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見證歷史(6-38)春秋秦式玉器與中原玉器的風格交融
有讀者朋友留言,希望文章中多一些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這個問題其實很沉重。以古玉收藏為例,中國收藏大軍數千萬,其中購買過所謂古玉的不下千萬,可真正能稱的上有水平玩古玉的(理性玩真者)有多少人?事實上只有可以數的過來的數量!究其原因,可以說現今整個古玉收藏知識體系都充滿了錯誤,而此原因在於大多數收藏者缺少基本的邏輯性辨識思維,卻只追求所謂捷徑的鑒定秘籍,盲目崇拜個人而無視器物本身的表達,不願意理解甚至無視古玉背後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收藏目的不純,一旦已經買假,就錯上加錯,固執堅守,這也就是國寶幫、高仿幫、低檔怪異幫等能夠大量存在的市場基礎,離開文化內涵,歷史背景等談收藏,剩下的只有坎坷。
所以我這系列文章的重心並不在直接全面的鑒定細節,而是以器物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為基礎,只使用官方確定的出土遺存,以時間和其他品類藝術品為標準參照,目的在於幫助收藏者積累正確知識,鍛煉必須的邏輯思維能力。以春秋玉器學習為例,要了解西周玉器的特點,才能理清文化傳承的表達主線和時代特色;了解同期同類人創造的不同藝術品形式,例如禮器青銅器,禮器陶瓷器等,才能明白春秋古玉其真實的表達內容。事實上割裂時間和空間而單獨看一件器物,都很容易陷入混亂,例如《收藏見證歷史》(6-35)中談到的龍獸紋玉璧,沒有相應的知識積累,是很難看明白這件器物真實的歷史文化內容及價值的。
在獲得的同時有些必須捨棄,包括一些比較明確的真偽器物的對比,另外很多其他鑒定知識點也只穿插在整個文章中出現,因為確實大多數古玩愛好者不在同一個維度上考慮問題,複雜化只會造成概念的更混亂,就如《收藏見證歷史》(6-36)前三段我所表示的無奈,事實上,面對的是這個平台,只能順勢。
---龍紋玉璜,春秋晚期偏早,陝西省寶雞市益門村2號墓出土,長5.2,寬1.8,厚0.35公分
陝西省寶雞市益門村2號墓是一個無墓主的墓,墓規模不大,但所出金器、玉器等大多為精品
---陝西省寶雞市益門村2號墓所出金柄鐵劍。
根據此墓中金器,玉器等藝術風格推斷,此批遺存的時間為春秋晚期偏早,稍晚於秦景公時期。
墓中所出這件龍紋玉璜,特色明顯。正面為中原玉器風格的不減地浮雕龍首紋,這類紋飾主要流行於春秋中晚期,中原地區、楚地、吳越地區都有類似紋飾器物出土,而此件玉璜的背面則飾典型的秦式龍紋,這樣的藝術風格混搭,歷史遺存中較少出現,其中最特別的是這是同一時間段流行的兩個不同地區藝術風格紋飾出現在同一件器物上。
由於難以確定這件玉璜的主人族屬,只能根據墓地地址及器物時代特徵確定這是一個春秋秦墓,而兩面不同紋飾,基本可以確定正面不減地浮雕龍首紋應該不是典型秦式玉器的紋飾。關於器物的來源,根據當時歷史背景,可能性很多,例如東周王朝的賞賜,秦國剿滅中原地區小國後的掠奪,中原或者楚、吳越貴族流亡帶來等,至今,這仍然是一個歷史之迷。
---象形玉佩,春秋晚期偏早,陝西省寶雞市益門村2號墓出土,長2.2,寬1.25,厚0.4公分
以不減地浮雕風格雕出一隻抽象小象形,左右對穿一孔,可穿繩。
---牛形玉佩,春秋晚期早段,陝西省寶雞市益門村2號墓出土,長2.5,高1.5,厚0.4公分
以不減地浮雕風格雕琢一隻抽象牛形,中間對穿一孔,用以穿繩。
這兩件以不減地浮雕雕琢的抽象動物形小形玉佩極具特色,同風格的器物,在春秋楚地淅川下寺楚墓和戰國早期山西長治分水嶺曾有出土,可以確定是屬於春秋中晚期到戰國早期中原地區風格玉器。
推薦閱讀:
※中國文化有哪些代表符號?
※歷史上真有五省總督這個職位嗎?不但有,還有七省總督呢!
※血腥殘忍的歷史——元朝統治者如何對待漢人
※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症:歷史與解剖
※歷史不會告訴你的真相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