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中):執行問題的根源與徹底的解決方案

大概是五年前,有一位朋友開戶做外匯,先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從三萬美金做到五萬七千美金,然後又經過兩三個月,虧損到只剩三千美金。

當然,他非常地困苦,所以找到我,問我能不能幫他擺脫困境。

他的疑問是,他的虧損,是從一筆大虧開始的,是不是做交易的時候設置好止損,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了?

我跟他一起回顧了此前盈利的交易,指著一筆一筆的進出記錄解釋:你看,你做的都是抄底摸頂的交易,你的很多盈利單,是從虧損很多轉為盈利的,如果你設置止損,這些單子都會變成虧損單,而這些小幅虧損的累加,早就讓你從三萬虧損到三千了。

所以,你的問題並不是大虧如何避免,而是你所有的交易都遵循著相同的錯誤邏輯,你得調整這種邏輯,無論進出條件還是倉單處理。

他很奇怪地問,我之前是賺錢的啊,為什麼說是錯誤的呢?你要說設置止損之後會被止損,那我止損設置得大一些不就行了?

我進一步解釋:不是說錯誤的交易就一定會虧損,由於運氣的原因,錯誤的交易也可能暫時盈利,但是,從長久來說,只要交易本身有問題,問題就一定會顯現出來。

比如,做抄底摸頂的交易最怕大幅單邊,那麼,你就一定會碰到大幅單邊,因為市場本身就是要遍歷各種走勢的;而在多次大幅單邊之後,你一定會在某一次暴虧,這不是止損能解決的,是你交易中的固有缺陷。

做趨勢跟蹤的人也一樣,做趨勢跟蹤最怕持續的震蕩,他們也一定會面對持續的震蕩,這也是市場本身的運行邏輯導致的。

再比如說止損,儘管你之前的交易沒有設過止損,但從本質上來說,也是有止損的,就是你對虧損的承受限度。沒有達到承受限度,你就放著不管;達到了承受限度,無論心理壓力還是爆倉壓力,你都需要無可奈何地平倉掉。這也是止損啊。

當然,絕大多數的虧損單都被你扛回來了。但是,根據我們上面說的,百分之百有一次行情,你沒能扛回來,這就導致了第一筆大虧。這筆大虧之後,你的心理壓力變大,承受限度隨之變小,所以,後面略有虧損就趕緊平倉。這時候,你想贏怕輸,急於扳回損失,再想利用之前的模式盈利,已經不可能了。

此時,唯一的途徑就是重建一套正確的操作模式,完全替代之前的交易模式。

或許是我沒有說服他,或許是我說的方法太複雜、太難了,總之,他沒能接受我說的總體性解決方案,而是又去問別人,是不是我設置了止損,馬上就能扭虧為盈了?

後來,他因為持續的大虧,幾次入金之後,無奈地退出了市場。

我當然不希望大家重蹈他的覆轍,所以,我想試試看,能不能勸大家接受系統化的方案,因為我認定,我說的是對的:交易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既不能只盯著惹人注目的那幾筆交易;也不能只盯著一個或幾個交易環節,而應該從總體上解決問題。

我們之前聊到大腦的運行方式,說它是自動化的,這個自動化,必然帶來一個要求,就是模式化。簡單說,就是一旦如何如何,我就必然如何如何。

為什麼是模式化的,而不能隨機應變呢?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我小時候是在農村長大,初中的時候要穿越農田,走路去上學。有一天,我走在田埂高高的草叢裡,突然,我心念一動,猛一下跳開了,定睛一看,一條蛇往我的反方向快速游去。哦,原來是我感覺到草叢裡有蛇,所以才趕緊跳開。

你看,有感覺,然後馬上跳開,這就是模式化的,這就可以實現自動化。

但如果是隨機應變呢,就得觀察之後下定論。我感覺到草叢有異樣,這是有蛇呢,還是風吹草動呢;有蛇,那蛇是有毒還是無毒呢,它是害怕我,也逃走呢,還是準備攻擊我呢?考慮的一多,這就沒辦法實現自動化了。

不能自動化,效率就會比較低,保不齊什麼時候就被毒蛇咬死了。

所以,模式化及其帶來的自動化,自然而然就有進化優勢。我們的大腦在遇到任何新事物時,第一反應就是尋找其中的模式,構建模式化的應對方案。

但問題在於,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複雜的,不像草叢裡有蛇一樣,有一個簡單、明確,而且肯定正確的應對方案,此時,如果胡亂找一個模式,往往會導致負面的影響。但大腦可不管這些,它就是按照它自己的方式,找一個模式,然後往複循環使用。對於它來說,這樣才有安全感。

比如有一位女孩,史凱蘭,在13歲的時候,她失去了父母,這當然是極其痛苦的經歷。但是,在痛苦中,她的大腦也建立了這樣的認知:所有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最終都會離我遠去。

長大之後,像所有的女孩一樣,她遇到一個男孩子,兩個人墜入愛河;也像所有的戀人一樣,兩個人難免有爭吵,在爭吵中,她說,如果你不愛我就該告訴我,如果你不愛我,我就會消失,不會再出現在你的世界裡。男孩子賭氣說,我不愛你。

聽到這話,史凱蘭痛苦得深深彎下了腰,但是,在她的大腦深處,原有的模式卻得到了印證和進一步加強,果不其然,我的愛人終究會離我遠去。這讓她的大腦感覺很舒服,很有安全感。

於是,她默默地離開了那個城市,離開了那個男孩。

這是我最喜歡的電影《心靈捕手》里的情節,這部電影主要是表現男主角威爾的心理問題,但其實,女主角史凱蘭也有自己的心理問題。

再比如,有一些女人會說,這個世界上的男人沒一個好東西,果然,她遇到的所有男人都有各種問題。

為什麼呢?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有意無意地篩選我們身邊的人,比如亞琦和振興都是非常理性的人,這就是我無意中的篩選,易於情緒化的人,我和他交往不來。

再比如,《神探夏洛克》第三季第三集的55分鐘之後有一個情節:華生髮現自己的太太是一位特工,非常地憤怒,他說,是不是我這輩子遇到的所有人,就沒一個正常的?福爾摩斯說,你所有的際遇都是你自己的選擇,你迷戀一種特定的生活方式,你詭異地受到危險的人和事的吸引,所以你愛上了這個女人。這是你的選擇。

如果一個女人認為男人沒一個好東西,她會怎麼篩選自己身邊的人呢?

她會更多地接觸壞男人,與之交往,只有這樣,她的大腦才能不斷重複和加強這種邏輯,才能有安全感。當然,這樣的感情會讓她很痛苦,不過無所謂,她的大腦會很舒服。

當然,她也會遇到好人,此時,她會怎麼辦呢?

任何人身上都難免有缺點,她會把這種缺點放大,強行認為對方是壞男人,以對待壞男人的方式與之相處,一旦對方忍受不了,棄之而去,她就會想,果然如此,男人沒一個好東西。

這當然是一種極壞的模式,但怎麼才能擺脫它呢?

可能是一場偉大的愛情,可能是一個完美的男人,我也說不好,因為這太難了。

調整自己的模式,會讓我們的大腦喪失安全感,所以,我們很難主動地、順利地完成這個過程,《心靈捕手》里的威爾,就幾經反覆才完成了最終的過程。

尤其需要強調的是,我們身邊的人早已經習慣了原有的我們,一旦我們要做出改變,他們也會不舒服,因為他們也需要隨之調整對我們的預期,所以,他們也希望我們保持原有的模式,不要有任何變化。這必然會增加我們改變自己的難度。

比如,我們在結婚之後,自然要調整行為模式,要以家庭為主了,但是,如果我們的朋友還沒有結婚,他就會希望我們繼續泡吧、出去耍,一旦我們拒絕,他們就會以各種方式阻止我們的改變,比如嘲笑我們婆婆媽媽。

所以我才覺得,《心靈捕手》里的查克是非常偉大的朋友,正是因為他主動地推動威爾的改變,才使威爾完成了模式調整的過程。

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

如果一個模式讓我很痛苦,我怎麼可能有安全感,又怎麼可能不主動求變,而要不斷循環呢?

其實,這沒什麼好奇怪的,這恰恰是很多人的生活軌跡。試問,我們有多少人是不斷重複自己的生活軌跡,又有多少人明明對自己的生活不滿,卻又無可奈何?

比如,在《什麼是戰略》的最後,羅振宇先生聊到了性工作者,說她們的工作、生活、愛情就是在一個很低的層面上不斷重複。

她們難道不想擺脫嗎?

當然想,但是,她們擺脫不了。

如果我再說原因是大腦有安全感,大家或許會覺得我有點裝神弄鬼了。我們聊一下模式化循環的第二個原因,就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地壞的,都會有它的好處,這種好處讓我們無法自拔。

比如,做性工作者,很輕鬆地就可以賺到很多錢。

有些性工作者會說,以後年齡大了,找個老實人嫁了,開個花店什麼的。

扯淡。

且不說老實人這事,就說開個花店,想一想是很浪漫,鮮花環繞,但是多麼辛苦啊,這個辛苦錢是她們賺得了的?

因此,為了滿足自己躺著就能賺大錢的需要,她們也只能保持低水準的循環。

我們再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以便於大家理解和接受這個看似非常顛覆性的觀念。

比如說,很多人自認為自己有拖延症,明知道有事情該去做,就是不去做,想盡辦法逼自己,就是無法堅持完成。

但這真的是因為拖延症嗎?

未必。

我的外語能力超級差,英語學不好,高中改學了俄語,但俄語也學得不怎麼樣,大學考四級的時候考不過,此時,我是努力複習嗎?不,我跟家裡人說,大學俄語難度比較大,直接學的話,不知道該如何下手,讓家人把我高中時的教材寄過來,我先從熟悉的開始複習。

課本寄過來之後,我開始學俄語了嗎?

沒有,我繼續看我的雜書。

那我為什麼讓家人寄書呢?

因為在寄書的過程中,我可以跟自己說,我等教材寄過來再說,這樣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學俄語了。

所以,我無法堅持學習俄語,和拖延症有什麼關係嗎?

沒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我的俄語很爛,學習的時候會很痛苦,於是我找各種理由逃避這種痛苦。

同樣的邏輯,一位大四的學生應該寫簡歷找工作了,但他就是不去寫,是因為拖延症嗎,他咬著牙寫完簡歷,就沒有問題了嗎?恐怕到時候他又會為自己懶得投簡歷、懶得面試發愁了。

所以,這是模式化循環的第三個原因:任何模式的背後往往都有深層次的生活本身的原因,這些因素不改變,我們就無法改變自己的處事模式。

比如,我的外語能力不提升,不讓學習本身成為一件愉悅的事情,我就不可能解決自己不願意學習俄語的問題,我就必然會陷入不想學,於是水平很爛,學習難度很大,於是更不想學的循環。

此時,責備自己,焦慮,都是沒有意義的,恰恰相反,根據我們上一期的內容,我們知道,這樣的負面情緒會消耗我們的意志力,導致我們更沒有意志力去做該做的事情了。

比如很多人奇怪,為什麼時間越緊張,越拖延不起的時候,我越是會去玩遊戲呢?就是這個原因。

關於這一點,我們最後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之前我看到一個報道,有一家人,妻子很賢惠,一個人支撐起一個家庭;丈夫是一個酒鬼,什麼也幹不了,成天懷疑妻子不忠,喝醉了酒就打她,終於有一次,妻子在參加了孩子學校組織的家長活動之後,被活活打死。

在妻子這麼有能力的情況下,丈夫為什麼不好好地享清福,卻主動破壞了這個家庭呢?

因為丈夫在生活中是一個徹底的盧瑟,妻子越是賢惠,越是孝順父母、照顧子女,就越讓他感覺自己一無是處,他只有通過懷疑妻子不忠、質疑她、打她,才能找到一點自己佔據道德制高點的感覺。

因此,無論丈夫酒醒之後如何後悔,如何保證,無論妻子如何包容,如何想感化他,只要他的盧瑟狀態不發生變化,他就絕無可能停止家暴。而且,我們能夠猜想到,妻子對他越好,就越會激發他的憤怒。

聊到這裡,我們還沒有涉及交易,沒有聊到執行,或許大家會很奇怪,這些內容和我們做交易有什麼關係呢,最重要的是,它能指引給我們徹底解決執行問題的途徑嗎?

我們簡單總結一下上一段的內容:我們的大腦在面對新事物的時候,會本能地尋找模式化的解決方案;隨意的模式往往是不靠譜的,這會讓我們很痛苦,但是因為,一:大腦本身的安全感;二:模式的好處;三:更為深刻的生活本身的原因,我們無法擺脫這種痛苦,而只會在其中循環。

我們在股市裡是不是這樣呢?

當然是的。

我們想想我們自己的操作就知道,追漲殺跌、抄底摸頂、死不止損,明知道這樣的操作不靠譜,我們依然難以調整自己的行為。

所以,真正關鍵的問題其實是,我們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交易模式?

我們跟大家聊一下斯金納的一個實驗,斯金納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大師,我們知道,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模式是在「刺激-反應」的過程中形成的。

當時,斯金納養了一群鴿子,但他不好好養,餵食的時間是隨機的,結果一段時間之後,所有的鴿子都變成了「神經病」,有的整天搖頭晃腦;有的成天扭屁股;有的成天跳亂七八糟的舞蹈。

為什麼呢?

因為有時候長時間不餵食,它餓呀,所以就會想各種辦法討食吃,恰好有一次它做某個動作,你餵食了,它就會以為是這個動作帶來了食物,於是就會重複做,然後很偶然地,又有一次得到事物了,這種關聯就會強化,久而久之,它們就會重複做這套動作。

這就是「刺激-反應」的機制。

那麼,鴿子為什麼不直接喊一聲呢:「來,給大爺餵食。」

想喊你也得會呀。

鴿子不會說話,只好用自己的方式了。

我們進入市場,我們也想按照市場運行的特徵做呀,但我們想,我們也得會呀,不會怎麼辦?我們也只能用我們已經很習慣的、生活中處理問題的方式。

比如,我們在生活中習慣了趨利避害,而股市是上漲賺錢、下跌賠錢,所以,我們看到價格急漲自然就忍不住去追、看到市場下跌自然就害怕,也自然而然會養成追漲殺跌的習慣。

再比如,我們都不捨得止損。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在生活中就不捨得止損。

比如被家暴的妻子,幾次下定決心離開他,但他酒醒了一求情、一哭訴,馬上就心軟了,還抱著一顆聖母心想拯救他,最後被毆打致死;跟我們買了一支爛股票,幾次下定決心要止損,但一看有反彈苗頭,就又捨不得了,最後被深套,有什麼區別嗎?

再比如,我們對行情總是抱有各種期待,買的股票大漲如何如何。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在生活中就愛做白日夢。

所以,我們的交易模式,其實也是有極其深刻的生活本身的背景的,也不是那麼好調整的。這就徹底解釋了我們為什麼會出執行問題,以及,我們為什麼會反覆地出執行問題。

——我們制訂的理性的交易計劃是違背我們的交易模式,所以我們會出執行問題;模式本身就會反覆起作用,所以我們會反覆出執行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有虧損,也會很痛苦,但是無所謂它,大腦很舒服,很有安全感。

所以,我們咬著牙不追高,在某一次交易上執行了計劃,就解決問題了嗎?

不是的,哪怕這次我們咬著牙過去了,下一次、下下一次,問題還是會出現,它會像幽靈一般纏著我們的。

聽到這裡,大家可能會說:即便我認同你所說這一切,我也想請問,你說任何模式都有它的好處,那好,這種必然會虧損的交易模式明明就是一種自毀程序,它有一丁點的好處嗎,我為什麼停不下來?

說實話,這個疑惑也是我在寫這期節目的文稿時想得最多的一個問題。

我思考的結論是,好處可能在於,它會帶給我們希望,虛妄的希望。

很久之前,我在一家期貨配資公司遇到一位投資者,他虧損了五千萬,公司也黃了,妻子也跟他離婚了,但他還是配資做期貨,我很奇怪地問他,你怎麼不去找工作呢?他回答我說:有什麼工作一天就能賺十多萬呢?我很詫異地反問他:又有什麼工作一天就會虧十萬、一百萬呢?

但是你看,他根本就沒有反思過我這個問題,因為追漲殺跌也好,抄底摸頂也好,這樣的交易模式曾經給他帶來過大幅盈利,他就一直對此抱有希望,根本停不下來。如果大家還記得,我們曾經說過小老鼠和乳酪的故事。

當然,大家可能會說,我不像他那麼極端,我當然也不是笨笨的小老鼠——小老鼠很萌噠,乃們不要黑它。

但真的如此嗎?

我經常在節目里勸大家,先暫停實盤,等有了交易系統再做,此時,大家總是會說,我停了實盤,不就無法扳回損失了嗎?

但是,你不停實盤,虧損會越來越大啊。

所以我們都一樣,只要我們被虛妄的希望指引,我們就絕無可能停下交易,只要我們還在做,又沒有更好的模式,我們就會繼續使用原有的模式。

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靈光一閃:對啊,只要有更好的模式就可以了呀。

對,這就是徹底扭轉困局的途徑:既然大腦設定的模式不靠譜,我們就自己設定一個靠譜的模式取代它。

所以一般人和能夠把事情做好的人有什麼區別?

一般人只有一套模式,就是生活的本能,他拿著這套模式去套所有的事情;能夠把事情做好的人能夠認識到,任何行業都有自己獨特的模式,我要學好這些東西,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他會有很多套模式,在不同的事情上使用不同的模式。

比如一位企業領導者,在顧客、底層員工和高層面前,說話的方式和內容肯定是不一樣的。

這種人知道尊重知識,能夠認識到,事情做不好是因為自己能力不行,所以就會不斷提升自己,不允許自己始終在一個低水平上循環,不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還企圖上天給自己一個不一樣的結果。

而反過來,一般人就是太不尊重知識,總是覺得這還需要專門學什麼嗎?所以無論是誰,動不動就對股市發表一番言論,國家隊如何如何,莊家如何如何,大盤上三千點還是下三千點。

這樣的人,很難有做好交易的機會。

我還是舉一下自己的例子吧。

我在2009年大敗虧輸,心情和生活平復下來之後,要重新上路了,我太太說,家裡還有一點錢,如果你還想做交易,可以先拿著這點錢去做。我當時說,不,我不能做實盤。

為什麼呢?

首先,別說不賺錢,哪怕我拿著那點錢賺了錢,又能如何呢,翻一倍、兩倍,能徹底改變財務狀況嗎?不能的。其次,一旦我做了實盤,開盤的時候得緊盯盤面,那我還有時間看盤,還有可能提升自己的交易能力嗎?恐怕很難了。

如果我的能力不提升,如果我還只是在一個很低的水平上循環,那麼,我做實盤的意義又何在呢?

所以我拒絕了太太的提議,專註於提升自己的交易能力,尋找自己的交易模式。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要怎麼尋找自己的模式呢,又要怎麼做,才能讓新模式取代舊模式呢?

這個話題,我們下一期節目詳細討論。


推薦閱讀:

作為管理者,如何提升員工執行力?只需5步!
為什麼我的團隊沒有執行力?你是一個好領導嗎
「溝通」在執行力中的舉足輕重
內控連載20:讀《杜拉拉升職記》向500強外企學內控 之內控執行策略
央媽宣判死刑!你手上這類銀行卡要作廢了!立即執行!

TAG:方案 | 解決方案 | 執行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