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的音樂
羌族樂器中,首推羌笛為最。早在漢代應邵《風俗通》里,就有「羌笛」之稱。西漢前的羌笛只有 三四個按孔,後來才加了個最高的按孔,並傳入中原《昭明文選》馬融《長笛賦》對此有記述:
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
龍鳴水中不見已,截竹吹之聲相似。
剡其上孔通洞之,載以當抓便易持。
易京君明識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以後,是謂商聲五音畢。
君明為漢朝京房(公元前77—前37年)的字,治易經,好鐘律、知音聲。經他的加工改進,形成了五 孔羌笛。古制羌笛長二尺四寸。《說文》:「段註:馬曰,近也雙笛從羌起。謂長笛與羌笛,皆出於羌 。李善曰:羌笛長於古笛,有三孔,大小異。」可見歷史上羌笛與華夏文化的深遠關係。
古代羌人畜牧文化形成之地,沒有竹子,所以最初的羌笛是用羊腿骨,或鳥腿骨製成。與今新疆自 治區博物館,藏有一段三孔的骨笛。早期的羌笛,既可吹奏,又可策馬,故又名為「抓」。唐朝詩人王 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使這一羌人樂器,在中原地區家喻戶曉、老少皆知。
近代以來,經過羌族人民的不斷提高和改良,流行的羌笛發成為六聲階的雙管豎笛。笛管選用岷江 上游高山特產的油竹,長約15—20厘米,成方筷形管笛,如小指般粗。兩管用細線並排捆緊,將竹簧插 在管頭。豎吹,音色柔和、纖細,多用於獨奏。演奏者用「鼓腮換氣法」的技巧,可不斷連續吹奏,聲 音更加悠揚婉轉。
除羌笛外,羌族常見的樂器還有月琴、口弦、小鑼、手鈴、嗩吶、胡琴和羊皮鼓等。各種樂器在多 才多藝的羌族人民手裡,表達了不同的思想感情。如常以羌笛、月琴、口弦來傾吐愛情,訴說舊時的苦 難:借嗩吶來表達心中的歡樂情緒;用小鑼、手鈴和羊皮鼓等,敲擊出熱烈緊張氣氛。
羌族的年慶節日,或婚娶、喪葬之時,各種樂器演奏者的熟練運用下,或吹或打、或彈或撥;根據 情景、氣氛,由演奏者隨意發揮,即興根據某一民歌的曲調,邊奏邊編,從而使每個演奏者表演的樂器 ,充分展示自己的風格,而各種民族樂曲,也在不同演奏者的演奏下,出現了不同的韻昧,構成了羌族 樂器表現羌族音樂時,獨具的藝術特色。
推薦閱讀:
※【音樂專輯 - 徐良《我》】
※周杰倫有哪些優秀的電影?
※如何看待袁婭維及她的新專輯《tiara》
※一音樂人創出八線數字記譜法
※全民K歌 or 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