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女范捷錄》研習報告 勤儉篇

勤儉篇

【勤者。女之職。儉者。富之基。勤而不儉。枉勞其身。儉而不勤。甘受其苦。儉以益勤之有餘。勤以補儉之不足。若夫貴而能勤。則身勞而教以成。富而能儉。則守約而家日興。是以明德以太后之尊。猶披大練。穆姜以上卿之母。尚事紉麻。葛覃卷耳。詠后妃之賢勞。采蘩采蘋。述夫人之恭儉。七月之章。半言女職。五噫之詠。實賴妻賢。仲子辭三公之貴。己織屨而妻辟纑。少君卻萬貫之妝。共挽車而自出汲。是皆身執勤勞。躬行節儉。揚芳譽於詩書。播令名於史冊者也。女其勖諸。】

勤者女之職 儉者富之基

〖勤者。女之職。儉者。富之基。勤而不儉。枉勞其身。儉而不勤。甘受其苦。儉以益勤之有餘。勤以補儉之不足。若夫貴而能勤。則身勞而教以成。富而能儉。則守約而家日興。〗

我們對「勤儉」兩字太熟了。「勤」是做事儘力、不偷懶;還有經常的意思。之前幾次出現「勤王」這個詞語,是指對國君非常的盡心儘力,還有一個說法「速速進京勤王」,說明國君到了危急時刻,需要趕快去救命!有很多的大臣因為勤王有功,功勛甚至會高過開國的元勛。「勤勉」,是努力不懈的意思,勤而精進,不停歇。假如一曝十寒,就不能算勤了。

「儉」是什麼意思?節省,不浪費;還有一個說法,欠收;儉做形容詞是約、儉約的意思。「以儉為美」,儉是生活的一個標準。我們都聽過儉以養德,其實「儉」本身就是一種德行,《禮記》上也說「恭儉而好禮者,宜歌《小雅》」,是說態度恭敬,對自己的用度要求特別少。儉而約的人,一般來講,會比較樸實、儉省。

「勤者,女之職」,「職」就是職分、職責的意思。「儉者,富之基」,我們聽過「大富由勤,小富由儉」,說的就是勤儉。「勤而不儉,枉勞其身」,比方說我們賺來了一桶金,結果桶底有洞,自然是保不住,慢慢地就都流失掉了。又或者說,我們一直往桶里加水,而桶底下有洞,加的水一直往下漏,白白地勞動了半天。怎樣把勤勞致富的財富保存住,而不再「枉勞其身」?當然一定先是把底上的洞堵住,再來又勤又儉。「儉而不勤,甘受其苦」,假如儉而不勤,我們只知一味地守、守、守,如果只有一塊錢,這一塊錢你再怎麼掰,最多也就一百分,再怎麼花也就一百分。再儉又能儉到哪裡?何況現在沒有一分錢能買得到的東西了。我小時候二分錢還能買一把紅棗,現在不行了。所以說不一樣了,物價飛漲。古聖先賢的教誨非常有意思,很有味道。

「儉以益勤之有餘」,儉樸、儉省、節約的人,會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富裕。一不留神,我們發現這個月又省出來、節約出來一點,攢的越來越有餘處。「勤以補儉之不足」,原來日子是很苦,勤奮一點點,慢慢就可以補了原來儉樸生活的不足,日子越過越富裕了。後面這句話「若夫貴而能勤」,假如你富貴還能勤,「則身勞而教以成」,就可以教化到身邊的人了;「富而能儉,則守約而家日興」,假如富貴且守勤守儉,則家業還能夠成就。

看箋注怎麼解釋,加深對上一段的理解:

〈女不勤則生業廢怠,不儉則資產耗散,非治家之道。勤者,必勞苦。不儉,則勞而無補。儉者,儉約而甘淡薄。若不勤其職業而補益之,則徒自苦而已。能勤而儉,則日益而有餘。能儉而勤,則家饒而無不足。已貴而勤,則家人不惰,是以身為教也。已富而儉,則日用不耗,是因約而致豐也。〉

「生業」就是生活、職業、生計。「職」職分、職責。「基」,事物的根本。「益」是更加。「貴」是地位顯要,很顯然就是經濟和政治地位都很高的人。「守約」,守是保持,約是儉樸的德行。

這一章是說女人家要守著勤儉的道。做女人的如果不勤,我們生活的來源,或者說我們賴以生存的職業都敗廢、懈怠了。假如不儉樸,資財都會慢慢地耗散掉。所以說「勤者是女之職,儉者是富之基」。也就是說,勤是女子的本分,儉是女子經營家道使之富裕的根,這兩句話是至理名言。勤儉兩字,是相輔而行,不可偏廢的。

我們更要明白,勤力之人是勞苦的,假如沒有儉的行為和德行,必然會虧空自己的錢財物用,這是勞而無補的。假如一個人,他淡薄自甘,抱殘守缺,過這樣窮的日子,不肯勤勞,就不能算是儉樸。真有這樣的人很窮又很懶,他什麼也不捨得,自己過的日子也很苦。有的人還強辯,說這是甘於貧賤。其實不是這樣的,真正甘於貧賤的人是心中有道,他自己會有一段風骨在。而那些懶惰、平庸的人,可能他自己覺得是淡薄而甘於這種貧困,其實他們是慵慵懶懶的什麼都不幹,他們的一行一動,給人的感覺是沒有正氣的,所以不是真正的儉樸。在這種狀態下,不努力做事補貼家用,其實是自甘其苦。

所以儉是益勤之有餘,而勤是補儉的不足,這兩樣是缺一不可。假如一個人已經富貴,還勤勞儉樸不懈怠,那麼他不僅讓自己的家庭富裕,更能夠以此勤儉的德行,教化到身邊的人。因此不論貧富貴賤,男女老少,總要把勤儉二字立為做人的根本!

我們再詳細講一講勤儉的美德。經營家庭,重點在於要知足,古人說「富在知足,貴在知退」,因知足,而心靈富足;知退者謂之貴。學了傳統文化,我們才知道如何做一個富貴之人。知足為富,知退為貴;忍為貴,和為高,克己復禮。這都是人生的至理明言。尤其不僅女子要勤儉,男子也要講德行,男女都要有四德,勤儉,男女老少都是一樣的,不論富貴貧賤。

我們特彆強調,一個女子要學會勤儉持家,因為女孩子長大了要出嫁。孔老夫子說:「妻者親之主也,敢不敬與?」妻子是整個家裡的宗主,家裡的後代要靠她繁衍和教育,所謂「男主外,女主內」。女主人是一家真正延續後嗣的內主。女子是家庭經營的第一個主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而一開始父親就比母親少了十個月的胎教,接著丈夫又主在外的事務處理,所以女子長養勤儉持家的德行尤其重要。

現在社會中,很多女士在外面工作,常常會忽略家裡,可是家裡尤其是兒女需要人來照顧,到底是事業重要,還是兒女重要?我們用勤儉的德行教育兒女,一粥一飯,半絲半縷,都是給孩子養德!德行養成的教育就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也是童蒙養正的教育。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假如沒有給兒女演出節儉的品德,我們苦苦掙來的家業,很就快會散掉,最後搞不好我們還會含恨而死。像富二代這類人,他們真是錢多得數到手抽筋,又吃又喝,又賭又嫖。南方有個男孩子賭錢,一晚上多少個億就沒有了,讓父母跟著自己住橋洞,非常可怕。這是沒養成好的德行,卻由驕奢淫逸的習氣造成。還有的人言行舉止和自己平常的用度也是不相配,用的都是名牌,和普通物品的價格懸殊有一二百倍,甚至上千倍都有可能,這個一點都不誇張。

大老闆改奢侈習氣

有位老闆學傳統文化之前穿的鞋子七八萬塊,他這樣奢侈的結局是孩子比他還奢侈,「老子英雄,兒好漢」。他很生氣:「你憑什麼?」閨女就說:「那你憑什麼?」兒子也說:「姐姐穿,我也要穿。」所以他很苦惱。因為八十年代他就成了中國最早富起來的那批人,沒有學德行的時候,家裡是五輛賓士。他覺得,我掙錢要不花,那我掙錢幹什麼?因為他喜歡開車,就給爸爸買車,給岳父買車,所以有時候我們覺得是在孝敬老人,其實都是在孝敬自己。自從學了傳統文化,他不敢穿那些名貴的衣服了。

有一次他去接我,我看他邁台階的腳步和平時好像不一樣。就說:「您今天怎麼跟往常不一樣了,你的腳怎麼邁出去時抬那麼高?我覺著用不著那麼高。」他赧然而笑,臉一下就紅了,說:「馬老師,你真是高人,一下就看出來了。」我說:「看出來什麼了?」我其實什麼都沒看出來,就是看他邁台階邁高了。他說:「我的問題就出在腳上了。今天早上特別不好意思,那雙便宜的鞋被我踢壞了,想了半天,想起這雙鞋。」其實我壓根沒看出他那雙鞋怎麼樣。他說:「你猜我這雙鞋多少錢?」我想五百不可能,因為他讓我使勁猜,我說:「五千?」他說:「再加個零也不給你。」我說:「加個零都不給!那得多少?」「不到八萬,就這還是打完折的。」他說,這是三年前沒學傳統文化時買的。如今學《弟子規》兩年多,經常懺悔,懺悔以前簡直是敗家等不到天亮,不知道該怎麼樣造作。幸虧學了傳統文化,它真能救命。

他說,現在吃著健康飲食,沒事時跟大伙兒坐一起說說《弟子規》,談談怎樣拜父母。給岳父洗腳,他媳婦是給他父親洗腳,帶孩子學學孝道,這是人過的日子。他說,有錢別超過兩千萬,超過兩千萬就不叫錢了,凈惹事,凈找煩惱。因為他老在顯富,露富。比如說,把金條擺在桌子上,誰來跟誰炫,最後被偷得一根沒剩,還怨天下人心不古。我們祖先說過,「慢藏誨盜,冶容誨淫」,你老在那裡諞,炫富,露富,無異於告訴別人:快來偷吧,我家這麼多金條。現在有的女子打扮的模樣,就好比身上貼了一行字:趕緊來非禮。當人家說了不好聽的話,我們還在怪對方,其實都是自己感召來的。

把孩子培養成社會的財富

我們要培養有德行,有素質的後代,首先要教會孩子勤儉。事業做好需要我們勤,教好兒女需要我們儉。如果不教兒女德行,可能我們辛苦了半天,全被兒女給漏掉了,是不是就沒有儉?因此對於一個家族,一個家庭來說,教育兒女是營家勤儉的大道,這裡面有它很深刻的內涵,尤其教育孩子懂得節儉,這是我們一生勤勞不會白費的保證。「勤而不儉,枉勞其身」,假如孩子不懂勤儉,哪一天我們一撒手,一閉眼,真的就是枉勞一生。所以說教孩子勤儉是一個女子在家很重要的一項教育使命。

一個家裡能不能有勤儉的後代,一要靠母親,二要靠媳婦。婆媳是世界太平的紐帶,是天下的生命之源。好媳婦能夠旺三代,周家三太甚至旺了周家八百年。這些有德行的太太們,有多少已經是大富大貴了,還能做到勤儉的?像明朝馬皇后多典型!所以,尤其是一些有了事業的女士,再富也不要富孩子。記得!窮孩子的結局就是讓孩子懂得人生需要努力,而且只有在努力的過程中,才會提升自己真正的德行和能力。一個女子有事業了,實在把錢看輕了,以為自己賺了錢,就是讓孩子花的。我們可以看看,那些有智慧的女子,她們有錢了是讓孩子們花的嗎?

我認識一位女企業家,以前賺了錢就是讓孩子花,一個月花四五千也不眨眼。一個孩子,至於嗎?後來學了傳統文化,她縮減到兩千,孩子開始不高興了。我跟她講,五百就不少了。她說,五百對於我的孩子來說是太少了,要不再減到一千五。後來反正每個月都要超過一千五,一千七八的樣子,還鬧得很不愉快。因為你已經長養了他奢華之氣。

我們都知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要想拔出這種習氣,很費功夫。就像一滴墨水滴到一盆清水裡,很簡單,可是要取出來,難不難?很不容易。老師常常做這種比喻。好多人就問:「老師,我們賺這麼多錢不讓花,到底要錢幹什麼?」你還是沒明白這個理。像比爾·蓋茨,還有世界上好多名人,他們對財富是怎麼看的?要明白,假如不給孩子留棟房子,留兩輛車,不給他留點財富,他就沒辦法生存的話,你已經無後了。對不對?

要把孩子培養成社會的財富,甚至培養成能夠為社會創造財富的財富。我們很多的國學老師,他們是培養社會的精神財富的財富。像鍾博士到哪裡都是星級酒店,他會開車,幾乎用不著開車,都有司機在,衣食無憂。有的人坐著飛機從國外回來,一定要捐給他幾百萬。他說,我實在用不上錢,對不起,您可以捐給更需要的地方。人家是做到這個地步了。

有的女子為什麼要賺錢?沒有安全感。賺完了又心理不平衡,就奢侈亂花錢,在花的過程中,孩子看到就學會了。還有的女士是為了控制先生:錢是我賺的,你就得聽我的!很多的女子自己奢侈浪費,拿健康去換錢,拿自己的本分、本位去換錢,換來驕奢淫逸的生活,其實把本來是一條龍的孩子也教成了一條蟲。

我們說敗家,敗在哪裡?奢!所以一個女子一定要懂得怎麼樣持家,而且在做事業時,假如丈夫也能做,我們就退回來,在家裡守著,給兒子講勤儉:你爸在外面多不容易,咱娘倆可要省著花。另外家裡的經濟狀況,不要讓孩子知道太多,不管是大富大貴,還是小康富裕,不要讓孩子感覺家裡永遠有錢。「我有一杯水,就讓孩子有一杯奶喝」,這種教育方法我覺得不是正確的,最起碼不是太好的。「我們明明有一杯奶,要給孩子一口水喝」,這樣就可以了。要知道,孩子養成惜福的這種德行太不容易了。

一個開公司的老總,他的兒子四歲,吃飯的時候掉了一粒米,趴到桌子底下去撿,我當時看到眼淚就掉下來了。這孩子怎麼教得這麼好,我就誇他媽媽。他媽媽臉騰就紅了,她說:「老師,您這樣讚歎我,我很羞愧,其實我心裡想,趴地下撿這一粒米是很髒的,我在家都不支持。」她又說:「老師,我知道,這是我的心臟,孩子這樣做,其實都是我的先生教的,是他帶的頭,我還很不認同。」她先生的爸爸退休前是一所中學的校長,教養的孩子特別勤儉。她丈夫原來是大學老師,後來下海經商,家裡條件很好。他們做傳統文化的事情,或是見有修學的人,拿錢出來時,從來眼睛都不眨一下。對孩子的教育他以身作則,掉一粒米,就趴到桌子底下去撿,從沒要求孩子也節儉。結果孩子自己掉了一粒米,當著幾十人,有大人,有小孩,就撿起來說:「不好意思,吃飯不注意,掉了飯粒。」你說,你能不感動嗎?後來在一個夏令營,這個小不點給媽媽洗腳,他媽媽哭著說很羞慚,覺得自己不配。

現在她的孩子六歲了,成長得非常好。這個小孩在傳統文化的學校里學習,有活動時做個小主持。還能每日日行三善,每天晚上要拿著本子給媽媽簽字,少一善自己都覺得很慚愧,有時候要盡量地多做一件。這樣培養起來的孩子,我們想想,假以時日,父母把他放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會安心的。

這都是從一粒米,從一寸絲,半絲半縷教養起來的。這位母親說,學傳統文化之前,最反感的是,晚上婆婆拿著家裡破了洞的衣服,戴上老花鏡在補。她就發愁,補了誰穿?什麼時候找出來的?她怎麼都發現了?我怎麼一件都沒有發現?後來學習了才知道婆婆每縫一針,都是給我這個不知道勤儉,不懂得惜福的兒媳婦在撿德行回來。大家聽懂了沒有?這是很富裕的家庭的一位婆婆,這個小女子也是做總經理的。她現在非常節儉,一件上衣一二百塊錢的都不捨得買,以前是什麼時髦穿什麼,現在想想,都是德不配位。

以身作則教孩子勤儉

有一位女士買了一輛寶馬車,她學了傳統文化之後,發現不是她在開寶馬車,而是寶馬車在開她。一位有德行的老人家也曾說過,不是人住房子而是房子住人。她說自從買了這輛寶馬,弟弟借去,自己要心疼很久,弟弟開回來,自己還要再檢查一番,看有沒有哪裡不對勁。剛買回來的幾個月,回到小區該上樓時,自己還要在寶馬車裡再坐一會兒,感覺特別幸福!很喜歡!每一天實在沒事了,還要從樓上探下頭來再看上一眼車子。學了傳統文化之後,她說,這心態不對,不練放下哪兒行?她就決定以低於市場價十萬的價格把車賣掉,並且只賣給學傳統文化的人。

剛好這個男孩子的母親打算買一輛寶馬車,聽到這個消息,很高興,便宜十萬!跟先生商量,家裡只有一輛車,倆人用著也不方便,把這車給買了吧。她先生說,以前的確覺得不方便,現在學了傳統文化,知道一輛車都是在給環境增加污染,我們要為低碳做貢獻。她們家的裝修,就是以低碳為標準,特別環保,特別天然,全是撿來的那些垃圾,木頭、木棍,他們用刨子刨一刨,做了瓶子裝點土種上一株植物,歪歪地往桌上一放,還挺有藝術感,美得不的了。我總想將她家拍成照片,掛到網上。因為人心很美嘛。

她先生已經說不同意買車,這個妻子還放不下,還在糾結。後來她先生說,你怎麼可以把人家為了修學要放下的東西,給撿起來呢?她一下子就醒悟了。這個我們也要聽懂,為什麼要買這輛車?真的只是為了方便嗎?她自己也喜歡。她喜歡這輛車流線漂亮,裡面設計、配置的都挺好。跟朋友一起,隨著這輛車,自己也容易飄。坐到寶馬車裡,絕對是不一樣的。

諸位女士,我們學傳統文化之前,穿上一件特別喜歡的新衣服,是不是就願意趕緊出去給姐妹們看看,給咱爸媽瞅瞅?這個心當下已經偏了。所以我們就慢慢體會,富貴的人的心境不好把握,一不留神就溜到虛榮!驕慢!奢逸!咱家日子過這麼好,沒事在沙發上多躺會。學了傳統文化不敢了,為什麼?因為孩子看到,也會照著做。當看到孩子懶散的樣子,你還不知道是你老人家親自教的。

當她們學了傳統文化之後,親自買菜,親自做飯。這小女子說,我主動要求先生來監督,自己下廚房,不再讓公公、婆婆做飯了,現在知道讓他們做是消自己福報的。可是公公覺得她做得不太好吃,她就每天配合公公,跟著公公學廚藝。後來她做的飯,就問家人達標了沒有?我們這班朋友也去檢驗了一下,確實達標了,身手很利索。她說,這樣很省錢的。以前總是叫餐,現在又健康,又省錢,而且孩子也跟媽媽一起擇菜,也學會勤儉。因為以前買回來基本都是半成品,做飯也沒有什麼過程,現在擇菜反而是很好地教育孩子勤儉的時候,一片綠葉不可隨意丟棄。吃東西他們也會計劃得很好,寧可少吃一點,畢竟世界上飢餓的人還很多。

孩子在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下,特別特別善良,而且也很懂得節儉,穿的衣服都是廉價的,包括他爸爸的也都是這樣。這位父親也算企業家,又是大學老師出身,出門穿布鞋、布褲和布的上衣,又常常做傳統文化的各種活動,有時候也做主持人,他就那麼大大方方地走上去。我們覺得很奇怪,他拍出來的片子非常莊嚴,每一張照片里不知道比他生活中圓滿多少倍。每一個人都驚嘆,為什麼他會這麼圓滿?為什麼我們照出來的自己都不滿意?人執著到相上,著了相,當然照出來的照片也不圓滿,因為我們的心還沒有修得那麼圓滿。

女子勤儉可興家

說到勤儉,想到《女論語》里的一段話,大家要聽清楚,尤其是經營一個家庭的女性更要注意:「營家之女,惟儉惟勤,勤則家起,懶則家傾。儉則家富,奢則家貧。凡為女子,不可因循。一生之計,惟在於勤。一年之計,惟在於春。」下面還具體地說到要怎麼樣勤:掃地要勤,洒水要勤,除塵要勤,不能太邋遢,撮除垃圾要勤,對我們女子指導得非常得細緻。門庭前面不許被玷污,耕田勞作要辛勤。炊羹造飯要殷勤。來了賓客送人家要頻頻,要勤。如果來了人叫我們的時候「莫教遲慢」;還有餵養家畜,「積糠聚屑」還要勤。所以我們聽到古聖先賢對我們這麼仁慈的教育,非常感恩。還囑咐家裡的牲畜如果放養出去的話,要勤呼,勤喚,及時叫回來。

「夫有錢米,收拾經營。夫有酒物,存積留停。迎賓待客,不可偷侵。」丈夫把錢、物交給你,先生是耬錢的耙子,你要做好存錢的匣子,如果是往外揚的簸箕,就不好了。「大富由命,小富由勤」這八個字要記牢,大富大貴是天生的,小富是靠我們勤儉來的。「禾麻菽麥,成棧成囷。油鹽椒豉」,這都告訴我們要懂得經營,讓我們的家庭「酒漿食饌,各有餘盈」,「夫妻享福」,才會「歡笑欣欣」。

一個女子要撐起家不難,勤和儉,相輔相成,太重要了。有勤沒儉,很辛苦,白勞苦,以至我們過著最儉樸的日子,雖然你過得習慣,但是跟著你的人都會受著貧寒之苦,這樣也不大好。只勤不儉,不僅累人,最重要的累心,還可能身心疲憊,覺得我賺了這麼多年的錢都去哪裡了?這樣確實還會引起家庭的不和。只知節省不知創造財富就會一直受苦,因此勤儉兩樣都不能缺。家道興起來,要謹記為什麼不能懶,為什麼一定要勤。並且懶一般容易和好吃懶做、貪吃放一起,真是這樣的。有的人身上有十塊錢就好意思花八塊錢來買吃的東西。

勤勉節儉 循分稱家

有些話講起來不太好。我一直不明白一個學生怎麼可以寫不完作業就去見老師,我從小不知道寫不完作業跟老師怎麼交代。我可以非常老實地跟大家說,我一次也沒有過,我不知道寫不完作業去見老師是什麼感覺。後來我當了老師,無論如何,我理解不了他們的這種做法。有的學生跟我說,老師,我媽媽昨天讓我幹什麼了;老師,昨天爸爸讓我幹什麼了。人怎麼能夠不盡本分,還吃得下去飯,睡得著覺?後來我弟弟就說,你這是見得太少了,要求還太高。其實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世界這麼大,什麼人沒有。

學傳統文化之前,胡書記和溫總理長什麼樣,我不知道,我認為他倆長得一個模樣,後來是同仁們教會我識別他們倆的長相。我真的是這樣--什麼都不管:讀書的時候就傻看書。來這裡學習這麼多天了,到現在咱學校大門朝哪面開,我不知道。你問我東南西北,我只會依著太陽,按地圖的指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分辨,沒有方向感,但我沒有為這些苦惱過。

在大理住了兩年,蒼山、洱海長什麼樣,沒時間去看。人家說那你天天在幹什麼?反正我覺得自己也挺忙的,但沒覺著累,也挺歡喜的。從小我算一個被所有的親朋好友都誇的孩子,是特別勤快的一個人。我覺得人懶著過一天,該多難受。有句俗話說,懶人懶得抽懶筋,千萬別做那很懶的人。我對懶人的感覺:老天,這樣也是過一天,這樣活著和沒活著有什麼區別?每一個人要記著我們過一天要有一天的收穫,千萬不能夠空過,千萬不能做懶人。一個人往我們眼前一站,如果不是恭謹的姿態,我們明顯感覺到他跟散架了一樣。一個人如果懶洋洋的,給人的感覺是特別鬆懈,不是欣欣向榮的狀態,而是一種衰敗、枯萎的狀態。我們願意做一棵蔫白菜嗎?我們願意做一個枯萎的樹嗎?我們要讓自己時時保持在一個比較精神的狀態,即使生病了,我還是那句話:死不了就趕緊干吧。幹活是越干越活,要不然,不會和活連在一起。為了讓家道興,一定要記得人不能夠懶,懶就容易放逸,驕奢淫逸。勤則家富,慢慢地勤儉,年年都有盈餘,反過來,掙得少,花得多,最後不僅是一貧如洗,還可能債台高築,而且現在用錢可以透支,還可以貸款。等到把兒子、孫子的錢都花了,四代以後的子孫都會數落你,所以我們要謹身節用。

在呂新吾的《閨範》里有一個人叫柳公綽,他的妻子是相國的孫女,家裡非常富裕,柳公綽本人是個節度使(現在的省級幹部)。相當於溫總理的親孫女兒嫁到民間,嫁的人是省級領導,她在家恪守婦道,穿的衣服非常節儉,從來不穿綾羅綢緞,天天還穿最粗陋的布衣服。但是她講話非常有威儀,說話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見她露過牙齒。她回娘家看望父母時,從來不坐轎子,她感覺太勞民勞力,她只坐一種最簡陋的工具--竹兜子。她常常督促孩子們用功讀書,而孩子們看到母親這樣勤勉節儉,含辛茹苦,都非常聽話。確實,孩子們得看到你的付出,你說的話才會有力度。呂新吾讚歎這位相國的孫女,他說:「相國孫女,節度使之夫人,金輿綉服,本不為侈。」可是她不捨得用,留給無窮無盡的子孫,而她「乃獨儉素自持,言笑不苟」,這也是在積德積福報。堂堂相國的孫女,節度使夫人,這樣的賢德。

我們都是什麼樣的家境?兜里一共有五百塊,也敢花四百八十五買一件上衣,這種事以前我都干過。那時候我一個月工資才三百多塊錢,就花了二百八十九元買了條裙子。剩下的日子怎麼過?趕快想別的辦法賺錢,這樣我們用在工作上的功夫就會越來越少。不想「上循分下稱家」,只想著我喜歡就行了,不知道消了多少的福報。記得1995年時,我買了件皮大衣幾千塊,我爸爸就在計算,換成玉米應是多少千斤,那時玉米才賣五六毛一斤,因為我穿的一雙皮鞋四五百,就要八九百斤玉米。他不用大米算,大米貴點,他老是用玉米算。我們說「汗滴禾下土」,現在我講到這些地方,眼淚常常就會掉下來。我們是農民的孩子,長養浮華到那種程度。

上大學時我去承包電影院賺錢,賺來錢就去買皮衣、皮包,買鞋子,其他的同學一個月的生活費,我買一雙鞋就花沒有了。回家就假裝穿上很樸素的衣服,因為父母他是看不慣你穿成那個樣子的。我就弄虛作假,一回到家,皮大衣趕快讓我妹妹包起來,不讓他們看到。媽媽不喜歡我穿跟兒細細的、前面尖尖的高跟鞋,我就把前面換成圓頭的,穿上長褲,把高跟鞋後面蓋一蓋。要不就是在她眼前穿上那些很樸素的,我在城裡根本一年都不可能穿的衣服給爸媽看。走上傳統文化這條路,才慢慢體會父母管教我們時的存心,假如我們聽話的話,父母給我們守了多少的福報!因為沒有聽他們的勸告,又消損了自己多少的福報。

大概是1994年的時候,只要是我看上的衣服,不管多少錢先買到再說,以前還覺得這是好事情,現在用的化妝品,我都不認識是什麼牌子。有一次別人給我的是美國的蘭寇,我也不知道,正好沒手油,就拿來在那兒抹手。有一個老師看到了和我說:「太嚇人了,你的襪子縫了十幾處,你怎麼用蘭寇擦手?」我說:「這是蘭寇?」學了傳統文化,我已經七八年不知道化妝品的流行趨勢了。我說:「趕緊給你,你拿去擦臉吧。我還是用一塊五的吧。」這些事情確實我們知道了之後才懂得懺悔,然後改過。現在腳上穿著十八塊的鞋覺得很幸福。為什麼?就象周才美的兒媳婦說的,以前損德損的太厲害了,現在要趕緊補上。在坐的女孩子,有家裡條件很好的,不知道以前消損了多少福報,現在趕緊把該修的好好的修回來吧。

靜以修身 儉以養德

有一位女老師學傳統文化之前,條件太好了,買的衣服都是一櫥一櫥的,有的牌子還沒有拆,就又覺得過時了。確實那些時髦的衣服就是給這些人準備的。她說,學了傳統文化才知道自己不是賢女,重色不重德。不要以為好色是好別人的色,好自己的色也是重色。我們站到鏡子面前看自己的儀容儀錶的時候,是一種什麼心?是給人家正心正念?還是為了讓人家覺得我們漂亮,覺得我們好看?這個很隱微。

學了傳統文化一定要時時守心護念,端身正念,端心正意。所以不是說沒有見識的男子不懂得節儉家會敗掉,應該說最有見識的女子才會節儉成家。「德不如人,而衣飾是尚」,德行不如別人,而穿戴時尚超過別人。「家不能治,而容冶相先」,這是說家裡治理的不好,卻打扮得很漂亮。女子尤其要慎重,想想我們有沒有這種時候?沒學的時候太多了,太嚇人了。用「嚇」一點都不為過。追求華麗服飾,是掩飾自己德行缺失和內心的不安。一個真正有德的人,她不需要用衣服去裝扮,她由內到外流露的那種自然美,足以讓周圍的人對她人格生起由衷的尊敬。所以女主內,主勤儉的家道,家裡的大小事務,都要以勤儉這個根去治理,所以勤儉是女子營家之本。

諸葛亮的《誡子文》裡面就講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不管男女,養靜、養儉都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德行,靜是修身,勤儉是養自己的德。在女德裡面,「靜」對一個女子來說太重要了,甚至靜是儉的前提。你天天像只花蝴蝶似的飛來飛去,跑完這撥,跑那撥,要不又是參加聚會什麼的。有的女子忙著安排時間與人見面,忙著跟別人聊天、喝咖啡講是非,忙得沒空學習。我們是這麼乾的嗎?喝茶,真是在喝茶嗎?喝茶、喝咖啡都是給講是非找借口,哪一句利於我們的生活?一點利益都沒有,那都是懶人!你那也不叫享清福,應該說是消清福,閑言語最損福報,講的是是非非損了大陰德了!這些只會給我們的世界增添污沌之氣。

世間名利、富貴看淡了,才能讓自己高尚起來。孔老夫子在《論語》里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吃的都是粗茶淡飯,枕著胳膊就睡著了,這樣的日子才其樂無窮。他又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為什麼這麼粗陋的衣食和居住環境他還能夠樂?他樂的是他生活的窮?困?他樂的是道,他心中有道。有的人就在這文字上超越不過去,著了文字的相。他說,這麼窮的日子有什麼可樂的?老師,難道孔老夫子和他的弟子就特別喜歡用柳條編的飯筐、飯碗?用葫蘆瓢舀水喝,能那麼高興?我說不是,他們是內心有道,行動有德,樂的是道德和仁義。他們一片仁愛之心裝著天下,各處推行仁義之道,他們是仁義之師。所以修養勤儉之德,是為立志成聖成賢打下基礎。不管男子、女子,不管什麼樣的身份,貧賤富貴,大家都是先立志向,再一點一滴地涵養德行,才能夠完成的。

女子們怎麼樣做到勤儉?堅守清貞之德,也就容易守好節儉。大家想想,假如心猿意馬地動個不太好的念頭,覺得在哪一個場合上,哪一個環境中,要配什麼樣的衣服,這就又起奢華了。甚至有的人說,我特別特別煩悶想找人聚聚。場所高檔點的,發現上衣不太合適,上衣換了;滿柜子又找不到適合的褲子,再趕快去商場買褲子。然後發現鞋子也不行,又配上鞋子。這一串的打點,就為了自己的一個念頭。為了赴一場宴,為了一個小的聚會,為了一個自己很看重的人,我們有這種經歷嗎?我們再想想,這樣做值得嗎?

又覺得同學們這次聚會,五年,八年都沒見了。我怎麼也不能輸給其他的女同學,再說還有幾位男同學以前對咱也不錯,更不能讓他覺得我選的先生不行。這哪一念是正念?哪一念對我們的生活是有益的?哪一念是清貞的?我們是不明白自己,才會做這種糊塗事。又是做髮型,又是美容院,做完臉,做指甲,又是水潤,又是紋。選完上衣選下衣,挑完衣服又弄鞋子,折騰了幾天。聚會完了發現還要回家過咱平凡的日子,還要面對咱的先生和孩子。就是這樣而已,難道不是嗎?

不圖安逸 在生活中演繹經典

有些學傳統文化的人,買了典籍束之高閣,跟人炫耀,看我家有多少套經典,可是束之高閣有用嗎?我們學了就是要利於生活,就是來學怎麼過日子的,就這麼簡單。學會怎麼樣讓自己不生氣。學會怎麼樣讓家道由原來的雖然日子是不錯,可是錢怎麼算怎麼花都不夠用,變成日子越來越好,錢怎麼花都花不完。我學了傳統文化覺得現在沒有可花錢的地方。旅途都是別人安排好的,吃飯大家也安排好了。我一年去青島七八次,到現在還不知道青島最著名的五四廣場長什麼樣。去過三次嶗山,只記得那裡有三棵據說是多少年樹齡的很大的樹,我到那兒就鞠躬。路上就是別人跟我討論問題,溝通,就是這樣,其他什麼都不知道。所以說人越傻越好,越簡單越好。當然你不能傻得讓周圍的人起煩惱,要簡單得讓周圍的人都歡喜,要傻得難得糊塗,這樣才是修道的開始,然後你會發現日子越來越簡單。

用勤儉培養一個女子的廉潔之德。一個女孩子從小不去貪圖安逸,不會追求外在的服飾和打扮,不停留在對衣食的追求上,人沒有了這種低的物質的慾望,才會有高的節操的追求。當面對一些境界的考驗時,她才能夠守貞,守靜,所以勤儉的德行太重要了。一個勤儉的人很容易守廉,很容易潔身,很容易自好。一個潔身自好的女孩子,到哪裡都會興旺那裡的,因為她是以修身而行善道。

很多的官員貪心是為了滿足太太的需要,不得不做出違心的事。像陶侃的母親,還有歐陽修也曾經跟媽媽商量:我既想堅持道義,又怕您因我降了官而受影響,咱日子怎麼過?他母親說,我又不是沒有跟你過過清苦節儉的日子,我們讀書本來就是為了成聖成賢,非圖科第的。所以歐陽修能夠一直堅持氣節。假如媽媽大小眼淚滴成一串一串的話,兒子還能不能堅持得住?父親早亡,只剩一個寡母,肯定是堅持不住。我們體會由富到儉,就因為是成就兒子的德行才堅持下來的。

社會缺廉潔勤儉這樣的典範,我們如果能夠養成這種家風,並且把這種品德真的堅持下來是非常難得的,對我們國家來講也太重要了。比方說,家裡雖然是有幾輛賓士,但是我們全部都穿布的衣服、布的鞋,能不開車就不開車了。像侯總這麼富的人,他用的毛巾是破了洞的,背的挎包外面的表皮也已經破了,在以前,這些東西早被扔垃圾堆了。2010年路虎車他都不開了。現在更簡單,兩件T恤,兩條褲子就是全部行李,背上就能出門,完全放下了以前。聽他們講以前,確實覺得有點窮奢極欲,現在由奢到儉轉變過來了,確實不容易啊!生活中父母做到惟勤惟儉,孩子才有改變的可能,才會看到孩子回頭。勤儉和廉在一起,尤其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在社會與人相處,用勤儉做根基,曾經富貴的身份和地位仍在,還能守貧守儉,自然而然就達到教化影響周圍之人的作用了。

一個女子為什麼不能懶?假如懶的話首先自個兒渾身不舒服。如果說覺得舒服,那是自己騙自己。一個懶人不可能感覺自己很舒服的,很多的閑人、懶人天天不舒服。很勤快的人顧不上不舒服,即使有點不舒服也忽略不計了,就等於沒有不舒服。比方說,大家天天看著我,覺得我狀況好像很好似的,告訴大家,醫生號了脈,說「你的脈這麼差,好像沒有在跳」。一個有病的人和沒病的人干一樣的活,這個病就等於沒有。就像人中了箭,覺得好痛時,等於又中了第二支箭,我們人生中中第二之箭的時候太多了。比方說,先生怎麼這麼不順我的意,太煩惱了。本來不中你的意,中了第一箭;你太煩惱了,又中了第二箭;如果中了第一箭,就像沒中箭一樣,慢慢你會發現就順過來了。所以要明白人生,懂得給自己轉變境界,經歷了痛苦,要懂得不露聲色地把傷療好。

學了這些勤的道理,我們就知道「一年之計在於春」,是因為開了好頭。一天中凌晨三點到五點為開春。早晨三點到九點為春天,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是夏天,下午三點到晚上九點是秋天,晚上九點到凌晨三點是冬天。冬天要藏的,天都睡了,你還敢醒著,是不是在逆天?所以盡量不要熬到十一點,那有點太嚴重了。以前我凈倒著走,常常早上三點睡七點起,早上五點睡就九點起。有一段時間簡直是顛倒,後來發現不能過這樣的日子,現在是寧願早起,按照一日的春夏秋冬生活,順應天時而勤於早起,人才會健康。要覺著早上太想多睡會,太留戀那張床,就想想天都起來了,咱還敢睡著!因為天起了我們還睡,肯定人體的內循環不能夠合天地之序,對身體一定是不好的。所以有些修學嚴格的地方要求三點就起床,那裡的同仁個個是紅光滿面清凈莊嚴,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一個人能早起會感覺很有效率。我向大家報告,我今天就感覺很有效率,因為兩點起來到八點,多出來了五六個小時,我感覺很幸福,也很有精神,大家可以試一下。我一般是四點多起來開始工作,我的表是定的四點十幾分,即使再想睡,也不能貪到四點二十多分,除非連日勞頓,一醒來就五點多,這種時候特別少,幾乎三四個月也沒有一次。

勤勉鍛煉意志力 清凈體現真誠心

我們知道勤勉的人是有意志力的人。早起是鍛煉我們的意志力,別人不需要我們勤,是我們自己要養成這種好習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一定要堅持勤而不懶,以此來提升自己的意志力。能夠被物慾占勝,其實就是意志力不夠。比方說,看到咱們明德做的那些新世紀的健康飲食,貪美味、貪好的念頭就出來了,饞得都不行,我這個也得好好練。因此我們不只是嘴上要感恩,心裡還要真得不動念,真感恩才行,這個運用之妙全在自己的心。

「勤於打掃」,清凈環境往深了說是清凈我們的內心。因此勤於家務,不僅有利於外境的整潔,更是敦促我們內心的清凈。尤其一個女子,乾淨是很重要的一個美德,容易清凈自己的心。做事心情好有效率,環境不能不講究。一個家要讓它清凈的有凝聚力。像咱們明德女子專修學校給我的就是這種感覺,特別清凈。不管我走到哪裡,想起咱學校都覺得特別清爽。表現在外的是環境的清凈,背後是明德的諸位老師,諸位義工朋友們清凈真誠的心的映現。確實非常感恩大家,也印證了環境的清凈就是人的清凈。

內外整潔 無名無位最樂

體會「內外整潔」這句話。清和凈是一不是二,互相影響,我們要養我們的清凈心,就要勤於打掃,不能懶惰。懶惰不僅使環境不清凈,也容易導致我們的心不清凈。我們更應該是「眼前爽利,家宅光明」,門戶生輝。一個女孩子作為女主人要做到讓自己家門戶生輝,不在於你有沒有地位:說話小小聲,走路恨不得踮著腳尖,在這麼清凈的環境下,別人進到咱家會肅然起敬,自然而然生起保持遵守這個環境的心,呈現出一種恭謹之態,也是對主人的尊重。

為什麼要勤儉自己的內心?要勤於反省自己有沒有儉樸的德行,每天反省事上自己有哪一個心不到位,這就不得了了。最終歸到我們的心境上來,勤儉、廉潔之德可以保家,否則貪慾容易讓我們失家、失位,然後失天下。

勤儉的人更要守分安命。命里有時終需有,命里沒有不強求,真正有智慧的人只求提升自己的德行。《菜根譚》上有句話,「人知名位為樂,不知無名無位之樂為最真。人知饑寒為憂,不知不飢不寒之憂為更甚」。世間人往往把追求富貴名位當作真樂,而有智慧的人是選擇無名無位之樂,把富貴名位全部舍掉。

下面將要學習《勤儉篇》的故事裡,很多人都舍掉了富貴名位。所謂「人到無求品自高」。衣食夠用就好,靠自己勞動,不求人。這多自在!好多歷史上的例子,今天也沒有時間給大家講,但是我們就記牢「惟儉惟勤」才是女子經營好一個家庭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真正的勤儉,是靠德行在支持。下面來看古聖先賢是怎麼樣通過做到勤儉,而成就自己高尚品德的。

〖是以明德以太后之尊,猶披大練。穆姜以上卿之母,尚事紉麻。〗

大家讀箋注慢一點,把它的意思貫通下來:

〈明德馬皇后,漢明帝後,章帝之母也。性恭儉,常衣白練之衣,不尚華采。

紉,積也。穆姜,魯上卿公父文伯母,穆伯妻敬姜也。文伯還朝,見其母績麻。因以歜之,「家而主母,猶績乎?」母嘆曰:「魯其亡乎!使童子為卿,而不聞大道也。夫人勞則思善,逸則思惡。今汝為卿而不知勞,反怪吾之勤於女職。吾懼魯之將亡,而廢穆伯之祀也。」事見《春秋傳》。〉

明德太后衣素服

明德馬皇后是漢明帝顯宗的皇后。我們乍一看都以為是朱元璋的馬皇后,確實她們倆的德行很相似。漢明帝的皇后一生以儉樸自奉。像前面學過的陶母剪髮而留賓,說實在的,家已經貧窮到那種程度,待客還能夠竭盡其能。所以勤儉是要求自己的。

比方說,對有的朋友假如咱不對他稍微有些付出的表示,以後傳統文化他都不學了,怎麼辦?我們就要相機而動,觀機觀緣而有所為。假如我們是皇后,皇帝,只要發布了政令,大家自會照做,我們也會少很多的顧慮。所以不管推行哪一種政策,甚至說是道德範疇中的一些利於民眾的行誼,當然還是自上而下的效果會更好。假如說,現在明德學校是我們牡丹江市指定的一所學傳統文化的學校,味道是不是不一樣?假如國家教育部規定,每一座城市一定要有傳統文化的學校多少所,要達到每年培養多少人才,辦多少場講座。這樣的話,是不是立馬就風化行於天下?

「大練」是大帛的意思,即沒有加邊的裙子。我們都知道裙子加上邊是會好看很多,而馬皇后自己穿的裙子沒有加邊,衣服看起來會不那麼精美。「上卿」是古代官名,周朝時的一個官制,分為上中下三等,身份最貴的是上卿。「紉」就是索,單繩的意思。我們聽到「紉麻緝苧」就知道是很儉約的一種生活作風。

大家能不能理解為什麼把皇后放在最前面?她那麼富貴尚能節儉,何況我輩乎?咱們再怎麼榮華能比皇后、皇太后還富貴?可是她卻能夠為我們做這樣的示範。

漢代明帝的馬皇后,謚號明德,也是漢章帝的母親。她生性儉樸,尤其是貴為皇后、皇太后,身上常常穿的是不加裙裾的衣裳,不喜顏色華麗的盛服,讓人看起來非常儉約、樸素。

「楚王愛細腰,宮人多餓死」,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宮人原來不喜歡這樣的衣服,她們喜歡把自己打扮得靚麗一點,可是看到皇后、皇太后勤於後宮的政務,平常又這樣的儉約,不用給她們講節儉、勤儉這些話,宮人們自然被感化,學她的樣子了。

習勞知感恩

穆姜是魯國上卿公父文伯的母親,公父穆伯的妻子是敬姜。有一天文伯上朝回來,看到母親在那裡績麻,就是把麻線,單股、雙股很多搓合到一起,然後再連接起來。他就很生氣地說:「我們家這樣的地位,您又是一家之主的身份,還需要母親親自績麻嗎?」他母親嘆了一口氣,說:「魯國快要滅亡了!母親做事情你都看不懂,一個人通過勞作心裡才會有善的念頭產生,生活安逸就會有邪惡的念頭產生。現在你身為公卿,不曉得做人要勞苦的道理,反而來責備我勤執在女子份內之事上。我看我們魯國快要亡了,將來恐怕你還要廢棄了對父親和祖先的祭祀呢!」

一個女子不是為了做家務而做家務,她心裡想的是國家的大事,她是時時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這份責任,令她對兒子的教育更是嚴格:這種心態做官,我們的祖宗將來都沒人祭祀了,家族就會沒後了。被自己的母親這樣莊嚴的一番教誨,文伯生起慚愧心,對於國事更加勤勞,他每次勤勉於國事時想的是天下百姓,背後不竭的動力是他的賢母,是母親時時給予兒子的正念!最後聖賢的母親為魯國教出來了一位賢德的上卿,這個故事被記載在《春秋傳》。

在當時,敬姜是一位名滿天下的賢德貴夫人,即使對自己的孫子她都做到要守婦禮,對自己已經做了上卿的兒子,也不忘時時教誨,這些行儀堪為世人學習,所以當時敬姜被稱為「宗女」。作為母親,圓滿的母愛的涵義是母親對後人的教育,母教太重要了。聖賢閨範告訴我們,一定要從我做起。

我們做飯時,心裡有沒有想過咱們的媽媽到了這個家後,做了多少年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媽媽這四十多年是怎麼過來的?我們一年半載才回家一次,給她們做一頓飯,燒個水,端碗熱湯,父母就會很開心,特別歡喜。假如我們常常做的話,內心生的是善根!

習勞才知感恩。為什麼要培養孩子們勤快?勤快了,他才會知道大人照顧他的時候有多不容易。深圳一個孩子就認為:「有什麼!誰家爸爸不這個樣子照顧自己的孩子。」確實每家都是這個樣子。但是如果孩子對父母有感恩心和恭敬心,同樣接過父母端來的一碗飯,吃進去的能量是不一樣的。如果吃出心安理得,覺得父母這樣都是應該的,那你吃的就是在消福了。

深圳這個孩子的家裡,經濟條件不錯,爸爸在外賺錢,媽媽在家照顧他。有一天他忘了帶水,媽媽也疏忽了,他剛出門媽媽又喊他:「快回來,沒給你帶水。」他惡狠狠地跟媽媽說:「我今天要是遲到了,都怪你。」還有一次媽媽盛了麵條,他自己不馬上過來。大家都知道麵條盛到碗里,放得時間久了麵條會繼續吸了湯水感覺變多了。他惡聲惡氣地對他媽媽說:「盛這麼一大碗,你餵豬啊。」

我們為孩子做牛做馬,如果不長養他的感恩心,最後的結局是他真的把你當成牛做為馬,以後對你演《牆頭記》,或把你扔到養老院,不贍養你,您誰也怪不上的。現在還有的人有錢了,包個五星級的賓館讓媽媽住上幾個月,兒女成群的老人了,兩三個月見不到自己一個孩子來。孩子還認為已經請了服務員,請了照顧老人的工人,對父母已經是很孝順了。所以教孩子勤儉是為了讓他生感恩心,盡義務,長養孩子的德行。

這位母親看到這些很擔心,未來怎麼辦?就帶著孩子學傳統文化,學完孩子就發願:「媽媽,以後我要給你做飯吃。」

現在的孩子們都是拉著我們的手,看著我們的眼睛:「媽媽,以後我給你買別墅,給你買什麼車。」以後?現在你都不能讓母親少操點心,以後父母能住到你的別墅里?能坐進你的車裡?多難啊!不是孩子不想孝敬,不想節儉,不想習勞,不想感恩,是因為我們沒教他,是因為我們沒有朝著這個方嚮導引他。

這個孩子說了做飯,就給他機會。深圳夏天更熱,孩子一做飯才發現,電扇只要衝著他吹,灶台上的火就忽閃忽閃的,沒法做飯了,當然他也熱得汗就沒停。他就對媽媽說,「媽,原來你做個飯這麼熱,以後我再也不敢挑食了」。不過他還覺得自己做了飯,就不用刷碗了。為刷碗的事,娘倆拉鋸戰差不多也有一年多,媽媽不是不願意洗,也不是不能洗,只為了要培養他的感恩心。有時候,碗壘得把池子全佔滿了,碗全用完了,盤子也全用完了。兒子只好說:「媽媽,我看我要不洗,你真不洗,你來真的!」媽媽說:「當然得來真的!不是媽媽不能洗,媽媽是希望你在洗的過程中,除了提升能力,還能增加感恩的心。」最後娘倆協議,孩子特別忙,趕上考試的時候,就換一換。兒子不忙的時候,假如不能做飯,就一定要洗碗。假如兒子有時間,做飯、洗碗全包,讓媽媽好好學習聖賢的經教。所以當我們見到這母子倆的時候,就感覺真的特別祥和。

那次我們開女德班,第一天他到的時候,蚊帳不夠了,床也不夠了,因為很多人沒未經同意就自己找床鋪了,好在當時是夏天也比較熱,有涼席就可以了。義工老師問大家,誰願意躺到底下來,這孩子第一個就舉手,他跳到床下來,還被蚊子咬了一身疙瘩。他媽媽一邊給他塗藥水一邊心疼,他說:「媽媽,為了成聖成賢,蚊子咬兩疙瘩還在話下?這個時候我不站出來,誰站出來?那麼多的弟弟、哥哥他們都沒有學過。他們看到我能夠把床鋪讓出來,能夠把蚊帳讓出來,他們還沒有聽課,就先上了一課。」

周圍的人都問:「你到底怎麼了?你的名牌鞋、名牌衣服哪去了?」他說:「穿什麼都一樣。還有這麼多飢餓的人,我們不能浪費資源。資源是地球母親的,是大家的。」一個十五歲的少年站到人群里,在適當的機緣下,能夠給大家分享自己學習傳統文化之後,長養德行的快樂,這才是真正的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父母有教,條件越好的孩子,越知道儉樸,就越發顯得可貴。

坤德至厚 皇后心懷天下

漢明帝的皇后,她從太子妃做到皇后,又做到了皇太后。在中國歷史上有幾個女子能從太子妃做到皇太后的?確實不多見。很多太子還沒坐上皇位就被拉下馬了,有的太子做了皇帝沒幾天,就是又廢后,又要立新後的。一般皇帝登基,天下會送很多美女來,很多原配的皇后就因失寵而鬱鬱寡歡。明帝的皇后是進了東宮就成為太子的專寵。所以漢明帝為什麼能夠建立帝業,也算是天下太平,跟他的這位皇后也是有直接的關係。太子身邊也是妻妾成群,美女如雲,一個女子能得到太子的專寵,我們相信不是只靠女色。史上記載她是品行高尚,孝順溫和,但是老天爺的安排很有味道,這樣一位有德行的皇后卻始終沒有生育。

後來她親自找有德行的年輕的侍女給太子侍寢,這是后妃之德。「萬惡淫為首」,這些后妃們能夠把色慾之心放下,完全是為了大統,為的是皇家基業。她對給太子侍寢的女子非常寬厚,待她們是噓寒問暖,照顧備至。這樣的皇后在歷史上真不多見,很多妃子在生下皇子後,可能就在世界上消失了,這樣的事情在宮闈之中比比皆是。所以這位皇后為什麼能夠放在第一位,讓我們來學習?除了她的勤儉,還有深厚的母儀天下的德行。

光武帝劉秀駕崩之後,太子劉庄即位為漢明帝,20歲的馬氏先是被封為貴人,在後宮地位僅次於皇后。賈貴人(馬氏的外甥女)生下皇子劉炟,因為馬貴人一直無子,明帝就特別把賈貴人生的孩子交給馬貴人撫育,為什麼?因為她是要成為皇后的人。而馬貴人對同樣是貴人的外甥女也是呵護備至,對養子寬愛慈和。

我們也聽過楊貴妃跟她的親姐姐為了爭寵,還打得不可開交的事情。歷代古今多少事,多因女子生嫉妒,這位皇后一生能夠走這麼平穩,在事相上又勤又儉,又寬又厚,都是她內心裡有對天下子民負責的一份使命,這是真正母儀天下的坤德,坤德致厚乃能如此。敬姜雖然是居於家庭里的女子,但是她也是心懷天下。

我們來看下文:

〖葛覃卷耳,詠后妃之賢勞。采蘩采蘋,述夫人之恭儉。〗

一起讀一下箋註:

〈周南葛覃之詩,言后妃采葛而親為刈獲,以成絺綌而為衣服也。卷耳,言后妃登山采卷耳,以供宗廟之祀,而思念君子也。皆述后妃勤苦之事。

召南采蘩之詩,美夫人之貴而能勤也。采蘋,美大夫之妻恭敬節儉、勤於宗祀也。〉

「刈獲」,是割的意思。《周南·葛覃》這首詩是講后妃親自去做農事。「卷耳」是指菊科的植物,有的也叫蒼耳。這是在講后妃輔助君上,並且她們「知臣下之勤勞,內還有近賢之志」。「詠」是用詩歌的文學形式寫景抒情。《采蘩》是《詩經》里的《召南》篇,叫《采蘩序》。

歸安父母 化天下以婦道

在《葛覃》裡面說后妃的本分,她們在父母家時,志在女工之事,躬儉節用,服澣濯之衣,尊敬自己的師傅。「德可以歸安父母」,她們都有母師,有保姆,有師傅,一般還不是一個,有專門教生活的,稱為「保」,還有專門教才能的,教導禮儀行止的,稱為「傅」。古代教養出來一個好的女子確實不容易。假如我們又能夠躬儉節用,又能夠尊敬師傅,我們就可以歸安父母,化天下以婦道也。「葛覃」是一個典故,是說閨中女子的典範作用,這個女子她身上具有婦道,是以婦道來教化天下的。

像《智慧篇》中的樊姬就是這樣的女子。「而外無險詖(音必)私謁之心」,她們很接近君上,可以隨時隨地的吹個風,進個讒言的。但是真正有德行的后妃,她們是不參與政事的。當然有前提,像遇到楚莊王那樣的君上,既要曲線救國,又要委曲求全地參與。這個委曲和我們現在人理解的不一樣,現在人感覺遇到不公平的事了叫委屈。在古代,「委曲」指雖然費一些周折,但最終的結局還是圓滿的。所以「后妃是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說雖然君子不在身邊,但是心思還是像他在時那樣放在他的身上。

「《采蘩》,夫人不失職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則不失職矣。」古時能夠參加宗廟的祭祀的只有正妻和正妻選定的妾妃們,沒有德行是選不上去的。《采蘋》也是《詩·召南》裡面的《采蘋序》,說「大夫妻能循法度也」。這個意思是說采蘩、采蘋的女子都是有德行的,這是在讚美女子之德。

我們來簡單地看看譯文。《詩經·周南》有一篇詩叫做《葛覃》,它特別指后妃親自去采葛,做成要穿的這些衣服。又有一篇詩叫《卷耳》,說的是后妃親自去采卷耳這種植物,以供宗廟的祭祀,思念君上的心像他們在身邊一樣。這兩篇都是用詩歌的形式讚歎后妃賢勞勤苦的事情。《召南》里的《采蘩》詩,是讚美公卿的夫人,甚至是后妃,她們身份尊貴而且能夠勤勞做事。還有一篇《采蘋》詩,也是讚美那些官宦家的妻子做事持家恭敬節儉,親自勤於祭祀。這些都是女人家的本分,跟貧賤、地位無關,勤儉都是一樣的!不管講的是后妃,還是貴夫人,都是表明要把勤儉這個德行以身作則的演繹出來以帶動風氣。

《關雎》裡面「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左右芼之」,都是講后妃們去採集祭祀用的物品。古人要求太嚴了,那些女子一定要身清潔,心清潔,是德行高潔的,在家族裡能夠服眾的女子才會被選上。普遍的家庭,一般來說是正妃去,既要戒齋,又要沐浴,層層的禮儀在修養著每一個人的心性。在古樂聲中,大家端身正意把恭敬采來的物品拿去祭奠祖先,祭天,祭地,感受肯定是不同的。

古代的建築也特別有講究,像門當和戶對,我們都以為它只是一個名詞,在江西婺(音勿)源我們看到了門當,也看到了戶對。原來所謂的「門當」是指在大門口兩邊大石基上各裝一面石鼓,是鎮宅的一種裝飾。而「戶對」是指置於門楣上或門楣兩側的磚雕或木雕,典型的有圓形短柱,位於門戶之上,並且都是雙數,有兩個一對的,有四個兩對的。看到一個家庭的門當、戶對,就知道這家的德行和身份。門當是幹什麼用?古人家妻妾比較多,宗族都是住在一起,家族裡有事都是到祠堂里商議,有的家叔叔還沒有侄子大,即使這樣,侄子看到年輕的叔叔來了,趕緊躲到門當後面去,等長輩走過去他再出來。古代的禮制太莊嚴了。

如果是七八年前,誰要和我說這事,我肯定會說:「麻煩死了,誰先來的誰先走!搞這些幹什麼。」現在才明白,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因為有先來才有後到,不僅僅是表面上的禮,「長幼有序」,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時時提起的一分恭敬心,作為晚輩一定要呈現出應有的禮儀,才是對父母的恭敬。父親的弟弟是我們的叔叔,我們敬叔叔也是對父親的敬,父親和叔叔又都是奶奶生的,所以我們也是在敬祖先。「話怕說,一說就透,砂鍋怕打,一打就漏」,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古聖先賢給我們制訂的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不是隨隨便便的繁文縟節了。

再看下文:

〖七月之章,半言女職。五噫之詠,實賴妻賢。〗

讀一下箋註:

〈豳風七月之篇,大家貴女皆不辭勞苦,而親為農桑之事。夫耕而妻饁其食,夫獲而婦滌其場。以公卿之女,採桑養蠶,繅絲織帛,而為公子之裳;制狐貉之皮,為公子裘。其勤事、執勞、恭儉如此。

漢梁鴻詠五噫之歌以避世,同妻孟光入吳,夫婦為人舂米。每進食,妻舉案齊眉,跪而獻鴻。(典出《後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傳·梁鴻傳》)〉

王相很仁慈,他給我們指出來去哪裡查資料,如果還想深入學習的話。《七月》是《詩經·國風·豳(音賓)風》中的一篇,講的是對四組八種名物進行了一個解釋和考定。《七月》是「授衣與授衣制」,給我們一個禮制,「殆及公子同歸與嫁制」,包括一位公子要娶夫人的一些禮儀。「半」,是大部分的意思。

「五噫」,指的梁鴻寫的一首詩,只有五句,每一句的後面都有一個感嘆詞,叫「噫」。這首詩是對當時時政的一種抨擊。梁鴻因為這首五噫詩,而被皇帝追殺,這也是他亡命亡身的一個作品,被後人廣為流傳。「賴」是依賴,憑藉的意思。

採桑織布 恭儉持家

接下來我們再詳細地講一下。《詩經·豳風·七月》這篇詩,大半是寫大家閨秀能夠不辭勞苦,親自做農桑的事情。也有的篇幅說丈夫耕田,妻子給他送飯的。還有說丈夫把莊稼地收穫的農作物拉回來,妻子就掃打穀場,配合丈夫做這些。貴為公卿之家的女兒,她們採桑養蠶,親自打理繅(音搔)絲織布的事務,用狐貉的皮給公子製做保暖的裘衣。書中極言這些女子在勤於事務,執持辛勞上的優點,讚揚她們恭儉的美名。

漢朝的梁鴻因為吟唱的五噫歌,揭露了亂世的事實真相,他帶著妻子孟光跑到了吳郡這個地方去避禍。在那裡夫婦兩個以給人家舂米為生。每逢吃飯的時候,妻子都是把食物舉過眉頭,跪著獻給丈夫梁鴻。

宿瘤女心中有道 應對有禮

古代的這些女子,她們確確實實能夠行人所不能行,所以她們能夠成為女范、閨範。有一個「宿瘤女」的故事,古時候齊國有一個採桑女,她脖子上長了一個瘤子,大家都叫她宿瘤女。有一天,齊愍王出外遊玩,當地的百姓得到消息後,都爭著去看齊愍王。這個女孩子心無旁騖繼續像往日那樣採桑,也沒往外面看。齊愍王覺得很奇怪,就叫過來問她。宿瘤女的應對特別有禮節。齊愍王一看這麼賢德,心裡很喜歡,要帶宿瘤女到後宮去。宿瘤女卻說:「沒有父母的允許就隨大王走了,我不成了私奔的女子嗎?」齊愍王聽了非常慚愧,說:「這簡直是聖賢女子!」然後三媒六證,用了二千四百兩黃金做聘禮,正式迎娶宿瘤女做他的正妃。後宮的妃子們知道大王帶回了一個女子,都以為會是一個絕色的美女,結果大家看到她時,忍不住掩嘴大笑。長得也不怎麼樣,穿得平淡,脖子上還長著個大瘤子,但是齊愍王不為所動。宿瘤女娶進齊國,一年內,在整肅後宮的同時,非常有禮儀地勸諫齊愍王。齊國的威名震動鄰國,各國的諸侯都來朝見齊王。所以后妃之德不得了。

「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非禮勿聽」。一個採桑女四德皆備,視、聽、言、動都守禮,她這樣有德的行誼,驚動了大王,驚動了鄰國。聽說人世間如果有人發了願要做有德行的人,連看不見的很多有德行的眾生眾靈都會來幫助他。不管此話是真是假,只要發願做有德行的人,就發現身邊都是有德行的人了,所以我們要把學習深入到生活里來。

男孩子可能會想:什麼時候靠德行感召一個怎麼樣的女朋友來。或者一個女孩子會想:我要帶一個什麼樣的佳婿來。不要有求。宿瘤女沒想過「我要守住父母的教誨在家裡,以後好嫁進宮去」,從來沒有!有些事不會因為你不想就沒有,也不會因為你想了它就會有。只要該做的你做好,該有的一定會有。或者你認為,我什麼什麼應該有的,為什麼還沒有?沒有來肯定是不該有。因為該有的一定會來。要真信!只有真信才長養自己的福慧和善根。聽了課要發願學她們的志節和操守,守得住才能贏得定,輸得起的才能贏得住。否則你輸都輸不起,即使贏了也不好守穩。

每一個人在修學的過程中,把自己修得的有德了,厚德一定會載物,比方說喜歡名聞利養,因為你有求,你肯定得不到。或者說把自己的德行修養好了,名聞利養自然會來,那就更要好好修養了,否則搞不好在小河溝里就翻船!像前面我們講的田延年,建國的功臣因為貪污被皇帝殺頭。皇帝很心痛,但是也沒有辦法。像包拯把嫂娘的兒子鍘了,不也是一件痛心的事情嗎?我們一定要修德在前,「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提前準備好,包括教育。「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不要等對方犯了錯誤再去教育,已經晚了,一定要防範於未然。還有是沒有教過就要懲罰,「不教而殺謂之虐」,我們不要虐待我們的孩子,不要虐待身邊的有緣人,要教好。

梁鴻無欲則剛

梁鴻,字伯鸞,平陵人,少孤家貧,好學而有氣節。在《後漢書》里記載了梁鴻有事途經洛陽,在附近的山頂上遙望京城,他看到宮勢巍峨,華麗奢靡,頓生感慨。梁鴻是在貧、孤中長大的,以前給人放豬,曾因為取暖把鄰居家房子燒了,只好為鄰居做一年傭工來還債。他人生中所經歷的這些事情,使他對人民的疾苦了解透徹。梁鴻隨性而發,當即寫出來了著名的《五噫歌》,以哀勞動的人民。他說:「陟彼北芒兮,噫!顧瞻帝京兮,噫!宮闕崔嵬兮,噫!民之劬勞兮,噫!遼遼未央兮,噫!」它控訴了帝王的窮奢極欲,是建立在老百姓的辛勤血淚和塋塋白骨之上。漢章帝讀到《五噫歌》,大為憤怒,認為這是諷刺朝廷當政的叛逆之作,一定要把作者捉回來。梁鴻獲悉之後,連夜改名換姓,四處躲藏,一直到他去世,皇帝也沒有收回抓他的成命。堂堂的帝王怎麼被一首《五噫歌》搞得這麼狼狽,這麼憤怒?文字有它強大的震懾力,這是其一;另外寫詩的人很有名望。梁鴻為什麼敢抨擊時政?別人都不知道嗎?為什麼他敢說?無欲則剛,這是他的氣節。後來他偕妻子孟光寄居在蘇州皋伯通的家裡,不久就病死了。一生這麼有節操的人,顛沛流離,到處逃命,確實也不容易活下去。他病死之後,朋友把他葬在了要離的墓旁。

勇士要離不懼刺客

要離是春秋吳國人,是當時的第一武士。武士椒丘祈跟水怪斗三天三夜,只傷了一隻眼睛,名聲大震後,他非常傲慢,要離羞辱了他,他反而一句話沒說,轉身走了。要離回家就跟妻子說:「晚上你開著門,有人要來刺殺我。」到晚上果然椒丘祈就來了,看到大小門兒都開著他就大喜,徑直來到床前,刀對著要離的咽喉,說道:「你真是該死!一,不該當眾羞辱我;二,不該明知我來不關門,要不然我進來得有響動;三,不該見我來還不躲避。」要離面對刀抵著咽喉,從容不迫地說,「你也有三不該,一我這麼地羞辱你,你不該一句話沒說;二你入門不該不咳嗽,登堂無聲,有偷襲的嫌疑,不是勇士的作為;第三,你不該劍已刺到我的喉舌了,還大言不善,說明你心虛。」椒丘祈不料世上還有如此之勇士,刀頂到面前還能不慌不忙,心不跳,面不改色的。他說:「你才是真正的勇士,我要是殺了你,天下人會笑話我的;我如果不死,天下人也會笑話我。」他就在要離的床前自殺了。

不射之射

春秋時期的神射手飛衛的箭術已經很高,可他師父箭術高到什麼程度?他住的茅棚屋上面連一隻鷹都飛不過去,這個有史料記載。因為他居所的上空箭氣十足。一個人功夫內斂到這種程度,根本不用射箭,一個念力鳥就會下來了。我們向古人學習,要學得「大智若愚,愚不可及」,看起來木木的。像復聖顏回,平常看著比較愚痴的人,私下觀察,「不違如愚」,不違聖賢的教誨,就像一個愚鈍的人。可是他這種愚別人是比不上的,孔老夫子刪述六經,其實好多都是顏回幫忙整理,孔老夫子只是牽頭的。還有《群書治要》,魏徵也只是牽頭,底下文臣各司其職,一人一項干出來的,成書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我們看看這件事背後的因緣,才明白中國文化是一個字:和。團結協作,心心相印。如果對父母都沒有真的和,沒有孝的話,你怎麼能跟別人真實的團結協作?

要離刺殺勇士拒賞自刎

要離就有這樣的德行。吳王要殺掉大逆不道的慶忌,伍子胥就推薦要離去完成刺殺的任務。於是要離把自己的妻子殺了,點了自家房子,造成國君吳王追殺他的假象,藉此投奔慶忌。慶忌魁梧,力大如牛,萬夫不擋,被稱為吳國的第一勇士。迅雷之勢能追上野獸,擒到飛鳥,被稱為殺不了的慶忌。要離本來已經又矮又瘦,為了取信慶忌,還把自己的右臂也斬斷了。當慶忌出征吳國時,與要離同坐一條戰艦,要離乘機在月光之下左手使劍,刺透慶忌心窩,穿出背外,眼看是不行了。慶忌詫異之極,倒提要離,溺水三次後又把他放到膝蓋上,笑說:「天下竟有如此能士敢於刺我。」左右衛兵舉刀欲殺要離,慶忌說:「怎麼可以一日殺兩個天下勇士。他是真正的勇士,你們誰都不要殺他。」說完倒地而亡。

要離回到吳國,吳王閡閭準備封賞他,他說:「我殺慶忌是為了吳國的安寧,您把吳國治理得這麼好,又有伍子胥這樣的賢臣輔佐您,我才能把慶忌殺了,我不是為了貪圖富貴。」說罷他就自刎了。

雖然生死兩茫茫,但我們覺著這些古人他們沒有死。梁鴻葬在無錫鴻聲鎮鴻山泰伯陵旁專諸墓。專諸也是一名刺客。梁鴻其實是用語言的刺客,五句話把皇帝刺得震怒。梁鴻、專諸、要離三墓成品字形。現在要離的冢還依稀有點遺迹,但是真正存在的只有梁鴻的墓。很多人去憑弔他,訪他的遺蹤。有一句詩說道:「英雄冷落樵牧污,難禁濕淚沾青袍」,「青」指清高。梁鴻雖然沒有創下偉大的轟動天下的事業,也一個人都沒殺可是他們三位視死如生、品格高貴,都是為了義可以不要自己生命的人,就只剩下品格清高的梁鴻,所以也非常的感佩梁鴻。為什麼梁鴻放在《女范》里?全在於他娶了一個好妻子,因為孟光一直在支持著他,到關鍵時候就做他的加油站,所以梁鴻最後能成就清節廉士的好名聲。

下面一段文字:

〖仲子辭三公之貴,己織屨而妻辟纑。少君卻萬貫之妝,共挽車而自出汲。〗

箋註:

〈纑,辟草以結繩,紉麻以為線也。齊王欲以陳仲子為相,不受而避於陵。妻辟纑,己織屨以為食。(典出《孟子·滕文公下》)

桓少君,漢鮑宣妻也。始嫁而僕婢妝資甚盛,宣不悅。曰:「少君生富驕而適貧賤,吾不敢當。」妻曰:「父以先生修德守約,故以妾事君子。」惟命是從,乃歸其僕婢衣節,著荊釵布裙,與夫共挽鹿車回里。拜姑舅畢,提瓮出汲。〉

勤儉成就清廉氣節

這些聖賢的風範,特別安排在了《勤儉篇》。把梁鴻這樣的高潔之士安排到勤儉篇里,有沒有感受到聖賢在告訴我們,勤儉的人容易保持節操而成聖成賢?

先按照箋注簡單地說一下。「仲子」,也稱陳仲、田仲,本名陳定,字子終,是戰國時期齊國著名的思想家和隱士。當時人稱他「不入污君之朝,不食亂世之食」,他後來是餓死的。著名的詩人陶淵明曾經讚歎他:「至矣於陵,養氣浩然。蔑彼結駟,甘此灌園。」

《書經·周官》里記載古代的「三公」:太師、太傅、太保,是「論道經邦」的,就是治國安邦的重臣。「織屨」,編織鞋襪。「纑」,做繩索講。「辟纑」,績麻和練麻,是辟草結繩紉麻做線的意思,這裡指做這些很儉樸的農事。「卻」,退的意思。「萬貫」,形容家財富有或價值很貴重。「挽」,拉的意思。「汲」,從井裡取水,後來泛指打水。這裡有取的意思,汲取營養,提取。

戰國時齊王想任用陳仲子為自己的丞相,陳仲子不肯受命,逃到於陵了。他的妻子績麻練麻,他親自編草鞋去賣錢,以此來養家糊口。

古人很有意思,有個「洗耳恭聽」的典故。上古時代的堯想把帝位讓給許由,許由聽到這個消息後說:「這種話簡直對我的耳朵都是一種污辱。」他就跑到河邊捧點水洗自己的耳朵。做出這種動作的意思就是再不要跟我提這種事了。閔子騫是孝子,後來別人讓他去做官,他說,你要不說這事,咱們還能在一起聊聊,談談人生大道,你要再說這個我就到文水之上了。意思就是我就躲你遠遠的,咱倆誰也不要見誰。

再來看於陵廉士陳仲子。陳仲子的紀念館今在山東鄒平縣臨池鎮於陵古城風景區。陳仲子是鄒平有史記載的最早的文化名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於陵學派」的創始人。我們知道戰國是百家爭鳴的,能夠成為一個流派,就相當於現在入圍國家前一百強一樣,確實不容易。荀子把他列為戰國時期六大家的代表人物,可是法家的代表韓非子評價陳仲子:簡直是個實心葫蘆一無用處(空心葫蘆還能舀水)。所以他也是頗具爭議的。

陳仲子生於一個貴族世家,父親很早去世了,哥哥陳戴承襲世祿,位列齊國大夫,他們家有大片的封地,年俸有萬鍾之多。在這樣的家庭條件下,陳仲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十三歲就被送去稷下學宮學習,用現在話說就是進入了貴族學校,有機會接觸諸子百家各種學說,十九歲就在他學習的地方(學宮裡)講學了。很厲害啊!學習畢業就留校當講師了,並且開始創建自己的學說,影響很大。

當時的齊威王特別賞識他,想請他出任朝廷大夫一職,可是陳仲子感覺齊威王不是真的重視人才,只是想藉此給自己博一個重賢德、重賢才的好名聲,陳仲子堅辭不受連夜逃回家了。他哥哥聽說此事之後,批頭蓋腦把他給教訓了一頓。他感覺哥哥不理解自己的志向,於是陳仲子二十二歲那年辭別了母親,攜帶妻子到離家二百里的於陵這裡居住。他繼續講學,同時替人家澆菜園子,妻子打來野草做草鞋,以此為生。因為他廉潔耿直,只是做學問,其實是妻子養著他。

他講學也不是為錢財,從不向人收費,古代做醫生、做老師的其實挺窮的,說醫患之間的關係特別清潔,有錢就給點,沒有錢給點東西也可以,什麼都沒有我也給你治病,這是醫生的天職,救死扶傷。老師,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說你有什麼就供奉老師一點什麼,是這樣子的。

他的名氣實在太大了,躲在這樣的地方也不清靜。在三年之內楚懷王兩次派使者持重金要聘他為相,他都堅辭不受。為了躲避世俗的憂患煩擾,他收拾家當繼續西逃到了長白山裡,「不入污君之朝,不食亂世之食」,渴飲山泉,飢餐果蔬,過著簡樸的生活。勞動之餘,著書立說,講經授徒,著有《於陵子》一書,對他的思想有所闡發。許多人慕名而來向他求學,形成了著名的於陵學派。

陳仲子這個案例又告訴我們勤儉的人容易成就清廉的氣節。

他的故事太多了,我簡單揀這麼一兩件說說。陳仲子看到不講德義的人,他會特別慚愧,他覺得特別丟人。陳仲子雖然用言行為自己樹立了很高的聲望,但他認為自己是欺世盜名,比偷東西的賊也強不到哪裡去。覺得自己還沒有完全做到聖賢的地步,有時他在夢裡犯了錯誤,醒了都要懺悔好久,找到對方向人家道歉,因為他認為作夢和醒著沒什麼區別,他對自己就要求這麼嚴。有一年山東大旱,吃水困難,他有早起的習慣,天蒙蒙亮,就背著陶罐到十里之外取山泉水。泉很小,一晚上就蓄一點,他舀滿一罐,水幾乎就沒了。此時,陸續來了取水的人,大家看到水沒有了,不責怪陳仲子只是抱怨自己來晚了。陳仲子慚愧不已,把自己舀來的水一滴不剩分給別人。然後他乾脆連瓦罐也摔了,三天不喝一口水,以懲罰自己搶在大家前面取了水。因為這種德行,他在當地聲名遠播。很多人也攻擊他,說他在苦自己,但是他自己卻不以為然,繼續堅持。

因為哥哥在朝為官,他認為國家給那麼多俸祿,自己其實沒有什麼能力,所以他不用。有一次母親想念他,把他叫來說話,等到吃飯時,他又要走,說:「母親,您又沒錢,也不是您廉潔掙來的,我不吃您做的飯。」後來哥哥又把他勸回來了。吃到一半,哥哥跟他聊天,說起桌上吃的鵝是別人送的,他趕緊找個地方,像人喝多酒一樣,想辦法把剛才吃的全部吐出來,避兄離母又跑了。我們不評價他這樣做孝不孝順,他為守道這樣的演繹和表演,這種獨特的人格魅力也確實影響了相當一批人,現在我們也在學習他。

他不吃母親的飯,只吃妻子做的飯,因為妻子做的飯是編草鞋賺來的,而他妻子養著這麼一個倔強的先生也是無怨無悔。最起碼兩個人情義相投,你挑水來我澆園,在天上為仙和在地下為聖賢的君子,其實也是無二無別的。

夫唱婦隨 鮑宣妻忠貞不渝

下面一個故事講的是漢朝鮑宣的妻子桓少君。她剛嫁到夫家時,陪嫁的僕人、婢女,還有嫁妝都非常豐厚。鮑宣很不開心。他對妻子說:「你從小生活在富貴而又嬌慣的家庭,現在嫁到我們這種貧苦地位微賤的人家,我真是擔當不起了。」他妻子說:「父親因你是個修己德行,遵守信約的人,所以才叫妾來侍奉您這位君子。」於是她就順從鮑宣的心意,讓陪嫁來的婢僕,把那些華麗的衣裳以及首飾送回娘家,連她們自個兒都不用再回來了。自己換了荊釵,穿了布裙,與丈夫一起坐著比較窄小的車回去,拜見完公公婆婆,直接拎著水桶去河邊打水了。

《漢書》里評價鮑宣是「秉性耿直,常上書諫爭,其言少文而多實」,說話實在,非常耿直的一個人。《漢書》上還說,「鮑宣忠於職守,敢於執法不屑苟諛」。有一次丞相孔光出視轅陵,隨從官吏不行旁道,驅車在中央的馳道亂跑(這在當時是犯法的)。正巧被鮑宣遇見,他即命左右將孔光身邊的從吏全部拘捕,車馬充公。

古聖先賢們是真實地堅守自己的職責。我們想想,假如我們看到是丞相的從吏就不敢管了,別人我們還管不管?

因此孔光懷恨在心:你怎麼這麼不給我面子。從此以後他想盡一切辦法排擠鮑宣,寵信孔光的漢哀帝最後不問是非,派人到司隸府去抓鮑宣。鮑宣抗旨不遵,閉門拒命,這次是真正觸怒了皇帝,便被冠以「無人臣禮,大不敬之道」的罪名逮捕下獄,定為死罪。最後經群臣上書,免了死罪,改為流放到上黨長子。鮑宣到了那裡,發現是個好地方,宜農宜牧,又少盜賊,於是把全家都遷到那裡定居。

所以一個有勤儉德行的人,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也沒什麼,被流放也更沒什麼,都很好,既可以做農民,又可以做牧民,還沒有那麼多讓我們發愁的事。這是真正清節的廉士。

他的妻子是他師父的女兒,也是聽父親話的好孩子,對他是忠貞不渝,完全是夫唱婦隨的,當時名聲很好。在那樣的家庭環境里長大,一般來說嫁給一個窮書生,她不一定願意。女子在史書中留下記載的,大多是在普通平常的書本里,而《後漢書·列女傳》的《鮑宣妻》就是對鮑宣妻子專門的記載。一個人,尤其一個女子能在歷史上留下一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得有真實的德行。

最後一段,我們一起來讀一下:

〖是皆身執勤勞,躬行節儉。揚芳譽於詩書,播令名於史冊者也。女其勖諸。〗

「執」是持守,堅持,操持的意思。「躬」是親自的意思。「芳」是美好的意思,「譽」,是聲名的意思。「詩書」這裡指青史。「播」和「揚」都有傳播的意思。「播令名」,傳播、傳揚好的名聲。「芳譽」和「令名」是一個意思,都是指好的名聲、名譽。這兩句可以合到一起,「播揚芳譽令名於詩書史冊者也」。「女其勖諸」,「諸」,是之於的意思。「勖」是勉勵的意思。

勤勞長養智慧和愛心

這一節是對整個《勤儉篇》的總結。這一段的譯文,我們來簡述一下。綜上所述的女子都是能夠身執勤勞之事,身體力行節儉的美德,她們揚好的名聲於《詩》、《書》,播美好的名聲到史冊之中。所以到現在人人學習她們的模範故事,都對她們生敬重和仰慕的心。我們身為一個女子,還能夠不以此加勉自己的言行嗎?

整個《勤儉篇》都是講述富貴之人的所作所為,為什麼富貴之人她們可以堅持?她們堅持的結果是得到眾人仰慕,而且給自己的家族和家庭確實帶來了真實的利益。她們給我們做示範,讓我們來學習。「力行近乎仁」,這是真實的。對自己,對家庭的這種愛心我們要做出來,不為自己落個好名聲,而是讓大家學到這些勤儉的德行去教化天下。所以身為一個女子,一定要好好地學勤儉的德行。

我們再總結一下勤儉。「大富由命,小富由儉」。像陳仲子生下來就享受大片的封地,享受國家萬鐘的俸祿,這是命。我們要想改命,好好地學一下《了凡四訓》:認命的人才有可能改命。

所以「勤則家起,懶則家傾;儉則家富,奢則家貧。凡為女子,不可因循。」別人一雙涼拖一千多塊,我們穿著五六塊的也很幸福。假如是木地板,不穿也很好,但是要有客人來,還是要守節整齊。我們自己要搞明白。我穿的襪子是我女兒不要的,我縫了十來處,後來我給忘了。有一次一位老師見了,就特別慚愧。她說:「馬老師,您的襪子我數了數,縫了十幾處,我太慚愧了。」她的襪子當然是很多錢買的。我說:「你只能那麼穿,因為你的先生要看你穿我這樣的襪子,他會很難過的。」她先生沒學傳統文化,出門帶著她是要住五星級賓館的。我們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具體地去落實勤儉。並且要知道節儉是要求我們自己做到的,不是要求任何一個人的,包括另一半、包括孩子、包括咱們的員工,這點我們要學明白。

一個女子從家務到修身養德都要重視勤儉。跟勤儉相對的詞有奢侈、懶惰,又饞又懶的懶婦。我們一定要從聖賢們的女范之中找出來自己要學的地方。古代女子自己織鞋子做襪子,除了補充家用,她們還在這些縫補聯綴中涵養著女德。比方說先生的襯衣我們悄悄縫上兩針,除了在涵養自己的德行,也是在助夫成勤儉之德,在這個過程之中,只要你安分地去做,我們會百事都通的。女子現在不需要親自織布,大部分人也不需要親自做衣服了,我們現在多做家務事,無非還是洗衣服、做飯、拖地這些。所以道理懂了,我們幹得也就心甘情願了,以前沒幹過活的一定要學著干。

幹活的人容易有感恩心。培養我們的服務意識,勤勞的習慣,培養照顧人的歡喜心態。如果我們活都不會幹,不會照顧人,那我們的愛心怎樣體現?所以先要有勤儉的行為,在家裡的愛心才有可能真正的實現,要不然都是空的和假的。

還有一個重點,人越勤勞就會越有智慧。手動腦就動,越懶就真的會越來越笨,這也是真實不虛的。如果孩子從小養成懶的習慣,他這一生想成就都不容易了。教兒教女,最重要的是教他勤能補拙,這個是重點。勤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勤?是為了補拙。說實在的,哪裡有笨人,都是隨順自己懶的習氣。所以勤能夠補上我們事相上的笨拙,其實是福慧沒到,才顯得笨拙。本性本善。本來我們就應該是這樣的。

為什麼強調節儉?古人節儉是一分仁厚的心。古代的絲綢是殺蠶取繭做出來的,蠶被煮死。假如不愛惜那些綾羅綢緞就是在暴殄天物,那個德損得太厲害了。因此以勤以儉來持家,愛惜衣物是在惜福,是在往咱們生命的銀行里存款,你用的太多很快會用完了;節儉一點用,慢慢地用,這輩子用不完,可以做做傳統文化的論壇、講座、學校,把福報分給大家用,「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是福蔭子孫,是真正的仁慈。

還要記住古人講的四個字:「祿盡人亡」。福享盡了人就要走了,這是非常實在的。善人道說,受苦受難是增福,享福是種禍。福用完了,人就該死了,即使壽命還沒到都得死。所以古人的仁慈心,事相上仁愛人力和物力,實際上也是他們在愛惜自己得來不易的生命。養德行,也是養自己的生命,對得起父母還有老師對他們的養育和栽培。比方說剛才講的鮑宣的太太,是真有志氣的女子,這麼富裕的家庭,去見婆婆立即換上粗布衣,提起來水桶就去打水。一般的人能做得到嗎?這確實是她讓人敬佩的一個方面。

一個女子,又饞又懶,不勤不儉,是讓父母最蒙羞的事情,最傷風敗德的就是從這些細節中,讓別人說三道四。所以古人責備一個人:這麼沒有教養。因為每一個人的涵養都代表著父母對我們的教養,也代表著學校對你的教育。

我們學了《女范捷錄》,假如還沒長養一點女德的話,首先我是很慚愧的。我們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愛心人士給我們提供的衣食住行,要生慚愧心。如果我們坐在這兒的一分一秒都是用愛心、感恩心在學習,我們都是在養德。因為愛心人士她支持我們是壓縮了她自己的享受,然後拿出來供養大家學習。我們假如不珍惜,不就是加倍的損福報嗎?

假如說一個孩子太沒家教了,這是在罵父母。我們自己德行不夠是其次,還帶累了父母,罪過太重了。最嚴厲的批評就是:沒教養。這是大不孝。要想不辱沒家風就是要聽父母的教導。像劉芳總裁父親的三句話:該幹活了。別給人家找麻煩。別讓人家笑話。這個有教養的女子到了夫家,把整個夫家的家業、事業都興旺起來了。

學習了女子的德行,讓我們貞烈、忠義,想想好像有點難,只有勤儉最容易做到。以前懶了現在咱變勤快點;以前奢侈了現在咱變儉樸點。在做家務的時候,倒杯茶,做餐飯,擦桌子,掃地,用平靜心,現在要加上感恩心,再加一個《秉禮篇》中講的恭敬心(禮之本)。我們以恭敬、感恩的心來做這些事,就是在長養德行,就是在成就聖賢。

聖賢教誨就在穿衣吃飯、衣食住行中,從勤儉入手做最簡單。我們說了這麼多豪言壯語,不如從把家裡那張桌子擦乾淨開始,咱也不要總是從外面叫餐了,從多做幾次飯開始,從給家人多泡點茶、端個茶開始,從地打掃得乾淨一點開始,從被子疊得整齊一些開始。學了《勤儉篇》,要記住勤勞儉樸是成聖成賢的根基。我們身為一個女子,怎麼能夠不勉力而行之呢?


推薦閱讀: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三)第三集 凈空法師講解
助念心得報告(連載36)
述職報告(9)
AR增強現實深度報告:VR、AR、MR到底有什麼區別?
2012全球財富報告

TAG: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