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春拍匯聚中國二十世紀藝壇領軍人物之傑作

5月27及28日,佳士得香港春拍期間將集中呈獻一系列中國著名二十世紀藝術大家創意獨具的精彩作品,包括林風眠、徐悲鴻、關良、羅中立、龎均、陳衍寧、常書鴻及李承仙等名家名作。

林風眠

林風眠作為中國二十世紀現代美術教育家以及開創者之一,在中國美術史上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他將「中西繪畫融合」作為一生追求的理念,從繪畫理論到實踐,前衛地開闢了中西結合,充滿了現代藝術精神和現代美學意識的中國繪畫新道路。

林風眠尤以擅畫女性人物聞名;該幅《裸女》代表了其繪畫技法與藝術造詣的巔峰。畫中的人物形象取自西方藝術中類似題材的源自古希臘古羅馬的姿勢與構圖。畫中的女性人物放鬆地將兩隻手臂交叉在頭後,雙腿慵懶地伸開,眼神誘惑迷離地凝視著觀者。

拍品編號30

林風眠(1900-1991)

《裸女》

水墨 設色 紙本

67.5 x 66.5 cm.

估價:港元8,000,000-10,000,000

林風眠將畫面切割壓縮至僅保留人體部分,女人的手臂緊貼畫框上沿,雙腿膝蓋以下則被右側的邊框切去;他嫺熟地運用水墨點染描畫以營造室內獨特的「意境」:我們無從分辨空間內的傢俱陳設甚至人物所倚靠的背景的細部特徵;畫面左下角幾筆交叉線條或許是幾隻印花抱枕,女人身後窗櫺的玻璃也是一片空白,無從知曉畫中場景所處的外部世界。在林風眠的《裸女》前,觀者彷彿與畫中的女人近在咫尺,一併斜倚在她的身邊。

儘管與油畫相比,水墨在色彩與肌理表達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林風眠始終秉持「復興中國藝術」的信念,嫺熟地將水墨的色調變化發揮到了極致。在該幅《裸女》中,林風眠精巧地勾勒出女人的胴體,將她乳白色的皮膚與用水墨渲染的周圍環境一分為二。他行雲流水的筆觸取法自隨性縱逸的中國傳統書法。同時他在構圖中選擇將負空間施以主色調,這個技法曾在著名宋代文人畫中出現,也再次證明他與東方傳統的深厚羈絆。畫中所展現的傳統與顛覆,在實與虛,色彩與空間之間不斷搖擺,達到和諧統一的平衡。

拍品編號46

林風眠(1900-1991)

《山村》

油彩 畫布

76.5 x 77 cm.

約1940 -1950年代作

估價待詢

風景畫同樣也是林風眠之藝術生涯中最重要的題材之一,無論油畫或彩墨作品,在構圖、筆觸技法或色彩表現上都展現出高度多樣性,顯然為其最能實踐中西融合理念的創作形式,也是理解其作品精神意蘊的一個具有承先啟後意義的關鍵切入點。

林風眠在同樣以方型畫幅呈現的《山村》這幅作品中,交疊混用了冷暖色系與深淺色來描繪多彩而充滿生機的山川林木,近黑的墨綠為上方遠景及下方前景的主色調,在樹林部分則施以濃郁的亮橙、檸檬黃、淡粉與深沉的棕紅,間以天藍、翠綠、黃綠等色塊,隱含了夏末秋初的季節轉換與光線的移動。鮮豔色塊上質樸而輕盈的白色線條則用來描寫枝幹,山間屋舍的部分也運用了類似線條;平行的線條筆觸與相互呼應的造形傳達出清新的韻律感與自然活力的意象,同時以色彩構成製造出空間的層次深度,具有雙重的視覺效果。

《山村》原先來自珊瑚號船長帕爾在難得機緣下直接購自林風眠的一批珍貴收藏,後來由家屬繼承並委託佳士得拍賣。珊瑚號的帕爾船長於1965年停泊上海,在外灘的水手俱樂部結識了當時英國領事,並在其引薦下拜訪林風眠南昌路的寓所,於百餘件中挑選出喜愛的作品帶回家。而《林風眠傳》中亦提及林風眠於1951年辭去教職到上海之後,在外國駐上海領事館人員幫助下賣畫維持生計,經常與其往來的人物包括英國代辦史本基及代辦處職員孟思禮,還有其他外國銀行職員或醫生等,另外也有外國團被介紹來買畫的藏家。

拍品編號390

林風眠(1900-1991)

《柳樹景色》 水墨 設色 紙本

1950年代作

估價:港元 400,000 - 600,000

雷蒙?格利茂特1909年生於南法普羅旺斯的亞克斯。在歷任於摩洛哥之後,他於1953年被派駐到香港法國大使館出任商務專員,主理法國與這個英國殖民地間的商貿聯繫。格利茂特於當時在大使館同事引介下,認識了聞名於法國僑民圈子的林風眠。在1950年代,格利茂特在林風眠客寓香港時直接向他買了《柳景》及《蘆葦白鷺》兩幅畫作。他後來與林風眠建立了深厚情誼,並把他的兒子、現在這兩幅作品的藏家,命名為「林?格利茂特」,以向林風眠致敬。當時格利茂特特妻子返歸馬賽待產,據稱格利茂特只發了一道說「向林氏致敬」的電報,是以給了他們生於1953年10月11日的兒子這個獨特的名字。

拍品編號391

林風眠(1900-1991)

《蘆葦鷺鷥》

水墨 設色 紙本

65.7 x 66.2 cm.

1950年代作

估價:港元 320,000 - 520,000

徐悲鴻

徐悲鴻1895年生於江蘇宜興屺亭鎮,被譽為「一代藝術大師」、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人。年輕時的徐悲鴻受到老師康有為「今宜取歐西寫形之精,以補吾國之短」以及陳獨秀、魯迅等人批判中國文人畫,學習科學的、寫實的西方繪畫的理念影響,在「西學東漸」、注重科學主義的大時代中,漸入畫壇,並形成了影響其一生追尋真實、真理的藝術及人生主張。

拍品編號383

徐悲鴻(1895-1953)

《林猷瑞先生畫像》

66.5 x 50.5 cm.

油彩 纖維板

1941年作

估價:港元1,500,000 - 2,500,000

本畫作中的林猷瑞(1866-1939)為海南省文昌人,南洋瓊僑殷商。林氏早年經營信銀局、種植、田地等實業,為人熱心公益。據1939年7月1日南洋商報報導,林氏後人遵其遺囑,節省喪費撥為贈濟抗日戰爭時期的難民及傷兵。於抗戰期間,徐悲鴻亦曾數次到訪南洋舉辦畫展賣畫募捐,得到新馬名流的大力支持。1939年徐悲鴻應泰戈爾邀請前往印度舉辦畫展,於翌年年尾返回新加坡,此幅《林猷瑞先生畫像》正是徐悲鴻為了感謝林猷瑞生前大力支持捐款,於1941年特畫此肖像畫送其家人,以示尊敬和懷念。

作品構圖簡潔,背景以淺綠色調作渲染,與人物的皮膚和沉實的上衣形成對比。人物面部造型嚴謹逼真,神態表情雍容安詳,深邃的眼神和中山綠袍表現人物的穩重大度、敦厚忠實的性格特徵,流露了畫家會林先生的尊崇與敬佩,而畫中之寫實技巧亦表現了徐悲鴻對西方古典寫實主義繪畫的實踐。

關良

「關良以西畫作軀殼,國畫作靈魂,以西畫單純明快堅實濃郁的技巧,來表達國畫恬靜、灑脫、淡雅、超逸的的神韻,企圖創作一種時代的、前進的、發揚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繪畫,他的目的在創作。」以上這席話,出自一位二十世紀初中國最著名的文人郭沫若,卻也精準捕捉關良油畫《園林》的藝術精髓。

拍品編號380

關良(1900-1986)

《園林》

38 x 47 cm.

油彩 畫布

約1959-1960年作

估價:港元 1,600,000 - 2,600,000

關良於1922年自東京太平洋美術學校畢業,主修西洋繪畫,接受紮實的學院派訓練。也是在這一時期,他開始接觸完整的西方藝術,自文藝復興、印象派到現代藝術,使他在這段期間以西方理論為藝術基底,風景畫帶有些微印象派語彙。

作於1959-1960年的《園林》以柔和卻層次豐富的色調將戶外風景化為一瞬,作品描繪中國瓦頂天花古典建築,內在結構穩定嚴謹,同時展現後印象派重視物質具體性的傳統。畫面沿用透視法構圖,用兩旁的樹木包圍畫面,從而引領觀者進入畫面。關良甚至也曾用幾何形狀構成切割靜物畫,探索納比派那不甚真實、帶有象徵意味且以中間色調狀為主軸的畫面風格。他認為要在西洋畫材上展現中國意味,不僅僅只是採用中國技法與題材,更必須追求造型與精神性,從而在油畫創作中創立屬於自己的鮮明風格。

羅中立

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歷史中,羅中立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要的一位藝術家。1980年,羅中立以照相寫實的手法,創作了撼動人心的鉅作《父親》,揭開了中國藝術史上「傷痕美術」的扉頁,也引領出一股反思真相、追尋濃厚鄉土風情的寫實主義風潮。

多元化的肖像畫可謂是中國1980年代藝術的特徵。八十年代初期,社會處於變革時,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主體意識開始覺醒,藝術的表現意識深化,這就形成了一個較客觀的環境。反映在藝術創作上,藝術家開始對周圍身邊的瑣事及普通人民產生濃厚的興趣,對人的描述有了新的觀點,不再單一描繪革命領袖英雄。

拍品編號381

羅中立(1948年生)

《歲月》

油彩 畫布

147.7 x 96.5 cm.

1984年作

估價:港元 3,500,000 - 5,500,000

作於1984年的《歲月》以樸實的農舍為背景,傍晚時分的光線投射,加添畫面的戲劇性。老婦人悠然自得地坐在屋前,小貓靜靜地在她的膝蓋上睡著,畫面流露出靜穆、嫻定的氣息。藝術家以細如銀針的筆觸,耐心細膩地描繪著每根銀髮,她的根根銀髮,似乎在這一片漆黑的空氣之中浮懸著,時間和空間在瞬間的凝結中,化作了永恆。羅中立不避諱地把老婦人粗糙、黝黑、乾燥的皮膚,臉上一道一道交錯的皺紋毫無保留地表現。這些歲月和勞動的痕跡與炯炯有神的雙目成強烈對比。

拍品編號382

羅中立(1948年生)

《雪原靜悄悄》

油彩 畫布

75.5 x 101 cm.

1980年代作

估價:港元 1,000,000 - 1,500,000

羅中立筆下的農民雖是樸實、粗獷,卻散發出永不放棄的堅毅精神。歲月雖改變了外在的身軀,卻磨滅不了心靈的力量。藝術家對人性的關懷,及其深刻的描寫也見於其1980年代的作品《雪原靜悄悄》。作品以寒冷的西藏高原為題材,和大巴山一樣遠離城市,是藝術家探索人性最純粹的一面的途徑。在白茫茫的雪地下,穿上厚棉衣的人物低頭不語,而雙馬目光柔軟,充滿人性地相互依傍,默默陪伴孤獨的人。

羅中立在1980年早期即創下的突破,不僅前衛且深具勇者捍衛真實的精神,劃記了他在中國美術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無疑推開了一扇門,讓同輩以及後進的藝術家真正開始思索個人與集體間複雜的關係,透過創作各自表述每個人眼中所見的歷史與真實。

常書鴻及李承仙

生於浙江杭州的常書鴻(1904-1994)是一位兼具繪畫、考古、保育的傑出人物,既是現代中國油畫的先驅,也是敦煌學的重要拓荒者和推動者。1994年逝世後,常書鴻家屬根據他生前的夙願,將其二百餘件畫作捐贈浙江省博物館。常氏存世油畫數量不多,本次拍賣的《瓶花》乃台灣著名女作家郭良蕙(1926-2013)舊藏,是常書鴻及妻子李承仙繪贈予郭良蕙女士。

拍品編號387

常書鴻(1904-1994) 及李承仙(1924-2003)

《瓶花》

油彩 畫布

60 x 50 cm.

1989年作

估價:港元 800,000 - 1,000,000

常書鴻妻子李承仙同樣是畫家和敦煌藝術研究者,致力於敦煌藝術的研究和保護等工作。常書鴻與李承仙多次合作,創作主題包括人物、風景、靜物、宗教題材,風格雖從古典寫實主義出發,但他運用雅緻的色彩,結合嚴謹的構圖,創作充滿個性的典雅細膩風格,抒發情感、意緒。《瓶花》風格貼近巴黎龐畢度中心收藏的《葡萄》及《沙娜畫像》的畫風。筆觸利落、用筆精準、構圖嚴謹、色感觸覺高超,燦爛奪目的玫瑰花、劍蘭、牡丹花與自然大地色彩的陶瓷花瓶、白色及淡綠色的背景成和諧的搭配,在別出心裁的鋪排下,顯出華麗而脫俗的美。

龎均

龎均出生於藝術世家,接受過系統、完整的繪畫訓練。在超過70年的藝術創作生涯中,他堅持以西方文化的油畫語言體系,納入有著深厚傳統的中國文化體系中,加以融合改造並創新,形成其獨特的繪畫語言及藝術風格。

拍品編號388

龎均(1936年生)

《周莊雙橋》

油彩 畫布

200 x 250 cm.

2017年作

估價:港元1,200,000 - 2,200,000

拍品《周莊雙橋》描繪「中國第一水鄉」江蘇省周莊鎮的世德和永安兩橋,兩橋相連,像古代的鑰匙般緊扣。藝術家以多點透視的形式,再現了雙橋交錯的優雅境色及黑瓦白牆的水鄉自然之景。龎均所站橋頭之處,眺望周莊中心的河流分叉口。畫面左邊的世德橋與河水倒影相連成圓形,而右邊的永安橋則成長方形,從建築上表現「天圓地方」的理念,藝術家細心選取的角度,正好將這個概念反映到畫面當中。

在龎均的藝術創作生涯中,其風景創作皆源於親身到實地寫生,再融入心中所見、所感、所想而成題材,畫中筆觸更為即席,也就更為生動、自然。他的作品過程正正體現出中國文人畫的「取自然」,而非「模仿自然」,也就是寄情天地與人世的觀念。龎均把繪畫最基本的點、線、面,經過中國文人的審美模式重新表現,從而成為別具詩意而又生動有趣的意境。

陳衍寧

陳衍寧的畫作在歐美贏得盛譽,1991年榮獲英國藝術家協會主辦的肖像比賽大獎後,曾連續為英國皇室及貴族繪製肖像 。人們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一種潛在的詩情畫意,其中的東方神韻來自他的中國傳統藝術修養。

拍品編號384

陳衍寧(1945年生)

《上海》

油彩 畫布

74.5 x 100.5 cm.

1987年作

估價:港元 200,000 - 300,000

香港春季拍賣日程

5月27日

融藝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5月28日

亞洲當代藝術(日間拍賣)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日間拍賣)

地點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灣仔港灣道1號

查詢

infoasia@christies.com+852 2760 1766


推薦閱讀:

讓你不花冤枉錢的香港旅遊攻略
李飛:香港少數人以所謂「普選國際標準」混淆視聽|香港|基本法
香港迎新特首,「女媧補天」預言能成真?
香港是英國殖民地但為什麼卻反而成了日系車的集結地?
香港資深風水學大師蘇民峰先生講授

TAG:中國 | 香港 | 軍人 | 人物 | 世紀 | 春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