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開出全球首家生鮮食品店,餐飲零售化如何反擊?
企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跨界打劫已成商業常態。零售餐飲化VS餐飲零售化正在上演一場雙邊戰,誰會勝出?還是達成一種新的平衡?
在無印良品中買蔬菜、吃蓋飯,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3月20日,無印良品開出全球第一家以「食」為主題的無印良品商店。你不僅可以在這吃到各種現場製作的美食,還能把各種新鮮食材買回家去。
01
無印良品跨界餐飲
這家新店位於日本大阪府堺市,面積達4300平方米,是全球最大的一家無印良品店鋪。店鋪的設計風格與一般的無印良品商店無異,依然採用溫暖的原木色貨架,以及簡約柔和的燈光布景。
除了常見的服裝和雜貨類商品,這家店最大特色就是引入食品賣場的概念,不僅開設了無印良品旗下的餐廳 Café & Meal MUJI,還增設可提供現場加工的美食廣場。
就像逛超市和菜市場一樣,你可以在這裡買到各種產地直送的新鮮食材。比如,每天一早從境港捕獲的各類新鮮海產。
從定價來看,一條野生比目魚的售價差不多4980日元(約合人民幣297元),宮崎縣特級牛肉每一百克約1404日元(約合人民幣83.9元),價格不算特別便宜。
你還可以選擇在現場進行加工和試吃。感興趣的話,甚至可以跟他們學著做,無印良品專門設置了一個料理教室。
在賣場中,無印良品還開設了48個用餐座位,提供多種自製的熟食和飲料點心。一份日式烤肉蓋飯售價980日元(約合人民幣59元),海鮮蓋飯售價1680日元(約合人民幣100 元)。
事實上,早在2001年,他們就在日本開設了主打快餐和輕食的 Café & Meal MUJI。
2017年,在上海開業的MUJI Diner成為其全球首家大型餐廳,在剛剛於今年1月開業的深圳MUJI酒店中,也附帶了這樣一個MUJI Diner餐廳。
2017年7月,無印良品在東京有樂町旗艦店中首次引入蔬果賣場,開始做起生鮮食品的買賣。
根據母公司良品計劃公布的數據,目前食品類的銷售額僅占公司總銷售額的一成左右,如果這家新店的效果不錯的話,他們會考慮在更多店中引入這種模式。
02
新零售跨界打劫餐飲
伴隨著新零售試驗逐步深入和快速迭代,新零售,O2O線上線下結合,是這幾年全球零售業的興奮點之一,而中國更走在了前列。
2016年,自從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從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開始,線上與線下的零售和超市巨頭們紛紛發力以「超市 餐飲」、「線上 線下」來跨界「打劫」。
僅2017年,包括百聯、天虹、世紀聯華、新華都等傳統零售巨頭均推出新零售品牌,此外,京東、蘇寧、美團等電商巨頭也加入新零售戰隊,從線上跨越到線下布局新零售門店。
新零售業態一覽
▲本數據由新店商研習社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與此同時,眾多新餐飲品牌也開始創新應對之列,以堂食 外帶 外賣 包裝食品打造零售化餐飲模式,打通前端出品與消費者連接。
堂食、外賣、自提、半成品、自加工、……整個餐飲市場正逐步從以實體店為中心向消費者需求、多樣化的消費場景過度,餐飲零售化或成未來下一個風口。
03
餐飲零售化成未來下一個風口
有資深餐飲業人士認為,消費者的根本需求沒有變,變的是慾望,從吃得飽變為吃得好、吃得方便和放心。餐飲要想走得更遠,就要線上線下共同發力,從實體店到消費場景的轉移。
餐飲新零售模式百花齊放,但背後市場規律仍值得深思。
1、90後新消費群體,消費場景多樣化
以消費的人來看,早就不再是簡簡單單的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藍領白領,不僅有不同年齡段的群體劃分,更有不同星座,不同風格,不同消費時段等的劃分維度。
從特點和需求角度來看,人基本上已經成為一個立體的標籤綜合體。除了群體共同性標籤,比如70後鍾情中餐,90後喜愛甜食,個性化需求標籤日益凸顯。
如何精準的滿足消費升級後的個性化需求,將是未來商業的原點。有資深行業人士更是直言,新零售的本質是將「如何把商品銷售給顧客」變成「顧客要買什麼」,背後的商業邏輯是從以商品為中心轉變為以人為中心。
隨著90後為主力軍的新消費階層形成,餐飲傳統經營模式受到衝擊,而餐飲零售化給了消費者更多樣化、豐富化的選擇。企業要先了解自身優勢,對用戶深度畫像,對出品進行重新組合,並提供差異化的體驗。
2、餐飲新零售帶來巨大紅利
數據對比來看,傳統餐廳的銷售半徑為500—1000米,加入線上業務可覆蓋周圍3公里;傳統餐廳300個座位達到的銷售額,新零售餐飲50個座位便能搞定。
04
餐飲「新零售」如何打造?
餐飲新零售通過互聯網將前端出品、線下體驗、線上服務、消費者需求徹底打通,是多樣化消費場景的重構,從而提升效率和用戶體驗。
不是簡單的餐飲 零售,而是用零售思維重塑餐飲。需要強大整合力做支撐,考驗的是創業者整體把控能力。
餐飲「新零售」如何打造?餐飲O2O(ID:coffeeo2o)認為,可以從產品升級和渠道創新兩端下手:
1、產品升級:半成品化、預製化、食品化
傳統的堂食需現場加工產品和人工服務,很難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在產品升級上,門店閑時將產品提前預製化,提高忙時出餐速度,甚至在中央廚房做成半成品化,或委託工廠直接食品化,從而提高坪效、人效和時效三個重要指標。
春節時間,我就收到蜀海的「年夜飯大禮包」,內含酸湯肥牛、酸菜魚、香辣紅蝦、紅燒獅子頭等8道家庭常吃菜,實現「免採購、免清洗、免切配、免調味」,下鍋復熱即可。
無獨有偶,胡桃里也推出川味大禮包,裡面裝的全是川菜的經典產品:香腸、臘肉、愛心核桃……
產品創新上,蚝門九式在門店出售天然蚝腸和特色大米,樂凱撒在門店出售牛油果,松哥在門店出售湖北蓮汁,奈雪門店出售茶禮盒。
其實,堂食零售化的利潤未必會很高,但單店坪效很高,只要銷量上來了,基本就是一個賺錢機器了,這一模式和大方向都是對的,而品牌能走多遠,就得看餐飲店的品控、供應鏈管控能力了。
2、渠道創新:外帶化、外賣化、電商化
除了產品升級外,在渠道上也需創新,也就是打造多維消費場景。
首先,外帶化。可以設立外帶窗,讓顧客不進店就可消費產品。
比如,西少爺肉夾饃的堂食和外帶均佔30%的份額,西少爺希望接下來將外帶率做到60-70%,正準備上線外帶體系,力求實現點餐不等餐、5分鐘帶走的效率。
其次,外賣化。外賣的本質是零售,對餐飲而言更是一個新的行業。
2017年11月,西貝莜麵村首家外賣專門店誕生。據統計,2017年西貝整體的外賣營業額已突破4億,月營收從原來的100萬增至現在的1500萬。
松哥獲得天圖億元投資,也是因為線上外賣和流量佔到一半營業額所致;樂凱撒從2017年8月發力外賣,到12月份月流水就從百萬級提升到2000萬。
最後,電商化。設立網上商城,將自己的IP周邊商品和各種特色流行商品接入自有微商城,並將會員積分打通,形成線上線下的電商閉環。
2016年12月26日,探魚商城上線。為VIP提供了積分兌換、特惠搶購、生日專享等豐富的福利。目前,探魚微信會員數量已達78萬,探魚商城月度訪問次數近200萬。
而松哥也表示,將在幾個月內開通商城小程序,除可點外賣外,還可以買到湖北特色的農副產品、時尚潮流商品。既增加了粉絲粘性實現了關聯銷售,且突破了門店限制。
當然,餐飲零售化最底層是強大供應鏈、物流鏈、流量整合能力。
1、高效、穩定出品能力
一旦新零售模式形成,創業者會面臨線下堂食及外賣雙重壓力,而且要在同一時間滿足,對於餐廳高效、穩定出品是一大考驗。其實,出品與服務是傳統餐飲人強項所在,此時需要考慮的就是在滿足健康美味基礎上,如何保持堂食與外賣兩者的差異化與鮮明特色。
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餐飲尤其是簡快餐堂食與外賣產品本質上差異是很小的,如果不喜歡堂食對於該店外賣來說也是一種損害。
如果換一種思維來看,堂食產品與外賣產品可以走出兩種特色鮮明的風格,喜歡堂食消費者一些情況下可以嘗試點外賣,而外賣業務又會為堂食引流顧客。
2、無時差粉絲互動力
餐飲新零售對粉絲以及線上流量提出強大需求,因而創業者眼光也需要從實體店面轉移到線上當中,重視每一位粉絲反饋及意見,及時給出回復。通過熱點及話題爆點傳播,宣傳自身,找到目標粉絲,通過無時差互動穩定粉絲流量。
總結:
零售和餐飲本就是關係密切的兩級,餐飲要靠零售打響品牌,重構成本結構,零售要靠餐飲的體驗性為線上引流。
零售化的模式為傳統餐企模式帶來了新的思維方式,但並不是說零售是餐飲唯一的方向,這跟餐企的品類有關。
如肉夾饃、比薩、盒飯等適合零售的品類,要充分吸取零售思維的精華,將零售和餐飲有機結合,如學習零售業的流水線製作、先進的技術等,以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而靠體驗、服務取勝的餐企要在原有的模式上求精,也可適當朝食品化的方向發展,比如一些火鍋企業售賣火鍋底料,一些餐企結合品牌調性賣相關產品,為餐企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餐飲新零售變革背後是人的變革,高素質人才資本進入及持續消費升級之下,餐飲市場將蝶變出更加精彩的明天。
來源 |餐飲O2O
推薦閱讀:
※大豆食品的危害 | 營養知識
※員工食堂營養師提示---麵粉中添加劑的安全問題
※可樂和速食麵哪個對健康危害更大?
※人類出乎意料的偉大發明(食品篇)
※「短命」魔咒被打破,網紅食品正走向「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