、斯、夷。(2)音牙(yá)麻韻。如進學解押華、家、涯、牙、誇、葩。(3)音岩(ái),佳韻。第三種讀音比較少見。

982.【塘】

(一)堤。本作「唐」。呂氏春秋尊師:「治唐圃。」淮南子主術:「若發堿決唐。」(堿xián:也是堤)。謝靈運登池上樓詩:「池~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庾信哀江南賦:「連茂苑于海陵,跨橫~於江浦。」唐書地理志:「繞州郭有堤~百八十里。」按:地名如錢塘、瞿塘、橫塘,都是一種堤壩。

(二)水塘。國語周語下:「疏為川穀,以導其氣;陂~汙庳,以鍾其美。」(陂bēi:1.山坡。2.池塘。3.堤岸。4.邊緣。5.傾斜。汙:即「污」字。庳bēi:1.低下。2.矮。又讀bì,有庳:古地名,在今湖南道縣北。)太平御覽卷七四引荊州記曰:「水從下注~,一日再減盈縮,因名為朝夕~。」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詩:「蟬聲集古寺,鳥影度寒~。」

983.【垠】

邊,邊際。楚辭遠遊:「其小無內兮,其大無~。」李華弔古戰場文:「平沙無~。」韓愈子產不毀鄉校頌:「施及無~。」

[辨]岸,涯,垠。這三個字是同義詞。「岸」的本義是高的水涯,在一般的用途上,「岸」也就是「涯」。但「涯」的引申義是「岸」所沒有的。「垠」的本義也是「岸」,但常見的只有邊際的意義,而且只用在「無垠」這個組合里。「無涯」與「無垠」不同:「無涯」比較多用於抽象意義,而「無垠」比較多用於具體意義。

984.【輦】

(一)用人推挽的車。戰國策趙策四:「老婦恃~而行。」秦漢以來專指帝後乘坐的車。盧照鄰長安古意詩:「玉~縱橫過主第。」(主第:公主的府第。)杜甫哀江頭詩:「昭陽殿里第一人,同~隨君侍君側。」宋史寇準傳:「瓊即麾衛進~,帝遂渡河。」(瓊:指高瓊。麾:指揮。)[~下]帝輦之下。指京城。杜牧冬至日遇京使發寄弟詩:「尊前豈解愁家國,~下唯能憶弟兄。」也「輦轂下」連用。司馬遷報任安書:「仆賴先人緒業,得待罪~轂下。」

(二)〔用車〕運載。詩經小雅黍苗:「我任我~。」(任:背或扛。)陸遊聞虜亂次前輩韻詩:「~金輸虜庭。」又為乘坐。荀子大略:「諸侯~與就馬。」杜牧阿房宮賦:「辭樓下殿,~來於秦。」

985.【轂】

車輪中心,有圓孔可以插軸的部分。老子十一章:「三十輻,共一~。」也指稱車。漢書食貨志:「轉~百數。」(百數:指數量多。)「輦~下」連用時,指稱京都。司馬遷報任安書:「待罪輦~下。」

986.【轅】

車前駕牲畜的兩根直木。莊子達生:「委蛇其大如轂,其長如~。」(委蛇wēiyí:鬼物名。)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北~就涇渭。」今成語有「南~北轍」。[~門]古代在軍營前面用兩乘車仰放著,使車轅相向以表示營門,叫做轅門。漢書項籍傳:「見諸侯將入~門。」

987.【轍】

車輪軋出的痕迹。莊子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不知其不勝任也。」王勃滕王閣序:「處涸~以猶歡。」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官渡又改~。」現代有雙音詞「覆~」,又有成語「如出一~」。

988.【簪】

用來綰住頭髮的一種首飾,古時也用來把帽子別在頭髮上。(綰wǎn:1.系。2.把長條物盤繞成結。3.髮髻。4.控制。5.挽。6.捲起。7.挾。)古代男女都用簪。孔稚珪北山移文:「昔聞投~逸海岸。」杜甫春望詩:「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又用作動詞。辛棄疾祝英台近詞:「才~又重數。」[~纓]指貴人的冠飾。杜甫贈嚴武詩:「身上媿~纓。」(媿:即「愧」字。)

[辨]笄jī,簪,釵。「笄」就是「簪」。儀禮士冠禮:「皮弁笄。」(弁biàn:1.古代貴族戴的一種皮革做的帽子。2.戴弁。3.置於最前面。4.武官。5.顫抖。6.徒手搏鬥。)鄭玄注說:「笄,今之簪。」是笄簪一物。因昏禮和禮記曲禮上都有「女子許嫁笄而字」的說法,所以後世多以「笄」稱女性之簪。「釵」是由兩股簪子合成的,與「簪」不完全同義。「釵」專用作婦女的首飾,而「簪」則在許多情況下指男人的首飾,這更使「簪」與「釵」區別開來了。

989.【纓】

(一)系冠的帶子,結在下巴的.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揚雄解嘲:「戴縰垂~而談者,皆擬於阿衡。」(縰xǐ:1.古時束髮的布帛。2.通「屣」。拖著〔鞋〕。)「長纓」二字連用,表示:(1)長的冠帶。陶潛詠荊軻詩:「雄髮指危冠,猛氣沖長~。」(2)貴官的服飾。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賜浴皆長~,與宴非短褐。」(3)系頸的長繩。漢書終軍傳:「軍自請,願受長~,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成語有「請~」。王勃滕王閣序:「無路請~,等終軍之弱冠。」

(二)馬胸前的革帶。左傳桓公二年:「鞶厲游~。」(鞶pán:紳帶。厲:下垂的帶端。游:通「斿」,旌旗的飾物。)

990.【紱】

(一)讀fú。系印的絲帶(其顏色依品級而定)。當書匈奴傳:「授單于印~。」又:「解故印~奉上,將率受。」曹植求自試表:「是以上慚玄冕,俯愧朱~。」(印繫於肘後的腰間,所以說「俯愧」。朱紱:諸侯王的服色。)

(二)禮服(祭服、朝服)之一種,用來蔽膝。用熟皮革製作。易經困卦:「朱~方來。」這個意義原寫作「芾」或「韍」。詩經曹風候人:「三百赤芾。」漢書王莽傳:「服天子韍冕。」

991.【綬】

用來系印的絲帶,紱。史記蔡澤列傳:「懷黃金之印,結紫~於要。」(要:腰。)白居易輕肥詩:「紫~悉將軍。」江淹別賦:「君結~兮千里。」

992.【衾】

被子。詩經小雅小星:「抱~與裯。」(裯chóu:單被。)謝靈運登池上樓詩:「~枕昧節候。」白居易長恨歌:「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寒誰與共?」

[辨]衾,被。小被叫「寢衣」,大被叫「衾」。泛指則「衾」「被」沒有分別。但是,在先秦多說「衾」,漢以後用「被」的情況才多起來了。

993.【襦rú】

短襖。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征褰與~。」(褰qiān:1.揭起,撩起。2.摺疊成襇jiǎn。3.套褲。)漢書霍光傳:「太后被珠~。」杜甫新婚別詩:「羅~不復施,對君洗紅妝。」

994.【袂】

袖子。左傳宣公十四年:「投~而起。」王勃滕王閣序:「今晨捧~,喜託龍門。」白居易長恨歌:「風吹仙~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995.【羹】

上古時代的一種肉食。牛肉、羊肉、豬肉都可以做羹。有五味羹:這是肉中;加菜、醯(醯xī:醋)醢(醢hǎi:1.肉醬。2.把人殺死後剁成肉醬。)、鹽、梅。偽古文尚書說命下:「若作和~,爾惟鹽梅。」也有不加菜的羹,叫做huò(該字為月旁加隺)。又有不加任何調味的羹,叫做大羹(太羹)。禮記樂記:「大~不和。」左傳隱公元年:「未嘗君之~。」此外又有一種菜羹,是窮人吃的。孟子萬章下:「雖蔬食菜~未嘗不飽。」韓愈山石詩:「鋪床拂席置~飯,疏糲亦足飽我飢。」(糲lì:粗糧,糙米。)按:上古的羹,一般是帶汁的肉,而不是湯。到了中古以後,羹和湯就差不多了。王建新嫁娘詩:「三日入廚下,洗手作~湯。」

996.【飧sūn】

晚飯。孟子滕文公上:「饔~而治。」(饔yōng:熟食,亦專指早餐。)引申為熟食,飯菜。杜甫客至詩:「盤~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醅pēi:沒過濾的酒。)

997.【絲】

(一)絲。戰國策楚策四:「方將調飴膠~。」(飴yí:1.用麥芽製成的糖漿。2.通「貽」。贈送。3.通「飼」。給人吃。)李商隱無題詩:「春蠶到死~方盡。」[游~]蟲類所吐的絲,在空中飛盪,叫做遊絲。庾信春賦:「數尺游~即橫路。」盧照鄰長安古意詩:「百丈游~爭繞樹。」也省稱絲。杜甫雨詩:「天晴忽放~。」

(二)弦樂。八音之一,韓愈送孟東野序:「金石~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鳴者也。」(匏póo:1.匏瓜,葫蘆的一種,果實比葫蘆大,對半開可以做水瓢。2.八音之一,指笙、竽一類樂器。)劉禹錫陋室銘:「無~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歐陽修醉翁亭記:「宴酣之樂,非~非竹。」

998.【管】

(一)管樂器之一種,竹製,六孔,像笛。詩經周頌有瞽:「簫~備舉。」(瞽gǔ:1.瞎子。2.眼瞎,雙目失明。3.古以瞽者為樂官,故為樂官的代稱。4.比喻沒有觀察能力,沒有見識的。)孟子梁惠王下:「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籥之音。」(籥yuè:古代的一種管樂器,形狀像笛。)引申為泛指管樂。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悲~悲慘逐清瑟。」杜牧阿房宮賦:「~弦嘔啞。」周邦彥滿庭芳詞:「急~繁弦。」又泛指管狀的器物。詩經邶風靜女:「貽我彤~。」

(二)古代的一種鑰匙。左傳僖公三十二年:「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引申為掌管,主管。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崔杼淖齒~齊。」(淖齒:人名。)漢書食貨志:「~在縣官。」辛棄疾祝英台近詞:「都無人~。」

999.【弦】

(一)弓的弦。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常佩韋以自緩;董安於之性緩,常佩~以自急。」史記李將軍列傳:「度不中不發,發即應~而倒。」曹植白馬篇詩:「控~破左的,右發摧月支。」引申為指弦形的月亮。杜甫初月詩:「光細~初上,影斜輪未安。」有上弦,有下弦。杜甫月詩:「萬里瞿唐月,春來六上~。」

(二)琴瑟的弦,弦樂的弦。論語陽貨:「聞~歌之聲。」莊子徐無鬼:「鼓之,二十五~皆動。」這個意義又寫作「絃」。李端聽箏詩:「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絃。」周邦彥滿庭芳詞:「急管繁絃。」

[辨]弦,絃。「弦」與「絃」本是同一詞。原寫作「弦」。後人區別開來,弓弦的弦寫作「弦」,琴瑟的弦寫作「絃」。


推薦閱讀:

《古代文學史》習題集試題 轉自網易 似水流年
你有貴族血統嗎?中國最尊貴的姓氏,在古代你用這個字會被殺頭
揭秘:古代女子七種獻身奇俗(49)
銷魂獨我情何限——淺談宋士人格與宋詞「悲美」之風的關係 - 文賦 - 中國古代文學 - 北...
古代人結婚為什麼要喝交杯酒?

TAG:漢語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