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習武,最厲害、最可怕的招法就是沒有招法,大巧若拙!
「大巧若拙」一語出自《老子》。它的原意是說最靈巧的,看來卻像十分笨拙一樣。武術行家們借用這句話,用來說明真正高明的拳式並不一定繁複華麗,而是看來比較簡單樸拙。 美觀者未必實用,實用者多不美觀,這是中國武術的一個規律。同樣地,靈巧者未必勝過質樸,質樸者多能勝過靈巧。武林中人常常瞧不起那些花拳繡腿,就是因為花拳繡腿之類儘管好看,儘管靈巧,但卻缺乏實戰價值,不過是「滿片花草」而已。中國武術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由簡而繁、又由繁而簡的歷史過程。太極、形意等內家拳的出現,就是由繁而簡的重要標誌。太極拳和形意拳都沒有太多套路,拳式動作都比較簡樸,極少出現大幅度的跳躍。後起的意拳索性連套路也不要了,純以樁法訓練。這些拳種都堅持以拙勝巧,以少勝多,體現了中國武術的發展趨勢。 個人練拳也大體如此。開始學拳的時候,人們大都在招法上下功夫,由簡而繁,愈學愈多。再練幾年,就可能逐漸由招法轉向功法,但對招法仍甚有興趣。又練上十來年,於招法上的心氣就漸漸淡了,而集中精力練功法。如果再練下去,就有可能悟出「大巧若拙」的道理。拳本無法,無法為法,方是武學的至境。這時再回頭看看往昔所練的種種招法,真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 現在流行的許多拳書,裡面有不少對練拳路,無非是說甲一拳打什麼地方,乙如何防;乙一腳踢什麼部位,甲如何躲。這些對練套路都是人為設計的,以之練功,固然有益,但如果死搬套路,那就很可能有害了。在實戰中,情況千變萬化,誰也不會死搬套路去打架。當今武術比賽中的對練表演,的確是激烈緊湊,花團錦簇,但也確實是「表演」,其觀賞價值遠在實戰價值之上。如果說這些是花拳繡腿,恐怕也不過分。比如擒拿術,明明都是一些簡練樸實的動作,但表演者非要拿足架子,加點花法不可,給人以不倫不類之感。 一位太極拳名家曾感嘆道:我自信我的功夫,是經常思想前輩先賢練功的神氣而進行的,可能未走錯路。而不是像近代有些拳師,拳味還未找到,就獨出心裁地做些花樣,畫蛇添足,弄些其他拳的規矩,當作太極拳要訣。自誤誤人,莫此為甚也。如這樣的功夫,雖然不值得懂拳的人之一顧,但外行人看了,反覺好看。如這樣的拳師,十之八九皆是。直弄得野草比嘉禾還高還多,魚目混珠,殊可嘆也。(《李椿年先生1968年12月1日致弟子信》,見張義敬《太極拳理傳真》第24頁。筆者按,李椿年,號雅軒,河北人,楊澄甫弟子,1976年卒於成都,享年83歲) 實際上,不僅太極拳如此,其他不少拳派也程度不同地存在著這種傾向。練拳者應是內行,而觀眾大多是外行,他們要看熱鬧,聽響聲。於是,內行為了迎合外行的口味,博取掌聲,常常練走了樣,不該跳時也跳,不該喊時也喊,拳出得特別長,腿蹬得格外遠,打得拳不像拳,舞不像舞,為媚俗而不惜歪曲了武術的本質特徵。 練為戰和練為看,是識別大巧若拙或為巧而巧的一個重要標誌。舊時代江湖拳師的功夫多是練為看,打起來噼噼啪啪,熱熱鬧鬧,其實是賣藝賺錢,糊弄外行人,行家們稱之為「腥掛子」,意思是中看不中用。鏢師、護院們掂著腦袋吃這碗飯,隨時都有可能遇上強人,他們的功夫才是練為戰,行家們稱之為「尖掛子」,意思是真功夫。 花架子好練,真功夫難學。想學花架子,有個三五年功夫就差不多了。要想練出真功夫,不下一二十年苦功恐怕是不行的。武林中有「十年不出門」之說,意思是練拳者若沒有十年功夫,就不敢出門闖蕩。如果是學花架子,即便是練一輩子,充其量也不過是身體健壯、手足敏捷而已,決無可能躋身高手之列。 「大巧若拙」,不僅指那些簡練實用、外觀樸實的招法,更重要的是指實施招法的功力。一個人武功水平的高低,並不取決於他會練多少套路、多少招法,而取決於他功力的深淺。會套路多者未必武功就高,會套路少者未必武功就低。事實上,倒是那些常年堅持「少而精」練法的人不可輕視。 19世紀末,郭雲深(公元1855-1932年)曾以一招極其簡單的形意崩拳打遍南北好手。1943年,蔡龍雲又以一招迎面三腿踢得俄籍拳師馬索洛夫連栽跟頭。他們所用的招法都不複雜,但因為功力較深,才會發揮出如此巨大的威力。 剛學武術的人,往往會被各種招法所誘惑,津津有味地去學什麼「絕招」。他們不知道在無數招法的背後,還潛藏著一個更廣闊、更神秘的武學天地。當他們一旦跨入這個新天地,就有可能豁然開朗,領悟到中國武術的奧秘並不在於什麼招法,最厲害、最可怕的招法就是沒有招法。 這就是「大巧若拙」的最終含義。
我要練拳!去找大武術嘍......
推薦閱讀:
※這三件事女人沒有拒絕你,那她基本上就是你的人了
※沒有墳墓何處安放愛情
※職場升遷——沒有強將的兵應該怎麼當
※八字里有沒有「漏財」?
※引用 沒有愛 也要堅強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