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 | 袁振國:排行榜重「指標」,大學育人功能如何提升

袁振國,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教育學部主任。著有《教育政策學》《論中國教育政策的轉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國家教育變革的重大啟示》等。

排行榜重「指標」,大學育人功能如何提升

我們以前都說,讀書要努力、要甘於吃苦。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但是,「苦」能解決多大的問題?如果我們今天還把「刻苦」放在第一位,這已經不符合人才成長的規律。

知識增長太快,學科變化太快,資源流動太快--面對這樣一種社會變化,我們的教育該怎麼辦?

從最早的博洛尼亞大學到巴黎大學,再到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回顧這些大學的發展史,不管是培養能力,還是探索規律,都是要培養傳承真理的人——這既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思路,也是它的主要功能之一。考察高等教育辦得好不好、影響大不大、成功不成功,也應該考察人才培養的狀況。

為什麼大學的科研功能會空前提高?

十八世紀以後,大學不僅要傳播知識,而且要發展知識、創新知識,這是大學新的時代使命。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洪堡,他在洪堡大學提出要創新知識、發展知識的理念。從那個時候開始,大學拓展出了人才培養之外的第二功能,即科研功能。

到了十八、十九世紀,美國崛起後開始關注高等教育的發展,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理念與歐洲存在很大的不同,認為高等教育要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大學是依靠當地土地收入的獲得來維持辦學的。最著名的口號就是在威斯康辛州提出的「邊界在哪裡,威斯康辛大學就在哪裡」。這個時候,大學就多了第三個功能———社會服務的功能。隨著育人功能、科研功能和社會發展服務功能不斷的完善和強化,大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學從社會的邊緣走到中心。社會越是發展,高等教育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推動作用和引擎作用越是日益凸現。大學逐漸成了社會發展的中心,成了社會發展最深厚的動力。

大學的發展在社會發展當中的地位越來越凸現了,但是它現在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當下如何看待大學的育人功能,怎麼看待大學的人才培養。我們現在都非常關注社會對大學的看法,世界上和我們國家也有專門對大學的評價的機構。以QS世界大學排名為例,其最主要關注的指標有學術聲譽、生師比例、教職工的文獻引用量,僱主聲譽、國際學生比例、國際教師比例等。

這些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是以科研為主的。除了單獨的科研評價比重之外,在所有參加對大學聲譽進行評估的專家看來,對學術聲譽的評價,看重的也是大學的科研。所以,高校科研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壓力就被空前地提高了。美國對大學評估的指標也差不多,美國對高等教育的指標一共12個,也基本上是關於科研成果的。

大學科研的地位受重視不容質疑,但是怎麼處理好其與人才培養的關係,這就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如果一個人接受過大學教育,這個人應當學過什麼?

社會發展之快出乎預料,大學如何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有兩個非常大的變化。首先,我們已經從很小眾的精英教育進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階段。改革開放以後,很長時間內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都在10%以下,經過連續十多年的擴招,我們的高等教育入學率提高了,到2020年的時候可能會超過50%。

此外,整個世界的知識發展狀態、社會發展狀態出現了全新的景象,這是任何人都沒有預料到的。現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整體推進,讓我們感到有些目不暇接,我們完全沒辦法應對這樣的狀態。在這兩個背景下考慮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問題,我們面臨著多方面的壓力。

為什麼今天要討論育人?因為這個是非常現實又非常長遠的問題。我們現在所處的這種景象,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美國同樣存在過,學校把更多的精力用來抓科研,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則受到了削弱。1983年,美國一份名為《國家處在危機中》報告,講的就是基礎教育面臨的危機,而基礎教育的背後是高等教育,美國的高等教育受到嚴重的質疑。這個時候,美國從國家到學術界都覺得,要解決大學的人才培養質量的問題,要重新考慮怎麼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問題。他們提出了一個評價標準,這個標準成為看待一個學校好壞和學校成效主要的指標,而在這個指標下面,還有72個分指標。筆者在這裡介紹其中的六個主要指標———

第一,有哪些證據表明學生個體在大學期間所發生的變化。學生四年以後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什麼證據表明學生的變化是因為進了大學才會發生的,必須要有證據。比如,某些知識他以前沒有,有些能力他以前沒有,思維方式也是以前沒有的,所有這些,都要有證據。

第二,有哪些證據表明學生在大學期間的變化或者發展,是進入大學的獨特結果。學生也可以學知識,也可以掌握某些能力,而只有大學能給他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大學的同伴,大學提供的營養?大學給他的東西,證據在哪裡。

第三,有哪些證據表明不同的大學對學生在大學期間的變化或發展有不同的影響。比如,你上北大、清華和華東師範大學,不一樣的是什麼地方呢,要拿出證據告訴我。為什麼某個大學能這麼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果不上這所學校上其他的學校,學生會不會有不同的發展?這些也需要證據。

第四,有哪些證據表明學生在同一大學中的不同經歷,對學生的變化或發展有不同的影響。

第五,有哪些證據表明大學經歷對不同類型的學生變化或發展的影響是不同的。比如,每個人的才華都是不同的,大學怎麼能讓學生獲得不同的支持與發展。

第六,有哪些證據表明大學教育的長期影響。當一個學生十年或二十年之後回顧大學生涯的時候,他會說我有哪些能力、哪些技術或者哪些思想是通過大學習得的。

傳統的學科分類以及考評模式,已跟不上教育發展新趨勢

當前,中國的大學正在迅速發展,也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是一個基本問題。育人是大學的核心功能,那麼現在,我們的大學在人才培養上需要有哪些新的理念呢?

首先,要有選擇。

我們現在上什麼學校、讀什麼專業、上什麼課、完成什麼作業———在某種意義上講,我們大學的教學改革比中小學還不如。中小學的教育改革真是風起雲湧,選班制、走班制,各種各樣的實驗課程、創新課程、研究性課程,現在反而是大學變成了大班制,所以學生的選擇空間非常小。按照目前很多大學的制度設計,一個學生希望重新選專業,或重新選一個系很難。

要讓具備不同能力的人,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這表現在辦學的各個方面。我們怎麼能夠讓學生有各種各樣的選擇空間,這對一個人的發展來說是最重要的。我們以前都說讀書要努力、要甘於吃苦。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但「苦」能解決多大的問題?教育的關鍵是要合適於你。記得在一個名為《最強大腦》的電視節目里,我看到過一個小孩子跳繩,他跳繩的水平超過了世界冠軍,其他人看到他跳繩以後,都覺得這個遊戲沒法玩了。這個孩子沒怎麼鍛煉,也沒有很努力,就是有這個本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事,可本事到底在哪裡。我們的教育應該在這方面多做一些研究。如果我們今天還把「刻苦」放在第一位,這已經不符合人才成長的規律。

關於到底應該為學生提供怎樣的教育,哈佛大學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哈佛不需要有打著各個院系印記的學生,不需要有具體專業的學生,只需要哈佛的學生。哈佛的學生,需要學習以下幾類課程:文學、藝術、歷史、社會分析、道德哲學、數學、自然科學、外語、外國文化。這每一類都有8-10門課程,學生要學32門,主修課程16門,核心課程7門。把課程學完了,就是哈佛的學生。所以,如果你去哈佛問一個學生是哪個專業的,得到的普遍回答是:我搞不清楚我是哪個專業,我就是哈佛的學生。

2013年,哈佛大學進行了第二次大的改革,這次改革的要點,就是啟用新的通識教育的計劃。哈佛重新劃分了學生需學習涉獵的八大知識範疇領域,包括藝術與詮釋、文化與信仰、經驗推理、倫理推理、生命系統科學、物理世界科學、世界中的社會、世界中的美國。八大知識範疇,共計400多門課程,大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而學校只是提供必要的服務。

其次,綜合運用知識解決複雜問題。

知識增長太快了,學科變化太快了,資源流動太快了———面對這樣一種社會變化,我們需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需要什麼樣的教育呢?目前學界的共識就是要學科交叉,文理兼修。

眼下,美國中小學有STEAM戰略,把科學、工程、技術、藝術與數學融合為一體,在學習過程中打通,用來培養學生綜合學習的能力。所以,傳統的分科、分專業的教育,無法適應新變化。此外,我們的教育理念和師資隊伍水平,以及對教育質量的評價方法,課程開設的條件等,也還不適應這樣的變化。

我們目前的教育,基本還是學科走向。而且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還要抑制大學增加專業的衝動。每個學校都希望再開一些新專業,而如果教育部不是想辦法抑制這種需求,我們現在可能有3000個專業都不止。而一旦真的開設出這麼多專業,等學生畢業出來,不要說具體崗位,有的行業到時候恐怕都沒有了。大學如何適應社會的變化?我們需要學術交叉。

如果說這個觀點成立,那麼我們整個課程設置、教學管理以及評價考核,都需要加以改進。更重要的是,我們大學教師本身,都要進行知識革新。

第三,科研育人。

在研究當中學習,通過尋找問題提出假設,甚至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路徑———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實驗,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是科研的道路。怎麼在科研過程中培養我們的學生?不是簡單地做點學術研究,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時代,要在科研當中來開展教育。

第四,學會學習。

毫無疑問,學會學習比什麼都強。現在我們用的知識,有多少是大學以前學到的?最多不超過10%!也就是說,90%以上的內容都是大學畢業以後,在工作過程中、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的新思想、新觀念、新體系。所以,能不能夠教會學生學習,比什麼都重要。

第五,實踐活動育人。

實踐活動有助於增強學生作為一個「社會人」的交往能力。比如,要學會跟人家合作,我跟你講七個要訣,你就能跟別人合作嗎?肯定不行!一個人的管理能力、協調能力、合作能力、領導能力,在課堂上是無法得到充分鍛煉的,這些能力一定是在實踐活動中習得。

文字來源:《文匯報》,2017年05月19日


推薦閱讀:

股票「好運」指標的拆解
MACD指標與KDJ指標配合使用
上市銀行大洗牌(附各項指標)
外匯交易賺錢神器:TRADING CENTRAL智能喊單指標
腫瘤標誌物三指標:糖類抗原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

TAG:大學 | 理念 | 排行榜 | 提升 | 指標 | 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