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輿論誰主沉浮?從國際報道演進看南海博弈 | 美英澳媒體報道分析報告
國際媒體對於中國南海爭端的報道以及南海仲裁案國際輿情分析(一)
——基於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媒體報道
卷首語
國際法促進中心為中立且獨立的國際法非政府組織,旨在「把中國人帶到國際法前沿,把國際法帶到中國人身邊」。中菲南海仲裁案以來,國際社會和國內社會都對其報以了極大關注。為此,本中心將在之前的報道和分享基礎上繼續跟蹤南海仲裁,在法律問題和輿情追蹤兩方面發出中國獨立智庫和非政府組織的民間聲音。本篇是中心南海輿情報告研究組對英美澳方面的初步分析(報告一)。隨後,中心將為大家奉上南海東南亞輿情(報告二)和南海歐洲和其他國家輿情(報告三);同時,中心也即將推出南海仲裁員選任和程序問題(研究一)和管轄權裁決分析(研究二)等系列專題。希望大家積極投稿,集思廣益,盡請期待。國際法促進中心南海輿情/法律研究組行政摘要在2015年11月24日本中心發布的《南海仲裁案問卷調查分析報告》中,我們發現南海仲裁案揭示了國內各方對於國際輿情的認識存在模糊之處,交換看法的渠道也相對有限。為此,本中心針對國際輿情這一具體問題,開展了針對海外有影響力媒體有關南海仲裁案的新聞報道的研究分析,以期為中國各界更好地了解國際報道、促進中國社會理性討論和政府科學決策做一些基礎性工作。在有關南海的國際輿論中,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媒體非常突出、至關重要。這一方面體現了英美媒體固有的宣傳優勢和優點,也反映了英美各國涉及國家利益的重點關切。為此中心南海仲裁輿論分析的第一篇重點,聚焦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的新聞媒體。在報告中,我們發現:· 西方媒體對於南海問題的報道,在菲律賓提起仲裁後和臨時仲裁庭確認管轄權後,針對性和傾向性增強;· 南海仲裁案的報道一般會融入到對整個南海局勢的報道中,比如,與各國依據「航行自由」派戰鬥機和軍艦進入南海地區的報道相互聯繫,進而將南海仲裁案理解為整個南海局勢演進的部分;· 並非所有國際媒體都能夠全面、準確地對南海仲裁案進行報道,國際媒體相對較少引用中國方面的主張和觀點,但是,不同的國際媒體的報道的確存在一些差異。一主要內容此份報告包括了:- 選取的西方主要媒體樣本和標準- 分階段研究結果1.2013年1月22日菲方提起仲裁程序前2.2013年菲方提起仲裁後至2015年7月仲裁庭受理管轄權和可受理性前3.2015年7月至2015年10月仲裁庭受理管轄權和可受理性期間4.2015年10月仲裁庭確認(部分)管轄權後- 對中國相對支持的報道- 英美澳媒體的報道規律- 總結- 本報告作者二選取國際主要媒體的樣本和標準1. 選取樣本此份報告選擇了:a. 美國媒體: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USA Today今日美國、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Los Angeles Times洛杉磯時報。美國對於中國南海局勢有著重要影響。我們通過4家風格不同的美國具有影響力媒體近4年的新聞報道,分析美國對南海仲裁案的政治態度。b. 英國媒體:BBC英國廣播公司。BBC在世界範圍內影響很大。相對而言,英國不是南海局勢的直接利害關係國,納入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角度可能會使報道更加客觀。c. 澳大利亞媒體: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悉尼先驅晨報。澳大利亞對亞太地區局勢有重要影響,時常與美國在海、空軍方面聯合對南海地區施壓,選擇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可增強媒體報道分析的全面性。在報告選擇的6家國際媒體中,BBC、CNN、New York Times、USA Today不僅在其國內發行,也同時發行國際版,CNN在全球212個國家擁有大約10億觀眾,具有相當影響力。2 選擇理由本報告共摘錄23條自2011年至2015年有關南海仲裁案以及其他南海問題的新聞報道。這23條新聞報道的選擇標準為:a. 報道提到仲裁案相關法律文件和概念,例如,《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航行自由」權等;b. 在初步調查中,約80至100篇報道中重複出現的報道主題,例如,南海問題的經濟爭端側面、中國填海造島、中國軍事化南海地區等;c. 報道中強調軍事調度及地區武力衝突,例如,越南與中國的衝突、中國在人工島建立軍事基地、美國及澳大利亞空軍進入南海地區等;d. 報道明確提出各國家在南海問題中的立場,例如,奧巴馬公開聲明支持菲律賓、美國提出給東亞國家提供武力援助等。三分階段研究結果本報告分四個時間段對西方媒體進行分析,主要關注2013年1月22日菲方提起仲裁程序前、2013年菲方提起仲裁後到2015年7月仲裁庭開庭受理管轄權前、2015年7月仲裁庭開庭審理到2015年10月確認管轄權以及2015年10月仲裁庭確認管轄權後,國際媒體的基本報道。報告希望通過提取不同時間段媒體報道輿論導向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仲裁階段,英美媒體和其國家戰略之間存在直接或間接的同質關係。12013年1月22日提起仲裁前 美國媒體(1)CNN於2012年7月12日報道提出,中國九段線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不合理。(2)CNN於2012年9月24日發表「危險水域:島嶼爭端的背後」 (「Dangerous Water: Behind the islands dispute」)一文,指出中國與多國在南海的爭端更多由於經濟利益而產生。文章稱,據估計,南海海域潛藏有2130億桶天然氣資源,致使沿海各國爭相提出權利主張。英國媒體(3)BBC 2011年11月4日 報道 「南海緊張局勢使中國鄰國恐慌」(「South China Sea tensions rattle China』s neighbors」) 。文章援引菲律賓和越南方面資料,稱中國船隻在南海海域強行捕魚和開發油田。文章特彆強調了中國的硬實力「Hard Power」,暗指中國傾向於侵略性地開發南海。(4)BBC 2012年7月18日「中國早間新聞:南海市」 「China Morning round-up: South China Sea city」,提出海南省建立三沙市的新聞。文章指出,海南省三沙市所在島嶼仍屬於南海爭議範圍。
小結綜上,在菲律賓向仲裁庭提起仲裁前,西方有影響力媒體指出中國在南海地區與東南亞多國存在海域爭端,一些媒體的報道偏重經濟爭端。英美媒體多認為九段線在海洋法公約下不盡合理,對中國建立三沙市的策略存有異議,相信中國在南海爭端中會扮演「挑釁者」和「侵略者」的角色。
22013年1月到2015年7月仲裁庭開庭受理管轄權間 美國媒體(1)USA Today 在2013年2月19日發表題為「中國拒絕菲律賓的聯合國調解嘗試」(「 China rejects Philippine U.N. mediation effort」)的文章,文中提出菲方認為中國向潛在富有天然氣海域的開發是違法的,同時指出中方拒絕菲律賓尋求常設仲裁法院對於南海爭議海域的仲裁,是在忽視菲方通過這一和平、友好方式解決爭議的努力。(2) CNN 於 2014年5月19日發布文章「中國船隻在越南發生致命騷亂後抵達越南幫助華人撤離」(「Chinese ships reach Vietnam to extract thousands of citizens after deadly attacks」。報道稱,越南認為中國在南海地區違法建造油井設備,但中國強烈堅持其擁有在南海建造油井裝置的權利,致使越南地區發生大規模的反華動亂。動亂針對中國在南海地區的建築工人,致使最少2華人死亡,100多人受傷,數千華人在此次事件後撤離。文章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訪問美國時說:「我們不製造動亂,但我們也不害怕動亂」("We do not make trouble, but we are not afraid of trouble")。美國表示中國在南海的動作具有挑釁性,可能加劇國家之間的緊張關係。(3)CNN在2015年5月30日報道「美國國防部部長對中國說:結束南海擴張」 (「U.S. defense chief to China: End South China Sea expansion」)。文章稱,美國堅定不移地反對中國在南海迅速填海造島、擴張領土的行為,拒絕承認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張。美國國防部部長呼籲中國應立即停止在南海的擴張行為,稱美國擔心中國在南海的行為會進一步造成無法控制的區域間武裝衝突。文章同時指出,南海爭端中的其他一些國家,包括菲律賓和越南,都建造了一些人造島(Some of those nations have also built up a few new artificial islands as well.),但是,美國國防部長僅僅譴責中國的行為(But of the governments participating in land reclamation, Carter singled out Beijing for particular criticism.)。英國媒體(4)BBC 於2014年5月31日稱, 「中國使南海『不穩定』」(「China 『destabilizing』 South China Sea」 )。美國國防部表示中國的行為正在破壞地區穩定,威脅南海地區的長遠發展。美國國防部部長Chuck Hagel在採訪中提出:「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利用恐嚇、武力威脅等方式進行領土主張」("We firmly oppose any nation"s use of intimidation, coercion, or the threat of force to assert these claims.")。(5)BBC 中文網2014年6月4日發表「中國拒絕向海洋法院提交其擁有南海主權的證據」,報道稱,菲律賓在2014年3月向常設仲裁法院提交4000頁的法律文件,但中國重申中方「不接受、不參與」菲律賓提起的有關仲裁的立場沒有改變。(6)BBC 2014年7月4日報道「中國在南海扣留越南漁民」(「China Detains Vietnamese fishermen in South China Sea」)的文章。報道稱,中方在南海石油981油田附近逮捕越南漁民,中方稱這些漁民在中國海南島附近從事非法活動,激起了越方的不滿,致使中越在海上發生多次衝突。文章稱中方的行為引起周邊國家的不滿,包括已向「聯合國法庭」提起仲裁的菲律賓。(7)BBC 2014年9月9日發布Rupert Wingfield- Hayes 系列圖文報道「中國島礁工廠」(「China』s Island Factory」)。系列報道包括了清華大學閻學通教授的中方觀點以及菲律賓外交部發言人的菲方觀點。菲律賓方面稱中國的九段線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國的歷史性權利聲明在《公約》條文中已經不適用。系列報道中還指出,菲律賓海軍二戰時期破舊的Sierra Madre戰艦與中國海軍的新式戰艦對峙,由於中國戰艦的封鎖,Sierra Madre無法得到菲海軍為其送達的物資。英國方面評論稱「這不是一場公平的較量」(This is not a contest of equals.)。
清華大學菲外交部
(8)BBC 中文網2014年12月7日發表「中國發立場文件駁斥菲律賓南海仲裁案」, 文章指出中方認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涉及海域劃界的爭端不適用海洋法公約附件七下的強制爭端解決程序。如果一方不接受、不參與仲裁,且於法有據,另一方不得強行單方面提起仲裁。澳大利亞媒體(9)2015年5月28日,悉尼先驅晨報發表了「中國向南海人工島嶼運送武器」(「China moves weapons on to artificial islands in South China Sea」)一文,澳方不滿中國在爭議島嶼擴張性地填海造島。澳大利亞國防局和情報工作中心表示澳方認為中方對於南海島嶼的控制與中國軍事現代化有直接關係「Given the size and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military, the use by China of land reclamation for military purposes would be of particular concern.」。
小結在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提起仲裁到2015年7月仲裁庭開庭受理管轄權前,各方媒體積極報道有關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發生的海上衝突,提出菲律賓已向仲裁法院臨時仲裁庭提起仲裁,中國拒絕參與「聯合國的調解」等內容。這一時期內,美國國防部首次發言稱中方行為正在蓄意破壞東南亞地區穩定,明確了美國在南海問題中反對中國的立場。同時,英國媒體使用的聯合國法庭(「United Nation Tribunal」,但常設仲裁法院臨時仲裁庭不屬於聯合國)等詞語,在報道本身對於法庭權威理解不清的情況下,在觀感上增添了菲方行為的「中立性」和「道義性」。在BBC9月份的南海問題系列報道中明確強調了「這不是一場公平的較量」 (This is not a contest of equals.)等語句,使讀者傾向於偏向實力較弱的菲方。在英美媒體明確態度的同時,澳洲媒體與美國媒體一樣引用國防部發言人的發言,表示是中國在南海的軍事行動加劇了南海的緊張氣氛。
32015年7月至10月仲裁庭確認(部分)管轄權之間 美國媒體(1)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015年7月15日報道「谷歌改變南海島礁名稱」(「Google alters name of disputed South China Sea reef」),稱為響應菲律賓人在網站change.org上的維權申訴,谷歌地圖已將原中菲爭議島礁的中文名稱改為菲律賓名稱,Scarborough Island,稱菲律賓名字是國際上認證的。谷歌地圖曾把這座島歸為中國中沙群島的一部分,此名稱變更事件在仲裁庭開庭審理有關管轄權和可受理性問題2天後發生。谷歌方面未作出進一步闡明。(2)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015年10月27日報道一篇名為「美國海軍軍艦在中國人造島礁附近出沒」(「 U.S. warship sails close to Chinese artificial island in South China Sea」)的文章,文章稱美國軍艦在中國南海人造島礁航行,從某種程度上挑戰了中國政府對於南海島礁所聲稱的領土主權。美國政府官方稱,奧馬巴總統許可的美國海軍行為只有在承認中國人造島礁屬於中國領土的前提下,才是可以被稱為侵犯中國領海。美方堅稱,美國在行駛在國際海域的航行自由 「Freedom of Navigating operations」, 並未侵犯中國領海。(3)CNN在2015年10月28日報道, 據美國新安全中心(Center for New American Security- CNAS) 亞太地區研究部門的Mira Rapp-Hooper稱, 中國並非是最先佔領南沙群島的。台灣首先在二戰後佔領了群島,而菲律賓、越南和馬來西亞後來居上,在群島駐紮警衛部隊,同時對群島聲明了領土主張。作為地理位置距離南沙群島最近的國家,菲律賓在群島駐紮軍隊。中國在1980年左右才開始佔領南海海域島礁。雖然習近平在九月訪問美國時表態,中國政府並未在南沙群島建立軍事防禦工事,而只是飛機跑道,文章堅稱,從衛星雲圖上看,南沙群島的基礎建設已經具備軍事防禦等多種功能。澳大利亞媒體(4)2015年10月14日,悉尼先驅晨報發表了「澳大利亞與美國在南海問題上加深合作」(「Australia to increase cooperation with US navy in South China Sea」)一文。文章指出,澳大利亞和美國海軍將繼續在南海方面進行聯合軍事演習,澳方表示會與美方統一戰線(「On the same page」),並向美方承諾繼續進行在南海地區海上和空中的軍事干涉。
小結2015年7月仲裁庭開庭審理後到10月確認管轄權之間,美國媒體明顯提高了對南海形勢的關注,不僅高度關注仲裁案且將南海仲裁案放到更大的南海局勢中,報道了美國官方主張的航行自由權以及中國填海造島、搭建軍事基地的行為,雖然恰恰是美國和澳大利亞在南海的海上和空中軍事行動日益活躍,客觀上卻產生了對中國不利的國際輿論。
42015年10月29日仲裁庭確認對案件擁有(部分)管轄權後 美國媒體(1)紐約時報在10月30日發文「海牙法庭受理中菲南海爭議,中國不滿」(「 In Victory for Philippines, Hague Court to Hear Dispute Over South China Sea」)的文章。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常設國際仲裁法院臨時仲裁庭裁定其有權審理菲律賓針對南海問題的意見和主張。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同時指出,雖然美國在輿論上利用《公約》壓制中國,但是自己尚未簽署《公約》,為此,嚴格來講,美國應無法使用《公約》約束其他國家。(2)洛杉磯時報在2015年11月17日發布題為「奧巴馬稱在中菲領海衝突中支持菲律賓」(「Obama highlights support for the Philippines amid tension with China」)的文章。文章稱奧巴馬將繼續增加兩艘軍艦幫助菲律賓與中國的南海對抗。同時,白宮方面也宣稱將會給越南、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提供更多海軍援助,以求維護東南亞地區的和平穩定。華盛頓的東南亞國際安全中心專家Ernest Bower稱,美國的行為並非對中方挑釁,也並非抑制中國發展。美國希望中方可以保持東南亞目前的戰略現狀,美國也將積極為東南亞的地區安全提供保障。
(3)紐約時報在2015年11月19日報道「奧巴馬敦促中國停止南海造島和軍事活動」(「Obama Calls on Beijing to Stop Construction in South China Sea」),表示支持用仲裁的方法來解決北京與其東南亞鄰國之間的爭端。奧巴馬說:「我們一致認為有必要採取果決的措施來緩解緊張局勢,包括作出承諾、停止進一步的填海工程、停止新建項目、停止將南海有爭議的地區軍事化等。」(「We agree on the need for bold steps to lower tensions, including pledging to halt further reclamation, new construction and militarization of disputed areas in the South China Sea.」)(4)USA Today 2015年11月25日 報道「美國和日本海軍在南海會合」(「US and Japanese Navies come together in South China Sea」),報道中稱由於中國在地區內軍事力量的增強,美國和日本將展開更深層次的軍事合作和更加頻繁的軍事演習。英國媒體(5)英國廣播公司BBC於2015年12月15日發布題為「澳大利亞在中國南海海域行駛航行自由」(「Australia conducting 『Freedom of Navigation』 flights in South China Sea」)的報道,文章提到澳大利亞軍方確認了其在南海上空飛行,行使航行自由權。澳大利亞媒體(6)悉尼先驅晨報2015年11月12日報道「南海:印度尼西亞稱或將中國送上仲裁法庭」(「South China Sea: Indonesia says could also take China to court」)。 印度尼西亞安全部部長指出,如今菲律賓已將中國送上常設仲裁法院臨時仲裁庭,如果北京方面無法與印尼方面通過和談問題解決九段線之內的海域爭端,印尼或將像菲律賓一樣將案件送至仲裁法庭 。
小結英、美、澳媒體的報道在臨時仲裁庭確認管轄權後明顯更加突出地報道了非當事方——美國所扮演的角色。據其報道,美國首先繼續在公開場合表示對菲律賓的支持,並在指責中國軍事化南海地區的同時,不斷通過與日本、菲律賓等國家的聯合軍事演習來對中國武力施壓。同時英、美媒體也會引用包括《國際海洋法公約》、東南亞問題研究學者、安全部部長等其他方在內的表態,增加其對南海問題報道的說服力。
四對中國相對支持的報道從選取的媒體樣本分析,針對中國南海問題對中國報以支持態度的文章極少。在報告中提取的新聞報道樣本中,四2(5)和四2(8)英國BBC中文網對於中國發布立場文件駁斥南海仲裁案的問題加以了報道。其中,BBC 2014年6月4日發表的「中國拒絕向海洋法院提交南海主權證據」報道,重申了中方「不接受、不參與」的立場,但是,該報道在闡述中方觀點的同時並未作出更多評論。同樣,針對BBC 2014年12月7日發表的「中國發立場文件駁斥菲律賓南海仲裁案」, 文章敘述了中方立場文件的內容,指出中方認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涉及海域劃界的爭端不適用仲裁等強制爭端解決程序。報道中立地闡明了中方拒絕參加南海仲裁案的原因。就美國媒體而言,紐約時報在2015年10月30日的報道中稱美國尚未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而美國在輿論上利用《公約》壓制中國的行為存在不合理之處。五總結1菲律賓提起仲裁之後,國際媒體對於南海問題報道的傾向性和針對性加強在2013年1月菲律賓提起仲裁前,西方媒體的報道對於中國在南海的策略存有異議,提出中國九段線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框架下不合理。2013年1月菲律賓提起仲裁到2015年7月仲裁庭開庭受理管轄權期間,英美澳媒體相繼報道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等國發生的海上衝突,並反覆強調菲律賓已將中國送上常設仲裁法院的臨時仲裁庭。報道中提到中國拒絕參加「聯合國」以及國際社會多方調解、「違法」填海造地、建立軍事基地等內容,可能給讀者留下了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破壞和平、武力挑釁的形象。2015年7月開庭後,報道中美國的角色更加明顯,比如《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的自由航行權,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家進行聯合軍事行動等等。在2015年10月臨時仲裁庭確認管轄權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各大公開場合多次強調對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國提供海軍戰艦的武力支持。2國際媒體報道的角度有一些差別英、美、澳媒體報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相對一致的規律,但相互之間也存在細微差別。美澳媒體的報道高度相似,而英國媒體則提供了一些相對客觀的報道。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與美國的四家媒體的輿論導向基本一致,基本都對中方在南海的填海造島等行為表示直接不滿。美、澳媒體不僅聲援和武力支持菲律賓,同時經常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家納入己方。例如,有報道指出美國將要給7個以上的國家和地區提供軍事資源和聯合演習的機會,從而迫使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妥協。在BBC的報道樣本中,很難看到英國政府態度的直接體現,更多的是通過敘述美國、澳大利亞以及東南亞國家的行為來相對「中立」地播報新聞內容。例如,英國2014年9月9日Rupert Wingfield- Hayes的系列報道,詳細闡述了中菲對於南海的不同觀點。3國際媒體並未能夠全面和準確地對南海仲裁案本身進行報道如前所述,一些報道中常設仲裁法院臨時仲裁庭的概念與聯合國機構混淆。多數報道會強調中國拒絕與菲律賓通過非武力途徑(仲裁)解決爭端,卻少有報道指出《公約》的298條規定了締約國有權聲明有關海域劃界和歷史性權利等糾紛不適用《公約》的第七章爭端解決機制,也沒有報道提及主權領土爭端本就不在《公約》規定適用爭議解決的範圍內。誠然,這樣的局限可能是由於對複雜國際法問題進行報道本身的難度所造成的。但是,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出,對南海仲裁案本身的關注只是媒體對整個南海局勢關注中的一部分。4國際媒體相對較少引用中國方面的主張和觀點儘管主要西方媒體都已經對中國在南海仲裁案上的基本立場進行了報道,但是,卻較少引用中國方面對其立場進行擴充解釋的主張和觀點,這與中國官方媒體持續和大力地在這一問題上進行的努力形成反差。出現這種局面的可能原因包括:一、中國對南海仲裁案的闡述可能客觀上不如參與案件的菲律賓詳盡和全面;二、與積極推動、參與南海局勢的非當事方美國相比,中國官方在促使國際輿論、國際媒體接受自身立場、主張和觀點之上,似亦有更多可以操作的空間。六本報告作者南海輿情研究組 成員李昕鈺,美國布蘭戴斯大學本科在讀,主修國際研究學,輔修法學。目前是國際法促進中心傳媒實習生。報告的寫作參考了國際法促進中心常務理事、南海輿情/法律研究組負責人何佳偉、常務理事范亞雲以及中心執行主任劉毅強的建議。
Chinese Initiative on International Law | 國際法促進中心
把中國人帶到國際法的前沿,把國際法帶到世界華人的身邊
Any international justice without Chinese participation will not be a true global effort
推薦閱讀:
※山風蠱-六十四卦共性分析
※九宮飛星分析秘訣,四綠文曲木星之組合
※八煞及黃泉水之分析
※對魏多亮逝父命例分析(7)的補充
※ 面相分析你是否桃花泛濫