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之前》第三期:波旁王朝及新西班牙總督區早期機制幣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新西班牙總督區(墨西哥)的建立,和這裡早期鑄造的錘制幣,今天我們接著這個話題講講波旁時代的墨西哥,以及這裡後期的機制幣。
一、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想要了解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我們必須先了解其位於歐洲的宗主國的情況。18世紀初的一場大戰讓歐洲的局勢發生了無法逆轉的轉變,所以今天我們就從這裡開始。
事實上,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歐洲每一百年就會有一場大戰。16世紀初是義大利戰爭,17世紀初是德意志三十年戰爭,18世紀初是我們今天要講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9世紀初是拿破崙戰爭,而最悲慘的是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的20世紀。風水輪流轉,這些大戰改變了許多國家的命運。16世紀初義大利戰爭的大贏家西班牙就在18世紀的王位繼承戰爭中輸了個精光。
在講述18世紀的王位繼承戰爭之前,有必要給大家鋪墊一下西班牙(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的構成。
17世紀末的西班牙無疑是歐洲最強大的勢力之一,當時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除了西班牙本土之外,還擁有尼德蘭和大部分義大利等歐洲領土,而且還有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這個他們最堅實的盟友。所以儘管經歷了菲利普四世時期的衰落,西班牙的強大仍然不是其他國家可以撼動的。下圖中紅色的部分是當時西班牙實際控制的領土。
然而,哈布斯堡家族為了防止領土被分裂,必須保證血統的純正性。長期的家族內部通婚給皇室血脈帶來了無法治癒的遺傳病。把西班牙帶向沒落的菲利普四世就深受遺傳病的折磨,而這還不能與他可憐的兒子卡洛斯二世相提並論。
菲利普四世1621-1665在位
卡洛斯二世先天患有智障,下顎前突,癲癇,以及許多其他遺傳病,其中最糟糕的當屬陽痿。他4歲即位,當時仍不能說話,直到10歲才學會走路。古怪的體型和智力的殘疾導致了「王室受到詛咒」的謠言和「著魔者卡洛斯」的稱號流傳到了街頭巷尾。由於身體條件的限制,悲哀的卡洛斯常常被排除在政治決策和博弈之外,朝政由親法國和親奧地利的勢力輪流把持。
卡洛斯二世1665-1700在位
1700年,卡洛斯二世痛苦的一生迎來了終結。卡洛斯生前經歷了兩次婚姻,但由於性無能導致未能留下任何子嗣。他生前曾經簽署遺囑決定死後將王位傳給外甥,法國的安茹公爵腓力(後來的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五世)。這一決定在卡洛斯死後遭到了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強烈反對。而另一方面的法國,正處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統治之下,無論軍力還是國勢都處於鼎盛時期,自然也不肯讓步。
安茹公爵腓力1700-1746在位
1701年,法奧雙方在義大利分別完成軍事部署,王位繼承戰爭拉開了序幕。戰爭初期歐洲各國都傾向於認為強大的法國必將輕鬆打敗日薄西山的哈布斯堡家族,然而奧地利的盟友英國卻出人意料地在海陸兩線擊潰了法軍,戰勢轉向對哈布斯堡家族有利。下圖中粉色國家為反法聯盟。
1706年,已經繼承王位的菲利普五世被迫逃離首都,法軍也逐漸退回本土,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大公(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入主西班牙,稱卡洛斯三世(偽),眼看哈布斯堡家族勝券在握。就在這時,法軍卻戲劇性地在一些關鍵戰役中獲得了優勢,戰爭陷入了膠著。
查理大公
然而歷史的戲劇性遠超人們的想像,1711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一世死於天花。在權衡了利弊之後,查理大公決定放棄西班牙王位,回到奧地利繼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戰爭也因此結束,菲利普五世得到承認,西班牙進入波旁王朝時代。
約瑟夫一世
二、波旁王朝治下的新世界
在西班牙波旁王朝治下的新西班牙總督區到1821正式獨立之前為止,一共經歷了菲利普五世(中間穿插了一年的路易一世),費爾南多六世,卡洛斯三世,卡洛斯四世,和費爾南多七世這五個主要時期。
跟歐洲本土的風起雲湧不同,西屬殖民地普遍沒有受到戰事的牽連,大部分總督區積極地拓展了領土,美洲本地的經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同時獨立意識開始增強。
波旁時代被稱為復興的時代,這更多是站在包含殖民地在內的整個西班牙帝國而非日漸式微的西班牙本土的立場上得出的結論。
波旁王朝給西班牙及殖民地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執政思路的轉變。從前,哈布斯堡家族的執政策略一直是以封建與領地的過時思路為指導的,這在貴族體系完備的歐洲也許還算行之有效,但在新世界則顯得異常無力。
波旁王朝的第一位國王菲利普五世為西班牙帶來了法國式的中央集權體質,更加行之有效的忠於中央政權的官僚體系建立起來,殖民地官員可控的領土大大的提升,同時美洲的經濟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下圖為19世紀初,波旁王朝統治墨西哥的最後階段新西班牙總督區的遼闊版圖。
然而這個制度有一個致命的缺陷。西班牙雖然有能力任命本土的精英去新世界構築完善的官僚體系,但卻無法為龐大的殖民地提供必要的軍力協助治安與防衛。不湊巧的是,殖民地領土的擴大和經濟的繁榮讓各總督區急需一套強大的安保體系。
殖民地地方官員做大,人民需要安保,而中央無力提供援助,其結果就是總督區各省份由官員自行組織軍隊防衛邊境。官員,人民,和軍隊的本土情懷日益加重,中央的管控則日益無力,這位最終美洲各總督區的獨立埋下了伏筆。
三、波旁復興的墨西哥
西班牙殖民時期的墨西哥本身史料就不甚齊全,加上內容上抑或言之不詳,抑或過分粉飾,可信度又降低了許多,導致許多歷史實情撲朔迷離,如今史家依然眾說紛紜。其中討論最多的無疑就是「波旁復興」給墨西哥帶來了發展還是更多的掠奪。
「發展說」的史家們喜歡援引18世紀墨西哥的對外貿易增長數據,「掠奪說」的史家們喜歡援引這時期白銀產量和國內消費的不平衡,雙方各執一詞。
貓眼是更傾向於「發展說」的,而且比較欣賞一些更客觀的史家引用的例證:
18世紀墨西哥農業生產佔用了國內80%的勞動力,卻創造了不足40%的國民總收入;而礦業僅佔用了大約10%的勞動力,卻創造了超過50%的國民總收入;兩者相較,礦業及白銀出口對當時的墨西哥而言是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所以龐大的白銀出口並非被掠奪而是主觀擇優,所以在基本消費品自給自足的墨西哥,對外貿易的增長是國民消費能力提高的表現。下圖為18世紀以後墨西哥白銀年產量曲線 。
既然了解了歷史背景,我們下面來繼續前一期的內容,介紹一下這一時期的新西班牙總督區鑄幣。
1715年新西班牙總督區8埃斯庫多金幣
波旁王朝新西班牙總督區的機制幣
發達的交通,成熟的管理體制,先進的開採技術,以及相對充沛的礦藏等諸多因素讓墨西哥在18世紀初開始逐步取代秘魯成為西班牙帝國貴金屬的主產區。
隨著西班牙本土對墨西哥貢賦依賴性的提高,高效的機器鑄幣技術被引進到新西班牙總督區以加速生產。
1. 多邊形十字機制幣(1733-1734年)
1730年代,為響應中央政府的號召,新西班牙總督區開始試驗新型鑄幣技術。1732年墨西哥成功鑄造了第一枚雙柱機制銀幣,成為了新世界的第一枚機制幣,這個起點對後世產生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當時殖民地的條件還比較艱苦,所以並不能在同一時間實現所有機位的現代化。
在1733年至1734年,墨西哥造幣廠在未能裝配現代化機器的機位上還做了另外一種嘗試。其本質上依然是早期打制幣的思路,但卻使用機器將銀餅切割為多邊形幣坯,然後用衝壓機壓印模具圖案,雖然還不能算是現代機制幣,但至少在美觀和效率上有了大大的提高。下圖為模具和早期螺旋衝壓機。
這個系列因為只是當時的權宜之計,所以僅鑄有4、8里亞爾兩種面值,且僅有1733與1734兩個年份,根據鑄幣師簽名的不同共有三個主要版別:
1733-F版
最少的版別,廠標Mo及鑄幣師簽名F都在盾徽左側,盾徽右側只有面值8。
1733-MF版
鑄幣師簽名MF在盾徽左側,盾徽右側為廠標Mo和面值8。
1734-MF版
同上一版,但年份為1734年。
2. . 機制地球雙柱銀幣(1732-1771年)
如上文所說,墨西哥造幣廠在1732年成功鑄造出新世界第一枚機制銀幣,從此為這種世界最重要的貿易銀幣系列拉開了帷幕。
這裡還要先插一小段題外話。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硬幣側面通常有一圈邊齒,正反面最邊緣處也通常有一圈突起,有時甚至還裝飾有一些小點或花飾?其實這些元素傳承已久,甚至在機制幣出現之前就有這樣的設計,一直沿用至今。
為硬幣增加這些設計的最初動機並非為了裝飾,而是為了保證錢幣的信用。早年的時候硬幣都是貴金屬所制,於是就有一些投機者利用剪邊、銼邊的手段從硬幣上盜取貴金屬。為了防止這種行為,鑄幣師們在硬幣的邊上加設了這樣一圈標記,方便使用者辨識硬幣是否經過處理,如果發現邊上的圈或齒形痕迹有被銼過或者削掉的痕迹,則可以拒收這樣的硬幣。
被銼過邊的美國金幣
由此反推,可以說明墨西哥經濟在波旁時代的顯著發展。
通常而言,進貢或者國家與國家之間進行貿易所使用的錢幣是不需要使用這樣複雜邊齒設計的,只需要稱重核對即可。往往是民間貿易流通用的銀幣,出於信用考慮,必須要加上這種保護措施。
墨西哥從18世紀上半葉就開始鑄造帶有邊齒的銀幣,說明當時墨西哥民間商業發展就已經很發達,同時私人業主繳稅比例在總貢賦中所佔比例也相當大,由此可見西班牙對墨西哥的態度並非掠奪而是合作。
地球雙柱的花型邊齒
反例就是秘魯總督區的波多西造幣廠(玻利維亞),一直到18世紀下半葉還仍然鑄造沒有保護措施的手工打制幣(下圖1768年波多西8里亞爾),這證明那裡本地經濟極其落後,同時貢賦主要由當地政府統一向中央繳納,這才是真正的掠奪。我們在以後的文章里會進一步討論。
下面我們來簡單說說墨西哥出產的機制地球雙柱銀幣。
自1732年定型時起,地球雙柱銀幣的設計就幾乎沒有改變過,雖然各種細微的變化數不勝數,但基本上可以總結為一下幾個時間段和主版別:
A,試驗期(1732-33年)
這一時期的廠標還不穩定,依據造幣廠廠標寫法,鑄幣師名字縮寫可以分為以下四個主要版別:
A-1廠標和鑄幣師分別為Mo及F(1732年)
A-2廠標和鑄幣師分別為MX及F(1733年)
A-3廠標和鑄幣師分別為Mo及MF(1733年)
A-4廠標和鑄幣師分別為MX及MF(1733年)
B,成熟期(1734-60年)
這一時期版別設計穩定在上面的A-4版設計,也就是廠標使用Mo,鑄幣師名字使用兩個字母(MF或者MM)的標準模式,我們後世見到的地球雙柱大多都是這個樣子。這一時期主要需要注意兩根柱子頂端的王冠是否相同,主要有兩種版別:
B-1兩個王冠
B-2左面為皇冠,右面為王冠
C,進階期(1761-71年)
在上面的成熟期階段,雖然設計穩定了下來,但是因為技術和模具雕刻水平的限制,鑄造出來的錢幣質量參差不齊,有的壓印精美細節清晰,也有的製作粗糙壓印不全。為了提高鑄幣的美觀程度,墨西哥造幣廠著實在模具雕刻上花了一些功夫。
在1761年,新模具上線,精美的雕工加上衝壓機增加的配重讓鑄造出來的錢幣更接近歐洲的水平。新版幣與舊版幣最大的不同在於模具上地球的雕刻更加細緻,線條也更加清楚。所以,經常有剛入門的藏家用地球面的細節評論品相,看到這裡就要明白這並不是有效的方法。
這個時期雙柱面的設計沿用了上一階段B-2,也就是左側皇冠右側王冠的設計,但這個階段的盾徽面依照王冠頂部十字插入幣文的位置不同,也主要分為兩個版別:
C-1十字頂端插入幣文「HISPAN」的「I」與「S」之間
C-2十字頂端插入幣文「HISPAN」的「H」與「I」之間
經典的地球雙柱成為了當時全世界的主要貿易銀幣,而白銀出口給墨西哥帶來的收入鑄造了一批美洲土生土長的精英階層和中產群體,消費能力的提高,對國際認同的需求,以及自主意識的增強為日後墨西哥獨立埋下了種子。
我們這一期的【美元之前】就講到這裡,畢竟是以介紹背景為主的入門級文章,沒有篇幅將版別列得更細,如果想要系統地收藏雙柱銀元,建議購買一本目錄。下期我們將介紹墨西哥出產的人像雙柱,敬請期待。
推薦閱讀:
※沒落王朝有勝仗無勝果
※1644年大明王朝已經腐敗到如此程度,明朝亡的一點都不冤!
※華北大旱災葬送了清王朝
※袁崇煥死的其實一點也不冤,自己的一句大話葬送了一個王朝
※《中國古代的王朝和國家》:大西(明末張獻忠建立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