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七年不癢——為何少年仍愛選秀

七年不癢——為何少年仍愛選秀

  選秀類電視節目本是不折不扣的舶來品,卻絲毫沒有水土不服的跡象,儘管有人發出了「選秀已死」的唱衰質疑,但它哪兒死得了!2011年暑期檔,除《快樂女聲》外,有東方衛視的《中國達人秀》、浙江衛視的《中國夢想秀》、江蘇衛視的《非同凡響》……  自2004年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發軔算起,選秀類節目已進入傳說中的「七年之癢」之際,不過人們尤其是年輕的男男女女仍然一窩蜂地撲向選秀的舞台,七年不癢的他們為何如此這般愛選秀?

選秀熙熙,皆為利來;選秀攘攘,皆為利往

選秀,無法捨棄的利益誘惑

  選秀作為一種遴選某方便表現優秀之人的機制古已有之。比如清代的宮廷選美,是為了給滿族的皇親權貴們挑選「秀女」,與現在的「世界小姐」評選模式並無二樣,要拼的是容貌氣質。再比如,我國自隋唐以來推行的科舉取士制度,其本質也是「選秀」,只不過它比的是寫八股文章,所謂「一篇文章定終生」。宮廷選秀,為的是挑揀出色的美女娶妻納妾,同時也為了保持滿洲貴族的尊嚴和特權。科舉取士,則是為了為王朝選拔符合統治階級利益的治國人才,維護帝國的運轉和穩定。顯而易見,現在如火如荼的選秀類電視節目背後也充滿了利益的誘惑,它的名字叫做「商業化」。

商業與傳媒的「合流」

  商業化本無所謂好,無所謂不好,選秀也不例外。中國科普研究所2006年12月5日發布的調查表明,目前,在我國公眾接觸媒體頻率最高的依然是電視。在公眾每天接觸的媒體中,選擇電視的公眾比例高達76.2%。電視選秀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目的概念,更是一個依託電視頻道策劃組織的大型活動,是活動經濟。作為活動經濟的電視選秀具有兩大特徵:從內容生產來看,它是一種能夠佔有更多節目資源的節目形態;從內容傳播角度來看,它搭建了一個比電視頻道更寬闊的平台,並由此形成多渠道、跨媒介的整合營銷傳播,達到受眾市場最大化之目的;從傳媒經濟來看,電視選秀把節目活動化,把活動過程化,非常有利於打造產品價值鏈。美國電視綜藝類節目總收入中約有40%來自於廣告收入,剩下的60%來自於對節目品牌的延伸營銷。席捲大江南北的「超級女聲」更是賺得盆滿缽滿,其商業運作已被業內人士譽為中國市場化改革以來「最成功的一次策劃」。有報道稱,湖南衛視的超女總決賽廣告報價為5秒插播價4.8萬元,10秒插播價7.95萬元,15秒11.2萬元,粉絲們為偶像簡訊投票的瘋狂,也為主辦方貢獻頗豐,此外還有各大品牌的不菲冠名費用。有了商業利益支撐,選手就不難從中分一杯羹。這個,你懂的……

選秀可以混個臉熟,方便找工作或改變生活困境

選秀已經不是成為明星的捷徑

  選秀其實早就不是實現明星夢的好途徑了。以李宇春所代表的選秀神話時代很難再重演。到目前為止,也只有2005年的《超級女聲》真正把平民推到了一線藝人的位置,而這也和當時的娛樂圈環境、經紀公司的實力有很大關係。此後的任何選秀,都沒有誕生過任何真正意義上的一線明星。這一點,十八九歲的青春少年明白,所有人心裡應該也都懂,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花樣少年甚至一把年紀、歷經世事、身殘志堅、顛沛流離的中老年仍然義無反顧地沖向電視台去接受毒舌評委的戲弄呢?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恐怕早就不想做明星了,更多的人是希望通過選秀,混個臉熟,簡單點說,就是找個工作。這個工作不同於你我熟知的那些。它基本上有以下特徵:不坐班,不交五險一金,不穩定,沒有工資卡,但是得經常有點曝光,上個電視。他們中有過氣「好男兒」出席個把小產品的發布會,要麼就是止步100強的各位女生去諸如《幸福晚點名》這樣的綜藝節目里做嘉賓——光舉牌也說不上兩句話,或者是拍拍投放在土豆、優酷等網站的視頻廣告,給當年的選秀主辦方力捧的小歌手演MV,成為古裝電視劇里比跑龍套高級一些的有角色名字的四五流小演員……總之一句話:一、要露臉,滿足其表演欲;二、掙起錢來不算費勁;三、整天和漂亮的人們呆在一起,過著看起來光鮮亮麗的生活。當然,如果能在拋頭露面的過程里遇見金龜婿或心儀女,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詳細]

社會上升空間和福利保障太少,改變生活靠選秀

  幾乎「達人秀」類的節目,都有過這樣的選手,艱辛的人們在舞台上平靜的講述,熱切地表演,每一次都幾乎秒殺圍觀者。中國式「蘇珊大媽」、「蘇珊大叔」出現在江蘇衛視讓勵志故事繼續,白化病選手龔澤藝在深圳衛視與盲人歌手蕭煌奇合唱一曲聽哭了評委和觀眾,東方衛視遍地草根成英雄,從身世可憐、母親重病的烏達木到偏僻鄉村的街舞少年卓君……苦情是一劑良藥。…[詳細]   這些選手來參加選秀,大概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或許更多的想改變生活的困境。他們迫於無奈才會走上選秀之路,來尋覓改變自身的渺茫希望,其背後反映的是中國社會上升渠道越來越窄、福利保障制度形同虛設的殘酷現實。如果他們是富二代、官二代的話,還會來借選秀節目曬勵志故事嗎?

「中國夢」在哪裡?

選秀帶來了個性解放和才華展示的機會

  選秀固然有難以捨棄的利益誘惑和赤裸裸的現實動機,但不可否認,選秀給了年輕人展示自我和才華的平等機會。著名文化評論家張頤武認為,對於幾十年來習慣說同樣話、做同樣事的社會來說,選秀所帶來的是前所未有的視覺衝擊和心靈體驗。在秀場上,人們看到的是個體的鮮活面孔、不加掩飾的慾望光芒;在秀場下,伴隨這些「醜小鴨」的蛻變和成長,一同揪心鼓呼。選秀將中國從一個原來完全沒有娛樂或者很少有娛樂的社會,一下子帶入到了一個大眾娛樂的情境。基於這樣的社會意義,今天的選秀已經不只是一場商業化的娛樂而已了。偶像們和粉絲們似乎在這裡找到了價值認同。一種張揚自我、敢於拼搏、認賭服輸的選秀精神受到了推崇和認同。以奮鬥的激情代替失望的頹廢,以積極的進取代替消極的抱怨,年輕人認同這種勵志的性格和價值理念應該值得我們欣慰。而有了這樣的價值理念,不僅在娛樂領域,還可以在其他領域激勵人們前行。由此所引發的,可能是一種「中國夢」的萌動。…[詳細]

「中國夢」最需要機會平等

  娛樂是人們消遣生活的主要需求之一,選秀類節目客觀上為人們尤其是廣大年輕的普通人提供了平等的舞台(當然,選秀幕後的潛規則也屢見不鮮,按下不表),而這正是中國的草根最需要的機會平等。當年輕人面臨著動輒數萬的高房價,畢業後找不到稱心工作的高等教育以及老齡化社會加速帶來的養老壓力時,改變和強大自己是他們的共同夢想。富二代、官二代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出國留學、當公務員、進國企,除了少數例外,普通年輕人(甚至包括兒童)在他們面前毫無競爭力可言。選秀——這種看似歡鬧喧囂的電視娛樂節目——反倒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表現自己的平等舞台,這裡不需要特權,只需要唱好一首折服評委和觀眾的歌曲就有可能成為明星,獲得簽約和工作機會,選秀節目報名人數的火爆也就不難理解了。如同熱衷買彩票的彩民一樣,加入選秀大軍也許就是他們的「中國夢」——至少,每個人理論上都有均等的機會。

為何少年仍愛選秀?(點擊進入微博討論)

推薦閱讀:

美國大選里來了個選秀明星
別老在「選秀」里轉圈
孫儷16年前選秀照曝光 台下的評委竟是他(圖)
唱歌跑調到外太空,自己卻渾然不知?你可能大腦出了問題!
十年選秀,改變了什麼(文藝觀察)

TAG:選秀 | 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