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把講話稿寫好、寫成功
協助領導起草文稿是一項很崇高的職業
因為你要進入角色,必須站在領導人的高度,從領導人的角度去想去寫,這就是在「以文輔政」,在干大事情。這還不崇高嗎?當然,協助領導起草文稿是一項很艱苦的工作。你不僅要經常了解領導人的思維方式、語言特色,而且要融會貫通,善於在文稿中精心體現,力爭為講稿增添幾分重量,為領導增添幾分光彩,使領導講出他自己的風格來。能如此絕非易事矣。
難,並不可怕,關鍵是知其難而為之;苦,也沒什麼了不起,重要的是以苦為樂。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為黨的事業勇挑重擔、自討苦吃,這不啻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境界。具備這樣的心態和境界,不僅是從事文字工作之首要,而且會為你將來勝任各項工作打下良好基礎。你會因此而擁有一筆一生都享用不盡的寶貴精神財富,不管世事如何紛繁、人生多麼坎坷,你都會坦然以待。
凡論事都有個標準。那麼,評價講話稿成功與否的標準是什麼呢?有人認為,領導滿意就行。我倒覺得,不僅領導要滿意,聽眾也要滿意。不看署名,一看文稿從語言到立意,都是領導的風格,此其一領導滿意;聽完講話,聽眾受益匪淺,連聲稱好,此其二聽眾滿意。這樣才算一篇成功的講話稿。
那麼,怎樣才能把講話稿寫好、寫成功呢?
要力求創新。領導講話不同於一般的演講,它不僅要有權威性、思想性,還要有鼓動性。以為要體現權威性,便措辭生硬,裝腔作勢,危言聳聽;以為要體現思想性,便唯書唯上,照抄照搬,概念連篇;以為要體現鼓動性,便油嘴滑舌,信口開河,嘩眾取寵,都是寫講話稿之大忌。要體現領導講話的特點,使領導講話既全面又獨特,緊緊抓住聽眾,收到好的效果,必須在創新上做文章。
首先立意要新。 「天下文章一大抄」,那是指資料,但立意不能抄。要像古人講的, 「陳言務去,言必己出」,努力寫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深邃思想,使聽眾從中有所收益和啟迪。
其次體式要新。古人講「文無定勢」,起草領導講話要以傳達、貫徹領導者的思想、觀點為主旨,不應拘泥於一章一法的限制和束縛;要突破傳統「套路」,在保證觀點鮮明、思路明確、措施有力、結論準確的前提下,力求使講稿體式與講稿內容和諧地統一起來。
再就是語言要新。講話稿的語言不能像散文那樣多姿多采,但也不能是白水煮豆腐——淡而無味。要講點文采,使語言表述中多一些神韻和情趣;要講求現場效應,將枯燥的問題講得生動、有趣,將深奧的道理講得明白、流暢,從而對聽眾產生較強的感染力。
要努力改造世界觀。這是提高文稿質量的根本問題。古人講文如其人,就是說文章與其作者的做事習慣、處世風格、思想觀念是一致的。協助領導起草文稿,必須確立正確的世界觀,努力提高自身修養。要在努力實踐的基礎上,加強學習, 「采故實於前代」,走進傳統,走出傳統; 「觀變通於當今」,反映現實,高於現實。《文心雕龍》里講「積學以儲寶」,並指出它是「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我們不僅要通過學習積累知識,還要通過學習改造世界觀。要加強理論學習,加強政策學習,加強對歷史、文學、哲學等知識的學習,加強對最新科技知識的學習,還要特別注意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實踐出真知,群眾是老師。要注意深入實踐,深入群眾,誠心學習群眾的經驗、智慧,學習包括生動語言在內的一切值得學習的東西,並自覺運用到文稿起草中去。 「非博學不能綜其理」,要通過博學廣知,充實自己,豐富自己,改造自己,努力成為「雜家」,成為一個高素質的「秀才」。
要勤思善思,漸修頓悟。孔夫子提倡「再思」,韓愈說「行成於思」。起草文稿也要敏於思索,勤於探求。接受文稿起草任務後,心理上不能有太大的負擔,以免影響思維。動筆前,要考慮領導同志以什麼身份在什麼場合講,聽講對象是誰、有什麼心理需求。正如毛主席所說,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否則,講話稿再寫得天花亂墜,聽眾也會感到索然寡味,無動於衷,也就達不到講話的效果。起草過程中,要考慮思維邏輯、語言邏輯和文稿結構。古人講的文章三段說——鳳頭、豬肚、豹尾是對的,其實領導講話也不外乎此。
開頭,要找准切入點,造成一種氣氛,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中間,要突出講話的中心,給聽眾一個明晰透徹的概念;
結尾,要總括全文,有力地收住,給聽眾留下鮮明、難忘的印象。稿子寫完後還要多看、多改,反覆推敲,甚至大聲誦讀,看能否打動自己。功在文外。要做到下筆如有神,平時就要多讀多看,肯動腦、善琢磨,以啟迪靈感、促發悟性。只有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把所思所得體現在文稿中。這是個長期磨鍊的過程,所謂漸修頓悟矣。
要盡量寫短些、精粹些。現今有一種傾向,講稿越來越長,好象越長越能顯示出領導的水平。當然,也有長而優、非長不可的,但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文稿是必須棄而舍之的。因為冗長而空洞的講話,群眾不愛聽,效果是決然好不了的。講話長,原因很多。有的是政策水平低表述不清,講話自然長;有的是低估別人的理解能力,什麼都要苦口婆心一番,必然成為「羅嗦先生」。從來的文章家都提倡簡煉,視繁冗拖沓為文章病忌。現代社會節奏快、效率高,也要求領導講話盡量寫得短些、精粹些。能用一句話講清的,就不用兩句話,能用300字講清的,絕不寫500字。當然也要注意,文章的長短不可單以文字多寡論。該長則長,該短則短;該繁則繁,該簡則簡。長與短,繁與簡,各得其宜,各盡其妙。所謂「久則論略,近者論詳;略者舉大,詳者舉小」。也正如作畫一樣,該精雕細刻的地方,要不惜筆墨,汨汨滔滔,求其窮形盡相;該粗略的地方,則要惜墨如金只寥寥幾筆便能勾勒出一個人人皆可意會,而未必盡能言傳的妙境。刪繁就簡,言簡意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據說國外有個作家為把文章寫短,是用單腿站著寫的。協助領導起草講稿倒不至於這樣,但必須有這樣的意識,盡量做到文短意豐、義明理達。
如何寫好文稿和講稿,涉及的方面很多。記得鄭板橋有句詩: 「畫到生時是熟時,」寫文章也是這樣,多寫多練,孜孜以求,鍥而不捨,寫得不會寫了,也就寫好了,這是生熟的辯證法。魯迅先生也說過: 「我有一言應記取,文章得失不由天」。不由天由誰呢?只能是自己。只要自己以苦為樂,鍥而不捨,既修才學,又養膽識,長此以往,就一定能夠漸修頓悟,成為「大把式」、干出大名堂。
推薦閱讀:
※如何成功緻富
※收復台灣一年後,38歲的鄭成功為什麼會被兒子和部將氣死?
※「表」彰成功
※猴子換頭成功!醫學家稱換人頭不是夢
※教你走上視奏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