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為什麼要弘揚中國文化、延續中國文化命脈

他為什麼要弘揚中國文化?

(一)時代背景

南懷瑾先生生於公元一九一八民國七年,這是新舊文化交替、國事蜩螗變動的年代。清朝自鴉片戰爭以來,遭受西方列強船堅炮利之侵害,為了圖強救國,乃有以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張之洞、李鴻章為主導,主張「師夷之長以制夷」的自強運動,學習洋務,造槍炮,造輪船,練新兵。到了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對中國民族自信心更是一大打擊,更進一步懷疑不是國防武力出問題,而是政治體制出問題,遂有維新變法,改行君主立憲,可是因慈禧太后之阻撓而未能成功。接下來是改朝換代,民國成立,實行西方共和體制。此時在人文方面,新譯西書不斷湧現,西方思想大量進入中國,成為時髦。一九一九年由陳獨秀、胡適等人發起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打倒孔家店,喊出「民主與科學」口號。此時已不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而是全盤西化,燒香拜佛被視為迷信,中醫被視為不科學,教育也改向西方學習,中國傳統的道德倫理、社會風俗、宗教信仰被全面否定,有些學者認為這是自春秋戰國時期以來,中國歷史上還沒有發生過如此劇烈和根本的社會和思想變革。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批孔揚秦,中國文化已搖搖欲墜,命如懸絲。

(二) 拋棄中國文化 社會面臨的問題

孔家店被打倒之後,一九三七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中國陷入了八年痛苦的抗日戰爭歲月。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接下來又有國共內戰,國民黨戰敗,遷往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國防上發展武力,研發原子彈,讓西方列強不敢藐視中國。毛澤東過世之後,鄧小平走改革開放路線,發展市場經濟,先讓一批人富起來,短短几十年,中國崛起,擺脫了貧窮落後,中國富了,中國強了,但是問題隨之而來。

當年為了打倒孔家店,魯迅與吳虞曾經猛烈抨擊禮教吃人,中國人丟掉了儒家禮教,不再克己復禮,不再克制自己的慾望,變成物慾橫流,一切向錢看。為了金錢不擇手段,失去了孔子「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的道德修養,官員容易貪污腐敗,商人失去道德底線之後,造成假貨盛行,食品不安全。目前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假冒偽劣、欺詐、腐敗現象,在假冒偽劣和欺詐的背後,本質上是道德危機,道德價值觀迷失。近年來相繼發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彩色饅頭」等惡性食品安全事件,農藥、激素充斥在日常食用肉類、水果、蔬菜之中,令人人食不安心。相關調研表明,近七成人對中國的食品狀況「沒有安全感」。連關係人身健康甚至生命的食品、藥品都敢去假冒偽劣,可見這些人的良知缺失到了何等地步,也意味著社會道德底線已被擊潰。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有良心自責,只要能賺錢,只要能成名,一切皆無不可。當社會道德底線失守,「缺德」現象蔓延為社會常態,「逐利」成為全民行為取向,這個社會如何不「病」?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德法相輔相成。當今中國法治、德化、社會管理都未步入正軌,因而亂相不已。

長久以來,尤其是市場經濟發展中,道德誠信缺失問題一直存在,其他不道德現象和社會問題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如許多人規則意識淡漠,知而不行,禁而不止,隨意違規,大大增加了社會秩序的治理成本,甚至有些時候或某些領域出現「法不治眾」的無奈結果;一些人缺乏他人意識和公德意識,以自我為中心,甚至缺乏基本的對他人的尊重和對規則法律的遵守,「以人為本」變成 「以我為本」,利己主義、實用主義、拜金主義在現實中都普遍存在。失去傳統的誠信,人與人互不信任,不講仁義,社會變得冷漠自私。在科學的口號下,視信仰為迷信,一般民眾不再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相信因果,變得投機取巧,無所畏懼。

這是這個時代所產生的問題,南先生在書中多次提到科技的發達帶給人類的便利,但是不能帶給人類幸福,科技與資本家的結合反而使人迷失在物慾橫流之中。西方物競天擇的思想,讓世界處在不斷的戰爭之中,與不斷的以強凌弱資源掠奪之中,以及不斷的破壞地球環境之中。他也看到了中國人自己拋棄了傳統文化之後,人與人之間失去了誠信之後的不安,在追求金錢追求物慾,失去了精神追求之後,人變得沒有理想,渾渾噩噩過一生。而中國文化的天人合一、心物一元、世界大同思想有助於人類之和平發展,中國儒釋道的心性之學有益於人類追求幸福和安定社會人心。在南懷瑾先生看來,中國文化是個大寶藏,無論是天文、地理、政治、國防、經濟、生命科學,五千年之文化自有其長處,棄自己之珍寶而不顧,實在可惜。他總結歷史之經驗,認為國家亡了,可以復國,文化亡了就沒了,例如佛教文化在印度就不存在了,所以他憂心忡忡極力弘揚中國文化。

普及儒釋道文化 延續中國文化命脈

要弘揚中國文化,除了講學之外就是著述,南懷瑾先生的書大都是由講演整理而來,有的學者教授批評其著作不夠嚴謹,難入學術之林。南先生曾在台灣之輔仁大學和中國文化大學任客座教授,他無意走學院派之學術路線,自有其考慮。他三十六歲所撰寫之《禪海蠡測》,公認是中國文化的傳世精典之作,內容除了關於禪宗之演變、宗旨、公案語錄、機鋒轉語、神通妙用、參話頭、佛教教理、禪定之外,更論及丹道、密宗、凈土以及理學,還有西洋哲學、科學等等,其所引述之書籍包括佛經、禪宗語錄、道藏、雲笈七籤、神仙傳、悟真篇、指玄集、象山全集、宋元學案、明儒學案、朱子全集、太極圖說等等。讀《禪海蠡測》,方知南懷瑾先生學問之廣博,古文功底之深厚。

這本著作是南先生有感於日本鈴木大拙在西方講禪,禪學在西方大為流行,而當時著名之台灣某學者自貶中國文化,否定中國之禪宗,所以南先生特地在書的背面,印上「為保衛民族文化而戰」。不過,這本書要看懂並不容易,不要說佛法禪宗之莫測高深,不可思議,若無一定之古文基礎,恐怕連文字都有障礙。

唐代以來,儒釋道成為中國文化的三大主流,南懷瑾先生講述和著述了儒家的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道家的老子、莊子、列子、參同契,佛家的心經、金剛經、圓覺經、維摩詰經、楞嚴經、楞伽經、藥師經,這些儒、釋、道的主要經典大部分經過講演記錄整理出書。其中《楞嚴大義今釋》和《楞伽大義今釋》是語譯,他認為研究《楞嚴經》,對宗教、哲學、科學以及宇宙、生命、人生會有更深刻的認識,但是近代學者梁啟超說是偽經,而且新佛學研究派把《楞嚴經》說成是真常唯心論的外道理論,擔心《楞嚴經》被誤導被淹沒,所以在堅苦的環境下,將《楞嚴經》譯成白話,以廣流通。

《楞嚴大義今釋》於一九六零年出版之後,又因《楞伽經》在唯識法相學之重要性,不僅如此,禪宗更以楞伽印心,於是又將《楞伽經》譯成白話。《話說中庸》則是他於一九九八年寓居香港時親自所寫。

為了普及儒釋道文化,他不走學術路線,以通俗易懂、生動有趣、深入淺出的方式,讓一般大眾都能接受。南懷瑾先生的通俗其實並不膚淺,也不低俗,不僅義理高深,啟發人的思想,而且常會引用歷史故事和詩詞來說明,加上他自己的人生閱歷作批註,讀起來趣味無窮,他認為要把最高深的道理講得人人聽得懂。不僅如此,南懷瑾先生對儒釋道三家融會貫通,經常以佛家解釋儒家道家,或以道家解釋佛家儒家,互相引證。例如講到孔子的「吾道一以貫之」,則引用佛家的禪宗悟道來解釋,堪稱一絕。他在著述所展現出來的,的確是「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不管是儒家也好,道家佛家也好,南先生的書籍引起人們對中國文化的興趣,這對復興中華文化起了一定的作用,上世紀九十年代掀起的國學熱潮是否受此影響,不得而知,但是南先生為了延續中國文化命脈的心愿卻很清楚。

至於有人說他不入學術之流,在《論語別裁》前言中,他說自己只是個人一得所見,都自別裁於正宗儒者經學之外,不入學術預流。他的著述是否因通俗或考據不夠嚴謹而無學術價值呢?是否在學術文化上沒有建樹呢?那就留給有識之士、明智之人去評斷吧!

(古國治先生:《南懷瑾先生與中國文化》之二 )

******

******


推薦閱讀:

為什麼「窮山惡水出刁民」?
二、怎樣鑒別古玉神秘葬玉文化之神玉(四)
求問,好的鳳眼如何把玩
李清照在她的作品裡宿醉過多少次?
太極,中華文化之根 世界哲學之源

TAG:中國 | 文化 | 中國文化 | 南懷瑾 | 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