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為何不是野獸不是神而只是人

你為何不是野獸不是神而只是人

論人的本質在社會性

歐陽君山

「實際上,野蠻人和社會的人所以有這一切差別,其真正的原因就是:野蠻人過著他自己的生活,而社會的人則終日惶惶,只知道生活在他人的意見之中,也可以說,他們對自己生存的意義的看法都是從別人的判斷中得來的。」

——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

人為什麼是社會人

前不久刊發《毛主席對人性的定論符合注目禮》(鏈接),之後收到一些朋友的反饋,其中一位學者朋友比較詳細介紹了他對人的自然性與社會性的思考及看法。他自認為梳理清楚了,但某感覺他實質上還是亂的。不單是他,大部分學人對人性的看法都似是而非,好像明白,其實糊塗,經不起推敲,原本也沒有幾個人真正推敲過,多是拾人牙慧,要麼鸚鵡學舌。這也反證了毛主席的英明睿智,真正捕捉了人的社會性,反對自然性與社會性的二元論。為幫助大家推敲人性的本質,下面咱們再思考一下人為什麼是社會人的問題。

人為什麼是社會人?應該說,這是社會學的基本問題,也是歷史學的基本問題。按汪丁丁先生的意見,這是全部社會科學的基本問題。殊不過分,如果連人為什麼是社會人都沒有回答,怎麼搞社會科學呢?

回答此一問題,首先想到的或許就是人類社會最初是如何誕生的。這是自然而然的,既然要回答人為什麼是社會人,當然就得回溯到人類社會最初,即所謂原始社會是如何形成的。

史學界對此有種種思考,路易斯·享·摩爾根可能是第一個集大成者,專著《古代社會》,按恩格斯的說法,「摩爾根是第一個具有專門知識而想給人類的史前史建立一個確定的系統的人」,以至於恩格斯認為自己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只是「就摩爾根的研究成果而作」。馬克思也撰寫過《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

目前對人類社會最初形成的解釋可能主要來自於摩爾根,也就是通常在教科書中讀到的關於史前社會的論述,舊石器、母系公社、新石器、父系公社、家庭、私有財產,乃至最後奴隸出現、國家形成、剝削伊始,一大堆,摩爾根有非常詳細的論證,乃至大量的考古證據。但摩爾根的核心觀點應該不出乎此:大自然是貧瘠的,甚至是險惡的,人類為了自己生存的需要,有且只有團結在一起,就這樣,團體誕生,氏族出現,社會形成。

貧瘠的大自然

這並不新鮮,在西方思想史上,大哲學家們雖沒有像摩爾根那樣系統地考證和論述史前社會,但多少也有所涉及。比如17世紀的英國哲學家托馬斯·霍布斯,享有「近代政治學之父」的美譽,是最先論證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人,在代表作《利維坦》中就提出過「自然狀態說」,主要觀點就是:自然狀態下,「人的生活孤獨、貧困、卑污、殘忍而短壽」,簡直就是人間地獄,人類必須訂立社會契約,團結在一起,眾志成城,用社會大生產來改造大自然,從而創造人間天國。顯而易見,這與摩爾根的核心觀點遙相呼應。

18世紀的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更是把「自然狀態說」發揚光大,形成自己的「社會補救說」。休謨認為,在獲得生活資料上,人類與動物相比有三不利:「1.他的力量過於單薄,不能完成任何重大的工作;2.他的勞動因為用於滿足他的各種不同的需要,所以任何特殊技藝方面不可能達到出色的成就;3.由於他的力量和成功不是在一切時候都相等的,所以不論哪一方面遭到挫折,都不可避免地要招來毀滅和苦難。」怎麼辦?休謨旗幟鮮明地指出:「人只有依賴社會,才能彌補他的缺陷,才可以和其他動物勢均力敵,甚至對其他動物取得優勢。」惟恐意猶未盡,休謨進一步細說端詳,「社會給這三種不利情況提供了補救。借著協作,我們的能力提高了;借著分工,我們的才能增長了;借著互助,我們就較少遭到意外和偶然事件的襲擊」。

無論霍布斯的「自然狀態說」,還是休謨的「社會補救說」,初一看,都言之有理;細一想,卻存在問題,第一號就是:「自然狀態說」是假設的,它假設大自然是貧瘠的,乃至險惡的;「社會補救說」也是假設的,它不但假設了大自然的貧瘠和險惡,還進一步假設了人慾和人手的不對稱,怨天尤人的,用休謨自己的話說就是,「自然賦予人類以無數的慾望和需要,而對於緩和這些需要,卻給了他以薄弱的手段」。

老天餓不死瞎眼雀

學術思考最要講的就是嚴謹,鑒於「人為什麼是社會人」問題的重要性,必須作更全面的了解。在西方思想史上,有沒有不同的說法呢?18世紀的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就與霍布斯和休謨大異其趣,提出了與「自然狀態說」和「社會補救說」完全相反的看法。盧梭這樣描述人最初在大自然中的生活:

「我便可以看到人這種動物,並不如某些動物強壯,也不如另一些動物敏捷,但總起來說,他的構造卻比一切動物都要完善。我看到他在橡樹下飽餐,在隨便遇到的一條河溝里飲水,在供給他食物的樹下找到睡覺的地方,於是他的需要便完全滿足了。」

既不貧脊,更不險惡,在盧梭筆下,大自然簡直是洞天福地,與《舊約·創世記》所描寫的「伊甸園」暗合。但顯而易見,這與霍布斯和休謨筆下的自然狀態完全是兩回事,一者「伊甸園」,一者「失樂園」。

孰對孰錯呢?似乎不應該在這裡手起刀落。幸運的是,迄今為止,原始的自然狀態還沒有被人類文明完全「格式化」,偌小的地球村還多少有所保留,甚至還可以找到某些原始部落。從被保留的自然狀態來看,乃至從某些原始部落的生活看,都可以肯定:盧梭是對的,霍布斯和休謨有點胡說八道。

特別是按休謨的邏輯,地球上的生存環境極其險惡,似乎所有的動物都必須社會化才能得保小命,這與事實根本不符。如果真如休謨所說的那樣,人類根本就不可能誕生,即使誕生,也只能是苟且偷生,談何社會!更不要說其他的生命了,按休謨之見,生命或者說活著真是一場不幸。

尤其休謨所的強調的「自然賦予人類以無數的慾望和需要」,大可闕疑。從表面看,人類的確有無數的慾望和需要,「騎著毛驢思駿馬,官封宰相望王侯」,「若要世人人心足,除是南柯一夢西」,但這無止境的慾望是自然賦予的,還是人為造成的呢?捫胸自問都可以發現,人無數的慾望和需要是人為造成的,癥結在於人與人的攀比。

休謨所探討的其實並非原始的自然狀態,也不是人類社會的形成,而應該是已經在社會狀態下的人為什麼會一起合作。霍布斯也是這樣,把社會狀態當成了是自然狀態。這已經不是在回答「人為什麼是社會人」或「人類社會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問題了,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一著中曾不惜濃墨重彩糾正這一點,有興趣可參讀。

老百姓有句古話,叫「老天餓不死瞎眼雀」,可以樸素地相信:天地既生人,天地自養人!人們肉體生活的必需品,大自然完全能夠輕易擔當,人類用不著為吃喝住穿而社會化,做社會人。被譽為「制度經濟學之父」的凡勃倫倒是乾脆,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不動把所謂的「生存競爭」掛在嘴上,好像生存競爭真的就那麼回事。

鏡子:非社會的社會性

人為什麼是社會人呢?答案在於注目禮,由於不能夠循環自證,「我」也不得不走出「我」而及於人,與人連結,共人同在。從需求的角度講,「我」如果沒有注目禮這樣一種需要或慾望,「我」根本不會步入社會,成為社會人。這並非什麼創見,就像注目禮在西方思想史上是「千年老窯」一樣,把注目禮作為人之所以為社會人的根本原因也屬於陳穀子爛芝麻——就個人所知,最遠可追溯到亞里士多德所謂「社會性動物」。大哲學家康德更是在一篇叫《世界公民觀點之下的普遍歷史觀念》的文章中旗幟鮮明地指出了這一點:

「人具有一種要使自己社會化的傾向;因為他要在這樣一種狀態里才會感到自己不止是人而已,也就是說才感到他的自然秉賦得到了發展。然而他也具有一種強大的、要求自己單獨化(孤立化)的傾向;因為他同時也發覺自己有著非社會的本性,想要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思來擺布一切,並且因此之故就會處處都遇到阻力,正如他憑他自己本身就可以了解的那樣,在他那方面他自己也是傾向於成為對別人的阻力的。可是,正是這種阻力才喚起了人類的全部能力,推動著他去克服自己的懶惰傾向,並且由於虛榮心、權力欲或貪婪心的驅使而要在他的同胞們--他既不能很好地容忍他們,可又不能脫離他們--中間為自己爭得一席地位於是就出現了由野蠻人進入文明的真正的第一步。」

康德所論被有趣地概括為「非社會的社會性」,簡單講,就是一個對立統一兩點論,一點是人是自利的——人的本質在自私自利,這決定了「他不能很好地容忍他們」;一點是人是社會的——人不得不作為社會人,因為人所自私的東東不是別的,而是注目禮——即康德所謂的要在同胞們中間為自己爭得一席之地位,這決定了「他又不能脫離他們」,愛恨交架。

康德可能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位旗幟鮮明論「非社會的社會性」的思想家,但真正對人為什麼是社會人作出詳細論述的人可能是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中,盧梭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天地廣闊,物產豐富,你住山腳下,我住河岸邊,你吃你的瓜,我吃我的果,你走你的路,我跳我的舞,作為自然人,這兩個人完全可以老死不相往來,可他們為什麼要走到一起,乃至於一個依賴甚至奴役另一個呢?盧梭最後的回答就是人總是生活在別人的眼光中,他寫道:「實際上,野蠻人和社會的人所以有這一切差別,其真正的原因就是:野蠻人過著他自己的生活,而社會的人則終日惶惶,只知道生活在他人的意見之中,也可以說,他們對自己生存的意義的看法都是從別人的判斷中得來的。」這不正是注目禮嗎?不能夠循環自證,用文學語言翻譯即:別人是「我」的鏡子!「我」通過別人「看」到自己。

大哲學家黑格爾也是類似的相同看法,雖然他也沒有稱之為注目禮,但他的「承認」概念顯而易見就是在講注目禮這麼回事。並且黑格爾也像盧梭一樣指出過,「承認」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根本標誌。還可以補充一位經濟學家對人為什麼是社會人的洞見,他就是被譽為「制度經濟學之父」的凡勃倫。凡勃倫認為人皆追求一種「歧視性對比」,而不是通常所高談闊論的自由平等,並認為此一追求系來自人的本能,他稱之為「the instinct of workmanship」;商務印書館的《有閑階級論》譯為「作業的本能」,其實,譯為「社會本能」或「群的本能」要更妥些。

人為什麼害怕孤獨

——俱往矣!回答人類社會是如何形成的,涉及對「自然狀態」的看法。可自然狀態究竟怎麼樣,是如霍布斯所假設,還是如盧梭所論述?這是一個人類學問題,牽連到考證,而考證往往又是層出不窮的,今天考證是這樣,明天考證又那樣,老後天的考證還不知咋樣,爭議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近乎是無窮無盡的。我們不否定人類社會是如何形成的是一個人類學問題,需要進行考證,但實質上,這也是甚至更是一個心理學問題,可簡化成人為什麼要做社會人,從而讓每個人都可以捫心自問,從心體認。

2004年2月初的時候,一個叫弗朗西斯·茹瓦永的法國人創造了一項單人駕船環遊世界的最新紀錄。這不是沒有代價的,茹瓦永坦言,在73天的航行中,孤獨感是無法抑制的,幾乎使人窒息。人們常常會說到孤獨,可什麼是孤獨呢?我們願意在這裡拋磚引玉,為孤獨作一個定義,就人而言,所謂孤獨,就是長時間缺乏人與人的對比、得不到注目禮滋潤的感覺。

沒有注目禮的日子,常人不能過,就是希聖希賢,恐怕也難以忍受。曾國藩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歷史人物,堪稱希聖希賢,他或許沒有系統地「立言」,但他功勛蓋世,尤其是「立德」功夫不錯,這主要表現在他的主靜功夫上,包括他對主靜的認識、實踐和諄諄以主靜教人。翻看曾國藩的家書和日記,處處可見有關靜修的論述和記錄。這就夠了,立言關鍵是務本,長篇大論就一定希聖希賢?

就是這樣一位希聖希賢,尤其主靜功夫特別高深,而且諄諄以主靜教人,卻忍受不了孤獨,說白了,也「貓」不住。咸豐七年(1857),曾國藩因為替湘軍爭權,被朝廷撤銷兵部侍郎之職,並開缺回家鄉守制,到他第二次出山,時間共一年零三個月。應該說,這是一段大好的靜修時光,一是鄉下世外桃源地,一是無官一身輕。

遺憾的是,在這一段時間裡,曾國藩覺都睡不好,如熱鍋上的螞蟻。不只是因為大權旁落,更因為別的人一個個都步步高升,作為湘軍創始人的他越來越不被人注目了。《湘軍志》有這樣一段記載:「時國藩久謝事,無舊軍,諸名將後出,……而楊載福已升提督,官品高於國藩,由是負沉滯重望,亦鬱郁不自得,更欲以和輯收眾心,頗悔前者所為。」

看,曾聖賢都「貓」不住!開缺回家守制可被認為是近似退出社會,世外桃源地,無官一身輕,直可謂悠遊歲月,可曾國藩為什麼受不了這樣的好日子而寧願再赴社會去苦去累去奔波去操勞甚至有可能隨時血灑沙場呢?因為人是注目禮人,人需要注目禮,沒有注目禮,萬萬不可以!還是「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說得好:

「儘管這(即為注目禮而辛勞而奔波而操累——筆者注)會產生一種約束力,使他隨之失去自由,然而,人們認為,這使大人物變成眾人羨慕的客觀對象,並補償了因追求這種地位而必定要經歷的種種辛苦、焦慮和對各種慾望的剋制;為了取得它,寧可永遠失去一切閑暇、舒適和無憂無慮的保證。

這就是「我」——社會性的「我」,社會人的「我」!誰說自己不是注目禮人呢?請站出來!古希臘哲人亞里士多德說得斬釘截鐵:「那些生來就缺乏社會性的個體,要麼是低級動物,要麼就是超人。」似乎意猶未盡,亞氏緊接著又補充:

「不能在社會中生活的個體,或者因為自我滿足而無需參與社會生活的個體,不是野獸,就是神。」

——神在哪兒呢?

【注目禮學術論文】

純粹內視:一種究竟的認知方法

經濟學的反思要回歸微觀人性基礎

經濟學的「範式」革命:從「經濟人」到「注目禮人」

當務之急是重新做人:「經濟人」批判

注目禮:人的本質在社會性

關於注目禮理論體系的數學化

慶祝注目禮概念正式走進博士論文

【注目禮直接釋義篇】

「經濟學帝國主義」為何可行

「經濟人」是什麼人

自利的人為什麼絕少活出自我

太極:人性是「我」與別人的對立統一

何謂主觀?何謂客觀

「最大化」的含義取決於「隔壁鄰居」

人追求的是人比人的優越感

「人最需要的東西乃是人」

再論「人最需要的東西乃是人」

人為什麼會害怕孤獨——「三顧茅廬」是真是假

什麼共生?為何共生?如何共生

人類行為解碼:「注目」+「禮」

注目禮:何謂交易?何謂交易費用

注目禮:市場機制之「芯」

注目禮的本質也是分享——釋迦牟尼要不要注目禮

注目禮為何玄機重重

不是注目禮人,不是人

注目禮定義什麼是享受

《雲圖》所云「存在就是被感知」

注目禮為什麼能「創造體系」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注目萬古禮

注目禮顛撲不破

「注目禮人」的是是非非

中華文明核心的是一個什麼「禮」

毛主席對人性的定論符合注目禮

注目禮:馬斯洛、馬克思、毛澤東

注目禮是世界的門

【注目禮直接應用篇】

注目禮:別人是「我」的鏡子——你為何百度自己的大名

文強死於不懂得注目禮

注目禮才是硬道理——劉邦為什麼衣錦還鄉

大伙兒為什麼會有「私奔」的衝動

「韓寒神話」為什麼破滅

「王老吉」上「火」讓誰清醒

唐駿啊,你為什麼只有0%的懺悔

大案要案背後的注目禮事兒

引人注目為何反成引火燒身

我們都有「君子癮」

注目禮為溫總理解疑答惑

注目禮引發氣候變化

《雲圖》不知所「雲」的是什麼

「大同」為什麼構成人類社會理想

馬克思的發現:「人比人,氣死人」

城市與鄉村:「誰更需要脫貧」

男女戀愛為什麼要懂「外交辭令」

你是什麼時候加入「標題黨」的

為什麼「偽君子鬥不過真小人」

《注目禮》電影劇本梗概

人人都愛注目禮

註:本文是根據2006年致社會歷史學人公開信《從心體認社會人,重新推演天下事》改寫

  • 0
    推薦閱讀:

    野獸怎麼活,詩人就該怎麼活
    美女與野獸!女子曾遭侵犯與狼群生活得以治癒
    《美女與野獸》3月上映 IMAX全畫幅再現經典
    帝都驚現美女變野獸

    TAG:野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