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帝王命短探秘
07-09
中國帝王命短探秘絕大多數人都知道,中國自從進入封建社會就出現了皇帝。秦始皇統一全國後,自認為是「德兼三皇,功過五帝」,於是將「皇和帝」 兩個人間最高的稱呼結合起來,作為自己的帝號,從此天子稱為皇帝。 在一般人心目中,帝王住的是豪華宮殿,享有三宮六院,穿的是綾羅綢緞,吃的是山珍海味,其衣食住行都有很多人侍候,即使生病,也隨時有御醫為其治療,照理說他們的壽命應該比普通人要長,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據《坐天下很累》一書和有關資料反映:其一,在中國封建社會中,皇帝的平均壽命最短。據有人作過一個統計,歷代皇帝有確切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209人,其平均壽命僅為39.2歲,比普通人要低近十八歲。據說史上壽命超過八十歲的皇帝只有5位,即乾隆皇帝(89)、梁武帝蕭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81)、宋高宗趙構(80)和五代吳越武肅王錢鏐(80)。超過七十歲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國吳大帝孫權(70)等。超過六十歲的有38位,包括漢武帝劉徹(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楊堅(63)和漢高祖劉邦(61)等。超過五十歲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歲到49歲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嬴政(49)、宋太祖趙匡胤(49)、南唐後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極(41)等。 30歲到39歲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緒皇帝(37)、咸豐皇帝(30)等。 20歲到29歲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贏胡亥(23)、順治皇帝(23)等。 10歲到19歲的有28位。而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歲的漢質帝劉纘,六歲的元寧宗、兩歲的漢沖帝劉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滿周歲就死去的漢殤帝劉隆,無疑漢殤帝是中國帝王中即位年齡最小、壽命最短的皇帝。其二,皇帝群體中非正常死亡比率高。中國歷代王朝,包括江山一統的大王朝和偏安一隅的小王朝,一共有帝王611人,其中,死於疾病或者衰老所謂正常死亡的339人;不得善終非正常死亡的272人,其比例佔44%,遠高於其他社會群體。如金末帝 完顏承麟(1234年),在位時間不足半天,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其三,善終而死的皇帝整體壽命偏低。如宋明兩代政治秩序較好,皇帝大都是善終而死,然而平均壽命仍低於社會平均水平。兩宋十八位皇帝,平均壽命四十四點六歲。明代十六位皇帝,平均年齡四十二歲。在明代十六帝中,只有五個皇帝壽命高過均齡,其餘十一帝皆低於均齡:從宣德帝到正德帝這祖孫五代竟然都在而立之年左右撒手人寰,其中的成化帝也僅僅是剛過了四十歲。然而明光宗登上皇位僅一個月,只因為多幸了幾個女人,就撒手人寰,其身體的虛弱可想而知。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表面上中國皇帝權力巨大,榮耀無比,呼風喚雨,為所欲為。但實際上,他們是中國歷史上非常不幸的一群體。長壽在中國人的倫理傳統中是第一幸事,但至高無上的皇帝卻是平均壽命最短的一群。究其皇帝短命的根源,比較得到認同的有以下幾個方面因素: 首先,爭權奪利,是造成中國皇帝們不幸的主要原因。如最觸目驚心的,當屬五代十國時期的西燕、南朝的梁以及隋朝。西燕的7個帝王、梁朝的8個帝王、隋朝的5個帝王,全部都是被殺身亡,無一善終。其次,權力巨大,是造成中國皇帝們不幸的根本原因。皇帝是天下最自由的人,因為他的權力沒有任何限制;反過來說,皇帝又是天下最不自由的人,同樣是因為他的權力沒有邊界。做皇帝的都十分清楚他的一切都是來源於自己的權力,為了保持自己的至高尊榮,皇帝必須牢牢把握住權力,一絲一毫也不能放手。他必須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自己的權力,一分一秒也不能鬆懈。被剝奪權力的恐懼使皇帝們常年神經高度緊張,甚至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呈現某種精神病態。再次,娃娃皇帝多,是造成中國皇帝們不幸的重要原因。國皇帝取得了政權,登上了皇位。他是將政權、將天下江山視作他一人私產的。私產決不可轉讓給別人,這就是皇權的不可轉讓原則。他要佔據這個職位到永久,因而皇帝們都企求長生不老。但是當死亡仍不可避免地到來時,他們就只得將皇位傳給自己最親近、最相信的人――兒子,這就是皇位世襲制。即使皇子尚在幼年,甚至還在襁褓之中,也仍然由其繼位。娃娃做皇帝,當然不能管理國家大事,總是由太后、外戚或權臣攝政。這些攝政者往往根據自己的政治需要攬權營私,玩弄娃娃皇帝於股掌之上,甚至任意廢立誅殺,或取而代之。娃娃皇帝若能活到成年,為收回權力,又往往與攝政者展開殊死鬥爭,演成慘劇。這種政治鬧劇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使皇宮充滿了刀光劍影與血腥氣。王莽鴆殺漢平帝與末帝、梁冀毒死漢質帝、康熙帝囚禁鰲拜等權臣以及慈禧太后殘暴地處置光緒帝等,就是著名的事例。在統治者忙於爭奪權力與血腥屠殺時,國家正常的政治經濟活動往往中斷,人民生活在痛苦與恐怖之中。 皇帝吃好的,喝好的,平均壽命卻如此低下,究其原因當然不僅只是以上三方面,應是多方面的。有或因國事`日夜操勞而損壽;或因縱情聲色而夭折;或因服食金丹而暴亡;或因飲食無度而誘發致命疾病。 如史上就有漢成帝葬身溫柔鄉、北齊高洋嗜酒短命、明代朱常洛縱情聲色命絕、秦始皇夢想長生尋仙藥病死沙丘、唐憲宗、穆宗和明世宗服食金丹斷命等。但主要就是被非正常死亡的人拖了後腿。 與秦以後帝王多短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古時期的帝王長壽者不少,據《史記》記載,黃帝的後代堯和舜都活到了一百多歲。為何不同時期帝王的壽命長短相差這麼大呢?《黃帝內經》從養生的角度找出了其中的原因:「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知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義大利畫家郎世寧筆下的中國帝王生活
※中國漢朝鼎盛巔峰的皇帝,既不是漢武帝,也不是漢光武帝
※【追】「奇葩」秦始皇開闢的中國帝王路,【憶】兩千年帝王名錄
※古代帝王死後為什麼要口含「玉蟬」?
※中國帝王陵寢-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