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錫良:我在課堂上怎樣講中國
新聞報道需要具備5個W,即WHAT、WHO、WHEN、WHERE 、WHY,即事件、人物、時間、地點、原因。這樣才能夠完整交代一個新聞事件。缺乏了就是不全的,臆造的可能性就很大,因為無法驗證。所以,這樣的報道,會在全國範圍內引發熱烈討論,這是很正常的。最近兩天《遼寧日報》發表長篇報道,《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據說他們的記者在全國範圍內先後聽了一百多場文科課程,然後整理了13萬多字的聽課筆記,得出的結論是:這些大學教師在課堂上,利用講課的機會抹黑中國。但是,在報道的時候,連聽了哪些學校,什麼課程都沒有一個交待,而且有過什麼觀點,討論了什麼話題也沒有透露一絲一毫,然後就得出了現在中國的大學文科課堂上在抹黑中國的結論。新聞報道需要具備5個W,即WHAT、WHO、WHEN、WHERE 、WHY,即事件、人物、時間、地點、原因。這樣才能夠完整交代一個新聞事件。缺乏了就是不全的,臆造的可能性就很大,因為無法驗證。所以,這樣的報道,會在全國範圍內引發熱烈討論,這是很正常的。我作為一個有26年教齡的大學文科教師,在大學裡開設過許多大學的文科課程,比如有「公共教育學」課、「兒童文學課」、「棋藝」課、「邏輯與批判性思維」、「教育經典文獻閱讀」課、「教育電影賞識」課,還有許多教育專題等等,無論講什麼課,涉及到中國話題都是難免的。即使是「棋藝」這門純粹的技藝性質的課程,在講到中國象棋與國際象棋的規則的時候,也還是要涉及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話題,否則無法理解兩種棋藝的精髓。在我所上的所有課中,「邏輯與批判性思維」這門課程無疑是批判性話語最多的課,因為,這是課的性質決定的。這門課本身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利用邏輯去分析他人的文章與講話,學會正確地運用邏輯表達。讓學生懂得要支撐起一個思想觀點,需要有嚴密的邏輯與充足的證據作為依據,這是歪曲、抹黑與論證、證明之間的區分。如果一個論證,邏輯嚴密,證據充分,這是證明,而不是抹黑。至於得出的結論,有人不喜歡看,有人不喜歡聽,那只是意見分歧,如果你不服氣,可以通過檢查他們的邏輯漏洞與證據真假,以及證據強弱來辯駁。拿出自己更強有力的證據,更為嚴密的邏輯來推翻對方的結論。如果,你感覺對方不對,自己又無力反駁,這個時候正是你需要認真學習的時候。需要你把自己不懂的東西及時地去充實、完善,把弄不清楚的地方,弄清楚,把思想混亂的地方理清晰。這個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什麼叫學養?會邏輯推理,會用證據證明,能夠用證據說話,這就是有學養,不會邏輯推理、不會用證據證明,只會用意氣下結論,這就是缺乏學養。我無論上什麼課,都不急於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結論怎樣,那是學生自己學習、研究與體驗的結果,我注重的是讓學生懂得學習的方式與思考的方法,特別是懂得用邏輯思維論證。我不管你持什麼立場觀點,首先得拿證據來。為了做到這一點,除了教學生掌握起碼的邏輯規則與邏輯方法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把兩種對立的思想觀點拿來對照分析,讓學生看到不同的思想觀點與他們所使用的證據。比如,2004年,由許嘉璐、季羨林、任繼愈、楊振寧、王蒙等發起,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主辦的「二00四文化高峰論壇」,會後發表了震驚中外的《甲申文化宣言》,我讓學生認真閱讀,然後討論。討論之後,再把台灣學者龍應台的《一張試卷》拿來認真閱讀,然後分析龍應台出的試卷是否有道理。這樣的思維訓練課很有效果。有時我們看似很有道理的東西,如果換一個視角,換一個文化背景,換一個思考立場,特別是用邏輯與典型案例分析一下,可能就會出現新問題,從而顯得不是那麼有道理了。我上的教育經典閱讀課,並沒有教材,也沒有要求學生一定要從圖書館裡借來許多經典文本,而是要求學生上課記得帶手機來。我上課講到的那些作者、書籍與文章及對他們的不同評論,要求學生隨時隨地上網查閱。要求學生讀孔子及《論語》,但是,不要求背誦,卻把蘇格拉底與柏拉圖介紹進來,要求學生把《論語》與柏拉圖的對話錄對照著閱讀。然後比較他們表達方式的差異,追問孔子為什麼要「有教無類」?蘇格拉底收學生為什麼不收學費,卻對學生挑三揀四,不肯像孔子那樣「有教無類」?比較孔子的啟發式與蘇格拉底的產婆術有什麼不同。然後提一個問題:中國人為什麼要發明科舉考試製度,而這樣的制度為什麼沒有在歐洲產生?可以上網找資料,如果找不到,就自己獨立思考。我上的公共教育學課,中西對照更是難免的。中國教育整體落後於歐美國家,這是一個事實判斷,而不是價值判斷。如果不談點西方教育現狀與教育思想觀點,那麼,這樣上教育學課是不負責任的。中國教育落後不是沒有原因的。談教育,不談教育體制改革,不對中西文化進行比較,就沒有說服力。講教育學,是一味強調中國特色,還是讓學生有世界胸懷與國際視野,這是一個基本教育態度問題。如果你真想讓中國的教育得到改進,那麼,知道向哪裡改進就非常有必要,不一定當下就能夠做到,但是,能夠放一個好的目標在眼前,讓人心怡神往也好。大學裡不僅要包容萬象,而且要盡量把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引進中國,營養中國,使中國變成更富強、民主、自由、人性,讓中國人過上更幸福、更有人的尊嚴的生活。這是神聖的教育使命所在。我們大學老師開設課程的目的,無非是要擴大學生的視野,改進他們的思維方式,學會多角度看問題,在比較中鑒別真假。學會用自己的生命去體驗,去感受,尊重生活常識與日常感受。中國是否環境污染,是否有毒食品泛濫成災,貪官污吏是否多,這是學生自己作為一個人,在生活中自己可以感受到的,我作為一個文科老師,基本上不涉及這些話題。但是,如果有學生問及原因,想探究其中的根源,我會願意與學生一起探討,但是,也是以證據說話,有一份證據說一份話,不以其一點概括整體。同時也尊重每個人具體的感受。因為,每個人的生活閱歷不同,知識面與視野開闊程度不同,所處的地位也不一樣。教師與學生的位置是不同的,教師與大學領導又不一樣,大學領導與政府官員又有所不同。他們得出的切身感受不可能完全一樣。有人在這種體制里如魚得水,活得滋潤,自然不會感覺有什麼不妥。可是有人身處社會底層,處處受到掣肘,生活窮困,感受自然是有差異的。每個人都可以講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有時確實存在屁股決定腦袋的事情。但是,這並不代表整體。沒有誰可以代表公義、代表真理說話。我讓學生明白,無論是誰,無論談什麼問題,除了邏輯思維是可以通用的,其他都是會帶有個人生活印記的。你的大腦只能夠你自己來使用,不要讓別人代替我們自己的思考。別人的感受自有他的道理,賣豬的人數賣豬款自然是興高采烈的,被賣的豬如果替賣豬人數錢也數得興高采烈,那便是萬劫不復。所以,我的課程就是要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每一個結論,每一種思想觀點,你都要考慮一下,這是誰說的,說這個話的人有什麼知識與生活背景?他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他的邏輯推理過程怎樣,他的證據在哪裡?可以先按照他的觀點與思維過程自己再過一遍,看是否站得腳,再回到自己的生活狀態,假設一下,如果是我自己,我的生活有這樣的感受嗎?如果沒有,是閱歷不夠,還是我的思想深度不夠或者知識不夠?還是那根本就是一個謬論?每個思想觀點,不妨多看幾家不同派別,不同觀點。無論哪家哪派,都要看到對方的證據,掂量一下他們的推理過程。不輕信,不盲從,也不輕易否定與自己不同的思想觀點。不要讓宣傳代替了真正的教育。讓學生把不同的思想觀點與論證過程拿來反覆對照,認真思考,質疑問難,不斷地訓練自己,使自己有一個邏輯嚴密的大腦,這就是讀大學的目的。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資訊如此發達的時代,給學生,特別是大學生灌輸知識與思想觀點是不明智的。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思考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比較鑒別。至於得出什麼結論,那是可以不斷討論的。首先是讓人說話,讓人說真話,如果有不意見,可以理性、平和、客觀、公正地討論。大家都講邏輯,都用證據說話。不同的思想觀點都可以擺上檯面,自由討論,反覆辯難,如果不是這樣,一家一派的思想觀點得以大力推廣流行,不同意見被剝奪發表權,這本身就說明那個被大力推廣的思想觀點是有問題的。因為漏洞太多,一駁就倒,因此心理脆弱。靠打狗棒幫忙勝出的狗,並不是真正的優良犬種。道理在於心服而不是力服。真理只能在於追求而不是被人代表。作為一個大學文科教師所肩負的責任莫過於如此。要說愛國,讓先得愛好我們的國人,特別是他們獨立思考權與自由表達權,尊重人,就要尊重他作為一個人的大腦所具備的功能。2014年11月16日星期日
推薦閱讀:
※美育是中國學生迫切需要的,它不僅能讓學生感受美,感知世界,更重要的是通過對這個世界的感知,重振中國人...
※好馬也須韁繩牽 中國軍網
※從中國古典詩詞語言特徵入手欣賞詩歌
※后妃:鄒莉《中國后妃百圖》(2)
※現在的家長是否違背了中國傳統文化? - 情感陣營 - 鳳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