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功夫層次的界定

陳式太極功夫歷時六百多年,孕育了無數神功妙手,他們以自身的武學實踐,印證了它的技擊功能,目前陳家溝還仍然流傳著前輩們出神人化的太極功夫傳說。

陳式太極先輩陳鑫對太極功夫這樣描述:

腳踢拳打下乘拳,妙手無處不渾然,

任他四圍皆是敵,此身一動悉頗連,

我身無處非太極,無心化成如珠團,

遭到何處何處擊,我也不知玄又玄,

總是此心歸無極,煉到佛家一朵蓮,

功夫到此仍不息,從心所欲莫非天。

陳式太極徒手功夫.是陳式太極功夫體系的精華。陳長興在《太極拳十大要論》,明確指出:「夫拳術之為用,氣與勢而已矣。然而氣有強弱,勢分剛柔,氣強者,取手勢之剛,氣弱者,取手勢之柔。剛者,以千鈞之力而扼百鈞;柔者,以百鈞之力而破千鈞。尚力尚巧.剛柔之所以分也。然剛柔既分,而發用亦自有別,四肢發動,氣行諸外,而內持靜重,剛勢也。氣屯於內,而外現輕和,柔勢也。川剛不可無柔,無柔則環繞不速。用柔不可無剛,無剛則催迫不捷剛柔相濟,則枯、游、連、隨、騰、閃、折、空、擁、擠、捺.無不得其自然。則剛柔不可偏用.用武豈可忽耶。」陳式太極功夫,以《孫子》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軍事學思想為指導原則,「知己」,即具備要剛有剛、要柔有柔的剛柔屬性.這種剛柔相濟的勁力是通過老架一路(以柔為主,柔中含剛)、二路(以剛為主,剛中含柔)的修鍊來實現的。「知彼」,即通過與不同對象的交手助煉,培養和增強實戰中剛柔、機敏、速度、專長等方面的技擊能力 ,這種能力的培養是通過太極功夫體系中雙人推手來實現的。(圖3-1、圖3-2 )

陳式太極功夫的境界:

功夫純熟,由其大無外之圈,造到其小無內之境,不遇敵則已,如遇勁敵,則內勁碎發,如迅雷烈風之摧枯拉朽,孰能擋之。至成時,敵人怎來怎應,不待思想,自然有法……一但依著何處,即以何處引而擊之,時措咸宜,其名其妙,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也。功久則靈.其靈無比,依著即知,自然有應,不即不離,粘連鑽隨,如蠅落膠,有翅難飛,此中之妙.微乎其微。突如其來,人莫知所以然,只覺如風摧倒,跌翻絕妙,靈境難以言傳。

上述描述的太極功夫,是一種勢能、一種狀態(太極態),非招式技巧,這種功夫境界可用陰陽消長的規律來表述「人之一身,渾身上下都是太極」, 太極功夫的層次,以修鍊到陰陽參半的五陰五陽為最高境界。而界定太極功夫的標準是以無極而化出的陰陽二氣的盈胡為準則,在拳術,卜表現為剛與柔、虛與實、快與慢等太極功能態。

「純陰無陽是軟手」:指軟弱無力,沒有綳勁,沒抵抗力,搭手即跌.(圖3-3 )

「純陽無陰是硬手」:渾身拙力,佃直,不柔和,無變化,強為支架,極易被借力發放。(圖3-4)

「一陰九陽跟頭棍」:· 氣初現,剛多柔少,推手時變化極少,腳下無根,東倒西歪栽跟頭。(圖3-5 )

「二陰八陽是散手」:二陰顯現,仍剛多柔少,推手時四手不分.腿上也不分虛實,手法散亂無章法,可應付單一勁力的進攻,對方勁力· 有變化便不知所措。(圖3-6)

「三陰七陽猶覺硬」:萬二陰增長,搭手可以柔克剛.可破二陰八陽手.只是巧中帶硬,發人時拖泥帶水,不幹脆.(圖3-7 )

「四陰六陽類好手」:推手中能引勁落空,借力打人,有十足的把握將人打倒,但沒有分寸,易傷害對方。(圖3-8 )

「唯有五陰並五陽,陰陽不偏稱妙手」: 此時陰陽各半,剛柔相濟,技擊中挨著何處即以何處引而擊之,我也不知玄又玄。(圖3-9 )

「妙手一運一太極.太極一運化烏有」: 此時已將太極練至四肢百骸,要有即有、要無即無、一動綿甩藏針.剛柔相濟,一靜回歸無極之象,一片空靈。(圖3-10 )

從上面陰陽消長的圖示中可以看出,太極功夫的修鍊過程遵循了無無中生有,一氣初始,由小到大,由不平衡到平衡,圓融飽滿,最終回歸於無極的自然法則,正如陳鑫所言:「天地萬物皆自無而生.有自有以後事物不可枚舉,即如打拳一藝,起初原無是術,既有之,正不妨即其有以造至無心成化不著形跡,則有者仍歸於無矣。」所以太極功夫在內不在外,其層次只能通過交手的感覺來界定,並不是以學練套路的數量與演練套路的效果來界定的。太極拳修鍊者達到較高境界時,無意中會發現一些不可思議的驚人技藝,然而這此還僅僅是防身禦敵的拳腳功夫,太極拳的最高境界應是修鍊一種沖淡平和的人生境界,即道心。如陳鑫所言:人之一身心為主,而宰乎肉心者.謂之道心,即「無為」之心。一個修鍊者如果抱著爭強鬥狠的心態去修鍊太極功夫.最終難達上乘之選.即使有愈達到上乘的念頭去修鍊,最終也達不到這種境界.因為太極遵循的是自然的法則.無為的大道,正如陳鑫所說:太極拳「純任自然,不可有絲毫強為也」。


推薦閱讀:

關於一事與不再罰內容的界定
故意傷害致人輕傷與隨意毆打他人致人輕傷的界定
如何界定和留住你的核心員工?
劉蓓:婚姻契約的效力界定

TAG:功夫 | 太極 | 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